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雪的形成、雪景的特点,并在自己的作文当中自如地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准确观察雪景的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出雪景的特点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诗意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雪景的形成和特点。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一份《第一场雪》的课文2.雪景图片或视频素材3.课堂合作学习训练资料4.学生绘画用纸和笔六、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雪景形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好奇心。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轮流让学生朗读《第一场雪》的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观察雪景(15分钟)通过雪景图片或者实地考察,让学生准确观察雪景的形成、特点、气氛等。

第四步:小组合作分享(20分钟)将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内的分享方式,发现自己在观察雪景时的不同角度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诗化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文感悟(10分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领悟,提高学生阅读和文化素养。

第六步:画画表达(20分钟)让学生运用诗意的语言和自己的感悟,将雪景的美妙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七步:课后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去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雪景的短文,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出来。

七、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小组分享和个人画画的评价,考核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学习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课下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第一场雪》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雪”的视频,一边导入。

)纷纷扬扬的雪总是能带给人清新、浪漫和遐想。

那么雪对于鲁迅来说,又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我们一起到他的文章--《雪》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边听泛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2.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三、整体感知:问题讨论:“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

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四、品味探究(一):(研读第①~③段)1.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

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

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通过词句体味,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是美丽(“滋润美艳之至”)、快乐(雪天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富于活力(她,隐约着青春,“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

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寿”的,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连续的晴天又使点拨一:作者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写南国的暖雨,用意是通过其“单调”衬托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欣喜。

点拨二:作者写“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以及蜜蜂等,是为了“烘云托月”,突出雪的色彩,营造优美宜人的意境。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案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案

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案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案小学语文《第一场雪》教案1 一、教学目的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雪景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设计说明】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观,教学设计着眼于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才能,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

从而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实现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的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本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总体把握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等特点以及作者的联想,领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课件播放山村雪景动画。

2、谈话导题:同学们,欣赏了这雪景,你喜欢吗?想说些什么?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气氛中。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舒展其灵性和个性。

〔三〕合作交流,资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刚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这场雪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心情等。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

让学生质疑,更能使学生说得兴致勃勃。

〔四〕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雪大景美的?怎样体会出来的?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局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话题:《第一场雪》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第一场雪》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感悟家园之美,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第一场雪》讲述的是一个寡妇及其儿子为了生存而在大雪中迎来了重逢,表现了山区妇女朴实勤劳、坚强乐观、关爱家庭和赤子之心等优秀品质。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3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课前导入:通过“画面呈现法”来提供铺垫,引起学生的想象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参与愿望。

3.2 课堂教学:通过“现场阅读法”、“语音评估法”、“小组活动法”、“电子白板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

3.3 课后作业:通过“课外阅读法”、“书写指导法”等综合性作业,加强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四、实施方案4.1 课前准备工作:(1)教师精心设计故事背景,准备教学用具和教辅资料等。

(2)学生提前阅读故事,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4.2 上课流程(1)导入环节:播放故事短片,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体验小说中的主题内涵,引发兴趣,激发思考。

(2)教学环节:①现场阅读:教师阅读故事,并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故事情感。

②语音评估:教师针对学生的英文朗读情况进行批判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语调。

③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思考故事内涵。

④电子白板引导:结合多媒体教学,把故事中的图片和描写内容在电子白板上呈现,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课后环节:①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相关作品或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网上文章以及实地考察等,更具备专业知识。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第一场雪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场雪的特点和意义;2. 学会观察和描述第一场雪的现象;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4. 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场雪的定义和特点;2. 第一场雪对自然和人们生活的影响;3. 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第一场雪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素材,包括第一场雪的照片、视频等;2. 学生观察和记录第一场雪的工具,如相机、笔记本等;3. 学生复制的第一场雪观察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PPT或图片展示第一场雪的照片,引起学生对第一场雪的兴趣;2. 引导学生谈论和分享他们对第一场雪的了解和经历。

