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2019年当前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主要困难、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主要困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当前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主要困难、问题、成因及对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党委、政府信访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于信访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太平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机制,让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全乡无重大矛盾纠纷隐患。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农村的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重大问题。
近年来,中央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的矛盾纠纷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基层矛盾纠纷日益复杂。
如何搞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走访了5个村20个村民组103户群众,了解了群众产生矛盾的根源。
现结合我乡工作中所采取的应对办法和对今后工作的构想谈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问题从我乡近年农村呈现出的矛盾纠纷来看,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具体体现在:1、农业税改革引发的争地纠纷。
在普遍实行农业税费改革后,随着全免农业税,实行良种补贴、水稻种植直补、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原先已弃耕多年的农户,因利益冲突,要求退回让他人耕种和村委会因调整来修建乡村公路、公益事业建设等所征用的土地、山林,从而导致矛盾纠纷。
2、暗箱操作引发的干群纠纷涉农资金的发放不民主,在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中,个别村干部不按政策规定,优亲后友或暗中提留,引起群众对村干部不满,导致群众上访不断。
如:退耕还林工程中村委会及个别村干部提留指标,中饱私囊;低保、困难补助的评定等优亲厚友。
3、干部作风引起的矛盾纠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不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在暗暗的发生了变化,办事要请客送礼或干部参与赌博时有发生,导致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大。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精简篇)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何维护好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必须认真调查、分析和掌握造成农村不稳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经调查近年来我乡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主要存在如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
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件。
从我乡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
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
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
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乡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七、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农业生产不容乐观。
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减产因素增加,要完成今年增加的20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压力很大。
养殖业效益大面积滑坡,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高(所占比例不足50%),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导致目前生猪生产全面亏损;奶价较去年同期下降40%,70%的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奶牛存栏15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影响到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目前,我市设施农业不足26万亩,且档次不高,日光温室只有2.9万亩。
全市农业的水、电、路配套设施滞后,制约农业板块和产业带建设,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3、农民增收压力增大。
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回落了3个百分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要完成农民收入增长15%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4、农村改革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但缺乏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村民自治制度基本完善,但税费改革后乡镇管理职能有所弱化,村委会任期相对较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农村土地政策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具体政策支持,严重制约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升。
5、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领导亟待加强。
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还不平等。
一些区县及乡镇(街道),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不够,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领导农村工作的本领不强。
八、几点建议一是建议省上出台具体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和配套政策,对全省统筹城乡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相关政策。
加大对西安支持力度,将西安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列为全省试点,为全省统筹城乡探索路子,创造经验。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对农村基 层党组 织建设 的影响 问题。主要表现 在:一是 分 散
⒖
垭
的家庭生 产经营 形式给 党 员管理、党组织 活动的 内容 和方式、
朝
村级党组 织的设 置 等,提出了新课题 和新要 求 ,这种“不适
觋
麸
应”问题至 今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二是分 散的家庭生产 经营
嫠
顿
碗
工作的难 度加大。 一些农 村干部和党员 富裕起 来,不 感谢党
①
绞
的富民政 策;在一 些 村迷信活动时有 发生,家 庭 、宗族势力
颈
非
强劲,对农 村基 层党组织构成威 胁,影响 村 一级基层党组织
跤
桶
发挥核心领 导作用;商品交换原则侵入 党内政治生活,某些
冰
废
党员、 干部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 淡化 ,共产主义理想动 摇,在
欧
同
竞赛活动 中, 以百分制的形式将 镇村班 子 建设、乡镇经济发
蹶
耩
展、村党 支部建设、活动 阵地建 设等 内容,量化分解, 纳入
货
诣
员、长期离土离乡的 党员和无职党员的作用难于 体现出来,
在许多地 方,他 们和普通老百姓 没有多 少差 别,在他们身上
邙
诊
共产党员的 先进性体现不明显。 钜
