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执行记录

合集下载

智能系统试运行记录

智能系统试运行记录

智能系统试运行记录第一天:早上9点,我们开始了智能系统的试运行。

首先,我们检查了系统的硬件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包括服务器、传感器、摄像头等。

经过测试,各项设备运行正常,没有出现故障。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软件测试。

我们运行了一系列测试用例,包括输入不同的指令、模拟不同的场景等。

经过测试,系统能够正确地接收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没有出现错误。

下午2点,我们进行了对系统的性能测试。

我们模拟了大量的用户请求,并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

结果显示,系统的响应时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延迟。

第二天:今天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稳定性测试。

我们反复运行系统,并观察系统是否会出现崩溃或者停止响应的情况。

经过长时间的测试,系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接下来,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安全性测试。

我们模拟了各种攻击情景,包括网络攻击、密码破解等,测试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这些攻击。

测试结果显示,系统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地防御各种攻击。

第三天:今天,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可靠性测试。

我们模拟了各种故障情况,包括断电、网络中断、硬件故障等,测试系统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表现。

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并继续运行,没有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下午,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用户体验测试。

我们邀请了一些用户来测试系统,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

大部分用户对系统的易用性和功能表现给予了正面评价,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四天:今天,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兼容性测试。

我们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上运行系统,并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正常运行,没有出现兼容性问题。

接下来,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压力测试。

我们模拟了大量的用户请求,并观察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表现。

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在处理高并发请求时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性能,没有出现崩溃或者过载的情况。

第五天:今天是试运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评估。

我们综合考虑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因素,并得出了如下结论:系统在试运行期间表现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完整word版)智能建筑系统试运行记录

(完整word版)智能建筑系统试运行记录
操作员(签名)
值班长
签 名
建设单位代表签名
注:系统运行情况栏中,注明正常/不正常,并每班至少填写一次;不正常的在备注栏内扼要说明情况(包括修复日期)。
电缆敷设及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编号:(06-05)/07-05□□□
单位工程名称
永康市锦绣江南二期西区10#楼
分部工程名称
智能化建筑
分项工程名称
电缆敷设及绝缘电阻测试
M:3)电缆支架层间最小距离为m。




施工单位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名):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智能建筑系统试运行记录
编号:07-02□□□
工程名称
永康市锦绣江南二期西区8#楼
建设(使用)单 位
永康市房屋综合开发总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
永康市锦绣江南二期西区8#楼
分部工程名称
智能化建筑
分项工程名称
电缆敷设及绝缘电阻测试
项目经理
陈海生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GB50303-2002
测试仪器
型号、精度
500V兆欧表
试验日期
施工图号
生产厂家
扬州市邗江视通装备厂
电缆编号
规格型号
起点
终点
敷设方式
电缆头型号
中间头数 量
绝缘电阻(MΩ)
项目经理
陈海生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GB50303-2002
测试仪器
型号、精度
500V兆欧表
试验日期
施工图号
生产厂家
扬州市邗江视通装备厂

消防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

消防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

消防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日期:20XX年X月X日地点:大厦试运行第一阶段:联动测试测试目的:验证消防系统是否能与其他安全系统联动,并正确执行相应的控制和警告操作。

测试准备:1.确保消防系统已经安装完毕,并与其他安全系统连接正常。

2.确保所有测试设备准备就绪,并具备调试状态。

测试过程和结果记录:1.首先,进行与监控系统的联动测试。

通过模拟火灾事件,触发消防系统与监控系统的联动,检查监控系统是否能够正确接收到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并执行相应的警报操作。

测试结果显示,监控系统能够正确接收到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并实时显示在监控中心。

2.接下来,进行与门禁系统的联动测试。

通过模拟火灾事件,触发消防系统与门禁系统的联动,检查门禁系统是否能够根据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及时关闭门禁通道,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测试结果显示,门禁系统能够根据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及时关闭门禁通道,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3.然后,进行与安全疏散系统的联动测试。

