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银企之间的博弈分析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博弈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0 1 7 - 2 0 1 3 ( 6 ) 一 0 0 4 3 - 0 3
、
中小企 业信 贷 融资 困境 的博弈 分析 ( Fra bibliotek) 基本假 设
假设一 : 博弈的参与者银行和 中小企业都是“ 经济人” , 都是以利 己为动机 , 力 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
小企业各 自向银行 申请贷款的额度为 Q ( i - 1 , 2 ) , ( q 为信用成本 函数 , P = P ( q 。 + q 2 ) 为逆需求 函数 , P为信用价 格, Q ( P ) 为原需求函数 , 则中小企业 1 的收益函数为:
尺1 ( g 1 + g 2 ) = Q ・ P ( q + q 2 ) - C i ( g ( i = 1 , 2 ) , ( 4 )
违约行为都不会遭到报复 , 导致趋利行为增加 , 静态博弈 的最终结果是不合作 的。M a c l e o d的重复博弈模型
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在这种无限期的重复博弈中 , 对 于任何一个参与者 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 其他参与者总会
有机会给予报复。因此 M a c l e o d的重复博弈 中, 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或欺骗的行为 , 重复博弈的结 果是参与者的互相合作 。
小企 业 的 收益均 为零 。 ( 二 ) 银 行 与 中 小企 业之 间的行 为博 弈分析
假设信贷市场存在银行和中小企业两个参与者 , 双方在交易中存在博弈关系。 H o l m s t r o m的静态博弈模
型认为双方在单次博弈 中不能识别对手 的不合作行为 , 即使存在这种可能性 , 由于单次博弈中任何欺骗和
银企间的行为博弈得 出,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使 中小企业必须对 自 身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 , 双方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放贷难的博弈论分析

中小 企业融资难 与银行放贷难的博弈论分析
黄朱 黎 浙 江省 湖 州 市湖 州 银 行 3 1 3 0 0 0
摘要 : 近年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存款 准备金率 上升幅度较 大 , 中小企业在 融资问题 上 面临着更 大的挑 战。本文以 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
、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放 贷难原 因的博弈论分 析
1 .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 放贷难原 因剖析 在 国内外研究 中指 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 可能有 以 下三个 : 第一 , 中小企业信用较低 , 目前 中小企业数 量 占到我 国所 有企业数量的9 8 %以上 , 这惊人数字之 下的中小企业 良莠不齐 , 每 年因经营不善 、债务过多而倒闭的中小企业不计其数 , 因此, 银行 不青 睐中小企 业也是情理之 中; 第二 , 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有所欠 缺,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 , 所 以需要有信誉度较高的金融机构或企业 担保 , 但是 中小企 业担保体系并不健全, 这种金融机构数量并不是 很多 , 而且根据 “ 麦克米伦缺欠”现象 , 即使有 担保 , 中小企业在 融资方面仍然存在 困难 ; 第三 ,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比较单一 , 中小 企业大多依赖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方面比较欠缺 。 近几年 , 银行对于 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 , 也有意于促进 中小企 业的发展 , 以致颁布了一系列规定, 不过在现实情况下 中小企业融 资现状并未得到较大的改善 。银行放贷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 首先 , 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在贷款上实行激励机制 , 对 中小型企 业实行约束机制 , 对 中小企业在贷款上限制过多 , 对其信用等级 、 资产 以及资产负债率等都有 一定 的要求 , 以致中小企业很难达到 其要求 , 因此 , 即使银行有钱也会贷不出去; 其 次, 银行采取信贷人 员贷款终身责任追究制 , 导致 了信贷人员的慎贷行为 , 信贷人员更 注重资金的安全. 性而忽略企业的发展潜力 ; 再次 , 银行对中小企业 的信用评定有所欠缺 , 有些中小企业并没有办法参与信用评定 , 而 有些企业虽然参与了信用评定 , 但是信用等级较低 , 不能得到银行 的贷款 , 未将 中小企 业的发展潜力也考虑在 内; 最后 , 银行 尤其 是 大 型国有银行的贷款审批时间较长 , 中小企业在 申请 贷款之后需 要等待的时间较长 , 即使批复下来可能已经错过最好发展时机。 2 . 银企双方 的博 弈分析 本文将银行与中小企业作为博弈双方参 与者 , 以寻找纳什均 衡 为最终 目标。在进行银企双方博弈分析之前, 需提 出相关假设 , 主要包括 : 第一 , 银企双方都是理性人 , 会选择最利于 自身利益的 决策 , 并且均属于风 险规避型 ; 第二 , 政府对银行 与企业之 间的信 贷 关系不采取任何措施 ; 第三 , 企业 申请贷款项 目是可 以盈利的 , 企业可以用这笔资金支付银行利率并可以获得盈余; 第 四, 银企双 方之间不存在 串谋或者共谋关系。 ( 1 ) 银企 双方静态博弈分析 。在这种博弈 中, 银行的策 略是放
