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高考作文题分析资料
2014高考作文分析

2014高考作文分析:坚持理性思维导向,注意抒情逻辑的局限坚持理性思维导向,注意抒情逻辑的局限孙绍振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是:“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孤立地评价是很难到位的。
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比较。
首先是和本省去年的比较,其次是和其它各省比较。
和本省去年的比较,似乎有所进步。
去年的题是顾城的一首诗,意思是,假如地球没有引力,人就会在天上飘浮的自由。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诗人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这个题目值得称赞的一面。
第一,突破了某种机械反映论的指导思想。
命题者往往拘守于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教条。
完全无视片面强调贴近生活现实,可能窒息了学生的想象。
而一切创新是和想象是分不开的。
文章并不仅是客观对象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且是精神的创造,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提升,而且是人格在超越现实的想象中创造。
题目的好处不但是刺激了想象,而且在想象中揭示了矛盾。
人为地球所吸引,是不自由的,飞向天空有了自由。
留下的问题是如何生存的问题,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就担忧过“高处不胜寒”的风险。
不仅仅是寒冷,还有空气,还有水和食物的问题,也就是生存的问题。
如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论题就可能深化:虽然人还不能直接在太空生活,但是太空提供了电子运动的空间,因此才有了可以遥控的卫星,才有了汽车的定位器,才有了互联网,才有可能探索月球、火星的航天器等等。
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不但是情感的,而且是理性的。
但是,很可惜,命题者对想象的伟大作用有些漠然,造成题目明显的有缺陷,那就是把诗人的结论强加给考生:“为了拒绝这种…自由‟,作者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在自由与现实的矛盾中,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为现实,为了现实,宁愿牺牲自由,这在顾城的作品中,诗的境界是比较低俗的。
当然,这样的思想不是不可作为命题的材料,但是,把这样的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肯定就规定了考生立论的题旨,就有点杀风景,把这样的观念规定为文章的主题,考生还有什么空间自主立意,还有什么个性独特的发挥呢?前些年北京卷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之表面类似,但是,把二者的矛盾摆在考生面前,并没有规定为了脚踏实地就要牺牲仰望天空的自由。
2014福建、重庆高考作文答案修改版

2014福建卷高考作文一、审题提示:材料有三个关键词,即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
“空谷”,其本义是空荡寂静的山谷(客观环境)。
“悬崖峭壁”指高耸陡峭的山崖,常比喻危险的境地。
“栈道桥梁”起连接此岸与彼岸的作用,可以让沟壑成大道,天堑变通途。
整则材料的核心含意是:面对相同的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联想。
这应该是考生写作的关键点。
抓住这个关键点之后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来确立写作方向。
如,不同的联想包含着什么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在生活中有什么隐喻?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联想,人的联想的发源点是什么?二、立意提示:1、从认识论的角度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面对“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据此可立意为:面对同一事物或现象,观念不同,认识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2、从心态的角度立意:若把“空谷”看作所处的环境,面对空谷,有的人用悲观的心态去看待它,眼前就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悬崖和峭壁(山重水复疑无路);有的人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他,想到“栈道桥梁”,通过“栈道桥梁”找出爬出“空谷”的途径(柳暗花明又一村),实现人生的飞跃和困境的突破。
据此可立意为:面对“空谷”,悲观消极者难有作为,乐观积极者才会有精彩人生。
3、从思辨的角度立意。
既不把空谷想成悬崖峭壁,也不盲目想象栈道桥梁,空谷就是空谷,客观看待它,既发现它的缺点,也欣赏它的美丽,最难得的是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客观看待人生境遇,既不悲观绝望,也不盲目乐观。
4、从审美的角度立意:“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一个是自然风光,一个是人造风景,哪个更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立意为:空谷只有悬崖,危险重重,与世隔绝,可望而不可即;为空谷架设桥梁,天堑变通途,便于领略险处的无限风光。
也可立意为:悬崖峭壁,危乎高哉,自有一种自然、神秘、野性的美,何必带上人工斧凿之痕?5、从反弹琵琶的角度立意。
大部分考生否定批判想到悬崖峭壁的人,肯定赞赏想到栈道桥梁的人。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高考福建唯一满分作文(完美整理版)

2014高考福建唯一满分作文作文素材及指导0621 1318: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一类卷的优卷(59分70分,都是一类卷)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70分)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
”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
”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
