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判断辨析题

合集下载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2.广义的民族的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3.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B.12000C.3 000D 1000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B.不同历史传统C .政治利益D.经济利益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A.16个B.18个C.19个D.20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的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2.狭义的民族的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A.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B.民族与阶级之间C.民族与国家之间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的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地域B.民族C.体质D.经济E.文化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的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的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A.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民族的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5.民族间的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四、辨析题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五、论述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民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一、填充题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3.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000 D 1000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A.不同发展水平B.不同历史传统 C .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A.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B.民族与阶级之间C.民族与国家之间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B.民族C.体质D.经济E.文化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A.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四、辨析题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五、论述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是按照效率进行分配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也是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说更是这样;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的不合理,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因此,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加以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统筹兼顾平等与效率,包括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只能兼顾,实现平等前提下的效率,效率基础上的平等;既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又要有较高的民族平等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的发展,将是在效率较量中提高自身效率的发展,将是在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民族素质的发展,将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提高自身享受平等权利能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它们历来是民族问题上的敏感因素,也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并将得到加强;哪个民族更快地、更好地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得到更快和率先发展的机遇;我国各少数民族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向现代文明迈进;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万公里;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居民制度等;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二、单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多多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 % % %4.我国大陆地区的B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个个个个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个个个个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 的问题上;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三、多项选择题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BD ;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满族E.回族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BCD ;A.阿诗玛B.格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E.嘎达梅林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ABCE ;A.封建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奴隶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ACDE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辨析题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五、论述题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1、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3、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4、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填充题1.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4.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5.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6.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等;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9.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原生形态民族;1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15.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16.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1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自然的、自由的、自愿的发生发展的;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23 、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4.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25.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26.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实现民族平等;27. 只有进行经济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28.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29.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30. 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31.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3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杂居;3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34.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000 公里;35.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民主制度等;36.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37.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38 .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族籍权利、参政权利、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39.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40.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辨析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辨析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正误题开头数字1、19世纪70年代,赫哲族人口原有5000余人,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赫哲族只剩300多人。

对。

说明侵略战争对我国民族的伤害,也说明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安全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制度还没有很快被推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尚未建立。

当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形成。

B1、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C1、从康熙起,历经雍正到乾隆的70年间,清王朝先后在新疆进行了多次捍卫国家统一的战争,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新疆的统一局面。

对D1、当西方许多国家还在中世纪农奴制的时候,我们已进入封建社会繁荣阶段,被称为“天朝”的统一祖国声名远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尊严,这种尊严又成为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力量。

对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4、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F1、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错误。

只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错3、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doc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doc

(温馨提醒:期末考试大部分试题能从历年考试试题中找到原题答案)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开卷)(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试题)说明:试卷号:1358;课程代码:02902适用专业及层次:各专业、本科;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5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50%);其他:资料收集了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21 .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

宗教信仰是…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而不属于政治问题。

22.民族问题涉及的是民族自身发展的问题。

错。

除此之外,还涉及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问题。

23.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对。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很不相同,大都基础很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但基础仍很薄弱,各少数民族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明显。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综合指数也大大低于全国教育综合指数。

24.在民族和国家形成时间上,先有民族后有国家。

对。

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己经形成。

25.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对。

以上各项均己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措施之中。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29.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错。

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若不涉及民族性的内容,那么只能说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只有当两个民族在交往的时候涉及了民族性的内容,那么才可以说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已整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已整理)

辨析题B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答案:对。

虽然有些民族关系是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但不能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说成是民族关系。

D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答案:错。

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由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制定经济建设方针。

答案: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声场建设方针、正则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妮妮试卷答案)P145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答案:错。

宗教教义的宣传即有神论的宣传,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应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如同无神论的宣传不应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一样,宗教宣传品也应该在规定的场所出售发放。

P190F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答案:错。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P87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答案:错。

虽有国家大力帮助,但归根到底要依靠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答案:错,既是少数民族自己的事也是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

因而,主要靠少数民族自己的努力,国家的帮助是必要的,必需的,但不可能是主要的。

(妮妮试卷答案)P14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答案:对。

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确定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P177G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单选题、多选题、辨析题).doc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单选题、多选题、辨析题).doc

1.屮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蛮夷b.族类c.夷族d.夷狄正确答案是:族类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 一词是在()时期。

a.隋唐b.南朝c.春秋战国d.秦汉正确答案是:南朝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b.风俗习惯c.语言d.自然力正确答案是: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列宁b.马克思c.斯大林d・恩格斯正确答案是: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屮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1954 年b.1965 年c.1978 年d.1987 年正确答案是: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多维属性。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文化属性d.生物属性e.人文属性The correct answers are:自然屈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语言b.血统C.宗教d.风俗习惯e.生活The correct answers are: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经济生活b.共同语言c.共同心理素质d.共同地域e.共同文化The correct answers are: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社会主义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共产主义民族d.奴隶制民族e.资本主义民族The correct answers are: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历史依据b.现实依据c.就近认同d.民族意愿e.民族特征The correct answers are:民族特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的期末复习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的期末复习答案

一、填充题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2.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3.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4.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6.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7.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8.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9.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3.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4.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题及答案(辨析题)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P50答:对。

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些是通过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不能因此把它们之间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看成是民族关系。

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P144 答:错。

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党和国家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党和国家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P185答:错。

普通学校中不得进行宗教宣传,同时,无神论也不得干扰正当的宗教活动。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惯的根本途径。

(对)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惯的根本途径。

P177答: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决定着民族风俗惯的改革内容和方向。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旧传统、旧观念以及某些落后于时代的俗惯制的生存土壤,才能根本改变落后的风俗惯。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匡助。

(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需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匡助。

P143答: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第三章民族发展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错、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第四章民族关系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群体之间的关系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也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民族问题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错、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对、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第六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对、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错、我国的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

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1.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对、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错、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和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

错、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指行政管理权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错、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错、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错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机结合的方针。

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错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1.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

错、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将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

错、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发展繁荣的时期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1.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对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2.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错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对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第十四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

错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长期存在。

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不应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不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

错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二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和保障人们不信仰教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