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合集下载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分析引言:汇改以来,人民币外汇升值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人民币兑美元从2006年的8.0630元到今年的6.4990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超过20%;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对内价值却呈下降趋势,例如现今的北京商品房房价成交均价14127元/平米,相比较 2006年北京市商品房平均价格为6776元/平方米,增长了一倍之多。

那么人民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对内贬值的原因什么是对内贬值?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内价值的高低是通过购买力来体现的,而衡量购买力的是一般物价水平指数(通货膨胀率)。

物价指数持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通胀压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11.7%。

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又是工业、纺织业商品的来源。

价格上涨的根源是需求过热,需求过热的根源呢?是什么炒热了粮食能源呢?涌入中国的“热钱”到底有多少?2011年02月17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第一个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首度披露了中国官方对“热钱”的估算数据: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占当年GDP的0.6%。

抛多少热钱,央行就得要兑换多少,而央行的兑换,实际是靠新发行人民币换来的。

央行回收的外汇愈多,发行的人民币就愈多,人民币当然贬值。

二、对外升值的原因什么是对外升值?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好像1元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外币,这种升值在国内市场基本无法显示。

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压力下的产生的。

一是我国的国际贸易上出口大于进口,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我国的国际货币储备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我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人民币必将升值。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意义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意义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意义其实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如果站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谈,那人民币就是升值;如果抛开美元,只谈人民币,那人民币则在贬值。

比如一个人经常往返于中美之间,人民币和美元是他生活中必须的两种货币形式,他会发现,现在1美元能兑换人民币的数额,比以前少了。

所以,为了减少以后的损失,他最好的做法就是赶紧多兑换点人民币存着,避免日后吃亏。

为什么人民币会升值呢?很简单,是美国要求的,是由外因引起的。

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就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

现在的外贸结算货币都是美元,所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意味着以前8元人民币的中国货物,要出口到美国成本价只有1美元;现在的成本则需要1美元多,这样就降低了竞争力,保护了美国企业。

所以说,美国这样做,是贸易保护主义。

按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是“短视”行为。

所以说,人民币对外升值,是由“外因”导致的,是无法避免的。

要想降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能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甚至消解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

下面说说对内贬值。

如果另一个人只生活在国内,美元和他无关,他每天只花人民币买他需要的一切物品,那人民币对他来说,就是贬值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物价在不断上涨,换成官方说法,就是通货膨胀。

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呢?原因主要出在自身。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远因,而货币流通量增加则是近祸。

为什么说经济结构不合理呢?一个原因是内需一直不足,中国的经济全指望出口贸易,用廉价劳动力换取国外的高科技产品,也就是高其仁先生的“衬衫经济”。

出口一旦受到打击,则经济必然会受到冲击;而中国多年来培养的“内需”,多是房子、车等“一次性”需求,经过几年后,很容易走入死胡同,而无法形成合理有效的“循环性”需求。

这种内需其实是“伪内需”,是个假需求。

所以,中国的经济一直对外依赖性很强,服装、玩具,源源不断可以出口,永无止尽。

那这些东西难道不能卖给国内老百姓吗?不行,因为国内老百姓没有这个消费能力,市场很有限,难以消化中国这么多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分析引言人民币的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多次变动。

最近的一些数据显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趋势日益明显。

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内贬值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主要是由国内经济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导致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下降。

此时,人民币购买力减弱,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2.经济增长放缓:如果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的需求可能下降。

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价值可能会下降,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3.贸易逆差扩大:如果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表示中国进口的货物和服务超过出口,这可能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贸易逆差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使得人民币对外升值。

对外升值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主要是由国际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外国投资者的需求增加:如果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他们可能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

2.外国政策的影响:外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可能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外国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本国货币的价值,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

3.外国经济的影响:如果外国经济增长放缓或遇到困难,外国货币可能会贬值,相对来说人民币的汇率可能会升值。

结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内经济因素,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了人民币对内贬值。