(四 )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巩固 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问
偌
鬈
题。集体经济薄弱 是困扰 村级组 织的一个难题。 在我们 所调
矛
畦
陷
研的 15 个村中,村村有外债,没有一个村有企业。这样一
梗
Й
中党员 17 人)发展中草药材 1100 亩。
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对策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对于领导和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乡镇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工作力不从心。
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衡量乡镇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
我们为抓经济,可谓是用尽脑子,想尽法子,但总感到力不从心,有一种沉重感觉。
这种沉重感,除乡镇主要领导能力水平有限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乡镇调控能力差。
乡镇的上级是县委、县政府,而不是县职能部门,这一点虽然是明确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有少数部门对乡镇工作指手划脚,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以致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二是抓经济缺乏手段。
由于乡镇缺乏权力、财力和物力,抓经济调控手段脆弱,特别是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缺乏调控手段。
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发展个私工业是“雷声大、雨点少”,金融部门对发展个私工业很少有贷款扶持;乡镇投资环境是“收费多,优惠少”,过去,对办工业有农转非指标、税收特殊优惠等,现在这些政策不管用了,但收费却没有减少,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税费名目繁多;部门服务企业是“指责多,指导少”,有的业主反映说,现在的干部,服务企业的本领没有,卡企业的本领却不少。
三是乡镇财政压力大,现在乡镇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而财政收入渠道则不多,多数乡镇财政困难,保吃饭都有问题,少有财力扶持农村发展经济。
干群关系改善缺乏良策。
从总体上讲,现在乡镇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依法行政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十分强调依法行政,但乡镇干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难免干出一些越规事情。
其次是收费问题,现在的乡镇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收费上。
群众称乡镇干部是“收费干部”,教育附加、农业税、优抚款、社会保险金、社保扩面、合作基金等都要乡镇干部去收。
还有报纸、杂志,有报刊的部门都发文下征订任务,有的部门领导还亲自打电话或上门征订。
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对策

当前基层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对策乡镇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石,是我党的执政基础,是联系农民最直接、最紧密的基层组织。
当前,正值经济转型、体制转轨、职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就我们的现实而言,乡镇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新的理念解读乡镇工作当下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现就结合我乡实际情况,谈谈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农村改革的一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社会稳定的关键.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党和国家机关中,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级基层政府和窗口,不但是上级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而且是农村各种问题的处理者,这是由乡镇政府肩负的一些最基本的公共职能所决定的,发挥好了,群众就满意,评价就好,发挥不好,群众就不满意.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发挥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党的形象,通过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来判断我们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镇如何正确审视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乡镇工作的难点和原因1、搞好农村社会稳定已成为乡镇工作的重头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稳定、治安形势总体很好,但各种因素影响下的不稳定问题呈增长势头。
乡镇在转接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中,投入精力较多,甚至疲于应对,使其他工作受到影响.一是债务纠纷.现在乡镇财政困难,乡村债务沉重是农村工作最大的难点,已成为农村不稳定的活火山。
债务形成原因主要是过去抓农村水、电、路及新建学校教学楼基础建设的工程欠款,这些债务靠乡镇自身财力已无法解决,税费取消后债务矛盾更加突出。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精选文档】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内容提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矛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确保农村稳定的迫切需要。
对待农村中的矛盾,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其特点及成因,然后寻找出一些适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切实解决农村的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矛盾纠纷特点成因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观念冲突、社会变革带来的效应,导致了矛盾主体的增加,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长期从事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非常有必要对上述问题做一个详细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特点(一)矛盾纠纷的多样性。
过去农村矛盾纠纷多为民间纠纷,即公民个人之间因借贷、购销、婚姻、继承、赡养、财产分割、相邻关系等引发的纠纷。
而现在农民工与企业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群众与经济合作组织及基层政府之间的纠纷有所增加。
1、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主要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引发的纠纷和农民群众因土地转让承包经营的纠纷。
如,村民与种植大户争抢土地经营权的纠纷,这类纠纷比较突出,甚至引发破坏生产经营和集体上访事件。
2、因土地调整、修建公路、拆迁补偿、乡村债务等引发的纠纷,特别是土地征用补偿和拆迁以及土地流转造成的纠纷呈上升趋势。
3、家庭婚姻关系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涉及遗产继承、孩子抚养、老人赡养、离婚财产分割等方面。
去年我乡民调组织共受理此类纠纷213起,占纠纷总数的50%以上。
4、农村宅基地纠纷、邻里之间因通行、排水、建房、修缮房屋引发的纠纷仍占有相当的比例。
5、干群之间、农民工与企业之间、基层村组干部之间纠纷,主要是因村干部办事不公、账目不清、工作不力、争权夺利造成的。