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
”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
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
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考各学科试题分析

语文:体现正能量,注重考查语文素养——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语文命题组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语文试卷的考查目标符合国家《考试大纲》,试卷结构符合本省《考试说明》,全卷延续了我省自行命题以来逐渐形成的特色,稳中有变。
试卷选材合理多样,试题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
1.文本多样新颖,全面考查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文本是人物传记和元曲,现代文阅读文本有论说文、散文和通讯;古诗阅读文本首次采用元曲,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采用通讯。
这样的选材布局合理,考查全面,又有一定的新意,有利于命题的多样化,有助于引导高中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
2.加强正面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高考的正面导向功能,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阅读题继续关注深度阅读的考查,如选考的探究题,要求阅读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古诗尝试关联阅读,引导高中教学关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作文题继续关注思辨能力的考查,立意导向积极向上,写作空间较大;保持“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引导高中进一步落实好相应文体的作文教学。
3.关注正能量,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在突出语文核心能力考查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
古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语用和作文的考查,内容充实,立意积极健康,分别体现出对为人处事、道德修养、阅历与读书、亲情与“大爱”、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正确引导。
英语:突出语用能力,体现人文素养——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英语命题组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英语试卷紧扣《考试说明》要求,紧密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际,体现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试题科学、规范,在继承中有所创新。
1.突出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命题充分体现课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要求,重视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交际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语篇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科基本文化素养。
2014福建、重庆高考作文材料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到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五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我已经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

福建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70分)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盼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一、命题传承福建卷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所选材料分别是《格林童话》偶然诞生的过程、袁隆平的感悟、冯骥才的一段话、顾城的《忧天》、空谷是悬崖还是桥粱。
除2010年材料“《格林童话》的诞生”字数相对多一些,有255字,近四年的材料都在100字以内,简洁且富有意蕴,文体上都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五年来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了考生思维延展的空间。
2014年的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秉承近年来的思路,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挺供多维的思考空间,给出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注重思辨性,既考查考生的生活态度与生命追求,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二、试题特点1.限制较少,角度多向。
对命题者而言,所绐材料往往预设了价值判断,主题导向明确,导致学生常常“被立意”,但今年福建卷作文材料中虽然出现了“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三个对象,但没有任何提示语,没有对它们做出情感或价值的限定,综合整则材料也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有利于考生思维的多元发散。
2.审题不难。
出彩不易。
考生可选的角度较多,“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是一组相对立的意象,其比喻意的指向性较明确,所以要切人“悲观与乐观”的主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大部分考生不会离题,但也容易出现大众思路,所以不容易出彩。
