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典型事故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有限空间内可能残存有毒、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检修中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此外,有些设备内有各种传动装置和电气照明系统,若检修前没有彻底分离和切断电源,或者由于电气系统的误动作,会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因此,必须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生产过程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
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进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将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生产设备的检修往往采取抢修,而忽略生产过程中手续的简化,生产系统物料或生产用气等原因,造成互串引发作业期间的伤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设备单独隔离时相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检维修方案;②盲板加堵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③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④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辨识不彻底、不充分;⑤系统氧含量、可燃物和有毒物分析不合格;⑥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2)检维修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检维修过程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时期。
在检修过程中,只要装置或设备合格交出,各级人员从思想上就有所放松,认为已合格交出不会有问题,造成重检修轻细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往往就是造成事故的魁首。
具体原因有:①不置换、分析,盲目进入。
化工生产装置或设备,在装置停车检修时,系统中的各种物料和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按要求要全部退出系统,根据工艺制定的停车方案,对有毒、可燃、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容器、管道进行彻底的吹扫、置换、隔离、通风,使其内部达到安全技术要求。
但部分人员在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生产装置已经停车倒空结束,不会有什么危害,盲目进行作业,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②检修设备隔离不力。
设备停车检修,加堵盲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停车前方案的形成到停车后盲板的确认,每一个环节均要专人进行管理。
有限空间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针对存在的危险源,收集、整理相关事故案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15年8月28日上午11时左右,某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高温季节停产恢复生产准备过程中,1名工人在清理浆纸池内废料时中毒晕倒在池中,企业老板和其他7名工友见状相继进入池内施救而中毒,最终导致7人死亡、2人重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张某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监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成分及含量,并且不听劝阻,就入池工作,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老板和其他员工发现张某中毒晕倒后,没有做防护措施直接下池救人,且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事故预防措施
(1)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
(2)加强职工的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从思想上认识作业性违章的危害性,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人员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员工自主保护意识。
(4)在有限空间附近要放置应急物资和防护物资。
通过对上述事故原因及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供参考、借鉴,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本企业以后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会定期对装置以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严格设备质量检查和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全员的责任心,杜绝“三违”,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
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
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特殊处理的通知C2012)93号)。
1 有限空间的典型案例1.1 “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1)事故过程。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赵技术员、石工人由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 2.4mx 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
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
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有限空间事故是指那些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内发生的事故,这些空间通常具有限制性,例如储罐、管道、舱室、地下室等。
这些空间通常具有有限的通风,并且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粉尘、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
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于这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有限空间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有限空间事故的案例,以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类事故的特点和危害。
案例一,储罐清洁事故。
一家化工企业正在对储罐进行清洁作业,两名工人进入储罐内部进行清洁,但由于储罐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两名工人中毒身亡。
事故调查发现,工人们在进入储罐前未进行充分的气体检测和通风处理,也未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案例二,管道维修事故。
一家石油公司对管道进行维修,维修人员进入管道内部进行作业,但由于管道内存在高压气体,导致一名维修人员被喷射的高压气体击中,造成严重伤害。
事故调查发现,维修人员未对管道内部的压力进行充分的检测,也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案例三,地下室通风事故。
一家建筑工地的地下室正在进行通风作业,但由于通风设备故障,导致地下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多名工人中毒。
事故调查发现,通风设备未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也未进行通风效果的实时监测。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有限空间事故往往是由于对有限空间内部环境的认识不足、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气体检测和通风处理,确保空间内部环境符合安全要求;2.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3.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4. 有限空间内部的压力、温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必须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5.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门的作业许可证和作业程序,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
有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

有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标题:深入探讨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倡导安全意识简介:本文将围绕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展开探讨,从中汲取教训,加强安全意识,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正文:在各行各业,有限空间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典型的事故案例,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一、工厂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在某工厂的一个密闭空间内,因为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导致气体积聚,最终引发了爆炸事故。
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和安装通风设备,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气体检测。
此外,管理层对于有限空间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建筑工地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在某建筑工地的一个深坑内发生了一起有限空间事故。
一名工人在进行地下作业时,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绳索和相关保护设备,从高处坠落,造成了严重头部受伤。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人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业,并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此外,施工单位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也存在缺陷,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指导。
三、化工厂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在某化工厂的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
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和控制,化学品泄漏导致了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下降,最终造成工作人员窒息死亡。
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对于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不力,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机制和应急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教训:首先,必须加强对于有限空间的安全意识,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明确安全操作流程,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要加强对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通风、排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演练,做好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总之,深入探讨有限空间事故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醒人们关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间内可能残存有毒、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检修中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此外,有些设备内有各种传动装置和电气照明系统,若检修前没有彻底分离和切断电源,或者由于电气系统的误动作,会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因此,必须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原因分析
