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1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1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1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笫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一、选样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下列何种对象为主? 【 B 】P179A.弱智学生 B.正常学生 C.心理疾病学生 D.聋哑学生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C 】A.心理危机干预 B.个别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课程D.挫折教育3、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属于行为改变中的【 D 】P184A.示范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4、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时,我们发给他小红星、小红花等作为强化物,这种影响儿童行为改变的方法叫【 B 】P184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行为塑造法5、小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变行为,此方法称作【 B 】P185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行为塑造法 11.代币奖励法6、有些儿童活动过多、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有冲动行为,属于【 A 】A.儿童多动综合症 B.儿童厌学症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D.儿童强迫行为7、有些儿童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映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笑闹,显得很不安宁,属于心理障碍中的【 A 】A.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B.儿童多动综合症C.学习困难综合症 D.儿童厌学症8、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下列哪种人严格按测验要求实施、计分解释【 D 】P180A.教师 B.政工干部 C.医生 D.专业人员9、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C 】P172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10、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 D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11、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1章 学习与个体发展)【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1章 学习与个体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学习与个体发展一、选择题1.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

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2007年全国统考]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答案】A【解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2.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2008年全国统考] 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答案】A【解析】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幼儿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而月亮是有生命的是幼儿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后获得的,是同化的过程。

3.对于处在正常状态两端的各占3‰~5‰的个体来说,尤其对于有缺陷的儿童或低能儿童来说,()因素决定着他的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真题]A.环境B.教育C.遗传D.家庭【答案】C【解析】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性质与其自身是否处于常态有关,大部分人是处于常态的,因此它对大部分人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对于处于常态两端的各占3‰~5‰的个体来说,尤其对于有缺陷的儿童或低能儿童来说,常常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

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教育心理学第8、9、11、12章配套练习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8、9、11、12章配套练习答案

第8、9、11、12章配套练习答案一、名词解释:1、表征学习——也称名称学习,指对各种符号的意义的学习。

2、先行组织者——为了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

由于它往往呈现在教学内容之前,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3、横向迁移——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情境中去。

4、纵向迁移——把某种理智技能作为更高一级理智技能的基础。

5、图式——一些大块的知识单元中既包含有语义的内容,又包含有形象的内容,甚至还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许多心理学家便用图式一词来描述这种大块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

6、编码——认知心理学家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

不同的表征形式称为编码。

二、填空题:1、奥苏贝尔提出了两类组织者,分别是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2、新学习的命题与学生已有的命题之间的关系包含三种类型,分别是下位关系,它又分为派生的下位关系和相关的下位关系,以及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

3、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认知准备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

4、布卢姆提出的影响教学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或内隐)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与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

教学的四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矫正。

5、布卢姆认为,评价或测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习内容(称为总结性评价),而是作为一种矫正性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称为形成性评价)。

三、是非题:1、接受学习对应着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对应着意义学习。

(⨯)2、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3、可以把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执行控制系统看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4、先行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方面都高于学习材料。

(⨯)5、映象编码优于语义编码。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美育心理)【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美育心理)【圣才出品】

第11章美育心理11.1复习笔记一、美育心理概述1.美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美育的含义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美育心理学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的学问,主要是研究美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

美育心理学既可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2.美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1)美育心理学的对象美育心理学以美育过程中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可概括为美育心理现象和美育心理规律。

(2)美育心理学的任务①实践任务揭示美育过程中主体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为选择美育策略、提高美育的效果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②理论任务美育心理学在解决美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过程中,要总结各级学校、各门美育课程和有关美育活动的经验,上升为美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建立科学的美育心理学提供实践和理论的依据,为学校美育的科学化提供理论的证据。

3.美育心理学的简史美育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学家自己开创的新兴学科。

(1)美育心理学是由刘兆吉教授领导一批中青年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981年,刘兆吉在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美育心理学”的概念。

1983年,刘兆吉以“试论美育心理学中的几个问题”为题,公开发表了美育心理学的第一篇论文,这标志着美育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5年,刘兆吉撰写的“美育心理”词条被收入《中国大百科伞书·教育卷》,标志着美育心理学正式得到国家承认。

(2)1987年,“美育心理研究”被列为国家教育科学“七五”规划国家级重点项目,美育心理学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11章课后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11章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1、解邸概念测蚩: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

测验:是通过i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忖、施测和评分零)对学生某…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虽"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效度:测验效度指测虽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強与所要测呈的I」标特征和符合程度。

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利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骰的前后一致性程度论文式测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巫要者出儿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血形式解答问题。

标准测验:是一种大规模的、具冇统--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课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

秤商:农示儿鼠智力年龄9实你年龄Z间的关系,即智龄勺实际年龄之比。

怯场:心理学上把它看作i种情绪过丁•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这也是i种兴奋过度,没有充分发挥力呈使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2、简述学习测虽和评定的主要功能"答: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借息、激发学主的学习动机°3)管理功能:编制分班和升留级的依据:职业指导的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4)教育心理功能.3、教师应具备哪些测呆与评定的知识与能力答:1)理解与淸楚地表述教学和菅理日标,懂得怎样通过教学和竹理活动达到口标,全而了解测量与评定对教学及管理的意义:2)理解有效测站和评疋的条件,明确口己在編制、选择和使用测绘工具时所扮演的角色:3)能白行編制日常教学使用的测验,能适当地主持测验并有效地使用测验的结果,以为改进教学和管理之用,能选择适当的标准化测验:4)能编制、选择和使用非测验式的测验工具:5)能综合解栉测验的分数和非测验式测量结果,作出评定,明确备种测验的用途及限制;6)能根据评定的结果,改进口己的教学和育理工作。