中小民营企业银行融资的博弈分析

畅 了银 行融 资途径 ,也 就解决 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 的主要 问 戒成本 ,是指若借款企违背诚信 .不 能按期还本付息 ,将遭受 题。 目前 . 中小 民营企业银 行筹资难的原因主要 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的惩罚金额 .这种惩戒既有可 能是显性的 .如银行终止放款 .提
是企业资信 不佳 ,这是 中小民营企 业融资 问题最根本原 因。根 前收 回贷款 .处 以违约金等 也有可能是隐性的 如该企业 因违 进而丧失市场份 额等 。此处设惩戒成本金额为 C,且 c必须大于
图2
行 为的成本很低 .甚至 为零 .因此助长了部 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违 可见 . 在此博弈中 . 同时存在两个博 弈均衡 , ( 将 即 放贷 还 约 .从 而 / , 了 其 融 资 的 难 度 .并 形 成 了 一个 恶 性循 环 。 J ̄ l0 贷 )和 ( 不放贷 ,不还贷 ) ,两个均 衡的差别主要在于银行的行 二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银行 融资的博弈分析 为抉择 .而银行究竟作何选择呢 7很明显 ,银 行在放贷时的收益 假设 :令 中小 民营企业从银行筹集的本金 为P ,利息为 I 银 将大于不放贷时的收益 ,其最佳选择应 当是放贷 ,故此博弈最终 行从吸收存款或其他途径获取资金的成本为E 且根据一般实际 , 将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 .即 ( , 放贷 .还贷 ) 。 IE> 0 即在一个有效的贷款投资 中 银行应当取得贷款收益 . - 并设企业利用融资所获取的利润 为R 可建立如下静态博弈平衡。 .
透 明 .有 效 的 资信 评 估 系统 未 能 得 以 建立 和 实 施 :三 是银 行体 系
放 贷
银 行 不 贷 放
IE R — ,
O ,0
一(+ ) +- EP,R P C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之间的矛盾与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之间的矛盾与对策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与其发展潜力相比,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却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之间的矛盾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之间的矛盾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记录较少,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其信用风险。
而中小企业也往往缺乏对金融市场的了解,不清楚如何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
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持保守态度。
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之间的矛盾还体现在融资成本上。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融资成本。
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较大,因此需要提高贷款利率以弥补风险。
此外,中小企业通常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品,这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
高昂的融资成本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之间的矛盾,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首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通过收集中小企业的经营数据和信用记录,为金融机构提供准确的信用评估依据。
同时,中小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以增加与金融机构的谈判能力。
其次,需要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部门,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设立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降低其融资成本。
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服务,降低其创业成本,促进其发展。
最后,中小企业自身也应主动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的博弈分析

I1 2王性 玉, 采叉. 薛 寻租理 论三方博彝模 型分析
f1 经 问题 研 究2o L l - 1 J财  ̄ o oI: l 4
【l 雏 迎 , 弈 论 与 信 息 经 济 学I . 海 : 海 3张 博 M1 上 上 三 联 书店 海 人 民 出版 杜 , 9 . 上 1 6 9
f 者 简介 : r 昊伟(9 07 ) 满族,0 1 18 ,~, 男, 2 0 年
小企业 间接 融资圃难的本质原圆 通过 建立铱行 和巾小企韭博弈模型 嗍在政府信贷 支持 系统下髓有效降锰敢企 交易茂表 说 两中小 铨亚 阅搀融资
嘲瑷 提 供 新 绚 见 解
关键词 : 中小企韭; 阃接融资 ; 博弈
l 述 慨 定 贷与不贷 不贷 牌 如 嘲 啦 小 企 业 绚 发 展 离 不歼 卿 有 商 监 设 行 哟 弈 中止: 若债熬 下一步卿
