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公开课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

日 积
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 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
月 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
累 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
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
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诗人故事
王勃:年少成名志青云
王勃的作品能够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融合,如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与《滕 王阁诗》。前者是一篇骈文,写得气势浩荡,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后者在历代吟 咏滕王阁的诗作中一枝独秀,两篇作品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诗人故事
• 原文 • 滕王阁序(节选)
•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 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 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诗人故事
译文: 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
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房 屋密集,有许多富贵人家。渡口挤满了船只, 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晴, 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单的野鸭一 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船里 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 发出长鸣,到衡阳岸边方止。
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
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
得淋漓尽致。
(一)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 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词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
句 段 运 用
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
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
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描写,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短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二是汉字书写,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并注意字形的规范和美观;三是口语交际,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汉字书写和口语交际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口语交际道具等,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3.汉字书写:教师讲解生字,学生书写,注意字形的规范和美观。
4.口语交际: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运用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公开课PPT课件

交流平台
说一说:本单元课文中哪 些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单元的课文运用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展示了世界各地丰 富多彩的美丽画卷。
➢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景物 的动态美与静态美。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 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活 力,还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情景,表现了古 老水城的静寂。
◇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 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 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通过描写动物安静下来 的样子,表现出夜晚荷兰牧 场的静态美。
➢ 选择一个情景,照例句的样子写一写。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选取情景后,联系生活想一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 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 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 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 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 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 的平和与从容,突显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指的是农历四月, 正是初夏时节。
➢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山原:山坡田野。 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刚刚。 了:结束。
➢交流诗意。
诗意: 郁郁葱葱的树木遍布山野,水光映 照着天光,河川一片洁白。在杜鹃的声声 啼叫中,细密的雨丝像烟雾一样弥漫。乡 村的四月很少有清闲的人,才结束了养蚕 种桑等工作,又去田里插秧了。
• 这个情景里有哪些景物? • 这些景物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 在写这个情景时,应该重点突出静态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课件PPT(完整版

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 散场后的静寂。 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语文园地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 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 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 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 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园地
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 静态描写
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 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
意 境
用对比的形式写出了梅雨潭的绿,这种
之 美
“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语文园地
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
擅长作田园诗。工诗,为“永 嘉四灵”之一。有《四岩集》、 《苇碧轩集》等。
语文园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 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 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 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语文园地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 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
动态描写
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 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成语、俗语、谚语等词汇,提高语文素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提升写作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语、俗语、谚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掌握;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词语积累;句子仿写;课文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盘点:讲解成语、俗语、谚语等词汇,让学生进行积累和应用。
3. 语文知识点: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句子仿写,掌握修辞手法。
4. 阅读与欣赏:精选美文进行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习作指导: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列出重要词汇,标注成语、俗语、谚语等。
2. 语文知识点:展示句子仿写、修辞手法等例题。
3. 阅读与欣赏:列出美文,标注重点内容。
4. 习作指导:列出写作要求,提示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积累五个成语、三个俗语、两个谚语,并解释其含义。
(2)仿写两个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3)阅读一篇美文,进行阅读分析。
(4)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1)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杯弓蛇影、对症下药。
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人心齐泰山移、知足常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全部内容。
《语文园地七》共包含三个章节:分别是《古诗两首》、《文言文两篇》和《综合性学习》。
其中,《古诗两首》包括《芙蓉楼送辛渐》和《江畔独步寻花》;《文言文两篇》包括《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综合性学习》为“走进信息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古诗文及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文及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操作。
难点:古诗文及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古诗两首》和《文言文两篇》的内容,进行文本解读和翻译。
3. 例题讲解:选取《学奕》中的一段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两小儿辩日》中的段落,巩固所学知识。
5. 综合性学习: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和《江畔独步寻花》。
2. 板书文言文《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的关键句子。
3. 板书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翻译《芙蓉楼送辛渐》和《学奕》中的段落。
答案:《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学奕》:“奕者,围棋也。
其法:先布子,然后移子,以占地盘,争胜负。
”2. 作业题目:结合综合性学习,收集有关信息技术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阅读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指导他们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写景文章,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花园,通过描绘花园中的各种景物,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图片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写景文章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于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还需要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于写景文章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插图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花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花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语句的流畅性。
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欣赏课文:通过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讨论并交流对于课文的欣赏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拓展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喜欢的花园或自然景观,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示例:刚放学的热闹情景早已消失不见,仿
佛还能听到楼道的说话声,笑声和各种各样的声 音,不一会儿,整个校园是寂静无声,连被秋风
吹起的杨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听见,操场上空荡荡
的杳无人迹。
◎ 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 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
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
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意
境
用“白色”的意境给人一种“琼楼玉宇,
之 美
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 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 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 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 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 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 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我拓展,我积累。
阅读中,我积了一些描写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句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 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 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意 境
用对比的形式写出了梅雨潭的绿,这种
之 美
“绿”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
擅长作田园诗。工诗,为“永 嘉四灵”之一。有《四岩集》、 《苇碧轩集》等。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动态描写
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 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常快,还能急转弯。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
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 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静态描写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
描写了夜晚戏院
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 散场后的静寂。
我会积累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么?
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 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 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 动态美。阅读中,体会景物的 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 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词句段运用
◎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 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 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 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 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动态描写 写夜晚戏院散场时人们的活动情况。
◇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 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 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 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 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 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 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 表现得淋漓尽致。
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 静态描写
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 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
动态描写
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 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 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 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 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 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 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 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
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 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 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 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 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
来。狗不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阵声,马也忘记了
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
湖面火车进站
读一读,你 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句子分别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活
动的动态美和傍晚牧场的静态美。
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个场景,照样子写一写。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 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 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意
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通过这些
境 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
之 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
美 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
这段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荷叶、荷花是静态描写, 荷香、荷波是动态描写,这样写有动有静,充满生机。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 一写。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
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