关于加强王瑶水库饮用水源区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deflate
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实施方案

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实施方案
水源地保护和建设是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源地资源,制定和实施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源地保护意识,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源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管理体系,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得到有效保护。
另外,要加强水源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建设。
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的实施,恢复和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源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水源地的生态安全,确保水源地水质的稳定和可持续。
此外,还需加强水源地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完善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水源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跨境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
水资源是全球共同的资源,跨境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参与水源地保护,共同维护全球水资源安全。
综上所述,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水源地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建设,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水源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延安市城区饮用水源王瑶水库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延安市王瑶水库饮用水水源,改善水质,确保延安市供水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批复》(陕政函[2001]41号)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办法适应于xx水库库区及其流域。
第三条保护区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和改善环境的责任。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破坏水源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对保护饮用水水源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第六条保护区范围为王瑶水库坝址以上至杏子河源头,共82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及水库泄洪洞出口一下河道100米范围。
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污染控制区。
(一)一级保护区水域:水库设计水位以下区域及河道向上游延伸100米。
陆域:以水库设计水位线为基准,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下游至坝顶防浪墙脚。
(二)二级保护区以一级保护区外缘为基准,向外水平延伸1400米,最大不超过分水岭。
(三)污染控制区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流域面积和王瑶水库泄洪洞出口以下河道100米。
第七条水源保护区应勘测定界、设立明显标志。
第八条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Ⅱ类标准,并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污染控制区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Ⅲ类标准。
第九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
计划、农业、林业、建设、国土资源、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2023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2023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等原因,我国许多地方的饮用水水源地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水质下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
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本专项整治方案的目标是,到2023年,全面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实现水源地水质稳定改善,确保饮用水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用水。
二、整治内容和重点任务(一)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1.严格控制开发建设。
禁止在水源地核心区和一级保护区内开展任何开发建设活动,对于二级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审批,并实施严格的环评制度。
2.加大对污染物的排放管控力度。
加强水源地周边城镇、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严禁污染物的非法排放。
对于已经存在的污染源,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理。
3.加强水体保护与修复。
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工作力度,推进河湖水质提升和水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
(二)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制度1.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
全面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明确各类保护区的功能和管理要求,确保水源地环境的整体保护。
2.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制度。
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源地保护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3.加强水源地保护的监测与评估。
建立健全水源地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1.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
设立专门的水源地保护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加强沟通与配合,形成合力。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出台一系列鼓励水源地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提高水源地保护的尤其是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并加大对整治项目的扶持力度。
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关于王瑶水库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王瑶水库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对王瑶水库水资源管理现状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简要叙述并分析,同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支持水库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标签:王瑶水库保护与管理问题对策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十分重要。
王瑶水库位于延河一级支流,杏子河中游,延安市安塞县招安镇陈则沟村,距延安市65公里,水库设计总库容2.03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和供水为主,兼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如何加强其水资源管理,合理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开展灌区田园化建设和定额供水灌溉,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水库水资源的保护,优化水库环境,将城市发展与水库水资源保护相协调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王瑶水库水资源现状王瑶水库位于白于山南麓的延河一级支流杏子河中游,距革命圣地延安市区65公里,是具备蓄洪防汛、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水力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国家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
随着延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需求的持续扩大,王瑶水库作为延安城市重要供水水源地,在突破我市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延安城区缺水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库区气候属高原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7.2℃—8.8℃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523.4毫米。
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359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32.6万立方米,年最大输沙量2484万立方米。
多年总的来水量大约32.75*106m3。
在偏旱年景时,以75%为其设计频率,对总的来水量进行计算,约为27.66*106m3;若在干旱年景时,将95%作为设计频率分析,可算得总的来水量约19.173*106m3。
一是当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递增,水资源的利用量日益增加,且浪费加重,二次利用率低,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二是陆地流域降水量时空以及年际降水分布不均,某些地区降水过于集中,导致汛期水量增加,非汛期水量短缺,以致水资源的可利用率总体比重降低。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我县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我县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严格落实中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紧扣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重点,按照《X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X省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二、总体目标实施X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大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使水质不低于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整治内容(一)整治范围X水库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二)整治重点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护栏、标志牌、宣传警示牌;加强X渠道安全隐患排查;抓好X沿线村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严查保护区周边危及饮水安全的建设项目。
(三)整治措施1.开展联合执法。
一是在X水库架设播音系统,播放水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爱护水源意识,从源头上保障水质安全;二是水务局牵头,组织县环保、卫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查处破坏水利设施及污染水源的行为。
2.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
加强对水源地、供水渠管线日常巡查维护,及时处理影响饮水安全的行为,定期组织人员对水源地周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
3.退出水源地内种养殖活动。
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对水源地内的排水沟道进行整治,防止污水汇入。
4.规范设立保护标志。
在水源地保护区布设标志牌、警示牌、宣传牌、界标,在一级保护区边界设置围栏等防护设施,使水源地与外界隔离,确保水质安全。
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在所有穿越水源保护区道路边设置警示标志,并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水源地道路运输风险管理。
2024年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范文2024年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如下:一、背景及现状县域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近年来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加之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县域内的饮用水源地,确保广大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制定县级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明确重点保护区域和保护措施。
