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中筒结构布置
筒中筒结构和框架

1~50层
51~66层
67~90层
91层以上
5.2 筒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工作特点
剪力滞后效应: 框筒结构中应力不保持直线分布的现象。 理想筒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腹板应力直线分布,翼缘应力相 等。而实际框筒的腹板框架轴力呈曲线分布,翼缘框架轴力也不相 等。 剪力滞后影响因素:
平面形状、建筑高宽比、梁柱刚度比
广州中信大厦 37层,322米高,97年建成
上海金贸大厦采用的是框架 -核心筒结构,建筑物88层 ,高420.5米。钢筋混凝土核 心筒呈八角形,周边8根钢骨 混凝土柱底部截面1.5mX5m ,柱中配置2根焊接H型钢。
金茂大厦内部结构
南京金陵饭店 地上39层,高108米
青岛保险公司 地下2层,地上19层,高65.9米
香港中环中心广场 60层,374米,92年建成。
马来西亚双塔楼 88层,450米,框—筒结构,1996年建成。
4、多重筒结构 内筒小,平面尺寸大,楼盖跨度大,故在内外筒 之间增设一圈柱或剪力墙并将之联系起来形成筒。
兰州工贸大厦
地上21层,地下2层,高93米,标准层高3.5米
深圳北方大厦
地上25层,地下1层,高81.6米,标准层高3.1米
3、构件截面尺寸 (1)内筒 (2)外框筒柱 截面宜做成矩形或 T形。长边在框筒平面内。尽量少用方柱
和圆柱。
筒体的角部是联系两个方向的结构协同工作的重要部位,
受力很大,通常要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内筒角部通常可以采用局部加厚等措施加强;外筒可以加
大角柱截面尺寸,采用L形、槽形角墙等予以加强,从而
特点: • 将剪力墙集中到房屋的内部或外部形成封闭的筒体; • 筒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好像一个竖向悬臂空心柱体,结构空 间刚度极大,抗扭性能也好; • 筒体结构具有造型美观、受力合理、使用灵活,以及整体性 强等优点,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目前全世界最高的 100幢高层建筑约三分之二以上采用筒体结构,国内百米以 上的高层建筑有一半以上采用简体结构。
2.6筒体结构

2.6.1框筒
框筒的定义:框筒由布置在 建筑周边的柱距小,梁截面 高的密柱深梁框架组成。
受力特点:
水平力产生的剪力由腹板框架抵抗,水平 力产生的倾覆弯矩由框筒结构的整体抗弯 抵抗。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覆力 矩外,翼缘框架柱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 抗倾覆力矩。 翼缘框架—垂直力的方向 腹板框架—平行力的方向
结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将多个筒体合并在一起形成 成束筒,一类是在筒体之间 用刚度很大的水平构件相互 联系而形成巨型框架。
与水平方向平行的腹板框架一端受拉,另一端受压。翼缘框架的轴力是 通过与腹板框架共用的角柱传递过来的,角柱受压力缩短,使其相连的裙 梁产生剪力与弯矩,同时,与裙梁另一端相连的柱也承受弯矩与轴力;同 时相邻柱承受轴力第二根柱子受压又使第二跨裙梁受弯剪作用,引起相邻 柱承受轴力,从两端的角柱向翼缘中部柱如此传递,使翼缘框架柱承受轴 力,裙梁、柱都承受其平面内的弯矩、剪力。由于裙梁的抗弯刚度不是无 限大,裙梁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各柱压缩变形向中心逐渐减少,柱轴力 也逐渐减少,这种翼缘框架柱轴力两端大、中间小的不均匀分布现象就是 剪力滞后;同理,受拉的翼缘框架也产生柱的拉力剪力滞后现象。
2.6筒体结构
定义:以一个或多个筒体来抵抗水平力和 竖向荷载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1.筒体结构的分类
按筒体布置形式和数目的不同,可将筒体 结构分为:框筒筒体的组成来分,可分为 剪力墙组成的薄壁筒体和由柱距很小的框
架柱组成的密柱框筒等。
剪力滞后现象
剪力滞后:一侧翼缘框架 柱受拉,另一侧翼缘框架 柱受压,柱轴力分布呈曲 线,角柱的轴力大于平均 值,中部柱的轴力小于平 均值;腹板框架的部分柱 受拉,部分柱受压,角部 柱的轴力大于线性分布值, 中部柱的轴力小于线性分 布值,框筒中轴力分布的 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如书本图所示)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第09章 筒体结构设计介绍

• 核心筒由若干剪力墙和连梁组成,其截面设计和 构造措施还应符合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各剪 力墙的截面形状应尽量简单;截面形状复杂的墙 体应按应力分布配置受力钢筋。此外,考虑到核 心筒系筒体结构的主要承重和抗件应适当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 肢的长度不应小于墙肢截面高度的1/4,约束边缘 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
第九章
筒体结构 设计介绍
9.1 概述
