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历史简介
龙城-·-柳州

四、历史柳州
•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 (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 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 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 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 开端。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柳宗元与柳州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 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 先生”。 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 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史,至元 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 柳州,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 州” 。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 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 如兴办学堂书院(即鹿山书院)、破 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 债奴婶、植树造林(江边橘林,现已 消失)等,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 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柳 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 百年来一直祭祀他。
柳州火车站——南宁、柳州、桂林之争
三、交通柳州
柳州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柳州的名胜古迹有哪些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柳州的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柳州的名胜古迹:柳州文庙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重修柳州文庙,并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
唐以后,柳州文庙几经废兴,1928年,文庙毁于全城大火,主体建筑被付之一炬。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文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
文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柳州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唐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举国祭孔,孔庙又称文庙,庙学合一,既祭祀孔子,又施教育人。
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
1928年,柳州文庙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荡然无存。
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
2009年,柳州市政府于柳江南岸灯台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
重建的柳州文庙,涅槃重生,依山临水,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
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
若登高远晀,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是“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国内2000多座文庙中的经典之作。
为国家4A级风景区。
柳州的名胜古迹:南朝古墓群融安县城东乡红卫村牛爬塘南朝墓群,虽然没有清理发掘过墓葬,但从群众在平常生产劳动中所挖掘得到的出土器物及器型来看,与安宁南朝古墓群出土的器物器型完全一样,故确定此处为南朝古墓群。
融安县浮石镇九龙南朝古墓于1997年清理发掘,为长方形砖室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三个部分组成。
长6.34米、宽2.68、4.23米。
墓室结构与上述M4号墓相同。
不同处是该墓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墓砖、出土的两块有铭滑石牌正面刻有道教符录外,两块有铭滑石牌背面分别刻有“正南方”“西南方”字样。
介绍柳州的演讲稿

介绍柳州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美丽的柳州。
柳州,位于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柳州的基本情况。
柳州地处广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梧州,南接来宾,西邻河池,北靠桂林。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山川湖泊,被誉为“绿城”。
柳州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是一个适宜居住和旅游的城市。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柳州经历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如今,柳州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机械、冶金、化工等产业基地。
同时,柳州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提到柳州,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特色文化。
柳州市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被誉为“民族音乐活化石”的侗族大歌、瑶族的长鼓舞等。
此外,柳州还有众多传统节日,如苗族的苗年节、侗族的侗年节等。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柳州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体验民族风情的绝佳机会。
在教育事业方面,柳州一直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
目前,柳州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如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
此外,柳州还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近年来,柳州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同时,柳州积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参与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影响力。
展望未来,柳州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立足现有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柳州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对柳州的关心和支持。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柳州、了解柳州,与我们共同见证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
老照片:广西柳州市,20多年前旧日影像,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老照片:广西柳州市,20多年前旧日影像,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秦统一岭南后,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今柳州地区属桂林郡。
西汉时期属于郁林郡管辖。
【图为1996年夏,当时百年一遇的“7.19”洪水肆虐柳州的场景】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设潭中县,其县城设在今柳州驾鹤山附近。
西晋时期的潭中县是当时桂林郡的郡治之地。
【图为1996年洪水时的柳候公园动物园】591年(隋开皇十一年),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同时划出桂林县的一部分设”马平县“,马平县城在今柳州雀儿山附近。
【图为当年中山的模样】621年(唐武德四年)设”昆州“,马平县就是当时唐朝昆州的”省会“。
634年(唐贞观八年)昆州改名为柳州。
【图为曾经广场路的模样】宋朝时候的柳州,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柳州市及柳江、柳城、鹿寨等地。
明朝建立之初,柳州更名为柳州府,当时柳州府范围相当今柳州、三江、融安、柳城、柳江、象州、武宣、来宾等地。
【图为当年河南桥头的天桥】清朝的柳州府隶属广西省,下辖马平、柳城、来宾、融县等7个县和象州。
民国时候的1931年,马平县改名为柳州县。
【图片拍摄的是连塘路,图中建筑的位置,如今矗立的是泽丰酒店】建国后的柳州市属于省辖市,1958年7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管辖。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
【图为当时人民广场的喷泉】图片拍摄于1989年10月,壶东大桥开通庆祝仪式。
图片拍摄于1982年,图中地点是柳州拖拉机厂,图片拍摄后不到两年,柳州拖拉机厂自行研制出第一辆微型货车,于是大名鼎鼎的“五菱”牌微型货车从此横空出世。
图片拍摄于1994年11月,当时正是壶西大桥的通车庆典,桥面上一辆辆行驶的就是五菱车。
图片是曾经的广西工学院的校门。
广西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2013年4月18日广西工学院与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广西科技大学。
图为当年的胜利一小的校门口。
图为拍摄于80年代柳州火车站的外貌。
历史---柳州东门城楼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会产移交给龙城中学。 解放后政府曾5次拔款进行维修和修复,使其成为游览和观赏风光的好去处。 196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东门城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 值, 199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维 修,基本上恢复了明代柳州“粤西声名文物之盛郡”的府城气象,并新增柳 州古城陈列。 东门城楼气势宏伟、古朴大方,它滨临柳江,遥对灯台山,可观仙弈、驾鹤 之胜,向来是仿古游览和观赏柳州风光的好去处。 明代柳州始筑砖城时,原城呈一椭圆形,既不同于北方筑城 常见的方形,亦不同于江南的带状或块状平面布城形式,东楼正处于此椭圆 城的轨迹上。 东门城现存砖砌墙体120余米,城墙通高7米,厚6米左右。 现今城墙、—垛口及女墙多为90年代维修时恢复的。 东门城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约17米,面宽20米,进深11 米,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城门以大块石料作基,明砖砌墙。 门洞上方现存明代大书匾“东门”二字,署“洪武十四年四月立”。 城门洞为砖券门,城墙南面檐墙城外一侧门洞高3.43米,宽3.36米,背面 檐城内一侧门洞口高4.62米,宽4.02米,两洞口相连为通道,形成一圆 洞,夏日凉风习习,附近居民皆喜来此乘凉,叫卖之小贩亦集中于此,颇为 热闹。 城门为木棚厚板,上钉铁板,可防枪炮,有铁链关锁,民国十年以前,入夜 后关城。
柳州东门于柳州市城中区曙光东路的文惠 大桥北端。 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 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广西目前 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 东门城楼坐北朝 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约17米,面宽 20米,进深11米,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 城门以大块石料作基,明砖砌墙。城门上为两 层谯楼。楼内圆柱无斗拱,直接承支屋顶,巧 妙异常。楼外脊上龙吻兽饰、屋角飞檐凌空、 气势宏伟。
介绍柳州演讲稿