毕 业 于辽 宁 工程 技 术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 业: 专 技 术 经济 及 管理 ; 历 : 学 磺士
标注 : 宁工程技 术大学优 秀青年基金 责 经 济科 苑 I
吴 伟 顾 丹
科
中小企业 问接 融 资 中的博 弈分析
《 守正程技术大学 守 阜新 lmt) 辽  ̄ J) o
摘 要= 肉旁学者从不 嘞诵废对 中小签亚阃接融 资圃境遗行 了比较深入的研 宽 国 j 卜 也提 出了许 多布资深的连 与对策= i 丑 l 剃网蒋 瘿理 皋分析 中 论
蜘 灰为芰持 。我圊中小企业从画有商 韭锻衙 获得 曲企业 还 衙 为决定 , 嘲锻 企双 赢 博 绚镄教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晌改革和经济发展 企业还数 逐步龌高I 的 。尽管 自 l冁 年以来 行要求 画 弈告一殴藩; 企 业赖帐 9 细l 鼹行 以 采取怨 让态 度 有商 监锻行加 次对 中小企业 友持 办度 制定 了 = 系铡有剩于巾硝 企业融 资蛐措施 ,但凰有锻 接受损敷 ;蜘 进行追 、 商求补偿 , 整介博 弈过 行对中小企 融资支持力瘦 哟然 不足。在 中小 究 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 商业锻衙 、 企业在既定 程 蜘 嘲 l嘶 示 j 总棒来看 中小 企业 妊 憋结构 、 约关系翻利益分配昀爨 响 ] 双方 ; F, 《 甚至包括政府行 :方 于 橱互影响 、 兰 糨互裥 与锻行的博彝状况 有四神 双 尉、 相互豢争 、 相互 合作 、 摘互交易 等等 一系铡 情形 银 行不 贷款 , 方 关系当中。在这些 关系中 个企监 、 每 每个金融 收 益 为 零 ,收 益 集 为 A jk银 企 机j 都有自己的特 殊稠益,都想 通过 自己昀檠 o; 行 贷 款 后 业 I 句 获 收 种活动 谋取 自身利益的最灰 化 但问题是资源 还 款 得 双 赢 , 益 B 是有限的。 此 , 在这样的一 个相 互影响昀 系统 fl I r 银行 贷款 晤, + 十 . ; 银 亍 关系中用 蹲弈论的观点来分析是必要的。在金 企 娅 赖 帐 忍 受 损 失 。 融市场上 金融机构《 主要嘉 银行》 和企业之阀灼 此 时 企 监 殃 占所 获稠 润 信贷活动完全可以纳 , 久博弈分 析的模型 当中。 蛇 锻 行 损 失 本 金 得 裁某 一个 企 业 而 言 ,它 有 可就 只 与 银 行 发 生 一 益 一 l 收 益 集 为 , l; , ~ _ 企 两次 的信贷关系,也有可能 与银行发生两次以 d镪 行 贷 款 后 业 赖 帐 , 上 的信 砖关系: 从 一般意 义上 讲 l 基 企业 与银行 银行追究 此时 企业 由于 攫行责任丽受罚 断获 不薷虢 之间的信贷活动多次 的 是一种动态博弈模型。 2蹲弈模型的提 出 利润为零 银行剩益达到 保护 , 益 + , 得 l 收益集 为 21银 企静态博弈 旗型 . 为了便 于分析 , 在这里先讨论银企信 贷的 《 + 显然 , 0l . 经过 利益权衡 , 理性的银行在追究 必然会选择追究; 而理性 的企 次性静态博弈。假设中小企业与银行问是一 和忍受的选择上 , 锥 子买卖 锻企 的这种一次性搏弈是静态 搏弈 业将 赖帐与还款相 比较 , 选择还款 。因此 , 会 簿 过程。该博弈的简单 模型细表 l 示。该博弈中 弈的均衡状态必然是 银 贷款 , 亍 企业还款 , 救益 银行和企业这两个博弈双方分别都有两种 可供 集 为 银 企双 方 获 益 。 选择的策略 如果企业能按时还贷, 证明企业通 但 是 在现 实经济 生活 中 , 于信息不对 由 过使用银行的资金取得 了好的经济效 益 获得 称 , 交易费用不可畿为零 如贷款担保《 国 包括 双赢 , 收益集为f, ; Il 而当 由于是 一锥子 买卖 家信 朋担 保 讨 押 可能小足 ; 氐 司法体系效率不 银 行 在 企业 不还 款 也 不 能 通 过 健 全 社 会 审度 予 高, j 执行较为困难等情况。 以追究或取得桕应补偿时 , 企业独享经济效益 般设银行追 究时要 付 出昂贵的交 易 费用 双方收益集为( 2; 0 1如果银行就此选择不借款 f 设为 06、则银行的收益为 0 而企业在银行 . , A, 给中小企业 而将资金拆借给证券公 司或投放 追 下 , 定 交 易 费 用 为 04, 企 业 的 收 益 为 假 .刚 到 成 长性 上市 公 司或 高 科 技公 司 , i 司时 中小 1 , 酊I . 于是 图 2中 O (.1 变 成 吣 l ,0 1 6 0+ ) 就 - + .4。 6 企 业 即 使有 还 款 意 愿 从 银行 中 拿不 到 钱 , 在博弈 二中, 也 此 企业倾 向于赖账( 因为赖账的收益 时银行因贷款客户好 、 信贷风险降低 , 实现收益 比还 教大)而银行 为了减 少损失 , , 必然 采取少 集为f 0; 2 l , 于是按 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 , 该 贷或不贷的策略。 结果银企博弈均衡倾 向为 A 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两博 弈方分别选择不借教和 (' , 0 】 0 银企双方一无所获。 从银行角度看一 为防 不还 教的策 略 。 时银行 和企业支付均 为(’) 止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 的损失 ,要么放弃交易 此 00。 该 模 型 中( 是 唯 一 的 纳 什 均衡 点 。 然 而 这 个 以避免逆向选择 问题 ,这会导致优秀的中小企 O 衡点显 然不是 最优解 , 因为选择 f-1 l ) 对双方的 业无法取得信贷融 资; 么加强监管 . 要 以获得更 收益都 有了提高 ,于是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一次 多的信息来避免, 或减轻道德风险问题 , 中小 而 性 博弈 中的(’】 00是帕累托低效均衡点 。 企业由 于其所需 资余规模小 ,对于银行来说要 22银企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 获一定的收益 必须 与众多的企业接触 ,但大规 我们再分析银企之问的动态博弈情 况。假 模地 收集这 非规范 意 义上的信 息成 本过 于高 设信贷市场具有完美 、 完全信息 ,交易费用为 昂 , 导致 银行对 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 , 远远 零, 当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 申请后 , 银行首先决 高于大企业 , 最终会 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