• 筒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空间受力性能,并兼 有造型美观,使用灵活以及整体性强等优 点,适用于较高的高层建筑。目前全世界 最高的100幢高层建筑约2/3采用筒体结构, 国内100 m以上的高层建筑约有1/2采用筒体 结构。 筒体结构可以是由剪力墙组成的空 间薄壁筒体,也可以是由密柱深梁形成的 框筒组成,水平力由一个或多个空间受力 的竖向筒体承受。
等效槽形截面近似估算方法
•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筒结构出现明显的剪力滞后 现象,翼缘框架只在靠近腹板框架的地方轴力较大, 柱子发挥其受力作用;靠中间的柱子受力较小,不 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可将翼缘框架的一部分作 为腹板框架的有效翼缘,不考虑中部框筒柱的作用, 从而框筒结构可化为两个等效槽形截面
• 等效槽形截面 的翼缘有效宽 度取下列三者 的最小值:框 筒腹板框架宽 度的1/2,框筒 翼缘框架宽度 的1/3,框筒总 高度的1/10。
(2)、框架-核心筒体结构,它是由中部的内筒和外周边大 柱距的框架所组成。此类结构外周框架不再与内筒整体 空间工作,其抗侧力性能类似框剪结构。 (3)、框筒结构,某些高层建筑为了使平面中有较大的 空间,以便更能灵活布置,中部不设置内筒,只有外周 边小柱距的框筒。 (4)、多重筒结构,建筑平面上由多个筒体套成,内筒 常由剪力墙组成,外周边可以是小柱距框筒,也可为开 有洞口的剪力墙组成。
第7章-筒体结构设计

1
1
1.72
荷载相 柱子最不
同时
利轴力
0.67
0.96
1
1.54
1.47
当基本
位移
0.48
0.83
1
1.63
2.46
风压相 同时
柱子最不 利轴力
0.35
0.83
1
2.53
2.69
平面面积相同,筒壁混凝土消耗量也相同,以正方形为标准
矩形平面的筒体结构平面尺寸应尽量接近于正 方形;
尽量使平面长宽比接近于1.0,不宜大于1.5.当 长宽比接近于2时,剪力滞后非常显著,翼缘框 架的中间部分柱子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框筒的 工作状态已和框剪结构相似,空间整体作用已经 很微弱了。
第二节 筒中筒结构的布置
• 平面形状 • 高宽比 • 框筒的开孔大小 • 洞口的形状 • 柱距 • 柱的截面 • 裙梁的截面
一、平面形状
筒中筒结构的平面形状以圆形和正多边形最为有利
规则平面形状框筒工作性能
形状
圆形 正六边形 正方形 正三角形 1:2矩形
当水平
位移
0.9
0.96
1
1
1.72
荷载相 柱子最不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50层,158m,钢筋混凝土筒体, 外筒由钢骨混凝土和钢柱组成
大高度的建筑物即成束筒结构(组合筒或模数筒)。 在建筑平面内设置多个多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适应于复
杂平面的布置要求,即为多筒结构,例如有三重筒体甚至四重筒 体。
第二节 筒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图1(b)框筒轴力分布
+
图1(a)实腹筒
剪力滞后
实腹筒体——箱形梁 对于宽度较大的箱形梁,正应力两边大、中间小的不均匀现象— —剪力滞后 。 剪力滞后与梁宽、荷载、弹性模量及侧板和翼缘的相对刚度等因
筒体结构设计

框筒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角柱受力最大,腹板框架的 角柱有轴力、剪力和弯矩。剪力和弯矩对翼缘框架平面外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轴力将使角柱产生轴向变形,从而带 动整个翼缘框架在其平面内产生影响。等代角柱法用一个 等代角柱来代替原框筒结构角柱和翼缘的作用,得到一个 能代替原框筒结构的等效平面框架(图7)。这样,问题 便变为平面框架的计算问题。
理想的实腹筒体在
水平力作用下,截面变
形保持平面,腹板应力
按直线分布,翼缘应力
相等。
+
图1(a)实腹筒
(二) 框筒结构(图1b)
框筒在水平力作用下, 由于剪力滞后影响,腹板框 架柱的轴力是曲线分布的, 而翼缘框架的轴力也是不均 匀分布的,角柱受力最大。
图1(b)框筒轴力分布
(三) 筒中筒结构(图1c)
梁的线刚度有的函数,详细情况可参考崔鸿超“框筒(筒 中筒)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第 6期)。 我们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推导的等代角柱公式见P.238-243。
2.等效连续体法
此法是将框筒每一个平面的梁柱用一个等效的均匀的正交 异性平板来替代,因此框筒变成为一实腹的薄壁筒(图9)。
法向面板的 平衡方程:
y
y
yz
z
0
yz
y
z
z
0
侧向面板的 平衡方程:
x
x
xz
z
0
xz
x
' z
z
0
解微xz 分和方位程移和x(u根)、据z边(w界)。条最件后可还求要出把从x、等效y、连续z、体中z'、得到yx、的
应力通过积分,转换成梁、柱内力。
薄壁筒还可以用有限元或有限条方法求解。
第8章-筒体结构设计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第八章筒体结构设计第一节筒体结构概述一、筒体结构的组成筒体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筒体作为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结构适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
