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试验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合集下载

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电化学腐蚀行为及pH值的影响作用

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电化学腐蚀行为及pH值的影响作用

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电化学腐蚀行为及pH值的影响作用唐方苗;徐晖;陈雯;杨榕杰;杜荣归;林昌健【摘要】The passivation and depassivation behavior of reinforcing steel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 (SP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was studied by the polarization curve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inforcing steel was in the passive state in the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 with pH 12.50. The lower the pH value of solutions, the more unstable the passive film of reinforcing steel. The critical pH value for the localized corrosion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in the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 was between 11.12 and 11.05 based on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应用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测试钢筋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钝化与去钝化行为,以及溶液pH值对钢筋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钢筋在pH值为12.50的模拟液中处于钝态,随着溶液pH值的降低,钢筋的耐蚀性下降.钢筋表面去钝化发生腐蚀的临界PH值在11.12-11.05范围内.【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1(042)002【总页数】4页(P291-293,297)【关键词】钢筋;模拟混凝土孔隙液;pH;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作者】唐方苗;徐晖;陈雯;杨榕杰;杜荣归;林昌健【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4;O646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化学氟化石墨烯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_钟锦辉

电化学氟化石墨烯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_钟锦辉

电化学氟化石墨烯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钟锦辉1,蔡伟伟2,任斌1,*1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2厦门大学物理系,厦门,361005*Email: bren@石墨烯是零带隙的半导体材料,需打开其带隙以扩展其应用范围。

实验1与理论2的研究都发现对石墨烯进行氟化可打开其带隙。

目前氟化石墨烯的方法条件苛刻且难以控制氟化程度。

我们发展了电化学氟化石墨烯的方法,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研究表明石墨烯在高电位下可被氟化。

以石墨烯为工作电极(WE),铂为对电极(CE),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RE),在0.2 M NaF 溶液中进行现场电化学拉曼光谱研究。

在纯净的石墨烯上没有观察到缺陷峰(D)。

在NaF溶液中,施加电位后D峰出现(~0.9 V vs. SCE)且强度随电位正移而逐渐增强,可能是由于石墨烯在NaF溶液中发生了氟化。

通过对反应条件(电化学电位及反应时间)的调控有望控制石墨烯的氟化程度进而调控其电子性质与电化学活性。

关键词:石墨烯;氟化;电化学;拉曼光谱参考文献[1] Robinson, J. T.; Burgess, J. S.; Junkermeier, C. E. et al. Nano Lett.2010, 10: 3001.[2] Leenaerts, O.; Peelaers, H.; Hernández-Nieves, A. D. et al. Phys. Rev. B2010, 82: 195436.Electrochemical fluorination of graphene as probed by in-situelectrochemical Raman spectroscopyJin-Hui Zhong1, Weiwei Cai2, Bin Ren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olid Surface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2Department of Physic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Graphene is a zero band gap semiconductor with uniqu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Inducing a gap in graphene is crucial for its application as electronic devices.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such as fluorin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pen a gap. However, the existing methods for the fluorination of graphene involve either critical chemical conditions or high temperature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graphene could be fluorinated effectively under a mild electrochemical condition, as probed by in-situ electrochemical Raman spectroscopy.The Raman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three-electrode cell, in which graphene was used as the working electrode (WE). Pt wire and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SCE) were used as the counter electrode (CE) and reference electrode (RE), respectively. The absence of defect (D) peak indicates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pristine graphene sample. The D band appears when a potential of ~0.9 V (vs. SCE) was applied on graphene in a solution of 0.2 M NaF, suggesting the graphene may be fluorinated under high potential. The intensity of D b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ositive potential, thus by tuning the applied potential we may be able to control the degree of fluorination and finally tune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graphene.。

厦门大学826物理化学2016年考研初试专业课真题试卷

厦门大学826物理化学2016年考研初试专业课真题试卷

厦门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
科目代码:826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招生专业: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能源研究院各专业 考生须知:1.答题必须使用黑(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直接在试题(草稿)纸上作答; 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责任考生自负。

一、选择题(6题,每题两分,共12分)
1-1 .298K 时HCl (g ,Mr=36.5)溶解在甲苯中的亨利常数245kPa. kg.mol -1
,当HCl (g )在甲苯溶液中的浓度达2%时HCl (g )的平衡压力为
( )
A 、137 kPa
B 、11.99 kPa
C 、14.9 kPa
D 、49 kPa 1-2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等温吸附过程,体系熵如何变化
( )
A 、∆S>0
B 、∆S<0
C 、∆S=0
D 、∆S ≧0 1-3 .在288k 时O H 2(l )的饱和蒸汽压为1702Pa ,当0.6mol 的不挥发溶质B 溶于0.54kg O H 2时蒸汽压下降42Pa ,溶液中O H 2的活度系数x γ应为 ( )
A 、0.9804
B 、0.9753
C 、1.005
D 、0.9948 1-4. 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
A 、平动能>振动能>转动能
B 、振动能>平动能>转动能
C 、振动能>转动能 >平动能
D 、转动能>平动能>振动能
1-5. 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OH Br 253])[Co(NH →-++Br OH NH Co 253])([,如果增加离子强度,此反应的速率将。