生产过程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
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进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将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对生产设备的检修往往采取抢修,而忽略生产过程中手续的简化,生产系统物料或生产用气等原因,造成互串引发作业期间的伤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设备单独隔离时相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检维修方案;②盲板加堵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③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④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辨识不彻底、不充分;⑤系统氧含量、可燃物和有毒物分析不合格;⑥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件经过:2013年8月12日7时50分,___的工人___在未通风、未检查的情况下违章下井作业,很快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
两名工友见状,下井救人,结果也在井下动弹不得。
其他人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急忙拨打119、120报警。
消防人员佩戴防护设备进入井内将三人拖拽至井口。
经现场医生抢救发现三人已经全部没有生命体征。
原因分析: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管理者对中毒窒息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
作业前未对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从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危险危害认识不足。
容易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3.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和应急防护方案。
2.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3.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
4.在作业现场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施。
作业人员应佩戴呼吸器、防毒面具,备有出现意外时所需的绳索、梯子等防护用品和用具。
5.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知悉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掌握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有限空间作业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教训

安全防范措施分析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开展安 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因 素的认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和技能。
进行气体检测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进行气体检 测,掌握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 和浓度,避免中毒、窒息等事故
的发生。
佩戴防护用品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佩戴合适 的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服 等,保护员工免受有害气体的侵
施,导致一名作业人员掉入罐内,抢救无效死亡。
02
事故原因
作业现场未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栏,且未对储罐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导致事故发生。
03
经验教训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制定完备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对作
业环境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测。同时,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栏,
确保作业安全。
案例三:反应釜检修作业事故
管理措施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等,确保作 业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应急预案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救援措施、人 员疏散等,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
培训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害。
应急处理措施分析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 置措施和人员职责。
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如呼吸 器、救生绳等,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
进行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有限空间事故的能力和自救互救 能力。
事故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760
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 15~60分钟
第 21 页
特殊情况(二)
Hale Waihona Puke 动土或开渠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动土或开渠,可视为有限空间: 动土或开渠深度大于1.2m,或作业时人员的头部在地面 以下的; 在动土或开渠区域内,身体处于物理或化学危害之中; 在动土或开渠区域内,可能存在比空气重的有毒有害气体; 在动土或开渠区域内,没有撤离通道的。
特殊情况(二)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分析
一)作业环境危险因素 1.1 有毒气体和蒸气危险
有限空间内存在很多有毒气体,常见的有毒气体有硫化 氢、一氧化碳(煤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氨气、氮氧 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甲醛气体、氯气、光气等。一定浓 度的这些气体被吸入后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概 念
有限空间物理条件(同时符合以下3条) 1、足够大到员工可以进入从事指定的工作
;
2、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 不能自如进出;
3、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
居留的。
1
密闭 空间 的基 本概
念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 、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 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 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 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 、温室、粮仓、烟道等。
地上有限空间举例 罐体内的清洗、检查、维修等作业
地上有限空间举例 锅筒内、烟道内检查、维修、清洁等作业
有限空间操作案例-管井、容器、釜、槽
罐类、容器、管井、
釜、 槽类内作业
地下有限空间
地沟、地槽等
地沟
地下有限空间 人工挖孔桩、深基坑
地下有限空间
特殊情况(一) 围堤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围堤,可视为有限空间: 高于1.2m的垂直墙壁围堤,且围堤内外没有 到顶部的台阶; 在围堤区域内,作业者身体暴露于物理或化学 危害之中; 围堤内可能存在比空气重的有毒有害气体。
1.1.1 硫化氢中毒
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 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
浓度(mg/m3)
硫 0.012-0.03
症状 硫化氢的嗅觉阈
停留时间
化
10
最高容许浓度
8小时
70~150
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
1-2小时
氢
200~300
眼急性刺激症状、肺水肿
1小时
中
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
动土或开渠
特殊情况(三)
惰性气体吹扫空间
用惰性气体吹扫空间,可能在空间开口处附近产生气体 危害,此处可视为有限空间。在进入准备和进入期间,应 进行气体检测,确定开口周围危害区域的大小,设置路障 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
脱硫工程有限空间施工场所包括:吸收塔、事 故浆液箱、水罐、管道、人工挖孔桩等。
12 3
作业 环境、 作业 过程 情况
危险性大 发生事故 后果严重
容易因盲 目施救造 成伤亡扩
大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分析
有限空间危险因素分析 一) 作业环境危险因素
1.1 有毒气体和蒸气危险因素 1.2 缺氧或富氧危险因素 1.3 易燃气体和蒸气危险因素 1.4 生物病原体危险因素 二)作业管理危险因素 三)作业过程危险因素
2009年8月25日,总局以办公厅文件发出《关于进一步 加强工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四〔2009〕125号)
近期国家安监总局发出通报,2010年7月份以来,连续发生4起因 施救不当导致伤亡扩大的较大事故,最初仅5人涉险,却导致19
人死亡、4人受伤。
以上文件说明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还是很重 要,我们公司承包工程有一定涉及,根据领导要 求,搜集一些资料,向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交 流。
58
50
0
2001年
370
88 2002年
436 323
109 81
2003年 2004年
死亡人数
382
94 2005年
321 252
82
66
2006年 2007年
事故起数
214 173
51
39
2008年 2009年1-8月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及救援不当,国家安监总局近几年连续发文, 要求做好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和急救应急管理。
提纲
一.近几年国家部委有关发文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 三、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四、有限空间安全管理 五、典型事故案例 六、有限空间应急预案和措施
提纲
一.近几年国家部委有关发文 二、有限空间的概念 三、有限空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四、有限空间安全管理 五、典型事故案例 六、应急预案和措施
一、近几年国家部委有关有限空间事故的发文
2007年7月17日,总局发出《关于近期连续发生因施救不当造成 伤亡扩大事故的通报》(安监总应急〔2007〕155号)
2007年9月8日,总局发出《关于今年以来发生的硫化氢 中毒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事故情况的通报》(安监总 危化〔2007〕187号)。
2009年8月25日,总局发出《关于今年7月份以来连续 发生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事故的通报》(安监总应急 〔2009〕175号)
电厂施工的有限空间包括:锅炉、各类罐体密 闭或半密闭的金属容器、管道、深沟、人工挖孔 桩等。
提纲
一.近几年国家部委有关发文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分析 四、有限空间安全管理 五、典型事故案例 六、应急预案和措施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分析
3
有限空 间作业 的危险
特性
提纲
一.近几年国家部委有关发文 二、有限空间的概念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分析 四、有限空间安全管理 五、典型事故案例 六、应急预案和措施
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
密闭 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
空间 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 的基 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8月,我 国在有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 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 300多人。
01~09年8月全国有限空间内中毒、窒息死亡≥3人的事故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28
200
15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