采用这种结构的建筑平面,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于正方形。
组成筒体结构的构件主要有梁、柱、斜撑、墙肢、连梁、刚域节点等,这些构件首先组成单筒(图8-1),单筒是筒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实腹筒、框筒和桁架筒。
按筒体结构布置与选型的要求,单筒可以继续组合成筒中筒、束筒、框架-核心筒等各种结构形式。
图8-1单筒1、实腹筒体结构实际上是一个箱形梁。
图8-2表示箱形梁的受力图。
上面薄板中的拉应力实际上是由于槽钢传到板边的剪应力而引起的,因此这个拉应力在薄板宽度上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而是两边大,中间小。
对于宽度较大的箱形梁,正应力两边大、中间小的这种不均匀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剪力滞后与梁宽、荷载、弹性模量及侧板和翼缘的相对刚度等因素有关。
对于宽度较大的箱形梁,忽略剪力滞后作用将对梁的强度估计过高,是不合适的。
图8-2 箱形梁受力图实腹筒结构常用来作为竖向交通运输和服务设施的通道,同时也是结构总体系中抗侧力的主要构件。
如果建筑物中只有一个实腹筒,一般都应该设置在建筑平面的正交中心部位;当多于一个时,则应对称布置。
实腹筒常常需要开一些孔洞或者门洞(如电梯井的门等),当筒体的孔洞面积小于30%时,虽然其自身的刚度和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对于初步设计来讲,这些影响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例8-1。
如果筒体表面的孔洞面积大于50%~60%时,特别是将筒壁作为外墙时,它的结构受力性能更接近于框筒,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都会有相对较大的降低,此时,初步设计就不得不考虑孔洞的影响。
图8-3 结构体系有效宽度对侧向刚度的影响(1212δδ<<>,d d )2、框筒结构是由密排的柱在每层楼板平面用窗裙墙梁连接起来的密柱深梁框架(图8-3)而组成的空腹筒。
试析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设计

试析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设计1.引言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一方面是反映近代城市经济繁荣发展以及社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标志,另一个方面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于反映。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速度、质量、规模等方面均取得举世瞩目的傲人成绩。
目前超高层建筑采用筒中筒结构较为普遍,我国超高层建筑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建筑高度的记录也不断被刷新。
我国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使结构设计技术面临多方面的严峻考验,本文从超高层建筑的筒中筒结构体系设计出发,剖析了筒中筒结构的优缺点及其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2.超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基本是由钢筋混凝土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构成,即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组成。
伴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向上攀升,“超高层建筑对于地震作用、风荷载等水平力的结构安全控制能力更加严苛和显著,超高层建筑所需要采用的结构体系与建筑本体的高宽比例、高度、结构所用材料、最大承载能力、最优抗震性能、工程造价、场地以及现实施工条件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
目前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以空间整体受力为基本特征的筒体建筑结构形式得到了青睐与广泛应用,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主要结构体系有以下四种形式:框架×简体结构、筒中筒结构、矩形框架结构以及束简结构体系。
2.1筒中筒结构的特点筒中筒结构体系主要是由内外两层简体结构组合构成。
“其中外筒普遍是由密柱深梁所组成的钢(型钢)框筒,也可以是由交叉柱或者桁架筒组成的网络筒;而内筒既可以是桁架筒类的网格筒,也可以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墙筒体”[ ]。
在房屋达到一定的高度时,需要在超高层建筑的内筒与外筒中间设立可伸臂桁架用以减少由于楼层较高作用力下的建筑侧移。
在水平荷载的作用力下,内筒主要以弯曲为主,外筒主要以剪切形为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与制约,如外筒的刚度足够大(例如外筒采用框架结构的交叉网格筒),这时由于外筒和内筒需要通过外部伸臂桁架以及楼板进行协同工作,此时内筒的刚度以及大小就可做适当的放松。
