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知识

合集下载

树木学整理

树木学整理

适地适树:指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丛植:由二、三株至八、九株同种或异种的树木种植在一起、形成林冠线彼此密接的种植方式。

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

基调树种:各类园林绿地都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够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一般为一至四种,应为本地区的适生树种。

乡土树种:在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而能适生的树种。

单体雄蕊:植物的一朵花内有雄蕊多枚,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彼此连结成筒状,包围在雌蕊外面。

壳斗: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外面常有针刺或鳞片,例如槲、栗、栎、棒的果实外部的壳斗。

常色叶树:指树木叶片常年呈现特异的颜色而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花相:花和花序着生在树冠上表现出的整体状貌。

蝶形花冠: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又是繁殖单元。

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2.裸子(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单双子叶植物的异同裸子植物特征:1,孢子体发达;2,胚珠裸露;3,具有颈卵器构造;4,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5,具有多胚现象。

被子植物特征:1,具有根、叶、茎、花、果实和种子,胚珠的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着,因此,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着;2,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是双受精;3,多数具有导管,导管由于横壁的消失而成为植物体内上下畅通的管道。

3.杨属与柳属柳属:无顶芽,髓心圆形,芽鳞1枚,花序直立,小枝条细,全缘船形苞片,只有腺体,叶柄短,叶披针形,雄蕊2-4。

杨属:有顶芽,髓心近五角,芽鳞数枚,花序下垂,小枝条粗,不规则缺刻,只有杯状花盘,叶柄长,大都阔叶,雄蕊多数。

杨属与柳属的共同点乔木或灌木。

单叶第生,罕对生,无被花,柔荑花序,蒴果,种子细小,有白色丝状长毛。

4.香椿与臭椿香椿:树皮开裂,偶数羽状复叶;小叶无腺齿;蒴果(1分)。

臭椿:树皮光滑,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基部具1-2对腺齿;翅果(1分)。

共同点:落叶乔木;圆锥花序;羽状复叶(1分)5,. 玫瑰与月季1,玫瑰枝干上密生着刺、体态较粗放;月季枝干上的刺较稀疏,体态端庄秀丽。

树木学

树木学

11.池衫:(衫科) 叶二形叶 气生根 ,树皮纵裂,叶片羽 状,水边绿化植物
12.再力花:(竹芋科) 水生植物 叶椭圆 穗状花絮 ,花紫
千屈菜:千屈菜科,茎四棱形,叶对生,小花多而密,紫红 色,夏秋开花,果实蒴果
花叶芦竹:禾本科,叶互生,排成两列,弯垂,具黄白色条纹,颜色依 季节不同而不同。地上茎挺直,有间节,植株整体似竹。根部粗而多结, 茎高1-3米,茎部粗壮近木质化
9.广东万年青:(天南星科) 室内观赏植物, 托叶环状, 花佛焰苞片,耐阳
10.复羽叶栾树:(无患子科) 二回羽状复叶,蒴果,夏开, 行道树,秋落叶,变黄,黄花
无患子与栾树的区别
一是叶不同:栾树常见有3种:栾树、复羽叶栾树、全缘 叶栾树(黄山栾树),栾树是一回或不完全的二回羽状 复叶,其余两种栾树均是二回羽状复叶,而无患子是一 回偶数羽状复叶;黄山栾树小叶常全缘,其余两种栾树 小叶有锯齿,而无患子小叶无锯齿。 二是果不同:栾树是蒴果,无患子是核果。 三是维管束痕不同:落叶后,栾树的维管束痕呈散生状, 无患子的维管束痕分成3组。 四是花不同:栾树果实成熟后红色,所以又名灯笼树; 从远处看花 满树金黄色的花是栾树;无患子的花略带淡 黄色和栾树相比差的多。
铺地柏:柏科,鳞片状,地被植物
悬铃木:悬铃木科,树皮斑状脱落,五大行道树之一,萌芽 力强
菟丝子:旋花科
在被子植物分类上,常常需要确定植物的花果是由多少心皮所构成,那 么,如何判断花果的心皮数呢?这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看花柱和柱头的数目。一朵花,其雌蕊的子房合生,花柱、柱头分 离,则花柱的数目便是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如水稻、小麦、鸢尾等; 若子房及花柱均合生,仅柱头分离,柱头的数目即可代表心皮数目,大 多数植物的雌蕊属这种类型,如棉花、朱槿、向日葵等;但如果子房、 花柱、柱头全部合生,柱头呈头状,则难以根据柱头数目来推断心皮数, 如油菜、马铃薯、柑桔等。 (2)看腹缝线数目。每一心皮都有两条较粗的边脉,在心皮彼此连接时, 其边脉叠合成腹缝线,一心皮雌蕊或果实只有一条腹缝线,二心皮便有 二条腹缝线,……依此类推,多少个心皮构成的雌蕊或果实就有多少条 腹缝线。因此,只要细心地辨认雌蕊或果实腹缝线,便能准确地判断出 其心皮的数目。 (3)看心室的数目。大多数植物,其心室数等于心皮数,但如上面讲到 的,由于心皮连接方式的复杂化,因而也可以出现心皮数与心室数的不 等关系。 (4)看花基数。花基数是花各部的固定数目。大多数植物,其雌蕊中心 皮数目和花基数一致,如樟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等科的植物。这四个 方面中,判断花、果的心皮数目,犹以前两方面最为准确,后两方面只 是一般性,但四个方面常需要一齐运用,互相验证,互相补充。 (5)看雄蕊的个数。像石竹科和报春花科的植物,它们是特立中央胎座, 心皮数目不好判断,可以看雄蕊的数目来确定。