化学类高校考研参考书目汇总——物理化学

化学类高校考研参考书目汇总——物理化学
宁波大学材化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
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化学化工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科所、化学所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南昌大学理学院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北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院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010年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理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07年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科院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工学院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工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热能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锆改性Cu

锆改性Cu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3 期锆改性Cu/SiO 2催化剂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李伟杰,康金灿,张传明,林丽娜,李昌鑫,朱红平(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 厦门361005)摘要: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 )改性的Cu/SiO 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 )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 )。

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 、ICP-OES 、H 2-TPR 、NH 3-TPD 、CO 2-TPD 、FTIR 、TG-DTG 、HRTEM 、XPS 和AES 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Zr 物种的加入使得Cu 和Zr 物种之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产生了较多的层状硅酸铜,在结构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物种的粒径,促进铜物种的分散,且在电子调控方面提高了Cu +的含量,增强了催化剂吸附酰基和甲氧基的能力。

与未改性的Cu/SiO 2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Zr 掺杂量为0.5%的Cu/SiO 2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获得3-羟基丙酸甲酯转化率为96.0%和1,3-丙二醇选择性为84.3%,1,3-PDO 的总收率达80.9%。

这是目前在高液时空速0.10h -1的条件下取得的最佳结果。

关键词: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1,3-丙二醇;铜/二氧化硅;Zr 改性中图分类号:O643.38;TQ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3-1328-14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methyl 3-hydroxypropionate over zirconium-modified Cu/SiO 2 catalystsLI Weijie ,KANG Jincan ,ZHANG Chuanming ,LIN Lina ,LI Changxin ,ZHU Hongp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olid Surfaces,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Green ChemicalProductions of Alcohols-Ethers-Ester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361005, Fujian, China)Abstract: A series of the zirconium (Zr)-modified Cu/SiO 2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ammonia-evaporation method and applied in the gas-phase hydrogenation of methyl 3-hydroxypropionate (3-HMP) to 1,3-propanediol (1,3-PDO). N 2 adsorption-desorption, XRD, ICP-OES, H 2-TPR, NH 3-TPD, CO 2-TPD, FTIR, TG-DTG, HRTEM, XPS and AES techniques were used for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s. Introduction of the Zr species results in a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u and Zr species, lead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more copper phyllosilicate, and thus increas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atalyst as well as reducing the particle sizes of the copper species. The addition of Zr also made the copper species better be dispersed over the SiO 2 support, increased the Cu + content and enhanced the electronic absorption of the substrate 3-HMP by the acyl and methoxide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unmodified Cu/SiO 2 catalyst, the Zr-added (0.5%) Cu/SiO 2 catalyst showed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conversion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477收稿日期:2023-03-28;修改稿日期:2023-06-05。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专业)(physical chemistry)目的和要求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化工、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课程在化学化工教学计划的各自然科学理论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逻辑思维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习前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及其在多组分系统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统计势力学初步、界面化学基础、电化学、胶体化学等。

具体要求如下:(1)化学势力学:主要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的三大基本定律及其在多组分系统、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方面的应用。

掌握界面热力学,可逆电池热力学及胶体化学中的热力学知识。

(2)化学动力学:掌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

了解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界面相的传递性质和反应性质。

初步掌握均相和多相催化原理。

(3)统计热力学:具备一些基本的统计热力学知识如玻尔茨曼统计、配分函数的意义。

掌握从分子配分函数及自由能函数表计算简单气相反应平衡常数及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函数。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课内学时 100 学分5′一、气体的PVT性质(讲授4学时)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3.气体的液化和临界状态,超流态介绍。

4.对应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及其应用二、热力学第一定律(讲授8学时,习题课2学时)1.热力学概论:热力学内容、方法、特点及发展简史。

2.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平衡态与热力学平衡、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量与强度量。

