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1.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其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拓印(树皮)图案正确的步骤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拓印一片(树叶)的方法是:用较浓的水粉画颜色,均匀地涂到叶的背面上,盖上白纸,用手掌按压,使颜色附着到白纸上。

4.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活动。

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用耳朵(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舌头能(尝)食物的味道,用手(摸)分辨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粗糙等。

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5.观察较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放大镜),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量筒),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有(绳子或尺),观察非常细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显微镜),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有(望远镜)。

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按茎的结构不同,可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指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木质茎)的植物;草本植物指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草质茎)的植物。

7.典型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樟树)(松树)(枫树)(菊花)(白玉兰)(向日葵)等;典型的水生植物有(浮萍)(荷花)(睡莲)(菱)(茭白)(菖蒲)等。

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8.常见的木本植物有(松树)(柏树)(杉树)(枫树)、樟树、盘槐、黄杨、桂花等;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菊花)(葱兰)(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马泥拉草、蕨草、蒲公英、麦冬、艾蒿、玉米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体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体在运动,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往返运动三种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比如小汽车在直路上行驶。

- 旋转运动: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比如风车的叶片。

- 往返运动:物体来回运动,比如钟摆的摆动。

2. 测量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速度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称为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来表示。

- 距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程称为距离,通常用米(m)来表示。

二、水的存在和变化1. 水的存在形态水可以存在于三种不同的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态:水在低温下呈固体状态,成为冰。

- 液态:在常温下,水是液体状态,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水就是液态。

- 气态:水在高温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呈气体状态。

2. 水的变化水可以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 融化:固态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变成液态。

- 凝固:液态的水在受冷的情况下变成固态。

- 汽化:液态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变成气态。

- 液化:气态的水在受冷的情况下变成液态。

三、植物的生长和变化1. 植物的生长方式植物生长的方式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四个阶段。

- 发芽: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开始生长。

- 生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分、水分和二氧化碳,生长茎叶。

- 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产生花朵进行有性生殖。

- 结果:花受粉后结成果实,内含种子,完成植物的生命周期。

2. 植物的适应能力植物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比如阳光植物和阴影植物。

- 阳光植物:能够适应充足阳光照射的环境,比如向日葵。

- 阴影植物:能够适应较少阳光照射的环境,比如铁树。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小朋友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 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 物体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2. 空气和水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无法看见但可以感受到。

- 空气可以通过吹风筒、风车等实验来观察其存在。

-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物体的运动
-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物体可以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 物体在运动中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等不同类别。

- 动物可以通过形态特征、生活性、食性等进行分类。

- 动物具有生长、繁殖、呼吸、运动等基本特征。

5. 植物的特征
- 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植物通过花、果实等结构进行繁殖和传播。

6. 食物的营养
- 食物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 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9.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0.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准备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1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6.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7.防范暴雨的方法:①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②在房屋门口或地下是出入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③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1.2 物质的颜色、形状、重量等性质2. 物质的变化2.1 溶解、融化、汽化等物质的变化过程2.2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3.1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量形式3.2 火的形成与燃烧的能量转化第二部分:大自然中的现象与过程1. 灾害与保护1.1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影响1.2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 季节与气候2.1 春夏秋冬的原因及气候特点2.2 暖气与冷气的形成过程3. 水循环与空气循环3.1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2 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生成和降水的形成第三部分:生物世界1. 植物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方式2. 动物2.1 动物的分类与特点2.2 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行为3. 生物的生长发育3.1 生物的生命周期3.2 生物的适应与变异第四部分:科学实验与探究1.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1 提出问题、做假设、实验设计、记录数据、得出结论1.2 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2. 科学与生活2.1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科学技术的发展3.1 科技改变生活的方式和影响3.2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结语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与能量、自然现象与过程、生物世界以及科学实验与探究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扩展上述科学知识点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在三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物质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总结一、科学入门1.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2. 科学的重要性是什么?科学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推动社会进步。

3.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

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

2. 植物需要哪些基本的生长条件?植物需要阳光、水、空气和土壤中的营养。

3. 植物如何获取营养?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通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三、动物的世界1. 动物的基本分类有哪些?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2. 动物如何获取食物?动物通过捕食、食草、滤食等方式获取食物。

3. 动物如何保护自己?动物通过隐蔽、防御、逃避等方式保护自己。

四、水的奥秘1. 水的性质有哪些?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浮力,会蒸发和结冰。

2. 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用于饮用、洗涤、灌溉等。

3. 水循环的过程是什么?水循环是指水从地面、河流蒸发到大气中,形成云,再降为雨、雪等回到地面的过程。

五、空气的探究1. 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2. 空气的压力是什么?空气的压力被称为大气压,会对物体产生压力。

3. 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风是由于空气的冷热不均造成的。

热空气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形成气流。

六、土壤的研究1. 土壤的组成是什么?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2. 土壤的类型有哪些?常见的土壤类型有沙土、壤土和黏土。

