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过断层富水地带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技术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技术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技术发布时间:2021-06-07T07:31:25.40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5期作者:周囿圆[导读]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时,易发生坍方、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对隧道建设影响巨大。

中铁五局五公司湖南长沙 410100摘要: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时,易发生坍方、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对隧道建设影响巨大。

本文结合新建玉磨铁路安定隧道穿越大马厂断层涌突治理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地区涌突成因,系统地提出了加强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高位泄水降压、全断面帷幕注浆、小导管配合大管棚超前支护等工程措施,成功解决了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难题,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富水断层破碎带涌突治理0 引言新建玉磨铁路是中老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工程,位于云南省南部,全长508.5km,为国铁Ⅰ级电气化铁路。

全线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通过区域以泥岩、页岩、炭质板岩、炭质千枚岩等软岩为主,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发育。

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具有岩体破碎松散、自稳能力差、地下水发育(构造裂隙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系良好)等特点,施工中极易发生大变形、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给施工安全和进度带来严重影响。

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安定隧道位于玉磨铁路南溪河站至墨江站区间,进口里程DK125+489,出口里程DK142+965,全长17476m,为单洞双线隧道,玉磨铁路第一长隧,全线控制性工程,Ⅰ级高风险隧道。

设计列车行车速度160km/h,为客货共线电力牵引。

该隧道纵坡为单面上坡,分别为22.8‰(14.8公里)、11.6‰(2.3公里)、0‰(0.4公里)。

除进口段1.2公里位于曲线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

原设计采用4座斜井施工方案,斜井总长8985m,其中1#斜井2601m,为全线最长的斜井。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7
被埋的大客车呈扁曲状,车身高出地面仅20— 40厘米。2007年“11.20”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 成现场施工人员4人和318国道行驶中的大客车内32 人中,35人死亡、1人受伤。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8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9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20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因此,当隧道岩体揭露后,造成岩溶水压的 承载失衡,导致突水突泥重大事故的发生。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4
3、2008年4.11日下午5时10分左右,宜万铁路马鹿 箐隧道进口泄水洞发生突水事故。有4人死亡、1人 失踪。 突水是指突然发生的具有一定数量来势凶猛 的涌水现象。
当地降雨量达60多毫米。位于马鹿箐隧道进口 泄水洞内一施工设备突然倒塌,5名工人进入抢修后, 突遇涌水,当场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5
宜万铁路隧道突水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16
4、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口发生特大坍塌事故,约 3000立方米的石块等坍塌物瞬间从高处坠落,造成 隧道口外部钢构架上工作的民工1人死亡、1人受 伤、2人失踪,并有一辆从上海到利川的大巴被埋。 为防止石块脱落砸伤过路车辆和行人安全,在隧道 下方的318国道上搭有6米宽、高36米的钢筋 防护棚,钢筋棚最多能防止100吨左右的石块。 而这次坠落的巨石中,最大的一块约900立方米、 重约2000吨,钢筋棚根本抵挡不住。塌方整个 堆积体泥、石、钢筋交织,长约50米,宽20米 左右、高20多米,现场施工人员估计有3000 立方米。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24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25

隧道事故案例

隧道事故案例
。 约16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大规模突水涌砂监控录像
(3)厦深铁路梁山隧道
2009年3月14日,梁山隧道进口开挖到2505米(DK96+505), 出碴时,发生小型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经会商清淤时,突然发生 大规模突水突泥,突泥量约8000立方。4月6日再次突泥,突泥量约2万 立方,淤积长度230米。突泥后地表坍陷,陷坑面积50平方米,深20米。 突泥点埋深270米。该灾害属断层突水突泥灾害。
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二)坍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坍方案例
(1)掌子面坍方
2006年8月12日,郑西客专秦东隧道进口 DK333+465~+470地段发生坍塌,将一名司 机和一名带班人员共计两人埋入洞内,经抢救 无效死亡。
2006年9月13日,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 系家山1号隧道突然发生坍陷,造成正在隧道 上方地表进行现场勘察的2名设计人员1名工程 技术人员随塌体埋入土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规模突泥后照片
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
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
❖ 从“地质特征、工序环节、工程处理”三个 方面进行灾害分析。
❖ 1)地质特征 “高压、富水、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
是诱发突水突泥突石灾害的地质条件。 ❖ 2)工序环节
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清淤两个工序 环节。
发生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在以下三个方面:
❖ 2009年7月19日,襄渝二线杨家沟隧道,掌 子面约70立方米岩石突然塌落,将掌子面 后6米范围内已施做完成的初期支护压垮, 2名人员死亡。坍方原因为局部岩层产状及 节理发育、破碎,近期连续降雨,有裂隙 水渗出,诱发局部塌方。
(2)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 2007年7月15日下午,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

