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和方法大全精选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和方法大全精选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和方法篇1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于这些主干知识,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
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
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策略方向初探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策略方向初探高三地理复习是考生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复习的策略方向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和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总体复习策略、知识点重点、解题技巧等方面初步探讨高三地理复习的策略方向。
一、总体复习策略1.全面复习:要全面复习地理的各个知识点,不能只关注某几个重点,做到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全面、细致。
可以按照教材的章节、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确保每个知识点都不被遗漏。
2.理论联系实际:地理学科注重实际应用和实地观察,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实地考察、地图解读等方式深化理解和记忆。
3.突破薄弱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模拟考试成绩,找出自己地理学科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请教老师、参加培训班等方式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
4.划定复习范围:考生要学会抓重点、留空白,先抓基础知识,再深入研究难点。
可以通过明确重点知识点、掌握重要考点、了解命题规律等方式,对复习范围进行划定,以保证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握。
二、知识点重点1.物质的循环:要重点掌握物质的循环过程、循环路径、循环机制以及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例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2.地貌与地形:地貌类型的划分、地貌形成原因、地貌发育过程等是重点内容。
对于地图解读与地形图解读也要熟练掌握。
3.人口与城市:要熟悉人口变化规律、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掌握基本的人口统计方法,能够对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4.经济地理: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关注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自然地理环境:要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气候与气候区划、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等。
三、解题技巧1.理解题意:在解答选择题和辨析题时,要认真理解题意,明确题目所问的是什么。
根据题目的要求,有目的地查找和分析相关的材料和知识点,得出正确答案。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策略方向初探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策略方向初探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是考生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也是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时刻。
根据多年地理教学和辅导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方向,供考生参考。
要全面掌握复习大纲。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重点是整理、强化和巩固中学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
考生首先要仔细研读复习大纲,了解每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和考查形式。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
要注重归纳总结。
地理知识的内容庞杂繁多,考生需要善于归纳总结,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脑图等工具,将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和特点等进行整理梳理。
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综合性问题。
要注重实践运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注重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尤其是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来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参加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考察、地理实验等,锻炼自己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
第四,要善于运用各种复习资源。
复习地理不仅要依靠教科书和作业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课外书籍、教学视频、地理学习网站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还可以参加一些地理复习班或者请个人辅导老师,通过专业的指导和辅导,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第五,要保持合理的复习节奏。
高三是一段极为紧张的时间,考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复习节奏,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不要过于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略了学习的质量。
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休息,做一些放松和调节的活动,以保持较好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要注重实战演练。
高考地理试卷的命题风格和难度与平时练习存在差距,因此要通过模拟试题和真题来进行实战演练,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限制,并不断查漏补缺,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梳理知识点首先,需要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将所有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清晰的框架。
可以将地理知识点按照章节或者主题进行分类,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被覆盖到。
第二步:查漏补缺通过回顾教材、听课笔记和课堂作业,找到自己在地理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
可以看一些历年高考的试题和模拟卷,找到常考的知识点,并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查找一些地理参考书籍进行补充学习。
第三步: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将地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可以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地理学习,每次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主题进行学习,并进行复习。
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第四步:理解+记忆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记忆。
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相关资料,将地理知识点弄懂,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笔记或者口头复述等方式加深记忆。
第五步:做题训练做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的高考试题、模拟卷或者题库进行练习。
同时要注意做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多进行分析归纳,多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
第六步:强化练习和模拟考试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要进行多次的强化练习和模拟考试。
可以选择一些模拟考试进行实战演练,增加自己的应试经验,并及时复习和总结错误的地方。
