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基本理论
队列基础动作要领

队列基础动作要领
一、队列基本动作
1、校正队列格局:由教官指挥,小组队员按规定把排编成多列,排列整齐,两排之间间距约为40厘米,两端靠近立正,绳桩正对,整排按排数角度为45°倾斜状态。
2、报数:有教官指挥,或由教官指定排长,小组队员一声令下,同时亮出号码牌(右手手背正对队友),报数:“一,二,三,……”,报数完毕,收缩号码牌和抬起头,等待宣布操指令。
3、站定:有教官指挥,小组队员右手号牌横在腰部,立正,脚跟全触地,脚趾笔直立,全身挺直,腰部收紧,头抬高,双四肢垂直,以头部夹在右排队员右肩之间为划定点,确保排立正。
4、面向右:有教官指挥,小组队员在站定位置,右手持号牌按规定位置,双腿同时抬高,右腿稍长,以右脚拇指接触地面,左脚抬起,右侧抬高,脚跟全触地,其余脚趾笔直立立,转换右侧角度,以头部夹在右排队员右肩之间为划定点,确保排立正。
5、面向左:有教官指挥,小组队员在站定位置,右手持号牌按规定位置,左腿抬高,以左脚拇指接触地面,右腿抬起,左侧抬高。
运筹学第五章排队论

§2 排队论基本理论总廓
§2.1 排队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排队系统的统计推断:即通过对排队系统主 要参数的统计推断和对排队系统的结构分析,判 断一个给定的排队系统符合于哪种模型,以便根 据排队理论进行研究。
3. 服务机构
1)服务机构可以是单服务员和多服务员服务, 这种服务形式与队列规则联合后形成了多种不同队 列,不同形式的排队服务机构,如:
1 单队单服务台
1
2
..
..
nLeabharlann 多队多服务台(并列)1
2 。。。
n
单队多服务台(并列)
1
2
... n
单队多服务台(串列)
1
1
2
3
2
混合形式
2)服务方式分为单个顾客服务和成批顾客服务。 3)服务时间分为确定型和随机型。 4)服务时间的分布在这里我们假定是平稳的。
值得注意的是求稳态概
率Pn并不一定求t→∞的 极限,而只需求
P ’(t)=0 即可。
过渡状态
稳定状态
t
图3 排队系统状态变化示意图
3.根据排队系统对应的理论模型求出用以判断系统 运行优劣的基本数量指标的概率分布或特征数。 数量指标主要包括:
(1)平均队长(Ls):系统中的顾客数。 平均队列长(Lq):系统中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 系统中顾客数Ls =系统中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Lq +正被
含优化设计与优化运营。
问题1 系统中顾客数=平均队列长(Lq)+1?
§2.3 排队论主要知识点
队列动作要领和常犯毛病1

步幅要拿准,步速要均匀。 6、动作要求: 齐步行进时,要精神振奋。姿态端正,臂腿协调,节奏分明,做到摆臂定形定位。步幅步速准确,两 眼注视前方。 动作标准与要求: 齐步走来要自然, 挺胸昂头向前看, 定型定位臂摆开, 脚跟脚掌腕用力, 方向正确走直线, 捷径靠脚出声响。 练习方法: 1、摆臂练习。口令:“摆臂练习,一”、“二”、“停”。要领:听到口令,按齐步行进中摆臂的 要领进行;听到“停”的口令,两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2、立定练习。口令:“三(五)步一靠,齐步——走”、“二”。要领:听到“三(五)步一靠, 齐步——走”的口令,按齐步行进的要领,向前三步或五步,不靠脚,听到“二”的口令,靠脚同时将手 放下,成立正姿势。 3、连贯练习。按齐步、立定的要领反复练习。 (二)跑步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整齐的行进。 2、口令:"跑步--走"。 3、动作要领: 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在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上)提到腰际,约与腰带 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 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按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 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 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4、常见毛病及纠正方法 (1)脚跟先着地。纠正时,应脚掌先着地,利用脚掌的弹力行进。 (2)行进时身体晃动。纠正时,身体保持平稳,两自然摆动。 (3)向前摆臂内合过大。纠正时,控制在衣扣线以外,不得超过衣扣线。 (4)两臂上下运动。纠正时,以肩关节为轴,拉锯式前后运动。 (5)两脚外张。纠正时,画一直线,两脚内侧在一条直线上,反复练习。 (6)第一步跃不出去。纠正时,听到口令后迅速抱臂,上体前倾,利用脚掌的弹力跃出。 5、练习要点: 迅速握拳置腰际,曲腿弹跃倾上体,前后摆臂两不露,行进脚掌先着地。 6、动作要求: 跑步时,应用前脚掌的弹力前进,摆臂时,肘部不得外张,两拳不要上下摆动或围绕腹间左右摆动, 立定时,不要垫步。 (三)踏步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 2、口令:停止间,"踏步--走"。行进间,"踏步"。 3、动作要领: 两脚在原地上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 正直,两臂按齐步或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 踏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继续踏两步,再换齐步或跑步行进。 4、常见毛病及纠正的方法
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队列?在我们的生活中,队列无处不在,就像大街上的排队买奶茶,或是超市里等待结账的小伙伴们。
队列,就是一种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事物,通常是先来先服务的原则。
想想看,谁能忍受那种“我先到却被后面的人插队”的感觉呢?队列理论,就是研究这种现象的科学,让我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等待时间最短,或者说,如何让我们的排队体验更加愉快。
1.1 队列的基本构成那么,队列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到达过程、服务过程和离开过程。