过富水断层隧道地下水处治技术

过富水断层隧道地下水处治技术

摘 要 :通 过 理 论 分 析 和 现 场 调 研 的 手 段 ,并结合鸡公山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先加固、后封堵、先分流减压、后逐步收口 ”的地
下 水 处 治 原 则 ,据 此 确 定 了 相 关 工 艺 参 数 、设 备 及 质 量 标 准 ,为 断 层 破 碎 带 内 大 流 量 、高 水 压 和 环 境 地 下 水 丰 富 条 件 下 施 工 积 累 了
堵 ”。鸡公山隧道断层带涌水处理施工主要遵循的原则和理思
路如下:
1)
总体按照“先 易 后 难 、先 引 后 堵 、先 拱 后 墙 再 底 板 、局部集
中 处 理 ;兼 顾 其 他 部 位 ,系 统 处 理 ,综 合 治 理 ”的 思 路 进 行 处 理 。
2)
对于少部分集中出水量较大且出水压力较高的部位按照
•1 7 2 •
第 43卷 第 7 期 2 0 17 年 3 月
S山HANXI西ARC建HITEC筑TURE
V o l.43 N o .7 M a r. 20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07-0172-03
过富水断层隧道地下水处治技术
冀荣华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 西 太 原 030032)
“先 疏 后 堵 ,深排浅堵、远排近堵、择机收口”的思路和顺序。
图2 隧道施工钻孔出水
隧道过断层带出现大量出水甚至涌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十 分 常 见 ,地下水不仅引起施工困难[ M ] ,也对后期结构的受力带来 不利影响[5’6],因此,对 地 下 水 的 处 理 就 显 得 非 常 重 要 ,良好的处 理措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效益明显。许多隧道工程在 施 工 过 程中都采取了各种有利于封堵或疏导或两者结合的手段对各种 过 断 层 隧 道 涌 水 进 行 了 处 理 ,杨 会 军 等 [7]分 析 了 新 七 道 梁 隧 道 渗 涌 水 情况,提 出 地 下 水 渗 流 以 静 储 量 为 主 时 ,采用以排为 主 的 方 式 ,地下水渗流以动储量为主时,采 用 以堵为主的方式,并提出了 相应的处理措施。王 建 宇 等 [8]认为山岭隧道地下水处理 应 同 时 满足控制地下水排放流量和消减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荷 载 两 个 要 求 ,地 下 水 水 头 大 于 60 m 的隧道应在衬砌中设置合理

简述隧道富水区域施工方案的确定以慈母山隧道为例

简述隧道富水区域施工方案的确定以慈母山隧道为例

简述隧道富水区域施工方案的确定以慈母山隧道为例摘要:本文以慈母山隧道富水区域YK0+407~YK0+433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在富水区域施工中如何确定施工方案,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在类似地质条件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富水区域;施工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loving mother mountain tunnel rich water area YK0 + 407 ~ + 433 YK0 construction as the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tem in rich water are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w to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in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rationality, feasibility, in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reference.Keywords: tunnel; Rich water area; construction一、工程概况慈母山隧道及连接道(峡江路)一期工程系重庆市重点工程项目。

全长8.57公里,为城市快速干道,其中慈母山1号隧道、慈母山2号隧道及长岭岗隧道长约5.8公里。

慈母山为重庆南山山系的一段,该山系植被茂盛,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慈母山隧道穿过地带最高处垭口高程为548m,隧道最低处出口高程约为204m,隧道穿过地带相对高差达344m。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最新版)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 设置Ⅱ线。

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高压富水断层特征及工程对策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高压富水断层特征及工程对策

