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的课堂喝彩——听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有感

合集下载

窦桂梅观后感

窦桂梅观后感

在这学期新开的名师案例研究中,我发现老师好像特别推崇一位名师,那就是——窦桂梅。

其实在刚开始接触时,我只是觉得她特别有气质,而后便是她那独具一格的主题教学深深打动了我。

她的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看得我如痴如醉,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

对于古诗课的教学我一直很苦恼,无从下手。

在古诗课堂上我发现如果让孩子们单纯的朗读,背诵还可以,但是每当结合注释让他们说说古诗每句话的意思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每次举手的就那几个人,教学效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但是当我看完窦桂梅的古诗教学视频后,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

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

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

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

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

“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

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

“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1我敬仰窦桂梅老师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这种敬仰源于大学时期,我的《语文课程》老师选取的一节教学视频:那飞扬的神采、激昂的语言、自信的笑脸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因此,在选取自选读物时,我毫不犹豫的拿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

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的读来,真的是收获良多,现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一、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最最感动于我的要数窦老师自序中那段颇为不易的成长经历。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开始,对于讲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次上完一节课都像是进行了一场严酷的战争,战后还要接收纷至沓来的各种战后赔偿——评课。

每天都是黑着眼圈来,暗淡着心情回家。

这样几个周期之后,我不禁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我能讲好课吗?一夜一夜的失眠,无法抑制的自我怀疑与否定。

直到我看到了窦老师在书中的这段自序,我才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直至优秀的语文老师。

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公开课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但是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知道了公开课绝对是一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力的鞭策。

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推敲教学环节,研究教学语言,精心教学预设只有通过这样近乎残酷的千万锤炼,我才能快速地成长、成熟。

二、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读窦老师的教学实录,最最让我感动至无法自抑的便是她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的尊重。

在教学设计上,她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

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

在课堂上,她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最终总能殊途同归,回到课的预设中去。

回想自己的平常教学,往往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当学生与我的想法或预设不同时,我就会手足无措,丢掉学生的回答,只在自己狭隘的预设上转圈。

读窦桂梅有感

读窦桂梅有感

读窦桂梅有感读窦桂梅有感(精选1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窦桂梅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窦桂梅有感篇1在网上,提到玫瑰就会想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可是当代小语界这座大花园中开得最艳的一朵玫瑰花。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她丰富的表情、听到她那特有感染力的语言;你还会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听到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发言声。

孩子们就如同散落于磁石周围的铁屑儿,感情和意志瞬间依顺于她,依顺于他的一颦一笑,一语一字,一动一静,一展一屈。

她有时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无论什么角色,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她的儒雅、睿智,听了她的课你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琢之玉。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窦桂梅是天生为小学语文课堂而存在的教师。

”看了《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我才真正看到了这句话背后的酸甜苦辣。

翻开《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从“课堂,我的生活世界”中,看到窦老师在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讲,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来……在家里试讲,为了找“课感”,她让爱人和孩子当学生。

放学后试讲,她对着空桌椅练,她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当成可爱的学生,讲得入神了,常常忘了去只相隔几十米远的托儿所接孩子。

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她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练……我读懂了窦老师的话:“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从“寻找语文家园的路”中我看到了窦老师刻苦钻研、攀登高峰的历程,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

从“做儿童的语言医生”“于细微处见精神”“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无风格何以立身”中我知道了“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生活给每一个人留有出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读书,最长远的备课” ……翻到最后一篇文章,是“看云”老师写的“窦桂梅的一天”,我才看到了窦老师那饱满的声音、挺拔的身姿、闪烁的目光、灿烂的笑容背后的沙哑、疲惫、苍老、匆忙。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篇1每次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课都能够获得无限的惊喜和体会无穷的新意。

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简短的讲学中,窦老师告诉我们高贵是最美的童话,而我们看到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在演绎美丽的语文人生!一、回归母语教育——返本快乐返本快乐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

1、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他的未来,就在最初的地方升腾。

窦老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想提示语文老师的是,别让孩子们读太多的童话故事梗概,让孩子们能体会更多文学作品的经典。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看富于文学味道的童话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不仅孩子要多读童话,我们老师也要精读童话,因为,每篇经典童话都是一篇精妙之作。

2、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体会训练,不能停留于文字之上。

只会做表面功夫是不对的,要能让孩子体会到内在的含蓄和精华。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过于肤浅,只让学生学会添加一些好词就足以。