高层民用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简析

高层民用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简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常见。
作为一种在技术层面上性能优良的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本身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风力荷载的性能,也因为其具有这样的优点,筒中筒结构体系在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阐述了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的特点,并着重对其布置要点及该结构自身具有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优缺点1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设计方法与理论的不断完善,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也越来越常见。
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高层民用建筑通常需要更强的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因此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选用怎样的建筑结构体系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考量。
本文,我们将着重探讨筒中筒结构体系。
2 筒中筒结构特征与简介由于高层与超高层民用建筑需要考虑地震力、风荷载等一些水平力对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所以高层民用建筑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极强的抗震性能并要保证其造价不至于过高。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目前采用的结构体系大致有四种,分别为框架简体结构、矩形框架结构、束简结构以及筒中筒结构体系。
而筒中筒结构又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被最广泛的采用。
高层民用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分为外筒与内筒双层筒体结构,其中内筒又分为三种,分别为钢框筒、双格筒与析架筒。
外筒分两种,分别为钢筋混凝土墙筒和析架筒。
如果建筑物很高,则可通过在内筒和外筒中间设置一个伸臂析架以减少建筑物发生侧方位移。
若在水平载荷加载作用下,一般内筒是以弯曲状态为主,而外筒则是以剪切形式为主。
内外筒之间用楼板与外伸臂析架相互扶助。
如果外筒达到了一定的刚度值,内筒的刚度和直径大小可相应的降低要求。
事实上,筒中筒的结构体系对外伸臂析架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大多时候设不设置外伸臂析架其实影响也并不是太大。
筒中筒简体结构的基本形式包括三种,分别是实腹筒结构、框筒结构和桁架筒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5
第12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
应规则地布置柱网,避免零乱; 将抗侧力构件沿房屋纵、横主轴方向布置,尽可能做到“分散、均匀、 对称”,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构件中心(刚心)与水平作用力合力的 中心(质心)重合或接近,以避免或减小扭转振动 ; 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多层钢结构,宜采用由刚接框架和支撑结构共同 抵抗地震作用的双重抗侧力体系; 遵循高层钢结构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9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续)
平面不规则结构
1)扭转不规则结构:
K
x
y
X向偏心率: x
ey rex
K
楼层各抗侧力构 件在x、y方向的 侧向刚度之和。
Y向偏心率: y ex rey X向抗扭弹性半径: rex ( KT Y向抗扭弹性半径: rey ( KT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2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房屋材料的影响:
采用轻质维护体系材料时,需要的抗侧刚度也较低。 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应优先选用纯钢结构体系,如纯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支撑芯筒体系,以降低基础造价。
b<0.5B B
B
A0>0.3A A=B· L