树木学整理

树木学整理

树木学整理一、名词解释园林树木: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

古树名木:年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具备一定的历史、人文关键价值的树木。

行道树:用作道路两侧,以营荫、奔小康为主要目的栽种的乔木树种。

基准:香樟常色叶树:叶色常年维持一种颜色,例如紫叶李。

生态学特征:树木对环境的建议和适应能力。

生物学特征: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树木本身具有的特征。

生命周期:树木从种子萌发、生长到开花、结果、死亡的过程。

裸芽:无芽鳞的芽,如山核桃。

(所有一年生、二年生草本和一些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芽均属裸芽)柄下芽:藏于叶柄之下的芽,例如悬铃木。

蒴果:两个以上合生心皮形成的,成熟以后开裂的果实,如木芙蓉。

核果:由单心皮或碧桂园心皮构成的内果皮柔软,中间存有硬核的肉质果,例如李、桃。

蝶形花冠: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

见于豆科植物。

节外生枝:枝条从节间取出的一种现象,例如栀子花片状隔开:l心呈圆形片层状排序,例如金钟花掉。

(髓心:树干心部坚硬的木心。

)季相:群落随着季节更替而发生有规律的外貌变化。

羽状复叶:小叶在叶轴的两侧排成羽毛状称作羽状复叶。

羽状复叶,3枚以上的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呈羽毛状,如蚕豆、月季等的叶。

(羽状复叶以小叶数目可以为单数或双数,因此又分成:单(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存有一顶生小叶,例如紫云英、月季的叶;双(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的数目为双数,无顶生小叶,例如花生、皂荚的叶。