第七步:重点复习和强化在考试前几天,要重点复习和强化重要的知识点和易错点。
可以制作一个知识点清单,将重点和易错点进行标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
为了能够顺利地复习地理, 达到高分的目标, 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1.熟悉课程大纲: 首先要仔细研读地理课程大纲, 了解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学要求, 明确考试内容和形式。
2.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地理课程大纲, 将学习内容合理地分配到每天的学习计划中。
建议每天安排2-3个小时进行地理复习, 以保证集中精力和高效率地学习。
3.复习基础知识: 地理的课程内容涵盖广泛, 因此首先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 包括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可以从教材中选择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查漏补缺: 在复习过程中, 注意发现自己掌握不牢固或不熟悉的知识点, 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可以通过参考资料、习题集、网上教学视频等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5.做思维导图: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 且涉及到很多概念和联系,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梳理和整理知识, 帮助记忆和理解。
可以按照章节或知识点分别制作思维导图, 并在每个节点上标出重点内容。
6.进行模拟考试: 通过模拟考试能够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熟悉考试的形式和时间限制。
可以找一些模拟试卷进行练习, 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7.多做习题: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做题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适量的习题进行练习, 尤其是一些经典的考点和难点题目,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8.参加复习班或补习课:如果条件允许, 在复习阶段可以考虑参加地理的复习班或补习课。
这样可以接受专业的指导和辅导, 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能提高解题的技巧和答题的速度。
9.多进行实地考察:地理学科中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地考察的内容。
可以参加一些地理实地考察,通过亲自实地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0.注重思考与总结:地理是一门注重思考的学科,要注重思考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高三地理二轮策略

高三地理二轮策略在高三地理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应对二轮考试,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地理学习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要明确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众多,我们需要根据考纲和历年试题的分析,确定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识点要做到透彻理解,掌握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难点知识点要多加练习和思考,争取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我们要注重地理实践和案例分析。
地理学科注重实践和案例的应用,我们要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地理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以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第三,我们要注重地理图表的分析和解读。
地理学科中经常会涉及到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要学会使用地理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和解读这些地理信息。
熟练掌握各类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地解读地图上的信息,对于提高地理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注重地理思维的培养。
地理学科注重综合思考和创新,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开拓和扩展,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参加地理学科的讨论和辩论活动,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要注重地理考试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地理考试的复习要有计划、有重点,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复习的节奏。
要做好笔记,整理好知识框架,掌握好考点和解题技巧。
要多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出题规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的学习策略,相信大家能够在高三地理二轮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备战,努力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能力,为未来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高考地理科目在理科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性较强。
为了确保地理复习备考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备考策略。
以下是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的一些建议。
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非常重要。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复习时间。
要确保计划合理,包括最后几个星期的强化复习和模拟考试,以适应实战题型。
2.理解并掌握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地理科目有很多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必须要理解并掌握。
可以通过多次阅读教材、记忆笔记、划重点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记忆。
同时,了解这些概念的相关特征、内涵、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3.注重统计数字和数据分析地理科目中很多的题目和考试中要求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因此需要注重对统计数字和数据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做习题和模拟题,逐渐加强对数字和数据的敏感度,熟悉各种类型的数据,提高解题的能力。
4.复习时注重归纳和总结复习地理科目的过程中,要注重归纳和总结。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整理卡片、总结笔记等方法,将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方便回顾和复习。
5.多做题,熟悉题型地理科目的考题形式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
要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熟悉各种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同时要注意模拟考试和历年真题的复习,这有助于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命题思路。
6.多看地理相关的新闻和实践案例地理科目关注的是人地关系和地理环境变化等问题。
通过多读地理相关的新闻和实践案例,了解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的动态,对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7.做好模拟考试和真题的复习在备考地理科目时,做模拟考试和复习历年真题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来熟悉考试流程和调整心态。
通过做历年真题来了解考试的趋势和出题思路,并可以发现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8.积极参加讲座和学习班在集中备考的阶段,可以参加一些地理学习班和讲座,这可以增加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并有机会与其他备考学生互动交流。
高三地理二轮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二轮备考策略
1. 梳理知识体系,夯实基础