3.热力学第一定律:文字表述及数学式、内容及焓、热与功、功与可逆过程、功的计算。

4.热容和热:恒容热容(C v)和恒压热容(C p)、C p与C v的关系、热容与温度关系、平均热容、恒容热和恒压热、PVT变化过程热的计算。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名称:中文名:物理化学实验英文名: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二、课程性质:必修课三、开放实验项目数:0四、适用专业及年级:化学师范、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三年级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1、东北师范大学等校编《物理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二)参考书1、复旦大学等校编《物理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2、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自编《物理化学实验》六、学时学分:1、化学师范:课程总学时:90 实验学时:90 课程总学分:52、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90 实验学时:90 课程总学分:4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总学时:72 实验学时:72 课程总学分:2七、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目的:培养学生熟悉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技术(如控温和测温技术、量热技术、差热分析技术、压力测量技术、真空技术、电化学测量技术、光学技术、磁学测量技术等),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的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掌握物理化学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培养严格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课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用专门的物化实验报告纸撰写,其中需要作图的内容用方格纸作图。

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对原始数据的记录、处理、分析、及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相关参考资料的说明。

(2)考核方式a. 第一学期笔试、第二学期操作;b. 平时实验成绩平均分占实验课成绩70%,实验的考核成绩占实验课成绩30%。

九、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注:实验1-12: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均必做;实验13-16: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专业必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做;实验17-18: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做;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专业选做。

化学化工专业类考研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

化学化工专业类考研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

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覆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化学:中山大学有机化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分析化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物理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福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覆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艺:中国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海洋化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均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覆盖)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大家补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天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精馏分离分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工程分室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分室羰基合成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资料都是爱!考老师帮我搜集整理的,也集合了他们多年的经验,很精很准,不用我再浪费时间漫无目的的去找信息,只要按照爱考老师为我量身定制的课程安心复习背书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实验(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目的和要求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

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学的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厦门大学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改革旧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把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引入教学中来,让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培养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行曲线模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实验讲座、实验和考试三个部分。

实验讲座除了绪论及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在实验前专门集中讲解外,其余部分均结合在每个实验中穿插进行,例如在“金属相图”中讲解热电偶的焊接与校正;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及“碳酸钙热分解”实验中讲解真空技术等,一般每个实验前都要讲解近一个小时,把一些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

考试对于化学系学生是笔试为主,笔试与实验成绩比例为3:7。

平时实验成绩分配如下:预习15%、态度5%、卫生5%、操作35%、实验报告15%、实验结果与讨论25%。

实验讲座由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作为基本知识,安排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讲完,学时为4,其他讲座内容是结合各个实验内容,把知识点、仪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每个实验前讲解,每次讲座学时为1。

一、基本知识讲座内容:1. 绪论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课程的具体安排课程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要求物化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及考试、考核办法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2. 误差和数据处理系统误差的判断和消除法函数的算术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曲线拟合误差的计算有效数字的运算法规和数据的正确表达实验仪器的合理搭配3. 数据的列表与作图规则:数据的列表规则直线图(作图的要求,注意事项,作图的精确度等)曲线图(作曲线图的工具,注意事项,作图精度的表示等)作图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地位和运用Lotus-1、2、3程序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二. 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1. 恒温槽的装置及性能测试本实验包括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讲座,总学时为7。

作为物化的基础实验首先进行。

1.1 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装置恒温槽和又快又准地控制温度的技术1.2 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并能分析各种条件下所得灵敏度曲线的特征1.3 了解水银温度调节计的控温原理及提高控温精度的相关事宜1.4 了解电子继电器的控制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1.5 掌握水银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校正技术2. 燃烧热的测定本实验是物化的基本量热方法,必须讲解量热方法的原理,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获得有关热化学的一般知识和基本训练。

总学时为7。

2.1 熟悉量热计的构造原理2.2 了解C卡的测定原理2.3 掌握氧弹式卡计的实验操作技术2.3.1 氧弹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2.3.2 氧气钢瓶和氧气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3.3 燃烧丝的固定技术和检验方法(用万用表检测)及点火技术2.3.4 掌握温差测定仪的使用方法2.4 了解雷诺图校正热传导的原理3. 差热分析和金属相图的绘制本实验采用一台差热仪分别完成两个实验,采用密封小坩埚装填不同组分的金属样品,达到节约样品的目的。

绘制CuSO4·5H2O热分解反应的差热分析图,掌握热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1 了解PCR-1差热仪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3.2 了解差热仪中样品板和参比板的位置,掌握参比物的选择条件3.3 掌握差热曲线的分析和运用3.3.1 确定相变温度3.3.2 确定相变热的大小3.3.3 由差热曲线分析图判断CuSO4·5H2O中五个结晶水的结构状态3.3.4 用差热分析法绘制Pb-Sn相图3.3.5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及校正技术4. 碳酸钙热分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相平衡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气相产生的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学到中温控制和测量技术、低真空系统的操作技术等,由测定CaCO3的分解压计算CaCO3在101.325 kPa 压力下的分解温度及其分解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