L
建筑结构平面的局部不连续示例(大开洞及错层)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7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续)
需抗震设防时平面尺寸关系
平面的长宽比 L/ B ≤5 L / Bmax ≤4
凹凸部分的长宽比 l/b ≤1.5 l '/ Bmax ≥1
大洞口宽度比 B ' / Bmax ≤0.5
荷载及抗震设防等级的影响: 考虑抗侧刚度的要求; 对于层数不多、设防等级不高的房屋,应优先采用框架体系; 设防等级较高时,宜优先考虑框架-支撑体系; 5~6层以下的,可采用纯框架体系或框架-支撑体系; 6层以上的可采用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体系。 房屋的尺寸和体型的影响: 考虑抗侧刚度的要求; 建筑平面简单规则时,可采用纯框架体系或框架-支撑体系 ; 建筑立面有突变或结构存在薄弱层时,常采用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
8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续)
平面不规则结构
1)扭转不规则结构: 任一层的偏心率大于0.15; 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但不 超过1.5倍)。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K ) K )
x
12
12
y
2 2 楼层抗扭刚度: KT (Kx y ) (Ky x )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10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续)
平面不规则结构
2)凹凸不规则结构: 结构平面形状有凹角,凹角的伸出部分在一个方向的尺度,超过 该方向建筑总尺寸的30%,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6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 应首选由光滑曲线构成的平面形式,以减少风压作用。 圆形、椭圆形等流线型平面,与矩形平面比较,风荷载体型系数大约 减少30%。 尽可能地采用中心对称或双轴对称的平面形式;以减小或避免在风荷 载作用下的扭转振动。 常用截面形式:方形、圆形、椭圆形、矩形、正多边形。 需抗震设防时平面尺寸关系应符合表5-2的要求。 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以下平面不规则结构: 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面不连续或刚度突变: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11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续)
平面不规则结构
3)楼面不连续或刚度突变: 包括开洞面积超过该层总面积的30%,应采取相应的计算模型合理确
定薄弱部位以及复杂传力途径中各构件的内力;也包括较大错层。
4)斜交抗水平力构件: 既不平行又不对称于 抗侧力体系的两个互 相垂直的主轴,应计 算结构的扭转影响。
300 6.5
300 6.5
280 6.5
260 6.0
240 6.0
180 5.5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4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的重要性:
1931,帝国大厦(102层,381m),框架结构,用钢量206kg/m2 。 1974,Sears大厦(108层,442m),束筒结构,用钢量161kg/m2, 若改用框架结构,用钢量290~338kg/m2。 1961,纽约蔡斯曼哈顿广场大楼(60层,248m),框架结构,用钢 量270kg/m2。 1973,IDS中心(57层,235m),框架-支撑结构,用钢87.5kg/m2。
施工条件的影响: 当施工工期要求较短时,宜采用纯钢结构体系。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3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钢结构高层建筑的适用高度(m)(GB50011-2010)
结 构 体 系 框架 框架-中心支撑 框架-偏心支撑 (延性墙板) 筒体 ( 框筒 , 筒中筒 , 桁 架筒 , 束筒 , 不含混凝 土筒)和巨型框架 高宽比 6度 0.10g 110 220 240 110 220 240 7 度 0.15g 90 200 220 8度 0.20g 90 180 200 0.30g 70 150 180 9度 0.40g 50 120 160
国家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结构体系选用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结构布置
荷载及抗震设防等级 房屋尺寸和体型 如何选用结构体系? 房屋材料
工程造价
施工条件
1
第13讲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结构体系选用及结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