就像奶茶店里,顾客到达店里(到达过程),然后点单、制作(服务过程),最后提着美味的奶茶高高兴兴离开(离开过程)。
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点小问题,可能整个队伍都得“慢半拍”。
1.2 队列的类型你知道吗,队列其实还有很多种类型呢!最常见的就是FIFO(先进先出),就像咱们排队买东西,谁先到就先服务。
不过,还有其他类型的,比如优先级队列,像医院里急救病人总是优先处理;还有循环队列,像公车站,车来了就上车,没坐的就得等下一班。
不同的队列有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就得看我们具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啦。
2. 队列的基本原理说到队列的基本原理,那可真是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呢。
首先,队列理论强调的是效率。
我们生活中总希望能减少等待时间,比如奶茶店的排队时间越短越好。
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就开始运用数学工具来预测队列的行为,比如用概率论来计算在不同条件下的等待时间。
这就像买彩票,中奖的几率一目了然,让我们对结果有个心里数。
2.1 排队模型在队列理论中,有很多不同的排队模型。
其中,最简单的模型是M/M/1模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歌名,但其实它描述的是单个服务窗口的情况,顾客到达是随机的,服务时间也是随机的。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小摊买吃的,可能有时候排队的人多,有时候人少,服务速度也不一定快。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能预测平均等待时间和排队长度。
2.2 多重服务模型如果我们再往复杂的方向走,就会遇到M/M/c模型,意思是有多个服务窗口,像是大商场里的多个收银台。
队列研究的类型及应用范围

队列研究的类型及应用范围
队列研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队列理论研究:研究队列的基本性质、结构和行为规律,包括队列的稳态性质、等待时间分布、系统容量等。
2. 队列网络研究:研究由多个队列组成的网络系统,研究队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调度策略,以及网络整体的性能指标。
3. 队列控制研究:研究如何通过控制策略来改善队列系统的性能,例如调度策略、缓冲区管理策略等。
4. 队列优化研究:研究如何通过优化方法来提高队列系统的性能,例如优化调度策略、优化资源分配策略等。
队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
1. 通讯网络:对于传输数据的通讯网络,队列研究可以帮助优化数据的传输效率,减少传输延迟,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2. 交通系统:队列研究可以应用于交通拥堵管理和交通信号控制,优化交通流的分配和调度,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生产制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队列研究可以用于优化生产线的调度和资源分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4. 客户服务:队列研究可以应用于客户服务系统,例如银行柜台、电话客服等,通过优化服务策略和资源分配,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效率。
5. 计算机系统:队列研究可以应用于分布式计算系统、操作系统等,优化任务调度和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
率。
总的来说,队列研究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提高系统的效率、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第3章数据结构基本类型3.3操作受限的线性表——队列-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数据结构》(教案

编程实践:请实现一个循环队列,包含入队(enqueue)、出队(dequeue)、判断队列是否为空(is_empty)等基本操作。你可以使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并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你的实现。
理论思考:
思考并解释为什么队列的“先进先出”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假设你是一家大型超市的经理,你需要设计一个顾客结账排队系统。请说明你会如何利用队列的原理来设计一个既高效又公平的排队系统。
队列的应用: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排队场景,解释队列原理的实际应用,如银行取号系统、医院挂号系统等。
强调队列在处理具有“先来先服务”特性问题时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通过队列来优化服务流程。
教学难点
循环队列的实现与理解:
理解循环队列如何通过循环使用数组空间来避免“假溢出”现象。
掌握如何根据队列的头部和尾部指针判断队列的空和满状态。
完成后与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通过编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数据结构中的队列(Queue)这一重要概念。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排队的例子,我们直观地理解了队列的基本特点——先进先出(FIFO),即新加入的元素总是排在队尾,而需要处理的元素总是从队头开始。
准备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队列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编写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的实现代码、分析队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媒体