在本实验中穿插讲解真空技术有关事宜。

总学时为7。

4.1 中等温度的控制与测量4.1.1 了解PID控温与断开式控温器的区别;掌握该控温仪的使用和维护4.2 低真空系统操作技术4.2.1 了解机械真空泵的构造及正确的使用、维护方法4.2.2 了解低真空系统的测量技术及检漏技术4.2.3 掌握大气压力计的使用方法5.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采用静态法测定环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求其平均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测定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体系减压、检漏的技术,掌握机械真空泵的正确使用。

总学时为7。

5.1 掌握体系减压的安全事项5.2 掌握静态等压测量原理5.2.1 了解平衡管的构造原理、掌握装样操作5.2.2 平衡管内空气的排除方法5.2.3 缓冲瓶的作用5.2.4 掌握机械真空泵的使用方法5.3 学习体系的减压操作及检漏技术6. 双液体系沸点—组成相图的绘制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确定体系的最低恒沸点及其组成。

通过实验掌握沸点—组成相图的制作及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和维护。

总学时为7。

6.1 了解分馏原理的应用6.1.1 了解恒沸点仪的分馏效应6.1.2 了解气液两相的平衡原理6.1.3 防止液体的过热现象和分馏效应的方法6.2 沸点的测定6.2.1 玻璃水银温度计的正确安装和校正6.2.2 正常沸点的准确测定6.3 阿贝折光仪的正确操作6.3.1 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6.3.2 阿贝折光仪的校正方法及恒温操作6.4 超级恒温槽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7.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测定酸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掌握测定原理及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7.1 掌握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7.1.1 掌握动力学测定的“三要素”(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测定方法,特别是如何根据反应的特征选择测定浓度的适当方法),总学时为7。

7.1.2 了解物理法测定浓度的原理7.1.3 掌握测定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7.2 掌握旋光仪的使用7.2.1 掌握旋光仪测定浓度的原理7.2.2 掌握自动及手动两种旋光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7.2.3 利用旋光仪判断物质的旋光性(左旋或右旋)7.2.4 测定物质的恒温方法及效果差异的判别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用电导法测定乙酸已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总学时为7。

8.1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8.1.1 掌握根据反应特征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几种适当方法及其注意事项8.1.2 掌握反应物混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8.1.3 反应体系恒温好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8.1.4 了解反应时间的测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8.2 电导率仪的使用与维护8.2.1 了解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及维护8.2.2 了解电导率仪的校正方法8.2.3 掌握铂黑电极的作用和制备方法,并分析铂黑被沾污后对测量的影响及如何确保铂黑电极的清洁9. Ag+催化S2O82-与Cr3+反应的动力学这是一个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这类反应的研究方法,根据反应的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r3+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去探索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总学时为7。

9.1 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参数9.1.1 学习测定相对于S2O82-、 Ag+、Cr3+的分级数的实验方法9.1.2 了解离子强度对液相离子间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如何消除离子强度不一致带来的影响9.1.3 分析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9.2 掌握724型微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措施。

10.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是一种精确又简便的实验方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重要又基础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如何把一个化学反应设计成为一个原电池及如何采用对消法原理去测定恒温恒压只做电功的条件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最后求算该反应的热力学量。

总学时为7。

10.1 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原理10.1.1 明确对消法基本线路图的原理,并按原理分析及排除实验故障 10.1.2 明确对消法操作中的调节旋钮的关键方法: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不灵敏到灵敏及随按随放的操作规程10.1.3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及检流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10.2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10.2.1 根据反应特征设计成原电池(先根据化学反应中离子的还原或氧化,分成两个半电池,按两个半电池溶液的特征考虑是否采用盐桥隔离,把反应写成电池表达式)10.2.2 学习盐桥制备的要求及制法10.2.3 掌握锌电极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10.2.4 掌握铂电极清洗及活化方法10.2.5 组装成原电池并进行恒温恒压处理11. 氢在铜电极上析出反应极化曲线的测定用简易恒电位仪测定氢在铜电极析出的过电位,然后应用Tafel公式求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明确在电解过程中造成氢析出过电位的原因及同时产生的几种过电位的形式,为了准确测定氢析出过电位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总学时为7。

11.1 三电极体系电解池的组成11.1.1 了解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作用及制备的注意事项 11.1.2 了解组装成电解池的方法11.1.3 明确通入氢气的目的及方法11.2 掌握简易恒电位/电流仪的使用方法12.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采用界面法和希托夫法测定H+、Ag+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学会使用库仑计。

12.1 掌握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原理及方法12.2 掌握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12.3 了解库仑计的使用方法13. 电动势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采用电动势法测定H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γ±。

总学时为7。

13.1 掌握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原理13.2 掌握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13.3 以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组成单液电池13.4 测定电池电动势并求算γ±14. 电泳法测定ξ电势这是一个典型的胶体化学实验,通过制备胶体溶液,测定此胶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动电现象,可以确定胶粒的性质及求算ξ电势的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