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优选稿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第十一册《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第十一册《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第十一册《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1. 读句子。

2. 想一想,这几个夸张句子是为了突出事物的什么特点。

3. 想一想,通过读句子,你发觉了什么?4. 老师能够告诉学生:夸张,既能够夸大,也能够夸小,作用差不多上一样的。

5. 试着和同桌说一说夸张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1. 自读词语。

2. 想一想,这些词语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

3. 试着将这些词语分类。

4. 提出自己不太明白得的词语,与同学交流一下。

5. 自由组合,表演一下有的词语。

三、互动平台1. 自己读这一段话,把认为重要的内容勾画出来。

2. 回忆本单元杰出的场面描写。

3. 独自将杰出文段与“互动平台”的内容结合起来看。

4. 与同学一起找一找《提灯女神》里的场面描写,体会如此写的好处。

5. 将老师的话做上记号,读一读。

6. 老师对这种表达方法进行总结,同时进行作文指导。

7. 能够进行一个场面描写的片段练习。

四、自主阅读园地1. 自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文章。

2. 用自己适应的方式阅读本文。

3. 边读边摸索,按提示要求在页面的右边批写自己的感受。

4. 依照自己的需要,勾画圈点,积存好词佳句。

5. 与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的乐趣。

五、口语交际1. 教学目标。

(1)养成细致观看的适应,能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述。

(2)能组织语言当众介绍自己,并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能进行比较摸索。

(3)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流。

2. 教学预备。

(1)提早考虑自己的特点,与家人讨论自己最明显的特点。

(2)搜集一些能够用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准确的词语。

3. 教学过程。

(1)教师作引导,让小孩们明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每个人差不多上独一无二的。

(2)大伙儿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依照要求,自己独立摸索如何样向别人介绍自己。

(4)组织语言,向同学介绍自己。

(5)老师做评判、引导。

(6)同学自由评议,他自己的介绍与大伙儿眼中的他有没有什么不同。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积累运用包括读背四副对联、阅读短文、习作练习和实践活动。

在读背对联中感受对联的有趣和巧妙;所阅读的短文,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这次习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找出自己最难忘的人或事;实践活动是教学生如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受到环保教育,在写调查报告中,复习信或建议书的写法。

教学目的:1、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对联。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培养想象能力。

3、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4、学会做社会调查。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背一背1、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联)什么是对联?2、了解对联的大意。

(1)第一副对联是带有比喻句的对而句。

“删繁就简”对“领异标新”,“三秋树”对“二月花”。

“删繁就简”是指去掉一些繁杂的文辞,使文章简明、精练,“三秋树”,深秋的树,黄叶枯枝落了,更显枝干苍劲。

“领异标新”是与众不同,富有新意,“二月花”指早春的花。

这副对联可以理解为:文章去掉多余的文辞,简明、精练就如深秋的树;与众不同。

富有新意就像二月里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

(2)第二副对联是歇后联。

前文像谜面,后文像谜底。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用“稻草捆秧”“竹篮提笋”形象的点明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

(3)第三、第四副对联描写了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富有情趣,且用字准确、贴切。

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读,再指名读,并对易读破的地方进行指点。

(4)熟读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练习背诵。

2、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背诵。

第二课时阅读短文(一)1、学生自读。

2、分角色朗读。

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什么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5、理解“花甲”、“古稀”。

“岁月、春秋”都能表示年度。

阅读短文(二)1、学生自读。

2、分小组读。

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祝枝山和唐伯虎为什么也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总结:对对联,要靠平时对事物的认真观察思考和广泛的知识积累。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记声母和韵母。

2 能正确分解、组合音节。

3 会拼读儿歌。

4 拼读音节词、能把它与相应的图画连起来。

重难点能正确分解、组合音节。

教学方法导读法做游戏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拼音卡片、投影等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读读想想”1 利用声母卡片,采用“开火车”,分组读。