只有脱离大众思路,另辟蹊径提炼出独特的观点,才能做到思想深刻,而这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个考验。
3.超越诗性,注重思辨。
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提供了一组明显对立的观点,由一组相对立的意象“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生发出人生的“悲观与乐观”、“希望与绝望”、“消极与积极”、“理性与浪漫”、“危机与宁静”等矛盾面,考生可以选择矛盾的一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择把两方面结合起来立意,显然后者更能显示议论文的思辨性.是较高明的做法。
2014福建高考作文范文

2014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篇一:2014福建高考作文优秀例文】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优秀例文)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作文选为人生开辟栈道苏东坡在跌入人生低谷之际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语道出了他于荣辱升谪后的乐观与释然。
诚然,人生之路,风雨总是不期而至。
然而,当路已尽,桥已断,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在幽幽的万丈空谷间,我们应像东坡居士一样怀乐观之心开辟人生栈道,踏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征程。
从前姓越的江山,如今改姓为吴;从前金碧辉煌的宫殿,已充满了仇人的欢歌笑语;从前傲视天下的越王,如今已沦为卑贱的阶下囚!面对吴王施加非人的羞辱与折磨,他并没有绝望。
倘若他不去卧薪尝胆,用王的尊严去换取仇敌的松懈,日后江山如何收复,王当如何自居!他,勾践,于穷途末路之境开辟了一个君王逆转的必经栈道,从而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王的姿态!“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这是史铁生用灵魂在尘世间感悟出的人生的真谛。
多少年,他在轮椅上没日没夜地沉思,默想。
青年时,他也有过绝望,也曾不得控制地狂躁,甚至每次周围寂静无人时,他都会想到死。
然而,他并没有就此萎靡堕落,幸而他想到了微笑,笑对苦难,用温暖的乐观之心去融化冰封的命运。
于是世间见证了他后来菩提一样灵质、隽永的思想。
正因史铁生用乐观释然开辟了人生栈道,他的灵魂才得以与尘世共语。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
”对于音乐奇才贝多芬,罗曼罗兰如是评价。
当他怀揣着一个对音乐无比虔诚的心痴迷于创作,耳聋的“酷刑”却已开始了对其的折磨,贝多芬的听觉日渐衰退。
可他从未放弃,“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他的人生处处为悬崖,步步为峭壁,但他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2014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生命的摆渡①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而我也始终相信,上帝会带给每个人与困难不同的邂逅。
”因此,唯有直面困难,将生命摆渡,才能让人生绽放。
②如果你正站在陡峭的空谷前,畏惧与向前,你又会如何抉择呢?③蓦然想起《老人与海》中那个固执到可爱的老人——桑迪亚哥。
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苍茫的大海上,独自面对让人震颤的鲨鱼、难以预料的风暴,老人仿佛从不畏惧。
因为他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所以始终勇往直前,所以会选择用尽全身的气力去守护自己的战利品,或者说是为了守卫尊严。
海明威赋予了老人英雄一般的勇气,因而当风静静地吹过,老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寂寥的马林鱼骨上岸时,我们会感受到让人悲凉的欣慰和感动。
④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通往人生终点的朝圣之路上,荆棘与鲜花会交错生长,困难会和成长相依相伴,而面对困难时,我会欣赏像飞蛾一样的勇敢,在璀璨的火焰中化为绚烂。
困难使人痛苦,可直面困难才能使人成长,它给了人继续向上攀登的勇气。
⑤喜欢巴尔扎克的那句话:“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史铁生或许在身体上是一个弱者,但是那直面困难的勇气让他成为精神上的强者。
当奔跑的梦想被禁锢在方寸之间的轮椅上,当满身的才情难以放飞,若是你,你会想史铁生一样直面困难吗?生活的苦涩没有压垮他,困难在他的面前化为虚无,虽然命若琴弦,却从未放弃。
这是勇气,更是人生的智慧。
⑥我喜欢易安居士将困难化作诗情,氤氲在纸上;也欣赏西西弗斯将困难化作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攀爬中坦然前行。
我崇敬苏武将困难化作勇气,牧羊慢读人生;也欣赏在大火中失去实验记录的爱迪生,直面困难,重新起航……时间顺流而下,生活却逆水行舟。
我们难以控制生活带给我们什么,可是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态度。
⑦别忘了,在面对空谷时,少一点犹豫,何必在乎那些沉重琐碎的恐惧,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也就拥有了摆渡生命的力量,也就能看到彼岸的星光灿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如何面对人生低谷写
周女士(公司职员)
如果是让我来写,我会从如何面对人生的低谷以及如何面 对困境去写。面对人生的困境,是感慨、哀叹,还是架设一道 桥梁,渡过难关?一种是积极的心态,一种是消极的心态。写 出怎么样去勇敢面对就好。
