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word版本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全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就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凤仙花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与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与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就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与以后长出的叶子就是不一样。

8、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 真叶就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就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叶的作用:绿叶与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就是光合作用。

也就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就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就是叶吸收的。

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与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与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与温度。

16、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瞧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就是纺锤形的。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汇总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汇总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汇

本文档总结了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知识点,以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1. 生活中的水
- 水的来源和用途
- 象征水的汉字“水”和“氵”
- 水的形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变化过程:融化、凝固、蒸发和凝结
2. 季节变化
- 春季:气温回升,植物开始生长,春雷春雨
- 夏季:天热,植物繁茂,夏雨多
- 秋季:温度逐渐下降,植物逐渐凋谢,收获季节
- 冬季:天冷,植物休眠,降雪季节
3. 生活中的空气
- 空气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 空气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
- 空气的压力:用气球实验来感受压强的变化
- 空气对物体的作用:风的形成和影响
4. 常见物质变化
-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
- 物质的燃烧:火焰、燃烧反应和安全用火
- 物质的融化和沸腾:固态到液态和液态到气态的转变- 物质的溶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溶解
5. 物体运动
- 运动的概念和常见运动形式:跑、走、跳、滚、转动等- 质点和路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力: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因
- 受力和效果:推力、拉力和摩擦力
以上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状态1. 定义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特性-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大。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

3. 转换- 固态→ 液态:熔化- 液态→ 固态:凝固- 液态→ 气态:蒸发- 气态→ 液态:凝结- 固态→ 气态:升华- 气态→ 固态:凝华二、力的作用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力的类型-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浮力: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三、物体运动1.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物体的运动。

2. 运动类型-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运动- 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3. 运动规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生物的特征1. 定义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2. 生物特征- 生活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由细胞构成五、植物的生长1. 定义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在体积、重量、长度等方面的增加。

2. 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生长- 幼苗生长:幼苗逐渐长大,形成成熟的植物- 植物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开花- 结果:植物开花后形成果实3. 影响生长的因素- 阳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水分: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 温度:影响植物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空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 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六、动物的特征1. 定义动物是指具有动物特征的生物。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1小车的运动1、推和拉都会产生(),()和()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用力使小车跑起来,小车跑得快慢与力的()有关。

3、小车过桥时,用力的方向是先向(上),再向(前)。

4、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5、想办法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①增大对小车的拉力或推力;②将小车放到接触面平滑的地方;③将小车放到斜坡上。

2玩滑梯的启示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

2、玩滑梯时坡度越陡,下滑速度越(),滑梯越光滑,滑下来的速度越()。

3、拉一个身体重的同学滑行,用的力();拉一个身体轻的同学滑行,用的力()。

这说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越(),摩擦力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越(),摩擦力越()。

4、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这是因为足球与草地之间有()。

5、给四驱车加上润滑油,可以使车跑得更快,因为这样做(减小)了车轴之间的摩擦力。

6、摩擦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7、常用的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8、在冰面上行走时,容易滑倒,因为摩擦力();在水泥路面上行走时,摩擦力相对()。

3跷跷板1、天平是人们根据()制成的。

2、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包括()()()()以及()和()。

3、取用砝码时,不要用手直接拿,要用()夹取。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内,将砝码放到天平的()盘内。

4弹簧里的学问1、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2、两手握住弹簧,用力向两边拉,拉得越长,需要的力越()。

拉得越短,需要的力越(),这说明,弹簧形状的变化与弹力的()有关。

3、被压缩或拉伸的弹簧,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

5、测力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6、弹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并分析这样应用的好处。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单元一:动物的生存和保护-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 动物的特征和性: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和性,如毛发、羽毛、鳞片等。

-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在陆地、水中和空中等不同的地方。

- 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单元二:家庭常用的物品- 物品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分为生活用品、研究用品、电器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娱乐用品等。

- 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刷子用来刷牙、泥土用来栽培植物等。

- 物品的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物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三:四季景色- 四季的特征:春天温暖,花草繁盛;夏天炎热,植物茂盛;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冬天寒冷,大地休眠。

- 不同季节的景色: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如春天的绿色和花朵、夏天的蓝天和海滩、秋天的丰收和五彩斑斓的叶子、冬天的雪景等。

单元四:生活中的水-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 水的状态和性质:水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透明、无味、无色等性质。

- 水的用途:水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节约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单元五:简单的机械- 机械的分类:简单的机械可以分为斜面、轮轴、杠杆和滑轮等。

- 机械的作用和原理: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作用和原理,如斜面可以减少力的大小,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等。

- 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我们身边有很多简单的机械,如刷子、剪刀、铅笔刀等。

单元六:物体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 容积的测量: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

- 时间的测量:用钟表等工具测量时间的长短。

单元七:生活中的光- 光的特性:光可以传播,可以反射,可以折射,可以产生阴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 ,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 ,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 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 B. 种子埋的深度约为 1 厘米。

C. 要浇适量的水。

4.种子萌发先长根 , 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书本第 8 页 , 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 , 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 , 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 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 , 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 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 , 椭圆形 , 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 , 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 , 椭圆行 , 边缘锯齿状 , 淡绿色 , 有明显的叶脉。

9.植物叶子平展的 , 而且交叉生长 , 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 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茎的作用: A. 支撑植物 , 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 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 ,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茎的高度化:画点 , 先找点 , 再。

仙花越越高了。

13.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仙花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种子。

三年级下科学知识(人教版)

三年级下科学知识(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人教版)第一单元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水中的土块,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表层土颜色(深),下厚土颐色(浅)。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随着土壤深度増加,(岩石)逐渐増多。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壊的活动有:(喷酒农药)、(抛撤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3、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4、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

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5、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

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2、养蚕窍门四步骤。

①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3、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5、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6、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7、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8、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9、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6.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8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

在蚕茧内,除蛹外,还有一层蜕掉的皮。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9、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常见的昆虫: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都属于变态的。

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牛、猪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6、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2、身体特点:比较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妈奶奶三代人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填写在下表中: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3、用温度计前要弄清楚的3个问题:①是什么温度计?单位?②每个刻度是多少?③测量的最高、最低温度是多少?读数: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可以读为25摄氏度。

(零下摄氏度的读写:—25℃可以读为零下25摄氏度)3. 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4、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5、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8、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9、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得小水滴。

10、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时,水蒸发得越快。

)。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

11、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高空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1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第四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

)。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条形、U形(蹄形)、环形、圆饼形等),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

(钴镍可以被吸引)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铁质物和其他物品分开,可以采用磁铁吸铁质物的方法。

)3、磁铁磁力两端强,中间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4、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5、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叫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叫相互排斥。

(我们称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6、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

8、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9、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10、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

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11、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