中小企业融资博弈分析

构建 中小 企 业与银 行 的融 资博 弈模 型 ,做 如下 基本 假设 :
() 2 中小企 业 向银 行 借 贷金 额 为C,借 贷 利 率 为 l 借 贷 利息 利 1 力如何 都 会尽 力 偿还 贷款 ,此 时银 行信 任企 业 ,支付矩 阵 的精 ,即 月 a . E 为l C,正 常情 况 下 , 中小 企 业筹 集 资金投 入 生产 会 获得 一 定收 益 , 炼 贝 叶斯纳 什 均衡 解 为 ( 贷 ,贷 款 ) 还 。 设还 贷后 所获 收益 为R 。 中小企 业 获得 资 金后 的经 营 活动 并 不是 都 能成 功 ,所 以银 行在 () 3 中小企 业 有 两 种 可 行 策略 :还 贷 和 不还 贷 ;银 行 也 有 两种 考 虑是 否 贷款 给企 业 时还 会考 虑 企业 经 营项 目成 功 的概 率 ,比较 期 可供 选择 策略 :贷款 和 不贷 款 。 望 收益 后确 定 是否 贷 款给 企业 。 假设 企 业融 资后 经 营成 功有 能 力还 () 简化 博 弈 ,假 设银 行 与 中小 企 业 的博 弈 中不 存 在政 府 的 贷 的概 率 为P 4为 ;经营 失败 无 法还 贷 的概率 为 ( 一 1 P)。
r1 1 (
E【 、=一PI b C
不 贷款
— R.一l C 0 ,0
— \
中小 企业
~ ~—\
还 贷 不还 贷
贷 款
R, I C (+I R,一 1 ) 1 ) C+ (+I C
如果 银 行贷 款 ,企业 的 期望 收益 为 :
一
贷 款 R. I C (+『 ) R,一 1 —KC 1 一KC+ (+I )
不 贷款 — R.一l C 0 ,0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益博弈 ,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我 国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在签订贷款合同后 ,如何根据对方的信息采取符合 自身利益的策
略行 动 。通过 这样的研 究 ,我 们 能清晰地 分 析我 国 中小企 业银 企 融 资 中在 贷 款后 存在 的重要 矛盾 ,寻 找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有助 于我 国 中小 企业 与银 行 关 系走上 正 常 、和谐 的轨 道 。 [ 关键 词 ] 中小企 业 ;融资 ;道 德风 险 ;逆 向选择 [ 中图分类 号 】F 2 . 24 0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0 0 5—6 3 ( 0 1 1 0 3一 3 4 2 2 1 ) —0 5 O
为 ,银 企之 间如何 相互作 用 和相互 影响 ,使分 析结果 更 能 反 映经济活 动 的本质 :即强 调个体 理性 ,在 给定 的约束 条
成 功的概 率大 于投 资高风 险项 目成功 的概 率 。 ( ) 当借 款企 业 不 能 按 照 合 同规 定 还 清 贷 款 时 ,银 4
行 以 q和 1一q的概率 选择 是 否审核 ( <q <1 ,审核 的 0 ) 成本 为 D。如果 审核 借款 企业 的确按 照合 同规定 投 资低 风 险项 目且 失败 ,则 只收取抵 押物 。若 审核借 款人投 资高 风
机制创 新 的主体 ,20 0 8年 年底 中小 企业 完成 了我 国 6 % 5 的发 明专利 和 8 % 以上 的新产 品开发 。 0
2 我 国 中小企 业融资 中的 “ 道德 风 险” 问题
据统计 , 目 我 国 民营 中小企 业 的贷款 规模仅 占银 行 前
信 贷总 额 的 1 % 左 右 ,全 国 乡镇 企 业 、个 体 私 营 企 业 、 0 “ 三资 ”企 业 的短期贷 款仅 占银行 短 期贷 款 的 1. % 。这 44 与 中小 企业 的实 际需求 还有相 当大 的差距 。我国 中小 企业
《2024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范文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本文以某公司为例,深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旨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某公司融资现状及问题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和销售。
近年来,该公司面临严重的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资渠道狭窄:某公司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但银行贷款审批严格,周期长,难以满足企业短期、急需的资金需求。
2. 融资成本高:由于信用状况、抵押物不足等原因,某公司在银行贷款过程中需支付较高的利息和手续费,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3. 融资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障碍,导致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原因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
具体包括:1. 企业自身原因: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信用状况不佳、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导致银行贷款审批困难。
此外,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的信任。
2. 外部环境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不够灵活,审批流程繁琐;政府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难以享受政策红利;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某公司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型金融工具进行融资。