3.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什么?土壤的质量和类型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七、日月星辰的奥秘1. 日月星辰的特点是什么?日月星辰具有周期性,不断变化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实验1、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实验题目: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的性质实验一:金属具有导热性实验方法: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我们发现,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这样在相同情况下金属先热,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实验二:金属具有延展性实验方法: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

放下它们,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三: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法: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

依次检验后,我们发现: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小电珠都能发光。

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电性。

总结以上三项实验,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

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2、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实验题目: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实验器材:橡皮泥、水槽、水、土豆(鸡蛋、苹果、梨)、大烧杯、药匙、盐、搅拌棒、泡沫板(没有泡沫板可用别的能漂浮的物体代替。

如木板、或是挖掉侧面的塑料瓶等)实验目的:知道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借助漂浮物这三种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一::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方法是:把捏成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是沉在水里的。

捞出橡皮泥,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或碗形,再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浮上来了。

实验结论:在不改变物体重量的情况下,改变其形状尽量增大它的体积,就会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就会浮上来。

实验二:用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方法:把土豆放入装水的大烧杯中,看到土豆沉在水底。

捞出土豆,向水中加入两药匙盐(视土豆大小,决定加盐的匙数)用搅拌棒搅拌后,再放入土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土豆浮起来了(土豆如果不能浮起,就向水中慢慢加盐、搅拌,直至土豆浮起来。

)这个实验说明:向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三: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实验方法是:把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它在水中是下沉的状况后,将其放到漂浮的泡沫板上,这时我们会看到橡皮泥借助泡沫板受到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如果现场提供的物体较大、泡沫板较小可以把几块泡沫板固定在一起)。

这个实验说明:水中下沉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上来。

不过要注意的是:漂浮物受到的水的浮力,一定要大于漂浮物自身的重量加上下沉物体的重量,否则就会因超重使两个物体一块沉入水底。

实验完毕,整理用具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5.“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3.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4.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5.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6.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①木本植物:2 3 4②草本植物:1 5 6 7 8 9 10(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①水生植物:9②1 2 3 4 5 6 7 8 10(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7.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活。

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工蚁、雄蚁、兵蚁。

8.鱼的形态特征:体表有鳞。

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

鱼的生活习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10.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娃鱼 8.蛇 9.大熊猫 10.蜻蜓 11.蛙(1)按运动方式分:①天上飞:1 2 10②水里游:5 7 11③陆上走爬跑:3 4 6 8 911.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外形、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

12.动物和人的相同点:都是动物、呼吸、水分、繁殖、死亡、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

动物和人的不同点: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人会劳动等。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1.水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对不了解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4.水的基本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是一种液体。

5.水的神奇之处:(1)毛细现象(会“爬”的水——用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2)表面张力现象(会“团结”的水——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3)水有压力(会“喷射”的水——水压机)(4)水有浮力(会“托举”的水——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5)溶解现象:(溶解:糖、盐、高锰酸钾、味精……不溶解:面粉、沙子、泥土、豆油……)6.水在地球上的常见分布(江河湖海、冰川、暗河等)。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

而在这3℅的淡水中,约有2/3储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

8.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9.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0.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4)洗菜用“自来水冲洗法”……11.节约用水的方法:(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第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天然材料:羊毛、木材、石料、陶土、棉花、蚕丝、麻、铁矿、沙粒、石油……3.人造材料:毛线、纸、棉布、丝绸、麻布、铁、玻璃、塑料……4.纸的性质:结实程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透明度不同等。

5.纸的用途:书写、包装、印刷、做纸箱、卫生纸、手工、做装饰品等。

6.纸的主要材料是木材。

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7.常见的纺织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

8.棉布和尼龙的不同之处:9.金属的性质:(1)金属有金属光泽。

(2)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

(3)金属具有延展性。

(4)金属一般都比较坚硬。

10.金属的用途:制作厨房用具、制作电线、制作奖牌、制作常见工具等。

11.塑料的优点: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易破碎、隔热、牢固结实、价格便宜……12.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造成环境污染。

13.塑料对环境的不好影响:(1)占用土地。

(2)威胁海洋生物。

(3)影响生活环境。

14.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第5单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3.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4.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2)观察(3)调查(4)实验(5)询问老师、家长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一、解释1、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

3、毛细现象: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4、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5、溶解:一种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溶解。

二、填空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科学家的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李时珍编写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4、居里夫人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

5、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后来,电影就是根据罗杰特的解释原理制作的。

6、物体上轻下重就不容易倒。

保持物体的重心,物体就会平衡。

7、物体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部分;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两个部分。

人属于动物里最高等的一个部分。

8、植物都长在水分充足、有阳光的地方。

(即植物生长环境的特点)9、鱼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尾四个部分,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0、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昆虫类、两栖类这六大类。

11、笔包括铅笔、钢笔、圆珠笔等,铅笔包括自动铅笔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动物包括人等。

12、水在人体、动植物体内所占比例: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