设计中, 对监 测点 的变 化量 、 变化 速率 及 累计变 化量 一
般 都有控 制值 与警 戒 值 。当 隧道 工 程 出现 异 常 时 , 一
20 0 0以上 ; 据库 支持 S L S R E 0 0以上 。 数 Q E V R20 客 户端 : 用 一 般 P 采 C即 可 , P 4 1 2G z以 C U P . H 上 ,5 2 6MB内存 ,2 B剩 余 硬盘 空 间 , 10G 操作 系统 支持
4 监 测 信 息 反 馈
根据 采集 的数 据 , 与参 建各 方 紧 密 联 系 ( 过 短 通
消息 或在 平 台 发 布 信 息 等 多 种 形 式 ) 分 析 结 构 受 力 , 安全 性状 况 , 同商讨 相关 隧道 结构 受力 安全 性状况 , 共
提 出相关 整治 建议 , 而实 现 隧道结 构安 全性 监测 。 进 参考 文献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 内发 育 有 3条 暗河 系统 和 1 区 5条 断 层 , 中 其 F 1 压 富水 断层 规模宏 大 , 隧 道 长 约 2 0余 m; 1高 沿 4 得 胜场 暗河 高于 隧道 约 2 0m, 行 于 F 1断层 发 育 , 2 平 1 受
存 ,0 B 硬 盘 。 操 作 系 统 支 持 Widw S R E 50 G no E V R
n 、— =
则和 相 应 的 综 合 工程 处理 对 策 , 类 似 工 程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参 对
考价值 。 关 键 词 : 万铁 路 ; 齐岳 山 隧 道 ; 高压 富 水 断 层 ; 泥 石 流 ;分 宜
水 减 压 ; 注 浆
1昌 ! l 2 3 1 o 0 o ÷ 宜

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结构及地层变形分析

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结构及地层变形分析

O 引言
伴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和城 市 规 模 的 不 断扩 大 , 市 城 地下 轨道 交通 建设对 城 市地下 空 间的开 发利 用提 出 了 新 的要求 。城 市地 下轨 道 交 通 建设 以 隧道 建 设 为 主 。 伴随 着地 下交通 的不 断 扩张 , 隧道 布 置 形 式呈 现 多 样 化 的趋势 。受施 工条 件 的制 约 , 同时 为 了节 约地 下 空 间, 重叠 隧道在设 计 中被 广 泛 采 用 。 目前 国 内外 学 者 对 重 叠隧 道 的研 究 获 得 了一 定 成 果 。章 慧 健 等 ¨ 研 究 了重叠 隧道施 工 中 , 挖 隧道 对 先 建 隧道 的纵 向影 后 响 , 出 了在先建 隧道 中设 置 临时压 重控 制 隧道变 形 。 提 陈先 国等 通 过研 究 重 叠 隧道 的布 置形 式 , 示 了不 揭
前 , 洞 顶 部 打 设 3n 超 前 小 导 管 ; 挖 中导 洞 区域 导 l 开
后, 修筑中墙并打设左线上台阶超前小导管 , 注浆后分
别开 挖左 线上下 台 阶 ; 完成 左线初 期支 护后 , 于右 线上
台阶顶部打设超前小导管 , 注浆后分别开挖右线上下
隧道 开挖过 程 中 , 制 周 边 土体 产 生 变 形是 该 区 控 段施 工 的重点 。众 多重叠 隧道工 程施 工经验 及研 究均
表 明 , 叠隧 道施工 时 , 用先 开挖下 洞后 开挖 上洞 的 重 采
1 m) 合岩( 2 和昆 厚约 8 。重叠隧道 7号线主要位 m)
于富水 强风 化 岩 层 , 线 位 于 粉 质 黏 土及 全 风 化 岩 5号 中, 围岩物 理力 学参数 如表 l 所示 。
隧道采用 “ 先下后上” 的施工顺序有利于保证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 。在地 下水渗 流作用 下 , 重叠隧道中段出现 了地表沉降大于拱顶 沉 降的现象 , 同时造成下线隧道工后沉降极大 , 渗流和开挖应力释放是地层 变形 的主要 原 因。研 究结果 对同类地 层条件下 的重叠 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技术案列分析摘要沿海某高铁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中,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速反馈”的施工原则,采用了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结合帷幕注浆封堵、钢拱架加强支护,在高水压、大水量、岩体极度破碎的条件下,施工安全和质量得于保证。