2. 降低融资成本: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例如,提供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3. 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同时,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银企之间的博弈分析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融资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这里研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问题的动态博弈,揭示出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症结,采取必要措施解决这一难题,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挑战,促进银企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博弈2008年10月22日首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孙秀春说,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尤其是数量较多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小企业,主要面临“融资难”问题,资金比较紧张。
其中不乏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当然也有自身管理经营不善即将倒闭的企业。
国家也在奋力挽救中小企业,那么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的事实下,银行和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相互博弈降低信贷风险,如何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贷质量、加强融资力度必然成为银企双方关系的重要问题[1]。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大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更具有灵活性和活力,也是投资回报率最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通常也是人们创业的起点、企业家发展的摇篮。
沃尔玛、现代、海尔等世界著名的公司就是佐证;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目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尽管监管当局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有所突破,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但对银行来说,中小企业信贷额度小、成本高、利润薄,还普遍存在着财务监控薄弱、经营状况不稳等方面的问题,仍需政府的支持[2]。
因而中小企业信贷往往隐藏着很大风险,融资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博弈论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最初的了解仅仅是“田忌赛马”,现在我们在戴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加深了对博弈论应用的深层认识:博弈论就是研究机智而又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学科,博弈论试图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数学化、理论化,以便更精确更抽象地理解其中的逻辑,从而对实际问题提供实际决策与指导。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学对博弈论发展的贡献;其次我们或许可以说经济学与博弈论的研究模式的同一性,即强调个人理性,两者有很多契合点[3]。
下面我们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与银行之间的关系,通过银企之间的博弈分析,银行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融资,提高贷款成功率,使其彼此达到自身利益的最优化,实现银企的精炼贝叶斯均衡。
一、银企博弈模型的假设前提如下1、信贷博弈的参与人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都是理性的,均为风险规避者。
他们在给定的情况下均能做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
2、这里的信贷博弈是动态博弈。
即中小企业根据自身掌握的相关信息首先采取行动,然后商业银行根据企业传递的信息进行决策。
3、这里的信贷博弈也是非合作博弈。
即博弈双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串谋或共谋。
4、博弈过程中博弈双方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对称的。
如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还贷能力非常了解,但商业银行则较难获得这些真实信息。
商业银行只能根据中小企业传递来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等信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才在博弈中不断修正原来的决策,因而博弈中企业拥有信息优势。