而外部因素,如外国投资者的需求和外国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人民币对外升值。

理解这些因素对于了解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以及对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本文所提供的分析仅仅是一种解释汇率变动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完整地解释实际情况。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涉及众多复杂的因素,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数据和研究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原因及政策建议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原因及政策建议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当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我国迅速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其中大约15000亿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公路,交通,铁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拉动了国内对原材料的需求,虽然暂时稳定了经济发展,但是却带来了高通胀,同时由于国内的其他原因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通胀,人民币对内贬值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升值。

这些都对国内消费,对外贸易,以及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适当缓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双顺差房地产本文先通过理论和数据对影响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这一现象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通货膨胀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而带来的货币贬值从而导致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商品劳务价格持续上涨。

我国从2010年1月18日到2011年6月20日连续1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意在回笼市场上流动资金,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缓解通胀,但是cpi却达到达到自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

我国出现高通胀(即人民币在国内市场贬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增大。

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4万亿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产业出现经济过热,资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虽然政府已经从2010年到2011年连续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银行利率的提高始终赶不上通货膨胀增加的速度,使得更多的人更愿意投资消费而不愿意储蓄,国际热钱涌入投资国内楼市。

虽然政府已经从2009年开始在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而在2010和2011年各地又出台了更加严厉的政策,包括在北京出台的限购政策和在重庆,上海两地试点房地产税改革。

但是市场上货币流通量过多,政策效应滞后,这样的投资直接导致了巨大资源浪费,同时又加剧了通货膨胀。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人民币的汇率动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原因。

对内贬值原因分析1. 政府货币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来引导人民币的汇率变化。

若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下降。

2. 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也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经济增长趋势下降,对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减少,外部经济交易减少,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发对内贬值压力。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另一个因素。

如果物价上涨速度大于人民币汇率上升速度,那么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引发对内贬值。

对外升值原因分析1. 经济增长和出口竞争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升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逐渐增强,需求量上升,人民币也会随之升值。

对外升值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竞争力,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

2. 外资流入外资的流入和投资也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产生兴趣时,他们需要将资金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这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对外升值。

3. 政府干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实现人民币对外升值的目标。

政府可以采取购买外汇储备的方式来增加人民币的供给量,从而人民币对外升值。

政府还可以通过限制资本流动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都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影响。

对内贬值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对居民的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对内贬值还会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对外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促进国内消费。

此外,对外升值还会提高国内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增加出口收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初起源于国际社会,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汇率制度、经济政策也构成了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自公告发布之时起调整为8.11元/美元,人民币升值了2%。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序幕,并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7.0752元/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

其中,内因是关键和根本,而外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言之,人民币升值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总说1、内因(1)国际收支顺差。

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

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

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双顺差现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

因此,人民币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继续出现升值预期就不为奇了。

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

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

外汇储备反映了一国国际支付能力和外债偿还能力,具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所以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外因。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探讨贬值--就是老百姓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升值--就是老百姓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了。

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根源:首先,我国物价水平近段时期的上涨并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在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通货膨胀环境下的自然反应。

其次,原油价格高涨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

再次,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民币真的对外升值?人民币的确由于通胀对内贬值了,但是对外除了对美元升值外,对其他一揽子货币,如英镑、日元、欧元实际上都是贬值的(具体数据你可以自己查一下,大概对欧元、英镑贬值了百分之十几,对日元贬值了百分之几)。

造成这种原因之一是美元贬值太厉害,在国际大多以美元标价的能源、贵金属、矿产品和初级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后,由于欧洲、日本采取的浮动汇率制,能够在美元贬值时真时的反映这些产品的价格变化,因此这些国家对这些产品的购买力变化相对较小。

但我国采取的半浮动汇率制,没有把人民币的升值速度(相对美元)放开,因此人民币对能源等产品的购买力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即构成人民币实际上的国际购买力贬值、对美元升值的现象。

其二就是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

由于输入性通胀,首先使我国的成品油、农产品成本上涨,而国内的价格管制让生产这些产品的农民、工厂无利可图,纷纷减产或对外出口,造成供应紧张后又加剧的这种形势。

证据就是PPI和CPI的剪刀差在不断扩大,工业品成本的上涨没有能够充分传导到消费品上。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国高通胀的趋势愈演愈烈,对内购买力下降,即贬值。