6、一些地方的地痞流氓、恶势力插手村务、民间纠纷及一些“路霸”、“沙霸”、“石霸”、“村霸”、“市霸”等插手沙场、林场、采矿、集市贸易、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引起的纠纷。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主要困难、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主要困难、问题、成因及对策当前农村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主要困难、问题、成因及对策矛盾*排查化解是*、**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党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对于*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太平乡*、*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了矛盾*排查调处化解工作机制,让矛盾*消化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全乡无重大矛盾*隐患。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保持农村的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重大问题。
近年来,中央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的矛盾*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基层矛盾*日益复杂。
如何搞好农村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是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走访了5个村20个村民组103户群众,了解了群众产生矛盾的根源。
现结合我乡工作中所采取的应对办法和对今后工作的构想谈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问题从我乡近年农村呈现出的矛盾*来看,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具体体现在:1、农业税改革引发的争地*。
在普遍实行农业税费改革后,随着全免农业税,实行良种补贴、水稻种植直补、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原先已弃耕多年的农户,因利益冲突,要求退回让他人耕种和村委会因调整来修建乡村公路、公益事业建设等所征用的土地、山林,从而导致矛盾*。
2、暗箱操作引发的干群*涉农资金的发放不*,在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中,个别村干部不按政策规定,优亲后友或暗中提留,引起群众对村干部不满,导致群众*不断。
如:退耕还林工程中村委会及个别村干部提留指标,中饱私囊;低保、困难补助的评定等优亲厚友。
3、干部作风引起的矛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不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在暗暗的发生了变化,办事要请客送礼或干部参与赌博时有发生,导致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大。
4、财务开支不透明引起的矛盾*边远乡镇,农村基层资金本身不多,大部分资金都在农村使用,不能开具正规票据,加之,资金量小也没有引起村干部的重视,所以,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按财经纪律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历了“大包干”、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三次大的改革,尤其是近年来全面推开的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农村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与稳定粮食生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与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比较效益较低。
据调查,2007年,该县秋粮种植亩均净收入(不计人工费用)为547.3元;而种棉亩均净收入(不计人工费用)为1200元,比较效益低下。
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而粮食价格处于低位运行。
据庐江调查队对庐江县7个镇中的10户农民种粮成本定点调查显示:一季度农民购买化肥平均每公斤价格,尿素2.02元,比去年同期的1.76元,增加0.26元,增长14.77%;碳铵0.68元,增加0.11元,增长19.30%;磷肥0.66元,增加0.25元,增长60.98%;钾肥3.23元,增加1.03元,增长46.82%;复合肥料3.10元,增加1.10元,增长55.00%。
而同期粮食保护价格每公斤仅增长0.14元,农资价格的上涨吞噬农民利益,种粮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与县镇两级筹资筹劳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在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的同时,均要求县、镇两级给予相应的资金项目配套,实际增加了县乡财政压力。
与此同时,面对农民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现状,基层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加大对诸如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在保稳定、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条件下,使原本不宽裕的县镇财政捉襟见肘,无形中增加县乡财政压力。
仅以庐江县为例,该县2007年实施的22项民生工程,其中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支出为2417万元,占当年全县新增可用财力53%。
三是农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县镇两级政府职能转变不快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各地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尝试。
但农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县镇两级政府职能转变不快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一方面,农民要求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如对农业科技服务、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服务、环境污染治理等公共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政府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仍然不快,干了许多既干不了也干不好的事。
目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仍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是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矛盾。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规模转移,推进农村的土地规模经营已势在必行。
就庐江县而言,农村人口有100多万,而现有耕地只有109万亩,人均只有1.05亩,且在土地二轮承包时,大多数村民组采用了好田优地家家有份,差土劣地按人分摊的办法,致使每家经营多处小块田地。
农民将土地作为保障“底线”,在农村的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农民宁可土地抛荒,也不肯放弃土地经营权。
五是加快发展小城镇与法律障碍、政策“壁垒”之间的矛盾。
一是法律障碍。
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使用集体土地从事非农建设只能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在实际的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为节约和集约用地,就可能有跨村建设的可能,而现行的农村居民小产权房又不能进入市场,这也是目前农村“空心村”难以整治的矛盾。
二是政策障碍。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用地大都以协议出让为主,很少进行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小城镇建设使用土地普遍存在廉价、土地使用率低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六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各类生产要素外溢之间的矛盾。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劳动力、农村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有向非农领域加速外溢的趋势。