5、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不存在政府的行政干预。
6、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传递信号:比如其本身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预期赢利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机构就此判断未来赢利好的和赢利不好的企业的概率分别是p 和1-p。
二、银企博弈过程分析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在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的过程中,银行处于信息的弱势方面,中小企业可能通过弄虚作假,如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来骗取银行的贷款。
银行此时只能根据融资企业传递的信息来判断该企业属于“好企业”还是“差企业”,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如果判断失误:即拒绝好企业的贷款申请或给差企业进行贷款,则对于银行而言:一是承担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二来会造成不良资产的潜在增长。
而对于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后果更是不言而喻了。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而言,大都有三种方式:内部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由于中小企业在资本扩张阶段总是会感觉到资金紧张,那么内部融资的机会成本就比较高。
直接融资由于需要持续的信息披露和严格的上市要求,机会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高,而向银行进行融资成本相对来就比较低。
所以主要是向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间接融资银企之间的博弈过程。
我们假设各博弈主体:银行和中小企业,都只有两种策略。
银行的行为选择是:贷款或者是不贷款;中小企业的策略是"好企业"贷款或者是“坏企业”贷款。
同样我们假设银行贷款的总额为:Q,贷款给好企业的概率为P,贷款给差企业的概率为1-P;如果能够收回贷款,则利息收入为R 。
企业通过获得贷款产生经营利润为M, 这样两个博弈主题之间博弈树如下图所示:银行·好企业P 差企业1-P贷款 不贷款 贷款 不贷款银行 U 1 R 0 -(R+Q) 0企业 U 2 M M -(R+Q+R) 0从上面的博弈树和博弈矩阵我们可以看出,银行接受贷款申请的期望收益为:PR+(1-P)*-(R+Q),拒绝贷款申请的期望收益是-MP 。
当PR+(1-P)*-(R+Q)>-MP 时,即:P>(R+Q)/(2R+Q+M),银行接受贷款申请严格优于拒绝贷款申请,因此银行将选择贷款申请。
给定企业知道银行将接受贷款申请,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向银行贷款,那么这个博弈的唯一精炼贝叶斯均衡为(R,M )。
当P<(R+Q)/(2R+Q+M)时, 银行拒绝贷款申请严格优于接受贷款申请,因此银行将拒绝贷款申请。
给定企业将知道银行拒绝贷款申请,那么企业的最优选择直接融资。
当P=(R+Q)/(2R+Q+M)时,无论银行接受企业的贷款申请还是拒绝,所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的。
由上述均衡可知,中小企业能否实现间接融资,主要取决于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即对企业类型的概率判断。
即是否是盈利净收益高的好企业还是相反的差企业。
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总是向银行传递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避免传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来提高银行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
那么上述一次性博弈将无法排除银行以(1-P)的概率向差企业发放贷款,即无法完全排除【-(R+Q), -(R+Q+R)】这个不稳定的均衡。
这个不稳定均衡的存在使银行无法判断哪个是好企业哪个是差企业。
为了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提高对资产风险控制的考虑,就有可能出现“惜贷”的现象。
假如中小企业能和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中,银企之间将存在着重复博弈的情况,银行可以根据企业以前的还贷款情况来判断是否再给予贷款了,那么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中,由于存在可能长的时期内需要和银行发生多次借贷的情况,对企业就会起到制约的作用,使得盈利前景好的好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会为了获得一次较高收益而拖欠贷款,从而失去获得与银行长期合作的收益。
而盈利差的企业,由于及时还贷的净收益低于拖欠的净收益,长期里将会选择拖欠银行贷款的策略,从而无法和银行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