本文在设计参数的选取,注浆施工工艺、关键技术的突破、注浆效果等方面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前言为解决长大隧道常遇富水断层破碎带的问题,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结合帷幕注浆封堵、钢拱架加强支护等措施进行了治理,有效地固结了断层破碎带,形成应力圈,解决了隧道不良地质引起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

一、工程概括沿海某高铁隧道全长6852m。

其中,Ⅱ级围岩5769m,Ⅲ级围岩833m,Ⅳ级围岩125m,Ⅴ级围岩125m。

隧道主要地质断层构造情况如下:(一)DK145+795~+825段构造节理密集带,因岩体破碎,地下水相对较发育,水位埋深31.8m。

根据抽水试验成果,该段预计最大涌水量为1200 m3/d,属大股状涌水,洞室开挖时,可能出现局部射流现象。

(二)DK146+100~DK147+300段地表为剥蚀洼地,燕山期花岗岩和小溪组凝灰熔岩在本段接触,岩体完整性较差,两侧山体的基岩裂隙水可以沿节理、裂隙等构造面向此段汇集。

根据抽水试验成果,该段预计最大涌水量为2000 m3/d,属大股状涌水,洞室开挖时,可能在裂隙较发育区出现局部射流现象。

以上两段断层破碎带的围岩结构松散,本身的支撑能力较差,又具有富水性,使围岩的稳定能力大大降低,若初期支护结构施工不到位,容易产生突泥、突水、围岩失稳,严重威胁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技术方案选择针对上述地质断层构造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要素及施工生产能力,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速反馈”的施工原则,在采用帷幕注浆封堵、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钢拱架加强支护、加强引排水等措施保护下,采用三部台阶法进行施工。

地质预报方法:采用超前地质钻探等手段,提前了解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

辅助工法:帷幕注浆封堵、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钢拱架加强支护。

开挖方法:三部台阶法,掘进循环进尺控制在0.5m~1.0m。

支护方式:采用型钢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

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要重视加强监控量测,根据支护的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衬砌施工:开挖后尽早施作仰拱,待围岩和支护变形基本趋向稳定后施作复合式衬砌,形成封闭衬砌。

三、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施工技术(一)超前地质预报(1)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本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预报,辅以地质素描、超前水平钻孔。

目的是超前探测地层岩性、断层、软弱层的位置、岩体完整程度、断裂带位置、宽度、破碎程度、富水性,为围岩施工提供依据;提供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进一步确定保证围岩稳定性的工程措施及合理的施工方法;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指导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2)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预报工作方法与内容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的地质情况。

该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方式,准确率高,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极软岩至极硬岩的任何地质情况,它的预报原理同负视速度法,只是接收频率为10~8 000Hz,预报长度为100~200m,不占用工作面,对隧道施工干扰小,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野外观测见图1《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示意图》。

图1 《TSP202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示意图》(3)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隧道掘进时,根据地质素描(图)的内容,作出开挖面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岩体稳定性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提出地质预测报告。

(二)帷幕注浆当接近断层破碎带且水量较大可能发生突水地段时,为防止出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发生,有必要通过掌子面采用超前帷幕预注浆封堵围岩裂隙,形成止水盘封堵地下水流。

超前注浆每一循环形成注浆范围为衬砌外3m,注浆材料采用水玻璃,注浆压力1.5-2.0MPa其注浆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4m-5m,环向间距视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1m-2m)。

(三)超前小导管施工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原理是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导管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1)小导管及注浆设计采用4m/根的∮42mm小导管布设在拱部,外插角5°~7°,环向间距33cm,纵向环距2.5m,即每施作一排小导管,开挖支护2.5m;压注1:1水泥浆液,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中掺水泥用量3~5%的40Be’水玻璃,以缩短浆液的胶化固结时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

(2)施工要点①小导管加工将4m/根的∮42mm小钢管一端加工成尖锥形,距另一端100cm的位置开始至尖锥端之间按梅花型间距为20cm布设∮6mm的孔眼4排,以利于小导管推进和浆液渗入破碎岩体。

②小导管安设如岩体松软,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直接推送,如遇夹有坚硬岩石处,先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钻眼成孔后再推进就位。

在施作小导管前应注意:第一,喷3~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作为止浆墙,为注浆作好准备工作;第二,准确测量隧道中心线和高程,并按设计标出小导管的位置,误差±15mm;第三,用线绳定出隧道中心面,随时用钢尺检查钻孔或推进小导管的方向,以控制外插角达到设计的标准;第四,施工顺序为从两侧拱腰向拱顶进行,为提前注浆留好作业空间。