- 系统回顾地理必修1-3的核心概念、重要理论和规律 - 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逻辑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 查缺补漏,巩固重难点
- 剖析错题情况,查找薄弱环节
- 针对难点重点加强训练,不断夯实
- 关注地理热点、时事热点
3. 分层训练,提高能力
- 精读地理教材,理解核心知识
- 初步训练,会做基础题目
- 进阶训练,攻克综合应用题
- 终极训练,应对高难度题目
4. 答题技巧,规范作答
- 熟悉考试题型和评分标准
- 掌握高分答题的关键要点
- 了解常见错误,避免低级失分
- 训练规范书写,条理清晰
5. 错题反思,查漏补缺
- 针对错题分析原因所在
- 加强相关知识理解和夯实
- 总结归纳易错点和技巧
- 及时弥补薄弱短板
6. 模拟训练,临场体验
- 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
- 模拟考场氛围,体验实战
- 合理把控时间和篇幅
- 查漏补缺,检验能力
高质量的二轮复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要有效利用时间,采取针对性措施,旨在充分夯实基础、全面提高能力,最终顺利通过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该地可能是D
A.刚果盆地 C.巴西高原
B.撒哈拉沙漠南缘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30.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稳固再升阶段
一、解读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地理1)
1.宇宙中的地球
安徽卷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3)技能方法专题——重点在掌握过程与方法
怎么确定专题
模拟考试 套题练习 日常检测
学
生 提炼 确定
错 误
共性 问题
专题 名称
专题 讲解
专题 训练
专 题 设 置 方 案 之 一
专
精设专题、提升能力
题
设
置
方
案
之
二
专题一 地理基本技能
第1讲 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
第2讲 地球、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8
二、二轮的复习策略
(1)谋 (2)讲 (3)练 (4)评 (5)悟 (6)补
二、二轮的复习策略
1、谋
(1)研究《大纲》、用好《说明》 (2)精研高考试题
(3)明确任务,师生合作,共赢高考
明确二轮复习任务
第一项任务: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二轮复习的 记忆倾向于浓缩;侧重于网;记得要熟。对 学生掌握不很牢固的知识,进行专题突破。
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
2.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
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 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2011年高考重庆卷)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
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 83°。回答10-11题。
二、二轮的复习策略
2、讲
(1)怎么讲 (2)讲什么
精设专题 提升能力
▪ 专题设置原则: (1)以生为本(不求多、不求全,不求大)
(2)要有针对性、有效性 (3)重点是过程与方法和解题思维训练(不应是知
识的简单再重复) ▪ 专题类型:
(1)主干知识专题——重点在地理知识迁移应用 (2)能力训练专题——重点在地理思维方法训练
10、该地最可能是
A、北京 B、沈阳 C、成都 D、海口
11、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依诺斯艾
利(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
(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 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1~12题。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 程叫锋消。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 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5~6题。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温梯度大小为:t1>t2>t3 B 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 C 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 D 气温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
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师要及时将讲解问题转化为学生动手、动 脑练习
◇教师要及时将个别同学的问题转化为班内多 数同学的问题,将一个问题放大、扩展、联 系相关或浓缩提炼。 上两点都需要教师对内容的准确把握和高 效率的思考,需要教学实践性知识(缄默知 识)的应用。
◇在不能完成两个转化,问题又不是多数同学
1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B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1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D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不着D.甲、丙、乙、丁
(2011年高考安徽卷)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至正午 日照示意图,完成29-30题
◎被调查同学中,认为课堂效率不高的: 地理:25.9%
◎效率低的表现: ¤没兴趣,犯困,注意力不集中 ¤我会的问题还在讲; ¤留的习题没来得及做就讲; ¤听不听对提高成绩作用不大,还不如
自己做。
关于二轮复习的课堂效率问题
调查发现,课堂效率7个问题: 1、统一讲解与学生个体问题的矛盾处理; 2、对知识点的系统讲解与差错点的点拨之间
6.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4.确定日期和季节
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太阳高度 极圈以内太阳高度有关计算 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
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地理2) 1.人口与城市
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50°经停
此地。据此完成4~6题.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
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 60° 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 50°
甘德
纽芬兰岛
机场
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45°
C. 53°N
D. 40°N
2020/5/2
选考内容 旅游地理(选修1)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2) 环境保护(选修3)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 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
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9~11题。
N 997.5
L
·甲
1000.0
1000.0 等压线/hPa
0
100 200km
1005.0
9. 图中图甲4 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 日19时 C.15日4时 D.15 日11时
第二项任务: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 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
第三项任务:提高考生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训练学生的 实战经验——答题技巧、应变能力、规范书 写、认真审题等。 “快”、“准”、“熟”、“巧”。
全员动手 支持高三
二、二轮的复习策略
2、讲
(1)怎么讲
关于二轮复习的课堂效率问题
5
第四部分 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 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 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 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
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6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
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知识网络
专题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讲 大气
基本原理
全球性热量平衡 保温效应及全球变暖 热力环流与城市热岛效应
风的形成 三圈环流 气压系统和天气 降水的形成条件和类型 逆温的形成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