文字的精髓却经常被疏忽。

作者的遣词造句没有等以很好体会,学生自然所获取的只是文字的表皮。

我们可以用反复提升诵读、比较朗读、指导朗读、仿写感悟等形式加以训练。

二、回归文学1、给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花园,给她们体味一种文学的味道。

如果说音乐鉴赏能提高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

如果我们努力采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实践由老师的引导到自我领悟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别只放在字词句中,要体会的是一种语言的曼妙之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文学的味道。

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文本,学会融合一种文学表达;老师要不断读书,挖掘经典童话的内涵,了解像安徒生这样著名作家的有关文献;读更多详细、生动的文本,才能具备引领学生鉴赏,营造精神花园的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的那些教材中苍白的文本,努力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独特的思想感受。

2、朗读也有文学味,不是一种单一的体会,而是一种有人性的体会。

窦桂梅游园不值公开课观后感

窦桂梅游园不值公开课观后感

窦桂梅游园不值公开课观后感哎哟喂,说起这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公开课,简直是让人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跟春天的花儿似的,挡都挡不住!这可不是我瞎吹,是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心里头那个暖洋洋的,跟喝了蜜似的。

一开场,窦老师就像个老朋友似的,笑眯眯地跟我们聊起了这诗。

她没拿啥高深莫测的话来绕弯子,直接就说:“大伙儿都知道,‘游园不值’嘛,就是想去逛个园子,结果门儿还关着,进不去。

”这话一出,底下就乐了一片,心想着,嘿,这老师真逗,用咱老百姓的话,就把这诗题给说活了。

接着,窦老师开始带我们走进诗里头。

她不说“分析诗句”,也不讲“解读意境”,而是用她那温柔又充满力量的声音,一句一句地念,一句一句地品。

她说:“‘应怜屐齿印苍苔’,你们瞅瞅,这诗人啊,他多细心,连自己鞋底的印子怕踩坏了园子里的青苔都注意到了。

”这话一出,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青苔,绿油油的,嫩生生的,生怕被谁踩了一脚似的。

再往后,“小扣柴扉久不开”,窦老师又说了:“咱们啊,都有点儿心急,对吧?敲敲门,怎么还不开呢?心里头那个急啊,跟猫抓似的。

”这一说,我心里头那个共鸣啊,简直了!谁还没个着急等门开的时候呢?这诗,一下子就跟咱们的生活贴上了边儿。

最绝的是讲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窦老师那表情,简直比看到真花儿还高兴:“你们瞧瞧,这园子里的春色啊,是关不住的!就算门儿关得再紧,那红杏啊,还是要探出头来,看看这外面的世界。

”说到这里,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枝红杏,红艳艳的,娇艳欲滴,就像是在跟我们说:“嘿,别关着我,我也要看看这大好的春光!”整堂课下来,窦老师没咋用那些咱们看不懂的专业词儿,也没拿啥复杂的逻辑来绕咱们。

她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地,用咱们都能听懂的话,把这首诗给讲活了。

咱们啊,就像是跟着她一起,走进了那个园子,看到了那青苔、那柴扉、那红杏,还有那满园的春色。

说实话,我以前觉得古诗吧,就是那么几句词儿,有啥好学的?可听了窦老师的课,我才知道,原来古诗里头,藏着那么多咱们生活里的美好和哲理。

学习窦桂梅心得(样例5)

学习窦桂梅心得(样例5)

学习窦桂梅心得(样例5)第一篇:学习窦桂梅心得学习窦桂梅心得几经周折,窦桂梅的梦想实现了。

走在校园的林阴道上,看着那么多孩子欢呼雀跃,叽叽喳喳,窦桂梅想:从跨进小学起,这群孩子就把大半个童年交给了老师、交给了学校。

童年是每个人生命的早晨,一个小学教师将以什么去呵护孩子的这一段生命旅程?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窦老师总结出了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樊篱的语文教学。

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共同承担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下面就从窦桂梅讲《丑小鸭》这一具体课堂来说说我的心得。

首先,进入她的课堂,不能忽视的是课堂气氛。

窦老师非常注意自己的课堂气氛,通过各种渠道来活跃课堂。

具体方法是:(1)鼓励性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讲读,如“我充分肯定同学们的想象和联想力”“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通过这些极具亲和力的话语加之她抑扬顿挫的讲读,全班都进入一种平等,轻松,愉悦的状态;(2)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超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她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自己自问自答,而是自问同学们答,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思想,这不仅激发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借助多媒体资源。

在讲到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激动的内心时,她先是让同学们读,然后让同学们在一个柔和又动人心弦的音乐中读,我看到全班同学在那一刹那,都进入一种陶醉的状态,讲丑小鸭的心情不需要太多的文字,换一种方式,同学们便能心领神悟。