2. 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源地监测体系,健全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3.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饮用水源地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三、保护措施1. 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污染源治理,严格禁止违法排放。
2.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违法处罚机制,对违法行为依法惩处。
3. 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工作,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保持力。
4. 完善饮用水源地监测网络,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5. 加强科研攻关力度,不断提升县域内饮用水源地保护技术水平。
四、宣传教育1. 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方案,利用多种媒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 加强学校教育,将饮用水源地保护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意识。
3.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引导市民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饮用水源地。
五、监测体系1. 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全面监测,并公开监测数据。
2. 加强监测设备更新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居民。
六、总结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确保县域内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和稳定,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认真贯彻执行本方案,共同致力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为县域内的水资源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文尊敬的领导: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本提案通过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提高水质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一、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情况,制定具体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方案,确定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划,并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划定和评估。
二、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影响的污染源,确保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符合相关监测指标。
三、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源地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监督成立专门的饮用水源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对水源地周边的开发利用活动进行监督,确保水源地的长期保护。
五、加大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饮用水源地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农村和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防止污染物进入饮用水源地,确保水质安全。
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经费的保障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水质安全水平。
以上是我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议,希望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二)一、目的1、保护水源免遭污染,确保广大老百姓获得清洁、卫生、有益于健康的山泉水或矿泉水;2、保护水源有利于群众生活用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证人畜健康。
二、适用范围1、本场现有水源及其防护带以内的区域;2、划归本场管理的可开发利用的水源区域。
三、制度细则1、水源的卫生防护在水源地设立水源防护区,在防护区内严禁倾倒垃圾和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物质。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水源地保护区划划定:根据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等因素,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域,并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相关保护规划。
2. 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对水源地周边的农田、工厂、道路等进行环境整治,禁止违法建设和各种污染活动,保证周边环境的无污染。
3. 水源地水质监测与预警: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污染源。
4. 水源地生态修复:对因采矿、工程建设等原因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修复,恢复水源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或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水源地。
6. 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治理,通过加强排污标准、加强监管等措施,减少工业和农业污染对水源地的影响。
7. 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水源地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8. 法律法规完善:建立健全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
以上就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的一些基本内容,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饮用水的水源地环境,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王瑶水库饮用水源区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deflate
王瑶水库水源地
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一、王瑶水库概况
王瑶水库位于延河支流杏子河中游,距延安市65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050万立方米,大坝工程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2年9月主体工程完工,1974年至1979年增建泄洪洞。
王瑶水库坝高55米,库容 2.03亿立方米,枢纽工程由大坝、旧泄洪洞、新泄洪洞、输水洞、电站、和渠首六部分组成,是一座以防洪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二、王瑶水库水源地现状
1997年,在中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延安市王瑶水库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解决了下游及延安市城区30多万人口的饮水问题,但由于库区植被差,加之长庆油田大规模石油开采,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库区水质产生了严重威胁,对此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在3月批准实施了王瑶水库水源保护划界定标工程,划定一级水源保护区面积40.57平方公里,周边长216公里,二级水源保护区面积149.39平方公里,周边长71.6公里,在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埋设标志桩8018根,在保护区外缘主要路口设置警示牌12个,一级保护区内的102口油井全部关闭,由于该工程涉及面广,投资过大,
资金最终没有到位,移民搬迁和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未能按计划实施。
经过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库区水质恶化得到有效遏制,可是水源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当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水库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淤积量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水库的使用寿命。
库区水源保护标志桩由于多年使用,自然和人为破坏,当前已损失缺损余根,个别地段已起不到保护警示作用。
警示牌年久失修,字迹剥落,而且也不能满足当前水源保护标志的技术新要求,需要彻底更换。
水源保护没有强有力的执法权,虽然在水库成立了保卫科,但执法权十分有限,对水源保护过程中的出现的诸如偷贩原油偷盗水源保护设施,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强制措施。
库区移民搬迁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保护区围网保护封闭工程需要穿越当地群众庄稼房屋,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交通,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冲突,无法协调,致使一级保护区拉网封闭工程无法完全实施。
村民的生产生活污染物诸如农药、化肥、洗涤剂都或多或少的影响水源水质,特别是部分居民在保护区内偷贩原油,在运输、储存过程中造成原油泄漏,都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移民搬迁势在必行。
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完善,村庄排水多为地表漫
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堆放、未经处理的污水随着雨水流入水库造成污染。
当前,在库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内还分布着73个井场,整个水源保护区处在这些油井的包围之中,一些突发性的原油泄漏事故如输油管道断裂、井喷事故都严重威胁着水源的安全。
在 8月的长庆油田采油四厂输油管线断裂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事故,如果不是发现及时,措施得力,污染很快的被控制,必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达标建设工作目标
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王瑶水库饮用水源地进行达标建设。
切实规范水源地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饮用水源地内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达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四、时间安排
(一)主要完成一级保护区内移民搬迁工作,完成水源保护区界桩安装和围网封闭,警示牌安装工作,水源保护林草工程建设项目。
(二)完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及水源地水质监测和监控系统建设。
五、王瑶水库库区水源保护达标建设方案
依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通知》,陕西省水利厅和陕西省环保厅发的陕水函
()111号文件要求,根据库区水源保护现状,制定此方案。
(一)水质达标方案
完善地方水源保护法规标准体系,建立水源地保护与执法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在一级保护区内 1.禁止一切破坏环境生态平衡,破坏水源林、护岸林及其它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行为; 2.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生产生活垃圾及其它废弃物 3.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粪便,原有的排放口必须拆除;4.禁止在水源区运输有毒有害物质。
5.禁止在水域内进行炸鱼、毒鱼、电鱼等影响水域环境生态平衡的各种行为;6.禁止在水域内从事种植、养禽畜和投饵养殖;7.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
在二级保护区内 1.不得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改建项目必须消减污染物排放量;2.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并保证达标排放;3.禁止倾倒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等一切有毒有害废弃物; 4.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及可能污染水源的其它活动。
(a)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工程措施
标志桩和围网工程
对一级水源保护区进行隔离防护,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和生物隔离工程(防护林),物理隔离工程为埋设钢筋混凝土标志桩,并用刺铁丝拉网隔离,标志桩为原划界定标工程规格,为0.18*0.18*2.5米,10米间距,地下埋深1米,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