通过模拟火灾事件,触发消防系统与安全疏散系统的联动,检查安全疏散系统是否能够根据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及时发出疏散指令,并引导人员按疏散路线撤离。

测试结果显示,安全疏散系统能够根据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及时发出疏散指令,并引导人员按疏散路线撤离。

4.最后,进行与报警系统的联动测试。

通过模拟火灾事件,触发消防系统与报警系统的联动,检查报警系统是否能够根据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及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灭火救援。

测试结果显示,报警系统能够根据消防系统的报警信息,及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灭火救援。

试运行第二阶段:详细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消防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并记录其中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测试准备:1.检查消防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否安装正确、连接稳定。

2.确保消防系统的测试设备准备就绪。

测试过程和结果记录:1.首先,测试消防系统的火灾报警功能。

通过在不同位置放置烟雾传感器模拟火灾事件,检查消防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并报警。

设备系统运行试验记录

设备系统运行试验记录

设备系统运行试验记录一、试验概述本次试验旨在测试设备系统在各种操作条件下的运行情况,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准备的操作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温度、湿度、电压波动等。

二、试验设备和环境1. 试验设备•设备型号:XXXXX•设备编号:XXXXX•设备软件版本:XXXXX•设备硬件版本:XXXXX2. 试验环境•实验室环境温度:22℃•实验室环境湿度:50%•电源电压:220V三、试验过程1. 设备开机测试步骤1.接通设备电源。

2.等待设备启动完成。

3.进入系统后,在系统中运行测试程序,分别测试设备的CPU、内存、硬盘等是否正常运行。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的CPU、内存、硬盘等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 设备网络测试步骤1.将设备连接到本地局域网。

2.进入系统后,在系统中运行测试程序,测试设备与局域网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

3.在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上测试与本设备的通讯是否正常。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与本地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都处于正常状态。

3. 设备负载测试步骤1.在设备上安装负载测试软件。

2.运行测试程序,测试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正常运行。

3.在不同负载下分别测试设备的CPU、内存等指标。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也可以正常工作,CPU、内存等指标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4. 设备电源测试步骤1.断开设备电源。

2.在电压测量仪的监控下,连接设备电源。

3.测量电压变化情况,观察设备启动是否正常。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在电压波动时,依然可以正常启动,电压波动对设备的工作没有影响。

四、试验总结经过以上各项测试,设备系统的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说明设备在各种操作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系统运行试验记录

设备系统运行试验记录

设备系统运行试验记录一、试验背景设备系统运行试验是对新设备进行运行测试的过程,主要是验证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以及系统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本次试验是针对新安装的生产线进行测试,旨在验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定系统参数以及设备的操作规程。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1.验证各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验证设备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否正常;3.确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4.确定系统参数,优化设备运行效率。

三、试验设备1.生产线设备:包括运输设备、生产机器、工具、传感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等。

2.测试工具:温度计、压力计、测量尺等。

四、试验步骤1. 系统安装与检查验收人员首先对生产线进行检查,确认生产线各设备的安装位置、连接是否正确;确认设备通电是否正常,监视系统是否正确接收数据,并进行相应设置。

2. 单独测试各设备验收人员对生产线进行测试,检测每个设备的工作性能、稳定性和质量有无缺陷等问题,并记录测试结果。

3. 集成测试将所有设备集成起来,测试设备的整体协同性和操作流程是否正常,记录测试结果。

4. 系统性能测试对生产线运行的速度、效率、稳定性、故障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五、试验结果1.所有设备运行正常,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2.生产线各部件之间协同工作正常;3.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得到整理,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4.系统参数已经调整到最优状态,并完成了所有的系统性能测试。

六、试验结论经过对新安装生产线设备进行测试,发现其运行正常,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为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需要在运行期间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同时,该项试验得到了验收人员的认可,并通过了相关的验收要求。

