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平等:让学生了解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无论年龄、性别、种族、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2.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3. 实践平分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学会关爱他人。
2.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平等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生命的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3.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实践平分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中,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 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平等和关爱他人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心情,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
2. 课文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 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理解。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生僻字的发音。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一些生僻字的意思。
3.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看待生命?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life and the need to cherish it.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心情。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后,需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平分生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平分生命”的含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3.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和生命,从而更加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天。
二、教学准备1.一张黑板和一支粉笔。
2.一份准备好的教案。
3.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分生命’吗?”2.等待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交和时光等方面思考。
步骤二:讲解1.教师解释“平分生命”的含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和资源。
平分生命是指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给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不要把生命的大部分浪费在无意义和琐碎的事情上。
2.通过一些例子和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步骤三: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是如何平分生命的,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他人平分生命的。
2.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关注和帮助他人。
3.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步骤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分生命的重要性和价值。
2.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和生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分生命”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认识到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会更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注重他人的需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会让他们成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平分”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2)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懂得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平分生命》,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讨论课文内容,理解父母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3. 体会感情(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孩子,体会父母的关爱。
(2)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
5.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学会生字,用“平分”造句。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关爱意识的培养。
教师也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语气、节奏的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能否正确组词、造句。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否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生命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2)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是如何热爱生命的,下节课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适当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景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2. 讲解法:教师对生字词、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生命的平等和珍贵,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平分生命》是一篇讲述一个男孩为了救一只小鸟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故事中传达了生命的平等和珍贵,以及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观念。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生命的意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珍贵和平等。
教师引出本课的课文《平分生命》。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课文中的人物品质和价值观。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教师通过例子,解释课文中表达的道德观念。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运用所学的生字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等。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等。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朗读,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回家后,进行生字词练习,提高语文能力。
5.2 课堂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平分生命》的课文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平等和珍贵,学会关爱他人。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分析,感受生命的平等和珍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导students to discuss the meaning of the "平分生命".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生字词造句,教师进行反馈。
3. 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把生命平分给他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生命的平等和珍贵。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如何付出与回报。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进行反馈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命的平等和珍贵,鼓励学生关爱他人,付出与回报。
6. 课后作业(1)回家后,跟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平分生命》是一篇关于一个小孩为了救活即将死亡的蝴蝶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故事中,小孩用自己的生命平分给蝴蝶,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平分、生命、蝴蝶、拯救、珍惜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5.2 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学习生字词1.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记忆。
2. 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4 讨论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5 小结与拓展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1.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平分生命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的深情。
3、体会亲情的伟大,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珍爱与向往,学会关爱亲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贝贝的心理。
教学难点:
感受贝贝愿为妹妹付出生命、平分生命的伟大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平分生命。
板书:18、平分生命
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自由发言)
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一个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的故事。
3、多么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聆听。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小男孩儿贝贝和妹妹相依为命。
理解“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
板书:兄妹(相依为命)
b、这对兄妹很不幸,父母早逝,妹妹又染上重病,急需输血。
c、这对兄妹是孤儿,家里很穷。
引出句子:尽管医院已经免去手术费,但血浆太昂贵了,贝贝没有钱支付这笔费用。
师:妹妹染上重病,对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该怎么办呢?
2、学习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全班交流:
妹妹染上重病,贝贝该怎么办?
贝贝抽血给妹妹。
(引导学生理解“唯一”,感受这对兄妹的不幸。
)
学生读使自己感动的句子,可谈感受。
师: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感人至深的句子,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品悟这些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一:
医生问他是否有勇气抽血给妹妹,贝贝开始有些犹豫。
经过番认真的思考,他终于点了点头。
a、个别学生读句子。
思考:抽血前,贝贝有什么表现?(有些
犹豫)
理解“犹豫”:拿不定主意。
b、贝贝为什么犹豫?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男孩以为抽血会失去生命。
他心里在想:虽然抽血可能失去生命,但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我应该给妹妹输血。
板书:愿意输血
师:贝贝经过认真思考最终愿意输血,这样一个决定可能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c、你觉得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勇敢)
d、指导朗读,读出贝贝紧张、复杂的心情。
(4)课件出示句子二:
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
a、个别学生读句子,思考:抽血时,贝贝又是什么表现?(静
静的、微笑)
b、贝贝静静的在想什么?
(他在想抽血后自己可能会死,但不能让妹妹担心。
)
他为什么向妹妹微笑?
(安慰、鼓励妹妹。
)
师:贝贝是静静的、微笑着面对死亡的到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贝贝勇敢、爱妹妹)
教师适时板书:决心献出生命
C、指导朗读,读出贝贝面对死亡坚定的决心和对妹妹的爱。
(5)出示句子三: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医生给妹妹做完手术,贝贝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a、个别学生读句子,思考:抽血后,贝贝的表现如何?
(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
)
b、贝贝的声音为什么会颤抖?他在想什么?
(他以为自己会死了,开始害怕。
)
师: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恐惧,贝贝也不例外,可是为了救妹妹,他却决心献出生命。
a、你觉得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勇敢)
b、指导朗读,读出贝贝害怕但又坚定的心情。
师:抽血会死吗?(不会。
)我们都知道不会,可贝贝这个十岁的男孩却不知道,为什么?(家里太穷苦,没有接受教育。
)医生听了这个无知的问题会有什么反应呢?
(6)找出描写医生的句子读一读。
a、听了贝贝的提问,医生有什么反应?
医生被震撼了。
理解“震撼”:深深地震动。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医生被震撼了?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贝贝的手。
c、齐读这4自然段,感受医生的震撼,及对贝贝的关爱。
(人很少能活一百年,可医生告诉贝贝可以活一百年,从中可感受到医生对贝贝的爱。
)
教师适时板书:能活一百年
(7)出示句子四:
贝贝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伸出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
a、学生自由读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贝贝的喜悦及对妹妹的爱。
b、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跳、又蹦又跳、转、伸出、昂——喜悦;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爱妹妹。
板书:要求平分生命
c、理解课题平分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分一半给妹妹。
引导学生
讨论: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分一半给自己的亲人吗?
师:谁不想活得更久些,而贝贝却想与妹妹平分生命。
此时此刻你想对贝贝说些什么?(赞扬贝贝、向贝贝学习等都可。
)
d、指导朗读,读出贝贝的喜悦、认真。
三、总结。
1、回顾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将人物写活。
2、贝贝这个人物感动了我们,从他身上你收获了什么?
学习贝贝的勇敢,关心身边的人等。
教师适时板书: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师: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有爱,世界将更美好,让我们用心
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18、平分生命
兄妹(相依为命)
愿意输血——决心献出生命
能活一百年——要求平分生命
珍惜生命
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