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等又加剧了这个趋势。

总结:人民币对内对外都实际贬值,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上升,但实际购买力下降。

举例剖析——对外升值:例如一个美国人,如果2009年他用100万美元到中国来炒房,如当时的房价是5000元一平方,100万美元换700万元人民币可购得1400平方,如果今年房价涨到8000一平方米,1400平方米房子可卖到1120万元人民币,如人民币不升值按1比7,他只能换到160万美元,现在升值后美元换人民币按1比6,他1120万人民币转手就可兑换到186万美元,我国损失26万美元,他净赚86万美元。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浅析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摘要: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从2004年的8.276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不断升值至2011年8月的6.387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且升值态势不减。

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明显上涨,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让居民倍感压力。

本文主要对人民币出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一、人民币的“外升内贬”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注意。

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2007年7月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7.595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6.35%。

人民币对外持续不断升值,且升值态势不减。

而对于国内的物价水平,人们却明显感受到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问题也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话题。

从2000年至2010年,贸易顺差由241亿美元增至183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2781降至6.6227。

201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3.3%,而200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0.4%。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怪现象十分明显。

为何人民币会有如此现象,下面本文将阐述其产生原因。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原因(一)外因1.国际收支失衡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处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

由于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势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国际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且由于我国出口量庞大,使得人民币在国外市场上供小于求,因此,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初起源于国际社会,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汇率制度、经济政策也构成了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自公告发布之时起调整为8.11元/美元,人民币升值了2%。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序幕,并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7.0752元/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

其中,内因是关键和根本,而外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言之,人民币升值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总说
1、内因
(1)国际收支顺差。

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

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

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双顺差现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

因此,人民币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继续出现升值预期就不为奇了。

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

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

外汇储备反映了一国国际支付能力和外债偿还能力,具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所以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外因。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

因此,他们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目的是维护其本国的利益。

他们企图通过阻碍中国商品过大规模地进入其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以美国为例,实施“弱势美元”政策,力图扭转其国际收支逆差局面。

分说
(1)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的原因
根据汇率决定模型,影响汇率的因素可能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总供给、总需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财政赤字、投机活动以及市场预期等等。

就近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来说,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和加息预期的强化。

首先,经济持续增长是影响汇率变化的根本因素。

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

在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基本维持了一个固定的汇率,从而积攒了较大的升值压力。

汇率一旦放开,人民币对外升值不可避免。

其次,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

根据汇率决定理论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
顺差,人民币长期积攒的升值压力可想而知。

在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长,到2010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2.5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另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热钱大量涌入中国,而热钱的涌入又促进人民币升值.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进入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多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并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
最后,利率上升与预期强化对汇率的影响。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相对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

这种由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已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美国则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内外利差扩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趋势被进一步强化。

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大环境下,利差引起的影响也在增强。

此外,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市场交易人员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二:对内贬值的问题
就人民币对内贬值来说,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还主要是针对食品而言,这其中存在-个结构性的问题。

当然,除了结构性问题之外,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所造成的人民币对内贬值也有其客观必然性。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三:人民币对外升值和人民币对内贬值并存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和人民币对内贬值并存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中国政府常年以来鼓励出口的政策培育了以出口导向型为特征的中国经济。

对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持续的贸易顺差,尤其是2004年以来,主要由顺差所累积起的外汇储备更是以不可遏制的速度扩大,成为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最重要源泉。

同时,由于我
国汇率制度改革不久,尤其长时间以来实际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的调节灵活性较小,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无法通过调整汇价释放,对内的通胀压力就同步积累。

简单地说,压抑的对外升值会加剧对内贬值。

所以本质上说,货币在国内贬值是中国的产业结构特征使然。

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交织在一起,是近几年我国货币领域的一种独特的现象。

这一货币现象给予货币政策乃至宏观调控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们知道货币政策的工具各种工具在抵御对外升值的压力和防止对内贬值这两个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虽然央行通过已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诸如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对局势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持久的有效性尚有待时间考验。

主要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萧琛译.宏观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樊彩跃.中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面临的主要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