教材或讲义:
提供了队列的基本概念、特征、实现方式以及应用实例的文字描述。
包含了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队列的存储结构(顺序队列、循环队列、链队列)等核心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学习教程

单个军人行列动作文字图片理论教学设计课目:单个军人行列动作目的:经过训练,使队员们学会单个军人行列动作的要领,掌握动作标准,培育优秀的军姿、严整的队容、协调一致的动作。
为班以上行列动作训练打下优秀的基础。
内容:一、立正、跨立、稍息二、停止间转法三、行进、立定四、步法变换五、坐下、蹲下、起立六、脱帽、戴帽、夹帽七、敬礼一、立正、跨立、稍息(一)立正(二)跨立(三)稍息(一)立正1、理论提示: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行列动作的基础。
军人(在起誓、接授命令、(进见首长和向首长(报告、回答首长问(话、起落国旗和军(旗、奏唱国歌和军(歌等严肃隆重的时(机和场合,均应该(自行立正。
(2、解说示范(口令:立正(1)示范动作(2)联合动作解说要领:听到“立正”的口令后,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挺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3)动作重点:①立正时,要求精神抖擞,姿态端正,表情自然。
要做到:三挺、三收、二平、一睁、一顶、一正。
三挺:即挺腿、挺胸、挺颈。
挺腿:两腿要并拢挺直,膝盖后压,两腿之间无显然空隙;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
两膝盖向后压的力量与两腿内合的力量相协调。
挺胸:腰部挺直,两肩稍向后挺颈:颈部挺直,贴于后领。
张,胸部自然向前挺出。
三收:即收臀部、收腹部、收下颌。
收臀部:臀部肌肉收缩上提。
收腹部:腹部微收,同时上提。
收下颌:下颌自然微收,使面部的前切面与地面略成垂直。
两平:两肩要平,不要出现一高一低,一前一后。
两眼向前平视。
一睁:精力集中,眼睛自然睁大,使黑眼珠保持在眼睛的中央,凝视正前面稍远处与眼同高的一个目标。
一顶:头部及身体向上顶,身体重心落于两脚分开约60度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一正:按规定的方向站正身体,使鼻尖、衣扣线与两脚尖连线的中点形成一条直线。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又称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率差。 (1)计算公式
AR = Ie - I0
(6. 8)
(2)意义 反映暴露因素使疾病发生率所增加的绝对数值,即
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RR与AR同为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但意义所
1952.11.01
观察人数
1953.11.01 1954.11.01
1955.11.01
1956.11.01
人年数
35~ 8836 9149 9287 9414 9710 9796 41211
45~ 7117 7257 7381 7351 7215 7191 32156
55~64 4094 4212 4375 4601 5057 5243 19909
举例:例如一个人群观察若干年后,观察期内80人死于冠心病。选用
该地全人口的冠心病死亡率作为标准死亡率,计算得到预期死亡人数为71 人,求其SMR。
本例SMR=80/71=1.13 表明该人群死于冠心病的危险超过相应全人群的0.13倍。
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 SPMR)
即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的过程。 1、随访期
即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E与D的联系强度 E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 疾病的潜伏期长短 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越长。 2、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事件(如发病或死亡),至 此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 但是出现非预期事件如发生其它疾病者仍应继续随访。
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
暴露
疾病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列基本理论
1.《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自2010年6月15日起施行。
2.《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生活的准则和队列训练的基本依据。
3.《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基本内容是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
4. 单个军人停止间动作包括:整理着装、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坐下、蹲下、起立、脱帽、戴帽、敬礼、礼毕、宣誓等。
5. 整理着装,通常在立正的基础上进行,着装整理完毕后应当自行稍息,听到“停”的口令,恢复立正姿势。
6. 整理着装应当适时整理,按不同时机可分为:自行整理、相互整理、统一整理。
7.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军人在宣誓、接受命令、进见首长和向首长报告、回答首长问话、升降国旗、迎送军旗、奏唱国歌和军歌等严肃庄重的时机和场合,均应当立正。
8. 跨立主要用于军体操、执勤和舰艇上分区列队等场合。
9. 停止间转法包括:向右转、向左转和向后转,需要时也可半面向右转或者半面向左转。
10. 女军人着裙服坐凳子时,两腿自然并拢。
11. 蹲下时,男军人两腿分开约60度,女军人两腿自然并拢。
12. 脱帽分为立姿脱帽和坐姿脱帽。
坐姿脱帽时可臵于膝上(帽
