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理解本文的主旨和情感。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真理、为正义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演讲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增强感染力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理解其献身精神的内涵。

(2)模仿本文的语言风格,进行简单的演讲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呢?比如说在班会上发言,或者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来感受闻一多先生在特殊时刻的慷慨激昂和正义凛然。

(二)背景介绍在进入文本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演讲的背景。

那是 1946 年 7 月 11 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7 月 15 日,闻一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了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也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这篇演讲,真的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讲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先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朗读后,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这篇演讲主要是闻一多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的深切哀悼和对反动派的愤怒谴责,同时也呼唤广大人民群众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咱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文中的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讲解,如“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通过“无耻”与“光荣”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和李公朴先生的英勇正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可设计模拟讲演、小组辩论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最后一次讲演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

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次讲演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最后一次讲演》教案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o学习并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

o体会文章中强烈爱憎情感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演讲技巧。

o小组合作,探讨演讲词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o借助影视资料,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情感。

o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o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技巧及语言表达特点。

o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包括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和鼓动性。

•难点:o理解演讲词中情感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o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词。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o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资料。

o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及文字资料。

o幻灯片演示文稿。

•预习任务:o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o查找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语:o播放《七子之歌》片段,引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

o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对,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还是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2.背景介绍:o简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o介绍李公朴先生及他被暗杀的事件。

o指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历史背景。

二、检查预习(10分钟)1.字词注音:o展示加点字的注音,让学生上黑板完成。

o卑劣(bēiliè)、诬蔑(miè)、卑鄙(bǐ)、离间(jiàn)、蛮横(mánhèng)、赋予(yǔ)。

2.词语解释:o卑劣:卑鄙恶劣。

o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o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三、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课文:o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演讲的激情和力量。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篇一】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记住词语写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2.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3.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4.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表现如下:(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对应语句。

二、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7.文章第一段中“这成什么话?”第二段中“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篇二】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附板书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附板书及反思)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重难点)2.体会语言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自主预习1.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黄冈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读准字音。

卑劣(liè) 诬蔑(miè) 卑鄙(bǐ)离间(jiàn) 蛮横(hèng) 赋予(fù)3.理解词义。

卑劣:卑鄙恶劣。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制造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突破方法:提供写作框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复述和写作练习,逐步提高表达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听过或参与过一次重要的演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演讲的艺术和魅力。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如讲演者的身份、讲演的场合等。
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通读全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讲演者的情感。
4.分析课文的结构,学习讲演的技巧和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演讲的基本概念。演讲是一种公开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活动。它是传递信息、影响听众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演讲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观点、感染他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演讲的结构和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把握演讲的节奏和情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演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演讲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无论是表达个人观点还是在公共场合进行演讲。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理论介绍和新课讲授部分,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演讲的概念和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演讲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2.理解演讲是心灵的表白。

3.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通过演讲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
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挑拨离间.(jiàn) 赋.予(fù) 卑劣.(liè)蛮横
..(mán hèng)
2.词语解释
挑拨离间:搬弄事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3.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湖北浠水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5
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讲演背景
闻先生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

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残,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5.演讲词的特点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学生试读。

(多媒体播放)
【交流点拨】注意讲演的气势与感情,把握文章的强烈感情。

2.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交流点拨】为民主和平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轻声读课文,思考: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交流点拨】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交流点拨】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3.分析重点句:“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交流点拨】此句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更有力地表现了痛斥敌人的感情。

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交流点拨】号召青年发扬云南民主运动的光荣传统,加强团结,坚持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表明自己随时为真理献身的决心。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前面,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句式?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

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

这些修辞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
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试作简要地解析。

【交流点拨】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4.语言上的写法有哪些特点?
(1)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

演讲多用口语。

(2)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

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

(3)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感情色彩。

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后声……)”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拓展延伸
说说下列每组的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
⎪⎨⎪⎧①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②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交流点拨】①句有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2)⎩⎪⎨⎪⎧①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 完了,快完了!②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交流点拨】①句用简明的语言向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 ,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器张气焰,灭了敌人的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赞扬李公朴 痛斥国民党剖析国民党 坚定人民信心号召人民 表达决心敌人必败,人民必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