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严重存在无法提供经中介结构审核合格的财务资料,且中小企业往往没有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意识,其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容易受到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了银行无法根据企业长期传递的信息来判断企业的信用程度,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那么,只有当中小企业能通过设立在银行的存款账户来传递自身的信息,与银行形成长期优良的银企合作关系,即通获过两者之间多次的重复博弈后,才可以排除【-(R+Q), -(R+Q+R)】这个不稳定的均衡,消除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好企业也获得自身所需要的资金,银行企业双方均收益。
,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的建议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具体表现在:第一、间接融资难。
银行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非常苛刻,远严格于大型企业的贷款条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非常不易;第二、融资渠道狭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重点不断向大企业、大城市转移,一些银行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撤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借款无门;第三、缺乏小型资本市场。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获得所需资金;第四、融资成本较高。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较大的违约风险,特别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且中小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评级系统,银行易对其产生“信贷歧视”,所以也就给中小企业贷款制定了较高的利率,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大型企业。
从上述银企博弈分析可知,正是由于银企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融资“雪上加霜”。
困境如何破局?就需要借助完善的有效的信息机制,尽量缓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的成本。
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信用体系和专业的社会征信机构[4]。
个人认为:在现存的评信体系上,建立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及其实现信息共享;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市场准入”管制为条件,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还降低了信息成本。
加大企业违约的社会成本,激励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
工商、税务、金融等社会各部门应协调合作,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做共享,同时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咨询服务。
另外,针对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所收集的信息是过去的信用情形,但是企业经营是动态的,是未来的。
需建立专业的社会征信机构,还可降低银行贷款的信息成本和风险,使银行更积极地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第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2008年在以美国次级贷为因的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更是困难重重。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例如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等政策来解救中小企业,但贷款额对其来说仍是僧多粥少;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财务与资信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有偿债能力等清楚了解。
并对其投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避免了银企融资关系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税务所的激励和约束管制,针对虚报企业报表进行严厉惩罚。
第三、建立社会的风险担保体系。
若有独立于银行之外的风险担保机构,同银行共同承担贷款的风险,必要时银行也能通过向担保人追究或出售抵押物而减少损失,融资难路将变坦途。
为此,国家应从政策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担保,同时鼓励银行接纳个人担保。
第四、银行应建立健全信贷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加强其对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核及对投资项目成功与否的判断能力,促使双方进入重复融资博弈,建立长期合作联系,随时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将有利于识别企业信用风险,减少银行搜寻信息成本,从而减小贷款的风险,缓解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获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