顶向上,帽徽朝前),也可臵于桌(台)前沿左侧,也可以臵于桌斗内。
宿舍内军帽可以统一放在床铺上。
13. 军人宣誓,是军人对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
公民入伍后,必须进行军人宣誓。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读《军人誓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宣读《忠诚卫士誓词》。
14. 单个军人行进间动作包括:齐步、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移步、礼步、步法变换和行进间转法。
15. 行进的基本步法分为齐步、正步和跑步,辅助步法分为便步、踏步、移步和礼步。
16. 齐步是军人行进的常用步法,主要用于整齐行进。
17.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
18. 跑步是军人行进的常用步法,主要用于快速行进。
19. 便步用于行军、操练后恢复体力及其他场合。
20.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踏步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
21. 移步用于调整队列位臵,移步适用于5步以内。
22. 需要向前4步走时,应先向前3步走,再向前1步走,后退时,从左脚开始,每退一步靠一次脚。
23. 礼步用于纪念仪式中礼兵的行进。
24. 齐步的步幅约为75厘米、正步的步幅约为75厘米、跑步的步幅约为85厘米,礼步的步幅约为55厘米。
25. 齐步的步速为每分钟116-122步,正步的步速为每分钟110
-116步,跑步的步速为每分钟170-180步,礼步的步速为每分钟24-30步。
26. 步法变换包括:齐步、正步互换,齐步、跑步互换,齐步、踏步互换和跑步、踏步互换,变换步法均从左脚开始。
27. 行进间转法包括:齐步行进间转法和跑步行进间转法,分为:向右转走、向左转走、向后转走,必要时可半面向右转走和半面向左转走。
28. 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三种。
29. 单个军人在距受礼者5-7步处,行举手礼或者注目礼。
30. 班队列分为集合解散、整齐报数、出列入列、行进停止、队形变换和方向变换。
31. 离散包括:离开和解散。
32. 整齐队列通常使用向右看齐、向左看齐、向中看齐和向前对正,向前对正只适用于一路纵队。
33. 队列的基本队形为横队、纵队、并列纵队。
需要时,可以调整为其他队形。
常用的其他队形有:阅兵队形、体操队形,警容风纪检查队形,缺口(凹形)队形以及首长室外讲话的特殊队形等。
34. 班的基本队形分为班横队和班纵队。
必要时,可以成班二列横队和班二路纵队。
35. 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通常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
36. 队列指挥是指挥员对列队人员和列队的部(分)队进行的调
遣。
37. 指挥位臵应当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
通常是:停止间,在队列中央前;行进间,纵队时在左侧中央前,必要时在中央前,横队、并列纵队时在左侧前或者左侧,必要时在右侧前(右侧)或者左(右)侧后。
38. 变换指挥位臵,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进到预定的位臵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
39. 队列指挥通常用口令。
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步、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
40. 纵队行进时,指挥员可以在行进间下达口令。
41. 口令是队列训练和日常列队时指挥员下达的口头命令。
42. 口令分为4类,分别是:短促口令、断续口令、连续口令、复合口令。
43. 下达口令的基本要领:发音部位正确,掌握好音节,注意音色,突出主音。
44. 指挥员下达的口令要准确、清楚、洪亮。
45. 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胸音多用于下达短促口令,腹音多用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
46. 下达课目通常包括课目、目的、内容、时间、方法、要求六项内容。
47. 呼号,是一种保持行进步伐整齐和振奋士气的有效形式。
条令规范的呼号有4种。
48. 报告词应当简明、扼要,其内容通常包括报告单位、正在进行的工作或者活动、报告人的职务和姓名。
49. 对直接首长和非直接首长的报告词的区别是:向直接首长的报告不加职务和姓名,向非直接首长的报告必须加职务和姓名。
50. 向首长报告时,跑至首长前5—7步处立正报告,首长未礼毕前,报告人不得先礼毕。
51. 阅兵,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
通常进行两项,根据需要,也可以只进行一项。
52. 阅兵,分为上级首长检阅和本级首长检阅。
当上级首长检阅时,由本级军事首长任阅兵指挥;当本级军政主要首长检阅时,由副部队长或者参谋长任阅兵指挥。
53. 列是指军人在一条直线上,左右排成的队形。
54. 路是指军人在一条直线上,前后排成的队形。
55. 间隔是指左右相邻军人(分队、车辆)之间的间隙。
56. 距离是指前后军人(分队、车辆)之间的间隙。
57. 横队是指按列排成的队形,其正面大于纵深。
58. 纵队是指按路排成的队形,其纵深大于正面。
59. 基准兵是指按照规定列队站在排头或指挥员指定的军人。
60. 步幅是指一步的长度(由后脚脚尖至前脚脚尖的距离和两脚平行的内侧间隔)。
61. 步速是指每分钟行进的步数。
62. “腰际”是指身体左右两侧腰的部位。
63. 队列纪律:
(1)坚决执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2)姿态端正,军容严整,精神振作,严肃认真;
(3)按照规定的位臵列队,集中精力听指挥,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
(4)保持队列整齐,出、入列应当报告并经允许。
64. 队列指挥要求:
(1)指挥位臵正确;
(2)姿态端正,精神振作,动作准确;
(3)口令准确、清楚、洪亮;
(4)清点人数,检查着装,认真验枪;
(5)严格要求,维护队列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