“空谷”,指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 与“空谷”相关的词语有“空谷足音”,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 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空谷幽兰”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 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面对空旷幽深的山谷,考生可以有几方面的联想,一面是从消极角 度,由“空旷”“幽深”想到孤独、压抑、寂寞等感受,(本材料归结为 “悬崖”),写身处“空谷”的困难、艰难、痛苦和寻求突破的愿望;另一 面是从积极角度,从“空旷”“幽深”想到贤者隐居、寂静的山谷里听 到脚步声、人品高雅等,写身处“空谷”的独到妙处;再一面则默认“空 谷”的消极特性,但重点不放在对“空谷”的评价上,而是放在对“空 谷”现状的改变方法、策略、手段上 ,即寻找“栈道桥梁”,通过“栈 道”或“桥梁”找到爬出“空谷”的途径,实现人生的飞跃和困境的突 破。 总之,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空谷”“悬崖”“栈道”“桥梁”几 个词,进行寓意化理解,联系自身或现实,适当延伸、挖掘,既准确扣 题,又写出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许序修(双十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 今年的福建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不错,既具体又抽象、既浅显又深刻,很 有利于检验考生的思维能力、思想认识、人生信念等方面的素养。因为,命 题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想到“人生态度千万种,惟有信念 万事成”。 说其具体浅显,是说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等均是学生见过的自然、 人文景观。但是,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因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 生观的不同已赋予不同内涵。“空谷”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天堑,悬崖峭壁象 征面对“天堑”手足无措、顿觉无路可走的无奈与绝望;栈道桥梁则象征架 起飞跃“天堑”的坦途。这就引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面对多元社会的 无数“空谷”,应以何种智慧、何种姿态去跨越。这就是命题抽象深刻之处。 这样的命题,既有利于考生联系时代、现实和生活实际,充分展现自己 的思想品位和价值取向,又有利于写出具有时代气息、鲜明个性、思想洞见 的作文。因为,面对空山绝谷,不泯希望,不坠壮志,将其视为栈道桥梁, 满怀信心,踏勘前行,人生便会柳暗花明,有所作为。
写明乐观和悲观的区别
林璇(福建省2010年高考作文满分得主) “空谷”这个概念类似一个潜在的机遇,相当于分水岭,强弱在此可 以直观显现。看着感觉有点深,我会从类似“困境”这样的角度写开。强 者于空谷前,能克服恐惧,给自己搭建到达彼端的桥梁。也就是说,于强 者,空谷是一个机会,能厚积薄发,获得成功;而弱者视其为悬崖,给了 自己放弃的借口…… 或者可以从视角来写,写明乐观和悲观的区别。可以阐述观点是给自 己的内心搭建桥梁,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当临空谷而无惧,从而到达理想 圣地。而不应该视空谷于悬崖,抱着悲观消极态度,怯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甘于平庸停滞。
钟斌(厦门一中高中语文备课组组长、然不同的联想。“空谷”,字面 义是寂静的、空旷的,隐含人迹罕至难以征服的意思。面对空谷,有人想 到悬崖峭壁生敬畏之心或畏葸不前的心结,有人产生征服的勇气。两类想 法联想都有现实的依据,不一定谁对谁错,各有理由。考生可以联系当下, 打破一元论的枷锁,甚至走出二元对立的局限,基于不同的立场得出不同 的认知。
材料立意有点晦涩。表面上看充满人文色彩,实际上给考生设置了不 小的心理障碍:“空谷”该作何解释?“悬崖峭壁”是比喻什么生活现象? “栈道桥梁”有何文化内涵?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想法?
要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考生不断地去揣摩出题者的意向。从题目中 很难揣摩出命题者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进步,有利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但材料的内容太诗性,“学院味”较浓。预计考生宿构、套作、模 式化与文艺腔的现象会比较严重。
悲观的人想到悬崖,乐观的人想到栈道桥梁。对待一件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 态度,乐观的人走过了空谷,看到了空谷之后的无限风光,而悲观的人却只能停 滞不前,屈服于眼前的悬崖,而一事无成
遇见困难,乐观者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也一定会去寻找路。悲观者则认为是 万丈深渊,必然选择退缩
双十中学语文名师杨极生认为,在角度方面,主要涉及“心态”和 “想象”。先说心态,“空谷象征困境、绝境,在绝境中就要想办法,找 出路,而消极和积极两种心态就决定了不同的出路。”另外是想象与创造, 从“空”的角度出发就会想到悬崖,而要从“空”到“不空”就会想到搭 桥梁。 “写‘心态’这个角度,很容易雷同。”杨极生坦言,从这个意义上说, 今年福建卷的作文题确实有点难写,主要就难在出彩。
空谷不就暗喻高考,成功跨过你便冲出囚笼破茧成碟,若是失败过往的努力 烟消云散!
不论是悬崖还是桥梁,其实都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桥梁看似通途,然而 也有命悬一线戛然而止的危急;悬崖看似绝境,却也不乏有绝处逢生的可能。言 而总之,世上没有绝对和必然,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福祸相倚
其实人心本就是一座空谷,初生之时空无一物。生命游走,岁月奔流,谷内 之景渐次纷繁,群芳盛放抑或木石荒凉,不复初刻平和安详。祈愿在某时停驻, 不必费力填满旁人想象,亦无需置身旷野哀怨颓丧,幽兰独放,从心就好 .
福建2014年高考作文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 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 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王立根(省语文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特级教师)
每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都会有艰难困苦,是勇往直前还是退缩 不前?如何面对困境,这里就涉及人生的态度问题。面对困境时,一个人 拥有怎样的情怀、思想高度和格局,就决定了他具有什么样的作为。 如果有一点思辨性,也可以写面对悬崖,我们让自己的梦想变得高尚、 变得美丽、变得博大、变得激情高昂,也因面对悬崖,而让我们的梦想勇 气倍增。 应该说,作文可引用的素材很多,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历史伟人、 科学家等等都可以入文。但广征博引,空洞说理,仅仅只是做别人的陪衬, 还是得不了高分。考生最好要结合自己的感情经历、生活体验,写出自己 的感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写出层次,写出文采 和感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