介绍柳州演讲稿柳州,一个美丽而富有活力的城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柳州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壮族民俗而闻名,同时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柳州这座城市,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柳州的历史。
柳州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历史上,柳州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如今,在柳州的城市规划中,这些历史遗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柳州的文化。
柳州是壮族的聚居地,也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中的歌舞、服饰、节日等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柳州,你可以欣赏到正宗的壮族歌舞表演,品尝到地道的壮族美食,感受到浓厚的壮族风情。
同时,柳州也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城市,这里的汉族、壮族、瑶族、苗族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了柳州的文化繁荣。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柳州的发展。
作为广西的重要城市之一,柳州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柳州的发展离不开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如今的柳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生活、工作和投资。
总的来说,柳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蓬勃发展的未来。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柳州,走进这个美丽的城市,感受她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柳州的明天,期待她更加美好的发展和繁荣。
柳州简介了解

柳州市概况柳州位于中国广西中部,又称龙城,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市区青山环绕,水抱城流,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誉。
柳州下辖六县四区,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人,其中,建成区10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10万人。
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8.8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
柳州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
柳州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4,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中国工业500强5家,年销售收入超25亿、15亿美元企业各一家,上市企业5户,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并培育出了4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
汽车工业是第一支柱产业。
通用、日产和中国上汽、东风、一汽等汽车巨头都在柳州投资合作。
柳州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内三大汽车集团整车厂的地级市,微型客货车、轿车、多用途商务车、轻中重型载货车及专用车、改装车等车型齐全,培育出了“上汽通用五菱”、“东风乘龙”、“东风风行(MPV)”等汽车品牌。
2007年柳州汽车产量突破60万辆。
冶金工业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为主。
2007年,柳州钢材产量突破600万吨;锡、锑、铟的保有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立德粉和铟的产量世界第一,氧化锌产量世界第二,“金海”牌锡锭是中国名牌产品。
2002年,柳州被列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化试点基地。
机械工业以工程机械、空压机、预应力锚具等产品为代表。
柳工集团是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轮式装载机产销全球第一;欧维姆公司预应力锚具产销全国第一,欧维姆预应力技术开发中心是全球八大技术中心之一,并在全球同行中占有重要地位;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Atlas Copco)正在柳州建设远东空压机供应中心。
其他行业中,拥有“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片、“花红”药业、“鱼峰”水泥、“网山”白砂糖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和产品,其中两面针被评为中国公众最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之一,两面针牙膏连续23年占据中国药物牙膏产销第一位。
柳州市

气候 水文
柳州夜景(18张)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 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市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 治县和宜州市,南接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通道 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总面积平方千米 。
历史沿革
史前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五代宋元
近现代时期
早期的柳州(18张)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 ──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 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
先秦时期,柳州属百越之地,有西瓯、骆越等百越分支。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柳州地域属桂林郡。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秦将领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柳州地域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冬,汉朝将领路博德平定南越国,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 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柳州地域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为柳州建城之始。县城址位处今柳州市鱼峰区驾 鹤山附近。潭中以地处潭水(今融江、柳江、黔江)中游得名,辖及柳江、柳城、鹿寨、象州、融水、来宾等县 地。 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潭中县为中潭县,县隶属关系不变。 东汉(25—220年),复郁林、潭中名称。
气温自北向南渐增,年平均气温北部18.1~19.4℃,其余20.1~20.7℃,年际变化北部小于中、南部,最高 年与最低年相差1.3~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2~10.4℃,历史上极端最低温度为-2.5~-5.8℃,高寒山 区可达-8℃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28.9℃,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8.6~39.5℃。年总积温5700~ 6800℃,南北相差1100℃。年总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很大。雨季一般始于四月下旬, 终于9月上旬初,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雨量分布,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原,融水县贝江 流域为柳州市的一个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渐减, 南部超过1700毫米,大于降水量,为半湿半干状态,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过蒸发量,气候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