羽状复叶又因叶轴分枝的情况,可以分成一回、二回、三回或多回羽状复叶。

)二、比较题冬青女贞叶互生叶对生分核果核果香椿臭椿存有香味;存有臭味;树皮长块状;树皮不裂或方块状;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有腺齿;蒴果翅果水杉落羽杉叶对生叶互生叶薄而长叶长而厚枫香三角枫树皮纵裂树皮长条状剥落叶大,互生叶小,对生蒴果翅果1桂花棕榈叶对生叶互生花簇生肉穗花序香榧红豆杉叶条形,柔软叶镰刀形,坚硬种子全部被褐色假种皮所包种子基部包有红色假种皮水杉(p256)红豆杉叶可视化卵圆形叶螺旋状腋生雌雄同株雌雄异株栀子花灌木叶对生蒴果毛竹乔木叶不对立枫香树皮块状;叶腋生、存有齿;头状花序;蒴果蜡梅叶对生小枝灰色花掉黄色生成瘦果梅小枝绿色顶芽单生叶卵形桃叶椭圆披针形花粉红果球形圆柏叶鳞形或刺形,基部下延小枝不弯曲刺槐小枝灰绿色;存有托叶刺及;总状花序;果扁平枇杷乔木叶互生浆果棕竹灌木叶掌状对立三角枫树皮长条状;叶对生、全缘;伞房花序;翅果梅花叶互生小枝绿色花有多种颜色核果桃小枝通常紫红色顶芽砌生叶好像披针形李叶倒卵状椭圆形花白色果卵球形刺柏叶刺菱形,基部存有关节小枝弯曲槐树小枝灰褐色;无托叶刺;圆锥花序;果串珠状2桂花梅花叶对生叶互生小枝灰色小枝绿色苏铁银杏叶羽状叶伞形种子红色种子淡黄色冬青桂花树皮灰青色树皮灰色果深红果紫黑六、简答题园林树木按照其园林用途可分为哪几类?独赏树类、庭荫树类、行道树类、防水树类、林丛类、花灌木类、垂直绿化类、植篱和绿雕塑类、地被类、树桩盆景类、室内绿化及切花类。

树木学入门知识锦集

树木学入门知识锦集

第一章观赏树木的分类人类对植物界研究,认识的历史进程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系统:人们按照应用上的方便,并根据一定的实用目的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着眼于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故又称为植物系统学。

1.1 植物学分类法1.1.1 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1.物种的概念(Species)物种/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所有个体都有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自由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中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它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种内出现了一些有差异的群体,形成种下等级。

亚种(Subspecies):形态上有显著的变化,地理分布上有一定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这样的类群即为亚种。

变种(Variety /varietas): 形态上有显著的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因而有人认为变种是一个地方种。

变型(Form/ froma):形态变异微小,无特定的分布区。

2.品种(Cultivar)品种:经人工选育而形成种性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稳定,具有人类需要的某些观赏性状或经济性状,作为特殊生产资料用的栽培作物群体。

品种,不是分类单位,是商业名称。

1.1.2 植物的命名1.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给植物命名的方法。

属名为一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属名多无意义,也有表示特征和产地的。

2.种加词:通常为一形容词或名词的所有格,第一个字母应小写,种加词多是有意义,常表示该树种的形态特征,产地,或用途,或为纪念性的人名。

在印刷体中属名、种名印为斜体,命名人则印为正体3.变种、变型及栽培变种(品种)的命名变种:如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 pendula(var.为varietas/variety缩写)变型:如小叶水腊树Ligustrum obtusifolium f. microphyllum(f.为forma缩写)品种:即栽培变种如龙柏Sabina chinensis cv. Kaizukca /Sabina chinensis ‘Kaizukca’(cv.为cultivar缩写)4.命名人et常位于两个命名人之间,表示两人合作。

树木小知识

树木小知识

树木小知识
1.树木是地球上最长寿的生物之一,有的树甚至可以活上千年。

2. 树木通常由树冠、树干、根系三部分组成。

树冠是指树木的枝叶部分,树干是指树木的主干部分,根系是指树木的根部部分。

3. 树木可以通过水分、二氧化碳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4. 树木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提供木材、果实、药材等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5. 许多树木在冬季会进入休眠期,这时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变缓,直到春季气温回升时再次复苏。

6. 树木还可以通过树轮来记录它们的成长历史,树轮的宽窄和颜色可以反映出树木的年龄和环境变化情况。

7. 树木也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病虫害等,这些因素会对树木的生长和发展产生影响。

8. 为了保护树木,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砍伐和污染,加强植树造林和树木保护工作,为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 -。

树木学资料

树木学资料

树木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 自然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分类系统,又叫植物系统学。

2. 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和发芽或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向地、芽向空中不断扩大空间的生长。

3. 自然休眠——亦称深休眠或熟休眠,是由于树木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或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落叶树木进入自然休眠后,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结束。

未通过时,即使给予适合生长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

4. 芽序——定芽在枝上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顺序性。

5. 顶端优势——一个近于直立的枝条,其顶端的芽能抽生最强的新梢,而侧芽所抽生的枝,其生长势多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最下部的一些芽则不萌发。