③注浆选用UB6型注浆泵注浆,采用浆液搅拌桶制浆,浆液采用单液水泥浆,水灰比1.0:1,施工时由试验室选定,使用不低于32.5强度的水泥。

为防止浆液从其他孔眼溢出,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注浆顺序从两侧拱脚向拱顶。

由于岩体孔隙不均匀,考虑风镐环形开挖的方便,同时要达到固结破碎松散岩体的目的,保证开挖轮廓线外环状岩体的稳定,形成有一定强度及密实度的壳体,特别是确保两侧拱脚的注浆密实度和承载力,采取注浆终压(0.8~1.2MPa)和注浆量双控注浆质量,拱脚的注浆终压高于拱腰至拱顶。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拱脚终压为1.2MPa,拱腰范围为1.0MPa,拱顶为0.8MPa。

注浆时相邻孔眼需间隔开,不能连续注浆,以确保固结效果,又达到控制注浆量的目的。

小导管注浆见图2《小导管注浆施工示意图》。

图2 《小导管注浆施工示意图》单孔注浆量和围岩的孔隙率有关,可用下式估算:Q=π·R2·L·n·β,式中: Q—单孔浆液注入量(m3);R—浆液扩散半径(m);L—注浆段长度(m);n—岩石空隙率,一般取0.1~0.3;β—浆液在岩石孔隙中的有效充填系数,一般为0.6~0.9。

注浆压力:为0.8~1.2MPa。

止浆盘:由于采用低压加固注浆,止浆盘为5~10cm厚喷射混凝土封闭,防止浆液跑出。

小导管注浆布置见图3《超前小导管布置图》图3 《超前小导管布置图》(四)开挖为控制超欠挖及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部弧形及边墙周边均采用风镐分台阶开挖,核心土及中槽均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进尺根据围岩稳定性确定为l—2根钢格栅的间距,即0.5~1.0m,边墙按钢格栅的两个单元分三个台阶施工,相邻台阶相距2m,左右边墙错开2m。

(五)锚喷初期支护系统锚杆采用3m/根的WTD25型中空注浆锚杆,纵向、环向间距均为100cm,梅花型布置;拱墙设钢格栅,间距50cm,钢格栅每侧拱脚设4m/根的WTD25中空注浆锁口锚杆,按梅花型布置在钢格栅的两侧,环向间距50cm;挂∮6双层钢筋网,网格尺寸为15cm×15cm,喷射混凝土厚25cm。

(六)挂钢筋网钢筋网片采用∮8圆钢,除锈处理后按设计加工成100cm×200cm的网片;挂设时网片必须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留3cm作为保护层,网片与系统锚杆焊接牢固,确保喷射混凝土时不移动。

(七)安设钢格栅钢筋除锈后按设计要求分节加工成型,钢格栅分节间通过钢板用螺栓联接。

钢格栅严格按设计间距架立。

为充分发挥钢格栅的承载能力,首先要求钢格栅必须垂直且与线路方向垂直;其次,架立拱部钢格栅时,严格控制左、右拱脚标高,以防拱架偏斜,影响与边墙钢格栅架的圆顺连接或侵入衬砌厚度。

为方便拱部钢格栅与边墙钢格栅的连接,在拱脚连接处铺不小于20cm厚的粗砂或石屑。

边墙钢格栅底部必须置于基岩上,以防下沉变形。

钢拱架施工步骤:①施工准备。

②检查断面。

③钢架位置测量。

④钢架就位。

⑤纵向连接筋焊接。

⑥喷砼固定。

(八)监控量测初期支护完成后,在拱顶、拱脚及边墙的内轨顶面标高处埋设测点进行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

测试元件用∮12圆钢加工而成,每根元件长25cm,锚入初期支护体20cm,外露5cm,以防震动影响量测结果。

水平收敛量测采用铁科院武汉岩体力学研究所研制的收敛仪进行观测。

量测频率开始6h观测1次,然后根据变形量的减小而减小量测频率,即12h、24h、48h、72h、168h,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工序及预留变形量、开挖进尺等,便于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量测点每隔5m布设1组。

结语通过对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结合帷幕注浆封堵、钢拱架加强支护等措施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