2 出示声母表,齐读。

3 分类认读韵母,回忆发音方法帮助认读。

4 出示韵母表,齐读。

5 引导分辨几组易混韵母。

二学习“读读连连”1 引导读题。

2 以一个音节词指导读读连连。

3 自主练习,同桌交流。

4 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三学习“边说边比画”1 引导读题。

2 学生自由读。

3 自主练习,同桌交流。

4 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四自主识字园地。

板书b---d t---f q----p教学后记:《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一、理解6句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秋游活动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一、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成语故事的好处。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一、读读背背1、指导理解谚语是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学习谚语很有意义。

2、学生熟读成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第一句告诉我们记录胜过记忆,要以记录帮助记忆;第二句强调要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第三句把知识比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第四句告诫我们练本领不能间断;第五句用珠宝与知识对比,希望我们不要做外表好看而知识贫乏的人;第六句指出一个人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练就真本领。

这几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在读中感悟即可。

4、搜集本单元课文中的名言、谚语5、补充一些谚语让学生读背。

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设计(西师版一

《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设计(西师版一

《累积与运用四》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1、稳固生字的音形义,丰富学生的词汇,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
2、初步感知形生字的构字规律,比较同音字的不一样用法
3、背诵古诗,熟读儿歌
教课准备:
偏旁卡片,词语卡片
教课过程
一、你还认识我吗
小朋友经过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又与很多的汉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今日他
们到达我的中间,我们高声的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出示卡片齐读生字
1、学生自渎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理解不易理解的词语:晴空万里峰回路转又一村
4、老师鼓舞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话,写话
二、读一度,想想
1、出示带有口字旁的字,想想这些字有什么特色?
2、议论这些字为何都有“口‘
3、出示带有提手旁的字,这些字的意思你能用手作动作表示吗?
4、教师指引学生概括的这两个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形声字的规律
三、选字填空
1、请学生认真察看每一组字,比较他们的音形义
1 / 2
2、试着选字填空,再集体校正,最后读读句子。

四、背一背
1、依据拼音自渎,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读,纠正读音
3、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4、谈谈古诗的意思并背诵下来。

五、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诵状况。

3、指引学生思虑:世界上还有哪些“眼睛”?
六、自组识字园地
1、自己认识这些字,把认识的字做上记号
2、同桌互认这些字,不会的教一教
3、数数自己认识多少个,填在括号里。

4、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认识这些字。

5、作业:抄录 1 题辞语两片在簿本上作三题
2 / 2。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积累·运用四教学目标:①背诵和积累课外选编的成语。

②阅读短文,练习讲故事。

③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学会演讲的方法。

④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讲的技巧,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读背背一、回忆成语故事背诵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背成语、积累成语。

1. 听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成语的规律。

2. 学生齐读。

3. 师讲述反义的成语的特点。

4. 学生自由讨论。

5. 检查6. 找带“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成语,看哪组写得多。

三、默写成语。

(二)阅读。

一、阅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1. 看图导入激趣。

①播放影片后,猜成语。

2. 学生自读故事,完成自学要求。

①把短文读正确、流利。

②读懂故事内容,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同桌交流理解成语的方法。

④体会《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汇报交流情况。

4. 练习讲故事。

①讲故事要求。

②自己练习讲。

③同桌评议。

④指明讲。

第二课时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⒈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⒉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⒊师小结: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⒋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⒈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⒉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⒊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⒋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⒌想后:结果会怎样三、明确演讲要求。

⒈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

(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第十一册积累运用——成语复习PPT优选课件

第十一册积累运用——成语复习PPT优选课件

决不2020,/10/决18 不放弃。”
7
比较下面各组句子的不同,体会使用成语 的好处。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声,他很高兴,不禁有点骄傲了。
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声,他心花怒放,不禁有点得意洋 洋了。
2020/10/18
8
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片段,请你指出 文中使用不当的成语并说明原因,然后请 选择恰当的词语修改。 Δ今天是国庆节,爸爸妈妈准备带我们到动物园玩。
2020/10/18
1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积累·运用
成语复习
2020/10/18
主讲教师:李振华
2
成语积累练习——归类积累
(1)请至少说出五个带有数字的成语。
(2)请至少说出五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请至少说出五个带有同义词的成语。
(4)请至少说出五个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5)请至少说出五个从寓言故事中提炼的成
⑵喜出望外 心烦意乱 苦思冥想
⑶完璧归赵 繁花似锦 滔滔不绝
20பைடு நூலகம்0/10/18
10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①、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 做到不耻下问。
②、党和政府一直千方百计地减轻农民负担,最 近又发文件要求全国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
③、各商家在商品交易会上推出许多新产品吸引 顾客,整个交易大厅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积累运用四的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的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的教学设计积累运用四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要求: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