这种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

6. 叶幕——指叶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区而言,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

7. 温周期——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称温周期。

8. 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

9. 中性植物——在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最佳的植物称中性植物。

10. 色相——各种群体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色相。

11. 离心秃裸——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由基部向根端出现衰亡称“自疏”。

地上部分逐年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称“自然打枝”,这种“自疏”和“自然打枝”统称离心秃裸。

12. 被迫休眠——落叶树木在通过自然休眠后,如果外界缺少生长所需的条件时,仍不能生长,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

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开始生长,这类休眠称被迫休眠。

13. 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1级或2级)相同或相近而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14. 向心更新——当离心生长到达某一年龄阶段时,则生长势衰弱;具长寿潜伏芽的树种,常于主枝弯曲高位处,萌生直立旺盛的徒长枝开始进行树冠的更新称“向心更新”。

14. 层性——由于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使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称之为“层性”。

树木学知识点

树木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庭荫树:主要用以形成绿荫供游人纳闵避免日光曝晒,也能起到装饰作用的树种。

2.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称秋色叶树。

3.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

4.拉丁学名: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

5.园林树木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过的生活周期称年周期。

6 .观赏树木:泛指一切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木质藤本以及竹类。

7. 乡土树种:在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而能适生的树种。

如:湖北的湖北海棠。

8. 常色叶树:指树木叶片常年呈现特异的颜色而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如:紫叶李。

二、单选。

1.下列树种为中国特有树种的是(A)。

A、金钱松B、广玉兰C、国槐D、池杉2.下列树种中,果实紫黑色的为(D)。

A 樱桃B 山楂C 石楠D 女贞3.以下树种中,典型的喜酸性土树种是( A )。

A 栀子花B 侧柏C 国槐D 构树4.下列树种中,最耐阴的植物是(B )A.梅花 B.八角金盘 C.海桐 D.广玉兰5. 被誉为“世界爷”的树种是(B)。

A.银杉 B.巨衫 C.黑松 D.铁杉6.下列树种,先花后叶的是(C)。

A 石榴B 石楠C 玉兰D 合欢7.下列树种中,属于松科的是(B)。

A.金松B. 日本冷杉C. 南洋杉D.水松8.构树属于(B)。

A.榆科B、桑科C、豆科D、桦木科9.油杉属于(A)。

A.松科B、杉科C、柏科D、苏铁科10.黄栌属于哪个科(B)。

A.木犀科B.漆树科C.芸香科D.无患子科11.以下属于中国特有树种的是(A)。

A.银杉B.华山松C.杉木D.白桦12.圆球状头状花序的是(D)。

A.丁香属 B.白蜡树属 C.梨属 D.悬铃木属13.容易移植成活的树种是(B)。

A.白玉兰B.杨树C.二乔玉兰D.山毛榉14.秋色叶树的是(D)。

树木学重点

树木学重点

树木学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园林树木,什么是园林树木学?凡适合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森林公园等应用,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统称为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学的概念:是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2.中国树木资源的特点是什么?①种类繁多②分布集中③丰富多彩④特点突出3.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①防护作用:吸滞粉尘、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滞有毒气体②美化作用:利用色、香、姿、韵进行造景③生产作用: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4.特产于中国的树种有哪些?银杏科的银杏属,松科的金钱松属,杉科的台湾杉、水杉属、水松属,柏科的建柏属,红豆杉科的白豆杉属、穗花杉属,榆科的青檀属,蔷薇科的牛筋条属、棣棠属,木兰科的宿轴木属,瑞香科的结香属,槭树科的金钱槭属,腊梅科的腊梅属,蓝果树科(珙桐科)的珙桐属、旱莲木属,杜仲科的杜仲属,大风子科的山桐子属,忍冬科的猬实属、双盾木属,棕榈科的琼棕属,以及梅花、桂花、牡丹、黄牡丹、月季花、香水月季、大花香水月季、木香、栀子花、南天竹、鹅掌楸等等。

第二章1.植物分类系统分为哪几类?其用途是什么?一类是人为的分类系统,另一类是自然的分类系统。

人为的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而自然的分类系统则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所以又称为植物系统学。