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也是以青壮劳力为主,一些地方出现了“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
该县现有农村劳动力40万人,外出务工经商的约有26万人,这部分恰恰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中骨干,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人才缺失、土地抛荒、投入减少,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
七是村民自治与农民素质不高、自治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
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由于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乡村自治给农村工作也带来了一定压力和难度,特别是农村宗族势力的抬头,加剧了农村的利益冲突。
目前,在村民自治换届选举中,宗族势力影响越来越大,对村民自治造成严重影响。
农村宗族势力导致农村内部利益冲突加剧,农村内部团结受到削弱。
八是加快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
尊重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具体体现。
由于农民教育的滞后,农民的总体素质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大局观念,甚至少数人缺失基本的荣辱观。
而在对待农民的问题上,往往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而忽视了对农民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尤其是在涉及到征地、拆迁等事上,过多迁就农民,致使少数农民“信访不信法”,动辄以上访相要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和阻碍。
针对农业农村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以点带面、以块促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块促条,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各地各部门大胆探索创新,在形式上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成熟一块推进一块。
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将改革逐步扩大到县域经济社会每一个领域。
一是继续深化三大体制改革。
巩固完善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实施“财政强镇”工程,力争财政收入超千万元镇新增3个,达到10个。
二是完善五项农村工作新机制。
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扩大“以钱养事”覆盖面;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确保创建面达76%以上;培育、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健全动态监测网络。
三是扎实推进三大配套改革。
精心实施减轻巢湖区域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同时,全力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严格控制镇村发生新债。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拓宽农业增收渠道。
“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是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反弹琵琶”,跳出农业抓农业,培育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做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错位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贡献型农业向增收型农业的转变,加快建设城郊型农业。
庐江县针对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先后出台农业产业化“1+5”文件,实现粮食、茶叶、水产、畜禽、花卉苗木“五龙齐舞”。
安排财政资金300多万元专项引导,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的贴息、补助、奖励等,培育壮大产业基地,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二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在农业内部实现增收。
三是促进农产品与市场对接。
实施“安徽一袋米”工程,积极筹办“同大首届葡萄节”,推动“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建设一批农贸市场。
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实现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农民(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对接。
实现规模化生产与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流通、企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契约化合作。
四是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整合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增收门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以钱养事、以奖代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行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
积极探索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先干后奖,以奖代补”新机制,强化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使用效益。
一是争取项目支持一批。
研究农村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积极开展土地专项治理,实施“村村通”和渡改桥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电网建设,加速农村宽带和光缆电路建设。
二是整合资源引导一批。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两只手”的作用,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政策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以奖代补”撬动一批。
从2008年起拨出专项财政资金300万元,按完成土方量,县财政每方补助1元钱,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以奖代补”力度,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加强农村文明建设。
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8年计划投入3.1亿元,在去年已实施的22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高校和中职学校农村贫困学生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鸡蛋助学育才工程”等4个民生工程,主要面向农村及农村困难群体。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惠及多数”的原则,扩大民生工程覆盖面,县财政投入100多万,针对庐江县7种高发地方病,实施农村疑难大病医前定额救助。
投入60万元,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先后开展宣传新时期庐江精神为主题的“争当时代新女性”大讨论活动;以宣传典型人物和先进人物为内容的“感动庐江十大人物”、“十大好媳妇”、“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以推进农民普法教育、科技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主旨的“七进村”活动。
同时,将相继编辑出版《成长路上与法同行》、《致富路上与法同行》等农民教育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