七、参考文献[1] 各种设备的使用手册 [2] 系统参数设置及优化指南 [3] 安全规范及操作手册。

日常操作系统检查记录

日常操作系统检查记录

日常操作系统检查记录检查日期:2023-11-08
系统概述
- 操作系统:Windows 10 Pro
- 版本号:10.0.19041.1526
- 处理器:Intel Core i7-8700
- 内存:16 GB
- 硬盘:1 TB SSD
系统性能
- CPU 使用率:正常范围内波动,平均约为 30% - 内存使用率:正常范围内波动,平均约为 50% - 磁盘空间:剩余 600 GB
系统更新与安全
- 最新的系统更新:已安装 2023 年 10 月的月度更新
- 安全软件:已安装并更新到最新版本的 Microsoft Defender 网络连接
- 无线网络:连接正常,信号稳定
- 有线网络:连接正常,速度稳定
应用程序与服务
- 所有主要应用程序均运行正常
- 服务:所有必要的服务都已启动并运行正常
系统问题与异常
- 未发现任何系统问题或异常
系统维护与优化
- 清理磁盘:已执行磁盘清理任务,删除不必要的文件和临时数据
- 优化磁盘:已执行磁盘碎片整理任务
- 检查病毒:已使用 Microsoft Defender 进行病毒扫描,未发现任何威胁
用户反馈与支持
- 用户满意度:高
- 用户反馈:无
- 技术支持:随时待命
结论
根据今天的日常操作系统检查,我们的系统表现良好,所有关键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系统性能稳定,网络连接正常,应用程序和服务均运行正常。

我们已经执行了必要的维护和优化任务,以确保系统的最佳性能。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支持,请随时联系我们的技术支持团队。

测试进度执行报告

测试进度执行报告

测试进度执行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汇报测试项目当前的进度执行情况。

通过对测试计划的具体分析和关键测试活动的总结,以及未来的测试计划调整,我们将为项目提供有价值的测试执行信息。

2. 测试计划回顾在测试项目开始之前,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文件包含了测试的范围、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等重要信息。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根据测试计划中确定的时间表,逐步推进测试活动的执行。

3. 测试进度执行情况根据项目进度和测试计划,我们的测试进度执行情况如下:3.1 测试阶段一在测试阶段一中,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整体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该阶段主要测试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以确保系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响应性能。

•测试时间: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0日•测试任务:–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功能测试通过率:99%–性能测试平均响应时间:500ms3.2 测试阶段二在测试阶段二中,我们将重点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通过该阶段的测试,我们将确保系统在不同环境下以及在面临潜在威胁和攻击时仍能保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测试时间:2022年1月15日至2022年1月25日•测试任务:–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测试结果:–安全性测试发现1个潜在漏洞–兼容性测试通过率:95%3.3 测试阶段三测试阶段三将重点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我们将通过模拟各种异常条件和边界情况,以及用户使用场景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测试时间: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2月10日•测试任务:–可靠性测试–用户体验测试•测试结果:–可靠性测试通过率:98%–用户体验测试平均满意度:4.5/5.04. 测试计划调整根据目前的测试进度和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测试计划调整建议:•增加功能测试覆盖范围:由于目前的功能测试通过率较高,建议将测试重点放在新增功能和核心功能上,以保证系统的功能扩展性和稳定性。

•重新测试安全漏洞:对于在安全性测试中发现的潜在漏洞,我们建议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修复,并重新进行安全性测试以验证修复效果。

软件测试报告系统可靠性测试结果详细记录

软件测试报告系统可靠性测试结果详细记录

软件测试报告系统可靠性测试结果详细记录一、引言软件测试报告系统的可靠性测试是评估该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正常运行和稳定性的能力。