2.种的概念及其特点。

“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在这个类群中的有个体都有着及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征,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特点:①“种”和“种”之间是有明显界限的,除了形态特征的差别外,还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即异种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后代,即使产生后代,此后代亦不能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②“种”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的种族延续中是不断地产生变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树木学教学课件
总论
第一章 树木学及树木分类概述
娜日苏 生态环境学院植物教研室
第一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木学简介
第二节 树木分类概述
第三节 树木学学习方法
第一节 树木学简介

树木学是林学专业的基础课,为林业生产的生 物学基础。 树木学是植物分类学的分枝,即树木的分类学

,包括树木的命名鉴定及分类,系统发育;林
第三节 树木学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多记忆。树木学的 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 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 名难记。兴趣是学习树木学的最佳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树木学》是植物学的分支 学科,也是林学的分支学科。需要具备植物 、林学专业学科的知识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的 知识。如植物学。
第一章
(三)自然分类系统时期
以植物的相似性来确定亲缘关系,包括:
裕苏叔侄三人,法国植物学家,自然分
类系统的奠基人,1789出版了《植物属志》, 主要观点为:植物分为无子叶,单子叶,双 子叶植物;多心皮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而 无花类处与次生地位。不足之处在于把裸子
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中间。
第一章
6.五桠果亚纲有明显花被,多为离瓣花,多侧膜胎座或中轴胎座。
7.菊亚纲包含合瓣花类,雄蕊少于花瓣裂片,为本纲中最进化。 8.百合纲可能起源于现代睡莲目,泽泻亚纲为水生植物,离心皮,
可能接近睡莲目。
第一章
三、树木分类的依据
树木的繁殖器官 树木的营养器官 花粉 染色体 化学成分
第一章
叶植物又分为离瓣花类、合瓣花类和单瓣花 类。

A.W. Eichler将植物界分为隐花植物和显花 植物两大类,显花植物又分裸子植物、被子
植物两类,被子植物划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
叶植物。
第一章

此后,对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者,可分为两 大学派:
真花学派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由已绝
灭了的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成的。 多心皮类是原始的。以哈钦松为代表。 假花学派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由单性孢 子叶球演化而来的。有单性花的柔荑花絮类
实体,也是进化的实体。 2.属、科的概念 属:形态相似, 亲缘关系密切的种集合在一 起,构成属。
科:集形态相似, 亲缘关系相近的属为科。
第一章
3.种下的分类等级 亚种:形态特征与原种有较大差异,且占据
一定的分布区域。如中国沙棘,树木分类中
用的少。 变种:形态特征与原种有一定的变异,如樟 子松为欧洲赤松的变种。 变型:形态上与原种变化小, 但特征稳定的
业生态建设;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树种分布 研究;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第一章
第二节 树木分类概述
一、植物分类的发展时期
二、主要分类系统简介
三、树木分类的依据
四、树木分类的等级
五、植物命名
六、检索表
第一章
一、植物分类的发展时期
(一)本草时期
(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三)自然分类系统时期 (四)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
1.果为开裂的骨突果,心皮3-5个,离生,无托叶„„绣线菊亚科 1.果实不开裂,有托叶。 2.子房上位,同位花。 3.心皮多数,复叶,瘦果或小核果„„„„„„„蔷薇亚科 3.心皮1个,单叶„„„„„„„„„„„„„„„李亚科 2.子房下位,心皮2-5个,与杯状花托内壁愈合,梨果„„„„ „„„„„„„„„„„„„„„ „„„„„„„梨亚科
第一章
六、检索表
(一)编制的原理 运用植物形态比较方法,按照科,属,种 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区分特征,编
号,将植物分成两类。然后从每类中再选出
一对相对特征分成两类,依次类推,直至分 出科、属、种,这是二歧分类法。 (二)类型 等距式和平行式两种
第一章
等距式:每一对特征写在左边一定距离处,下一 次比上一级向右移一定的距离,相同对立特征排 在同等距离处。优点是对比清晰、使用方便、适 用于科属检索表。例如:
依据形状演化趋势分类,1895年, 英国
博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生
物进化”的观点,为植物界树立了系统发育
的观点,从而使植物分类系统的发展进入系 统发育系统时期。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很多。
第一章
二、主要分类系统 简介