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教学要求: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1、试读通全诗。

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想想: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

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

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积累运用4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4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4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几条对子(对联、对句),能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及短文的叙述顺序。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能具体、有条理地写下想对别人说的一件事。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
一年四季的景色图。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对子,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对子,明确要求:
1)、读出韵脚,读出节奏
2)、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对子,试着理解对子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对子
5、交流其他对子,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短文再说说每个季节的不同景色,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说说每个季节什么景物最美。

4、讨论说说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先说后写)
5、说说短文的叙述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教学设计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①背诵和积累课外选编的成语。

②阅读短文,练习讲故事。

③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学会演讲的方法。

④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讲的技巧,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一、回忆成语故事背诵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背成语、积累成语。

1. 听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成语的规律。

2. 学生齐读。

3. 师讲述反义的成语的特点。

4. 学生自由讨论。

5. 检查
6. 找带“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成语,看哪组写得多。

三、默写成语。

(二)阅读。

一、阅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1. 看图导入激趣。

①播放影片后,猜成语。

2. 学生自读故事,完成自学要求。

①把短文读正确、流利。

②读懂故事内容,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同桌交流理解成语的方法。

④体会《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汇报交流情况。

4. 练习讲故事。

①讲故事要求。

②自己练习讲。

③同桌评议。

④指明讲。

第二课时
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⒈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⒉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⒊师小结: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⒋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⒈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⒉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⒊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⒋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⒌想后:结果会怎样?
三、明确演讲要求。

⒈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

(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②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

(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⒊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

⒈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⒉鼓励第一次畅谈不理想的同学再来。

⒊综合评议,选出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到全班演讲。

⒋各组代表演讲。

⒌小组评价,选出最佳演讲者。

五、扩展运动。

写一篇作文,把“最敬佩的行为”或“看不惯的现象”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作文:学写读后感。

2.做人:多读书,重情感,写好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读写作提示,了解写读后感的相关知识。

⑴什么叫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体会感受或受到的启发教育写出来,叫读后感。

如吃东西,得奖,都书。

⑵怎样写读后感:
1.先要读懂,后写“感”。

如《雪道》中—讲老爷爷给孙子堆雪堆,修雪道的事。

读懂你就会明白老爷爷这样做是为子孙们。

2.要捉“感点”。

如老爷爷年纪大了,又很胖,铲雪很费力。

但为了孙子玩得好,他很情愿。

这就是感点。

3.联系实际,联系自己,写感受。

⑶小结方法:一、读懂,二、抓点,三、要联。

⑷写读后感易出现的毛病是什么?
1.把原文的话写下事当感想。

如开头写空话,怎样受感动,然后大段抄原文,结尾下决心。

2.走另一面,脱离原文瞎说。

3.东拉西扯,内容杂乱。

⑸读后感具体的写作方法。

1. 开头需要写你看的什么书、文章,怎样让我感动。

2. 简单写一下文章的内容。

3. 写文章最叫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感点)
4. 联系自己或身边的事,写一下感受。

5. 结尾,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你的感想。

⑹了解阅读方法,
1.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理解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2. 文中的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人格。

3.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概括中心。

5. 了解文章的表现方法,语言特点是什么?
三、实例讲解。

1. 出示例文《平分生命》。

四、课堂作文。

写一篇读后感。

(题目可以根据内容自拟,《xxx》读后感、观《xxx》有感。

第四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

二、学生自读自改。

1. 轻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2. 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第五课时
一、交流评议。

1. 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习作由作者读。

2. 师生共同评议。

3. 评议要求。

①感情是否真实。

②语言是否流畅,有没有写出“感”来。

③还可怎样修改。

二、小组成员间互读互评
三、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扩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