本报告旨在详细记录我们对软件测试报告系统进行的可靠性测试的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二、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 服务器:品牌A 2U机架式服务器,8核处理器,32GB内存,2TB硬盘- 客户端:品牌B 笔记本电脑,Intel i5处理器,8GB内存,500GB硬盘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数据库:MySQL 8.0- 浏览器:Google Chrome 89.0三、测试目标本次可靠性测试的目标是评估软件测试报告系统在高负荷和异常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正确地生成测试报告。

四、测试方法1. 负载测试:使用JMeter工具模拟了100个并发用户,每个用户进行不同的操作,包括查看测试报告、生成报告等。

持续进行30分钟,并记录系统的响应时间以及可能的错误率。

2. 异常条件测试:在负载测试的基础上,模拟了以下异常条件:- 数据库连接失败: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并给出错误提示。

- 非法输入测试:输入非法字符或格式的数据,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正确检测并进行相应处理。

- 断电重启: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突然断电并重新启动,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正常恢复并继续工作。

五、测试结果1. 负载测试结果:- 平均响应时间:4秒- 错误率:0.5%- 最大响应时间:10秒2. 异常条件测试结果:- 数据库连接失败:系统能够正确处理并给出用户友好的错误提示。

- 非法输入测试:系统能够正确检测非法输入,并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

- 断电重启:系统能够在恢复电源后正常启动,并保持之前的工作状态。

六、测试分析1. 负载测试结果分析:- 平均响应时间4秒,相对较长,建议优化数据库查询和报告生成的算法。

- 错误率0.5%,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仍需对可能的错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软件
系统测试执行过程记录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
记录项目系统测试执行过程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测试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3冒烟测试 (4)
3.1被测软件 (4)
3.2测试策略 (4)
3.3执行步骤 (4)
3.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4)
3.4.1 管理员 (4)
3.4.2 匿名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 教师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 学生用户(待补充)...................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5 交叉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结果分析和结论 (5)
4功能测试 (5)
4.1被测软件 (5)
4.2测试策略 (5)
4.3执行步骤 (5)
4.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自行补充) (5)
4.4.1 管理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 匿名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 教师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 学生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 交叉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结果分析和结论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记录(在此给出软件名称)的系统测试执行过程。

预期的读者范围包括:
●项目经理
●测试经理
●用户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标题文件名称发表日期资料来源
1 系统测试计划
系统测试计划
_1.0.0802.doc
2009-8-2 项目小组制定
2 系统测试用例说
明书
系统测试用例说明
书_1.0.0812(管理
员和匿名用户).doc
2009-8-1
2
测试小组设计得

3 系统测试用例说
明书
系统测试用例说明
书_1.0.0812(教师
用户).doc
2009-8-1
2
测试小组设计得

4 系统测试用例说
明书
系统测试用例说明
书_1.0.0812(学生
用户).doc
2009-8-1
2
测试小组设计得

5 系统测试用例说
明书
系统测试用例说明
书_1.0.08012(交叉
功能测试).doc
2009-8-1
2
测试小组设计得

2测试环境
2.1硬件环境
2.2软件环境
3冒烟测试
3.1被测软件
3.2测试策略
3.3执行步骤
(此处应具体说明执行的过程,包括从哪里获取被测软件,如何搭建测试环境(需要如何设置硬件,是否需要和如何打开相应的软件来支持系统测试等)。

3.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3.4.1 管理员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见下表。

测试项编号测试需求编

测试用例编

执行结果(通过/
失败/阻塞)
缺陷编号
A1.1 A1.1.1
01 失败001
02 失败001
03 失败001 A1.1.4 01 失败002
A1.1.6
01 失败004,005
02 失败003
03 失败004,005
04 失败003
05 失败004,005
(后续略)
3.5结果分析和结论
(此处应描述缺陷分布和严重性是怎样的,本次测试是否通过。


4功能测试
4.1被测软件
4.2测试策略
此功能测试针对各类用户的功能中所有的测试项展开测试,且需执行所有的测试需求。

4.3执行步骤
4.4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4.5结果分析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