讲解(10分钟):1. 介绍第一场雪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第一场雪一般发生在初冬季节、标志着冬天的来临、通常带来降温和降水等;2. 说明第一场雪对自然的影响,如滋润土地、给动植物提供水源等;3. 说明第一场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带来美景、影响出行等。

观察和记录(20分钟):1. 分发第一场雪观察表格给学生,并解释如何使用;2. 出示一张第一场雪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如雪花的形状、大小、密度等;3. 让学生用相机记录自己所见的第一场雪,或是用笔记本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第一场雪的现象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总结第一场雪的特点和意义;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第一场雪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随机邀请学生展示他们拍摄的第一场雪照片或是观察记录的内容;2. 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察和记录,如准确性、详细性等。

延伸活动(5分钟):1. 鼓励学生向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第一场雪观察和记录;2. 提醒学生在接下来的冬季中继续观察和记录第一场雪的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培养学生对第一场雪的观察、记录和思考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第一场雪》教案15篇

《第一场雪》教案15篇

《第一场雪》教案15篇《第一场雪》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场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场雪》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能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1、首先是我们交流学习成语的时间,这几天,我们交流的成语是与雪有关的,谁第一个来?2、学生交流学习成语。

(请两名同学)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交流。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第一场雪》(点击课件)。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

(齐读)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

(齐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一个人去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边读边想:《第一场雪》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学生汇报交流。

四、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过渡句:作者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月,今天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及时,想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

从你们的发言中,教师也深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配合读。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始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三节:(1)学生个人朗读。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第一场雪》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北方冬季的寒冷和严寒,学会描写冬天的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中的情节和含义,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冬天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熟练运用冬天的词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意义,表达对冬天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材:《第一场雪》课文,课本、笔记本。

2.多媒体设备:显示器、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冬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冬天的寒冷气息。

2. 新课呈现(10分钟)1.出示课文标题《第一场雪》,向学生介绍这是一篇描写冬天的课文。

2.通过发问,了解学生对冬天的感受和认知。

3. 教学活动(30分钟)1.分段逐段阅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解读课文。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绘冬天。

3.综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词汇整理。

对学生提出的形容词进行分类,如寒冷的、凄凉的、美丽的等。

4.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写一段关于冬天的小短文,交流彼此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4. 引导思考(10分钟)1.提问学生,为什么冬天会有第一场雪?2.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动物和植物对于第一场雪有特殊的反应或变化?3.鼓励学生畅想自己的第一场雪,并表达出来。

5. 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习到的冬天的词汇。

2.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冬天的感受和心情。

五、课堂作业1.完成《第一场雪》课后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第一场雪的短文,字数不少于150字。

六、板书设计关于冬天的形容词•寒冷的•凄凉的•美丽的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第一场雪》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北方冬季的寒冷和严寒。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__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理清__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四、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五、激发情感,结束全文。

第一场雪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

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

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理念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统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教师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求知欲与主动性,从情感上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以情动情。

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文、情与景相融。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四、难点: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录音、光碟。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有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想知道她是谁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雪)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昨天咱们这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冬的脚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第一场雪》。

(板书课题:21*第一场雪)[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场雪?下面同学们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朗读时教师适当地作一下指导]
4、这些语句写的这么美,课后同学们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

[积累语言]
(四)、课文延伸
1、雪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为冬天带来了色彩,下雪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2、理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

3、你们还知道那些谚语和俗语?
4、课下同学们可以去搜集一些谚语和俗语。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和本文对话
我们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六)、口头习作练习
作者把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写的是如此的美丽壮观,谁能为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昨天下的第一场雪呢[
做到读、说、写结合]
(七)、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来欣赏塞北的雪。

(播放光碟《我爱你,塞北的雪》)[做到文、情、景相融]
(八)、总结:
课后,同学们以《雪》为题,写一篇习作,来表达你对雪的喜爱之情。

希望同学们在雪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快乐的冬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