4.简述评定的分类。

答:1〉配宜性评定、2)形成性评定、3)总结性评定(布鲁姆)。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D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教师中心原则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C )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 A )。

A.轶事记录B.评定量表C.档案袋法D.项目检核表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D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5.( B )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B.过度焦虑C.强迫观念D.交往困难6.人格障碍是( D )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B.后天教养C.不良习惯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D )。

A.心理测验B.心理咨询c.心理辅导D.心理评估8.( A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B.家庭c.社会D.工作单位9.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D )。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c.课堂焦虑D.考试焦虑10、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通常分为(C )A.1、2、3级B.9级c.3、5、7级D.5级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C )。

A.过分依赖B.吸烟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C )。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C )。

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B )。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学习理论B. 教学方法C. 学生心理D. 教师心理2. 认知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斯金纳D. 罗杰斯3.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4.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7-11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班杜拉C. 维果茨基D. 埃里克森6.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动机的类型?()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成就动机D. 社会动机7.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风格是指()A.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偏好B. 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偏好C. 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D. 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偏好8.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策略?()A. 组织策略B. 精加工策略C. 复述策略D. 环境策略9. 教育心理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A. 计划、监控、调节B. 组织、精加工、复述C. 注意、记忆、理解D. 观察、实验、调查10. 以下哪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A. 提高学生成绩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增加教师收入D. 扩大学校规模答案:1-5:C B D C B6-10:D B A A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授,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它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

2. 描述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会影响其行为和动机。

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提供成功体验、模仿他人成功行为、社会说服和情绪状态的调节来实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笫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样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下列何种对象为主?【
A .弱智学生B.正常学生C.心理疾病学生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C】
A .心理危机干预 B.个别心理咨询 C .心理辅导课程
B 】P179
D .聋哑学生D.挫折教育
3、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属于行为改变中的【D】P184 A .示范法
B .代币奖励法
C .行为塑造法
D .强化法
4、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时,我们发给他小红星、小红花等作为强化物,这种影响儿童行为改变的方法叫【 B】P184
A .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自我控制法D.行为塑造法
5、小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变行为,此方法称作【 B】P185
A .强化法B.自我控制法 C .行为塑造法11.代币奖励法
6、有些儿童活动过多、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有冲动行为,属于【
A .儿童多动综合症B.儿童厌学症
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D.儿童强迫行为
A 】
7、有些儿童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映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笑闹,显得很不安宁,属
于心理障碍中的【 A A.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C.学习困难综合症】
B
D
.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厌学症
8、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下列哪种人严格按测验要求实施、计分解释
【 D 】 P180
A.教师B.政工干部C.医生D.专业人员
9、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C】P172
A.没有疾病 B .身体状实 C .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D.心理素质高10、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
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11、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12、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P183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13、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
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A】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4、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

【B】P179
A.心理障碍学生B.正常学生 C .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 .大多数学生
15、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C】P176
A.理性的惧怕B.原因不明的惧怕 C .非理性的惧怕 D .持久性的惧怕
16、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

【B】P176
A.泛化恐怖症 B .单纯恐怖症C.广场恐怖症D.社交恐怖症
1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
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 D】P179
A.心理测验 B .心理咨询 C .心理辅导D.心理评估

18、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1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 .行为塑造B.行为训练C.行为矫正D.行为强化
【 A 】 P184
20、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 C 【 C .
艾里斯
】 P186
D .雅各布松
21、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
方式称之为。

【B】P186
A .自我控制训练
B .肯定性训练
C .自我强化训练
D .自我监督训练
22、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D】P185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 D .雅各布松
2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B 】P175
A .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标准之一是___________ ,它也是取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学校心理辅导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_寻求发展 ______是高级目标。

P183
3、学校心理辅导中,__学会调试 _________是基本日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3、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_发展___,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

4、在进行心理辅助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__ _ 为前提。

5、认知——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很多,其中,__自我控制法 ___是行为矫正技术的核心。

6、___会谈 ________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7、 ABC理沦认为政变学生不良情绪的关键是__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_________。

8、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活动过多、 __注意力不集中 _________、冲动行为等。

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__肯定性训练 ___等。

P186
10、焦虑症可采用肌肉放松、_系统脱敏 ____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缓
解考试前的焦虑。

P174
11、日本的 __森田 ___疗法,强调当事人力求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
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

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_阻止 __反应。

P176
12、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_广场恐怖症和 _社交 ____ 恐怖症。

P176
13、 __精神分析源 ___ 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即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
物之上,从而避免了对焦虑来源的忧虑。

P176
14、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
1989 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_道德健康 _ ___的健康。

P172
15、焦虑症是一种与__客观 __ _威胁不相适合的以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P174
16、抑郁症是以持久的_心境低落 ____为特征的神经症。

P175
17、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由不成熟的不适当的__压力应对 ___ 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P177
18、 __性偏差 ___ 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P177
19、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_认知 _疗法矫正,可采用__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P178
20、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__疾病模式。

21、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___系统脱敏法 _ _和肯定性训练。

P185
22、___心理测验 __ 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一种特殊的测量。

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和__人格 __ _测验。

P180
23、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_评定量表 ____ _和 __秩事记录 ___ _三种。

P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