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平等:让学生了解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无论年龄、性别、种族、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2. 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3. 实践平分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学会关爱他人。

2.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平等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生命的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生命。

3.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生命的平等和关爱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分生命的理念。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实践平分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中,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 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平等和关爱他人的理解程度。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8篇)《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二、复习检查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唯一、犹豫、颤抖、震撼一瞬间、相依为命、郑重其事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交流。

(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输血的危急时刻,当医生征求他能否为妹妹输血时,男孩却——引读出示2: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

(你的理解非常准确)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4、指名读。

(2名学生)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师:指2名学生读。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心情,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

2. 课文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 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理解。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生僻字的发音。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一些生僻字的意思。

3.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看待生命?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life and the need to cherish it.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心情。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后,需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平分生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平分生命”的含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3.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和生命,从而更加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天。

二、教学准备1.一张黑板和一支粉笔。

2.一份准备好的教案。

3.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分生命’吗?”2.等待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交和时光等方面思考。

步骤二:讲解1.教师解释“平分生命”的含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和资源。

平分生命是指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给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不要把生命的大部分浪费在无意义和琐碎的事情上。

2.通过一些例子和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步骤三: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是如何平分生命的,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他人平分生命的。

2.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关注和帮助他人。

3.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步骤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分生命的重要性和价值。

2.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和生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分生命”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认识到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关注他人和分享的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会更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注重他人的需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会让他们成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

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品读句子感悟。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师: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现在老师就问你们一个数学问题,什么是平分?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师: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许能够你一半我一半地平分,但生命如此宝贵,也看不到摸不着,又怎能平分?可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却甘愿把自己的生命与妹妹平分。

二品读悟情。

1、师:请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出示:这是一个()的小男孩,他愿意与妹妹平分生命。

生:勇敢的,有勇气的,疼爱妹妹的2、师:看来你们对这个男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再细细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现男孩这些特点的句子,还可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下面加圆点,谁画好了就大声地读读。

3、根据交流出示:(1)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板书:哥哥输血勇气(2)男孩的勇气震撼了医生。

“震撼”是什么意思?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查、联、换)“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出示写有生词的字卡,生读。

)(3)比较: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决定给妹妹输血,这是很大的勇气。

男女生对比读体会后再读原句,(4)师:联系上文那句写了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看一看哪个地方写出男孩下了决心要为妹妹输血A、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如果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

(生交流)“点点头”又写出什么?B、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他还只是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孩子,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这惟一的亲人的生命,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段话。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

《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的待遇。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公平的待遇,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重,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一个关于生命平等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生命平等和尊重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分享与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生命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尊重他人。

六、教学延伸1. 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如生命绘画、生命故事分享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2. 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如探望孤寡老人、帮助残障人士等,让学生将平分生命的理念付诸实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生命平等的理解和反思,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平分”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2)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懂得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平分生命》,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讨论课文内容,理解父母平分生命的重要性。

3. 体会感情(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孩子,体会父母的关爱。

(2)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

5.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学会生字,用“平分”造句。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关爱意识的培养。

教师也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语气、节奏的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能否正确组词、造句。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否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

三年级语文《平分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生命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2)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是如何热爱生命的,下节课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适当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景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2. 讲解法:教师对生字词、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再读课文,说说男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重点抓住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男孩的心情以及体会亲情的伟大。(随机指导朗读,学生读文时,画出男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3.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4.从画出的内容中你可以体会到男孩的什么心情?你能读出男孩的这种心情吗?从中我们体会到什么?
教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如情入境的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个人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再读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导学过程:
一、从题目质疑,导入课文。
1.板书“平分”,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那些事物可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质疑:生命可以平分吗?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进行评价。
6.学生练读课文的有关部分。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认读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2.完成语文天地中——
3.会写本课的生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1.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如此勇敢?
2.引入: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都非常宝贵,但对于人类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然而,一个小男孩却愿意和妹妹平分生命!(板书课题:平分生命)让我们快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画初步认识的字词。
2.检测学生识字情况,可读课文,也可读词语,随机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和积累好词语。
教学
内容
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依为命、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结合日积月累中的D4进行理解。
4.重点指导朗读,特别是再读男孩的话时,体会他说话话时心情的变化。
2.你和亲人之间发生过类似感人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男孩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这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要平分生命?(因为妹妹得了重病,需要输血,但血库中缺少血液,男孩的血型与妹妹一样,所以需要平分生命。)
(3)指导朗读,读出男孩此时的心情。
(4)当男孩知道自己不会死,能活到100岁时,男孩又是怎么做的?(男孩高兴地又蹦又跳,确认没事后,又伸出胳膊,要求医生把自己的血出一半给妹妹,跟妹妹平分生命。)
(5)师小结:
男孩的想法虽然很幼稚,但从中体现出的对妹妹的爱,却很令人感动,是最真实的人间真情、人间大爱。读到这里,我们怎能不感动呢?请你以恰当的语气,再读一读这一部分吧!
3、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1.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如此勇敢?(对妹妹的爱)
2.你和亲人之间发生过类似的感人故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男孩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本课生字,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生字,找出易错字和难字。
2.师重点指导“瞬”、“降”、“颤”的写法。
3.学生抄写字词。
四.布置作业:认真练写生字,进行扩词。




男孩

(2)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怎么做的?(先是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3)男孩为什么犹豫?又为什么点了点头?(因为男孩认为抽血会死,但出于对妹妹的爱,他还是下定了决心。)
(4)总结:多么勇敢,多么善良的男孩啊!为了妹妹,他勇敢的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我们怎能不为他的勇敢所震撼,不为他的勇敢而鼓掌。你能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这一部分吗?
(5)学生再读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善良。
2.学习第二部分:
(1)抽血时,男孩是怎么做的?
出示语句: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2)他为什么不发出一丝声响,而且还向妹妹微笑?
思路:教学本环节时,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模仿男孩输血时的样子,来体会男孩不发出一丝声响是为什么?可让学生说说男孩可能会想到什么?这些想法会对妹妹有什么影响?就会弄清楚他为什么会对妹妹微笑了。
3、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了男孩为了救重病的妹妹,最后同意输血。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讲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当他得知输血不会死时,又一次伸出胳膊,想和妹妹平分生命。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