Bentham & Hooker的系统将植物分为双子叶
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3大类,双子
第一章
(一)本草时期
以习性及用途分类,对植物分类的研究可
追溯的公元前三百多年,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中国公元前二世纪《神农本草经》,明朝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古希腊Theophastus的《植物的历史》, 除了依据形状外,采取了“子房上,下位”,
“花瓣合生分离”及果实类型等。
第一章
(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第一章
平行式:每一相对特征相连,写在最左边,在每 一行描述后都有数字和名称。优点为直观、易于比 较、节省篇幅、适用于种类多的检索表。
1.果为开裂的骨突果,心皮3-5个,离生,无托叶„„„绣线菊亚科 1.果实不开裂,有托叶„„„„„„„„„„„„„„„„„„ 2 2.子房上位,同位花„„„„„„„„„„„„„„„„„„„ 3 2.子房下位,心皮2-5个,与杯状花托内壁愈合,梨果 „„梨亚科 3.心皮多数,复叶,瘦果或小核果 „„„„„„„„„„蔷薇亚科 3.心皮1个,单叶„„„„„„„„„„„„„„„„„„„李亚科

思考题
1. 植物分类学发展大致经过哪4个时期,各 时期有什么特点? 2. 克朗奎斯特系统将木兰纲分为6个亚纲, 主要依据哪些性状?
3. 简述树木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性状有哪些?
4. 物种是怎样定义的?种下分类单位有哪些?
5. 解释名词:学名、双名法
第一章
四、树木分类的等级
(一)分类等级
基本分类等级有7个:界、门、纲、目、科、 属、种。在这些等级下还可设一级辅助等级, 如亚科、亚种。 (二)种、属、科的概念
1.种的概念
是物种的简称,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
物种的含义:
(1)自然存在的单个有机体的集合,构成进化
的基本单位。
(2)是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阶元。是一个分类
称,由两个单词构成。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第一章
种下等级有亚种、变种、变型,其命名方法为三 名法,规定如下: 属名+种加词+种下等级的缩写+种下加词+定名人 亚种,在种加词后加ssp.或subsp.如中国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sinensis Rousi 变种,在种加词后加var.表示,如樟子松 : Pinus sylvestris Linn. var. mongolica Litv. 变型,用 f. 表示。如银荆: Certis chinensis Bunge f. alba Hsu
植物相似性分类,特点是以植物一个或几个 形状为分类依据,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国人伊・雷1682年的《植物新方法》;
瑞典的林奈分别于1735年《植物自然系统》、
1753年《植物种志》、1764年《植物属志》中记 录了植物 68科,1105属,7700种, 并吸收了 “双名法”的概念,被誉为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A.P.德坎多,瑞士植物学家,1813发
表了《植物学基本原理》,补充修改欲苏系
统,并增加维管束排列的内容。
由于受当时历条件,前三个时期学者受
着“物种不变”的思想, 所以他们所提出的 观点不可能真正地反映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演化趋势, 所以前三个时期有统称为 “不变论分类系统时期”。
花色不同。
第一章
五、植物命名

1753年, 林奈在“植物种志”中提出植物的命
名法,后发展成为国际命名法规。

双名法:每种植物名称由两个拉丁文词组成. 第一个是植物属名, 名词, 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多为形容词;再加上定名 人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名称。

学名:用国际命名法规的双名法命名的植物名
是最原始的。以恩格勒为代表。
第一章

本教材使用克朗奎斯特系统,主要观点:
1.有花植物起源于一类已经灭绝的种子蕨。
2.木兰亚纲是有花植物基础的复合群或成为毛茛复合群,木兰目是 现存原始有花植物类群。
3.金缕梅亚纲是简化的风媒传粉类群,无花瓣,花被小,多为柔荑
花序(杨柳科除外)。 4.石竹亚纲通常为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多含甜菜碱。 5.蔷薇亚纲多为离瓣花,具花盘和蜜腺,多为中轴胎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