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重点难点)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知识拓展: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关于作者: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重点词义:卑劣[bēi liè]:指低下鄙俗;卑鄙恶劣。

卑鄙[bǐ]: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毒dú手shǒu: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诬蔑[wūmiè]: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tú]: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

捶击[chuí]:用力敲打。

毁灭[huǐ]:摧毁消灭。

蛮横[mán hèng]: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fù]: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一个人做事诚恳,言行一致。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走进新课:(一)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答:2、将整篇讲演分为几个部分,用一两句话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答:(二)体会作者演讲的情感,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略。

作业布置:尝试写一篇600字的演讲稿。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复习课导学案(学)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复习课导学案(学)

课题:九年级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编号: 18 班级:姓名:学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的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把握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解题。

【导学过程】一、自主落实考点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P100)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104)(1)“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先进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P104-106)(1)内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目标)(P105)(3)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目的?(★P10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07)(1)内容:(2)坚持基本路线的重要性?5.发展是硬道理(★★★P107-109)(1)我国的最基本国情:(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P108)(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实意义(P108)(4)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含义和意义?意义: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目标的实现。

6.坚持改革开放(★P109)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P11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10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102)(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坚持什么?(P11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及与基本路线的关系?(P110)二、误区点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并未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的定义。

2.了解讲演的类型和特点。

3.掌握讲演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

4.学会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

5.培养学生行文逻辑、情感表达、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讲演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如讲演的构思、内容、语言表达等;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先发问:“你们看过那些讲演吗?”引导学生介绍自己认为重要的讲演人,为什么认为他们的讲演受到广泛欣赏、影响深远。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类型的讲演,如情感讲演、信息阐述讲演、议论文讲演等。

二、概念提出引导学生理解讲演的概念:“讲演指的是通过言辞、声音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向观众传达一种思想和目的的活动形式。

”引导学生分析讲演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和要素,为什么是这样?三、技巧指导具体指导学生讲演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1.讲演的策划和构思:目的、主题、受众调查、语言和逻辑思考等。

2.讲演的内容和结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节奏鲜明、情感表达等。

3.讲演的语言和表达: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和有情感。

4.讲演的调整和调整:通过增强语言表现力、加强形象化的言语表达来对讲演内容进行规划和修改。

四、实践演练讲解过程后,教师布置讲演任务,让学生自行策划、构思和实践。

任务要求:1.全班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分组或个人兴趣选择讲演主题,讲演类别可以自由选择。

2.在讲演前进行讲演小组的合作规划,共同决定如下:讲演主题的确定,讲演内容的筛选、编辑和编写讲稿,团队人员的分工合作,语言、声音、肢体语言的表达和讲演的形式创意等。

3.根据讲演形式和主题的要求,选择合适表现方式,如PPT、图表、音乐、视频、图片或其他可视化元素以及网上资料。

4.在讲演结束后,教师和同学互相给予评价和改进意见,并为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心得和方法。

五、疑点解答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及时查找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点,对于讲演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呈现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共同欣赏和学习。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1)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1)
1.组长主持互助组内的互动,重点交流板块二内容,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互助成果。做好展示前的准备。
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详见“展示提升”)
达成目标:对子及时纠错、修改,大组交流要快速并做好预展准备。
展示提升
12
分钟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2、赋予A. 天赋 B. 赋税 C. 赋勋 D. 禀赋 ( )
3、蛮横A. 强横 B. 横暴 C. 横渡 D. 横行 ( )
三、指出下面两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1.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达成目标:准确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三、深层探究
1本文语句简短,句式多样,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我的随堂笔记
1、填空:
《最后一次讲演》作者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2


点亮本节课的自评之星吧:
达标检测
6
分钟
一、用“V”标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1、卑劣A.lièB.lüè2、蔑视 A. miě B. miè

第八课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第八课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一、导入新课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

3.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词语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12)四、研读赏析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2)(3)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4.归纳本文的中心。

五、归纳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卑劣()蛮横()赋予()诬蔑()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二、预习与交流(一)文学常识: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出身子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

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昆明《民主周刊》社长。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①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五)文体常识演讲词:也叫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

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主张、见解等。

演讲词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的,因此,与其他文体相比,演讲词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结构: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阐述讲演主旨——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捶击(chuí)屠杀(tú)卑劣(bēi liè)恐怖(bù)氛围(fēn )诬蔑(wū miè)两桩事(zhuānɡ)义愤填膺(yīnɡ)卑鄙(bǐ)蛮横(mán hènɡ)赋予(fù yǔ)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3.解释下列词语卑劣:卑鄙恶劣。

高中语文学案1:第8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高中语文学案1:第8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目标】1.学习圈点勾画作批注的阅读方法。

2.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3.熟悉课文内容,领略梁任公的演讲风采和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1. 学习圈点勾画、作批注的阅读方法。

2.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知识链接】1. 作者(梁实秋)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

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独自一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自1930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近40载,最终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并出版)。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散文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

2. 梁启超(梁任公)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注:“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为“现在我早上接受任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先生早年即投身政治,领导或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

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

他的真性情、炽热的爱国心是一直不变的。

他在文章《少年中国说》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学法指导】在阅读中,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段作旁批,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

作旁批,可以概括内容,可以品析词句,可以分析写法,可以评点人物,可以阐发感情,可以记写感受……请仔细分析下列示例,然后给课文中的相关句段作点批注。

示例(一)“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设计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知道它的作者吗?对,是闻一多。

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有关资料1、文体知识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族的家庭。

5岁入私塾读书。

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级小学读书。

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清华度过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

19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一、导入新课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

3.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词语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12)四、研读赏析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2)(3)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4.归纳本文的中心。

五、归纳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卑劣()蛮横()赋予()诬蔑()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李公朴又是谁?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2. 请你说出本文的体裁。

3. 归纳文章主旨。

二、研读赏析(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二)、探究活动1、根据大家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明确: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明确:四、拓展延伸:★★★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说一段劝告他的话。

五、布置作业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的妄想,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一、导入新课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省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新月派代表诗人,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江苏人。

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

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3.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词语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四、研读赏析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以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指“敌人”。

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表达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

4.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五、归纳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卑劣()蛮横()赋予()诬蔑()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李公朴又是谁?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2. 请你说出本文的体裁。

3. 归纳文章主旨。

二、研读赏析(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第一句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第一句用简明的语言向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第一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杀死”和“站起来”作对比,给了敌人有力的打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号召人民前赴后继,斗争到底。

(二)、探究活动1、根据大家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

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

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