其次,窦老师的课堂是一堂肯定,引导和启发的课堂。

我观察到,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窦老师几乎是给予肯定,有些同学回答得很模糊,片面,她便一步一步加以引发,让同学们说出来后,自己再加以简洁凝练的总结,可以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窦桂梅心得体会 窦桂梅的收获

窦桂梅心得体会 窦桂梅的收获

窦桂梅心得体会窦桂梅的收获主题窦桂梅心得体会篇一第一、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

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没有激情澎湃,却一样感人至深;没有花哨的教法,却令人记忆犹新。

这些课很简单,以生为本,范读,品味句子,品味词语,却又不简单,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朴素的教学理念。

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得衔接过渡非常自然,每个环节都给学生设定一定难度的任务,难易程度特别恰当,所以使整节课都进行得特别顺畅。

第二、课前预习,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

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预习的落实。

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导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读文本时有同学就能够谈得深刻、全面甚至语出惊人。

例如虞大明老师《祖父的园子》凭借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引领学生探究“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后交流讨论后,梳理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自由快乐。

接着让学生围绕这些感受词提一个问题,如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园子?……再次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上相应的词语。

在这过程中,虞大明老师还向学生做了学法的指导,略读课文以浏览为主,要善于捕捉课文重要信息。

在三读课文基础上,他让学生在文中圈出能概括萧红所做事情的关键词,并采用标号的形式,明确萧红在园子里做几件事。

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切切实实把课前预习落实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抓住导学目标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窦桂梅老师执教《我的爸爸叫焦尼》时,引入新课后,窦老师范读起了绘本故事,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山中的小溪,静静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流入听课老师的心田。

《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读后感《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这本书收录了窦桂梅老师的12节课堂实录及对应的专家点评。

教学内容分为单篇经典主题教学、群文主题教学、整本书主题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四大板块,体现了主题教学由探索到成熟再到改革的变化。

窦老师用她扎实的文学底蕴、精巧的教学设计、充沛的感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语文课。

细细品味窦老师的每一篇实录,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不同年段、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都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

窦老师的课堂是一座美丽的花园,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里尽情的绽放自己的优雅,提升自己的品质。

阅读留痕初次拜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这本书,我就被窦老师赋予文本与课堂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

这本书是课堂实录,详细记录了窦老师的精彩课堂。

在课堂上,窦老师不仅有吟诵的热情、聊天的随意,还有高超的提问技术、点拨技艺和对话技巧,她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诠释着每一堂课的主题教学思想。

窦老师经常说:“什么样的文本,就还它什么样的味道。

”拜读此书,书中的每一个课例不仅值得我深入研究和细致学习,还引发了我对教学的很多思考。

一、重新认识指导朗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指导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所谓“无朗读,不语文。

”那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窦桂梅老师的课例,让我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朗读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祖父的园子》这节课,基于它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窦老师把它确定为朗读课。

对儿童而言,朗读便是最感性的、最直接触摸文字的方式。

她的朗读指导和对学生的评价语不经意间点拨着朗读的方法,如提示学生读出词语的停顿、句子的节奏,读出内容的停连,让学生带进朗读的氛围。

窦老师还根据文章的“样样都有”“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内容主题,运用停顿的长短、语气的变化、内容的连接等,显示文章的结构变化以及语脉发展,用不同的重音和个性的语调来突出主题,使语脉清晰,聚而不散,从而体现“朗读,就是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为生命的课堂喝彩——听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有感
作者:陆敬军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春华小学
刊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7(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郑芳延伸阅读视野 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特级教师窦桂梅"主题教学"案例借鉴[期刊论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7)
2.窦桂梅惊喜与思考——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期刊论文]-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1)
3.余小刚雄浑豪放——窦桂梅课堂教学艺术美学解析[期刊论文]-四川教育2007(1)
4.瞿卫华善念如花恣意绽放——窦桂梅《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赏析[期刊论文]-江西教育2009(2)
5.吴善虎走近窦桂梅——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和《玫瑰与教育》有感[期刊论文]-小学教学2009(5)
6.卢谦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教《清平乐·村居》片断赏析[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5)
7.蒋蓉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语感训练——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老师教学片段及思考[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8(1)
8.徐冬梅独特的艺术源自深厚的素养——窦桂梅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5)
9.刘铁芳课堂的高度就是人性的高度——听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期刊论文]-中国教师2008(17)
10.余婷婷窦桂梅课堂对话的演进及其内涵探寻[期刊论文]-四川教育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ygl-xxb20070302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