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汇总

合集下载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1358套)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1358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58)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oA.满、回B.回、壮C.满、壮D.满、蒙3.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A.,佛教和道教B.佛教和基督教C.佛教和伊斯兰教D.佛教和原始宗教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B.民族语言的发展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5.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A.基本前提B.必然要求C.必然结果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o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7.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8.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9.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主要因素不包括()o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10.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及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3分,共30分)11.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民族理论某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民族理论某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10 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B. 经济发展D. 社会发展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B. 1965 年C. 1978 年D. 1987 年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B. 自由c.自然D. 自愿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互助与互利D. 和平与发展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经济发展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B. 35C. 44D. 55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C. 13B. 12D. 14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B. 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B. 自治、自养、自传C. 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二、多项选择题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12.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1594A: 奴隶制民族C. 资本主义民族E 共产主义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D. 社会主义民族13. 以下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是( )。

2017年6月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开卷)

2017年6月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开卷)

试卷号:13582017年6月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开卷)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7月10日;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为2017年6月24日;适用于中央电大所有专业本科学员期末考试;该课程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50%)、终考手段为纸质(50%)。

一、单项选择题1.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

A.弘一法师B.延参法师C.赵朴初居士D.青莲居士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B.科技人员C.教员D.研发人员3.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4.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

A.1/2B.1/3C.2/3D.2/55.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D)。

A.西部开发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D.对口支援6.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9.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

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 0分)1. (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睿2.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 夷狄B.族类C. 夷族D.蛮夷3.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 氏族B.部落 C 部落联盟 D.民族4.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 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5.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 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 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6.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B.8C. 11D. 14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 自治权的行使D. 自治机关的民主化8. 1950 年11 月24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9. 21 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 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 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 12B. 13C. 14D. 15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测试题(附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开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开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开展过程中开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开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局部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开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开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开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局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开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开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开展B.异态开展C.渐进式开展D.突变式开展E.跳跃式开展2.民族的开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开展包括( BCD )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58)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

A.弘一法师B.延参法师C.赵朴初居士D.青莲居士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B.科技人员C.教员D.研发人员3.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4.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A.1/2B.1/3C.2/3D.2/55.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D.对口支援6.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9.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A.佛教和道教B.佛教和基督教C.佛教和伊斯兰教D.佛教和原始宗教10.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电大考试历年考试试卷及参考资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附答案

电大考试历年考试试卷及参考资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附答案

试卷代号:1 35 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2016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L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

A.异源同流 B.同源异流C.民族同化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2。

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时期。

A。

春秋战国 B.秦汉C.南朝 D.隋唐3.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

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4.现今世界上共有(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12000C。

3000 D.1000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6.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C.民族的进化 D.民族的发展8.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 D.对日支援9.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 )。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6.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7.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综合测试二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
否具有()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
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团结、互助、(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个民族,居住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
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 B.12000
C.3 000 D.1000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
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民族问题是随着(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7.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10 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B. 经济发展D. 社会发展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B. 1965 年C. 1978 年D. 1987 年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B. 自由c.自然D. 自愿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互助与互利D. 和平与发展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经济发展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B. 35C. 44D. 55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C. 13B. 12D. 14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B. 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B. 自治、自养、自传C. 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二、多项选择题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12.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1594A: 奴隶制民族C. 资本主义民族E 共产主义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D. 社会主义民族13. 以下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是( )。

A. 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E. 社会环境B.民族素质D. 自然环境14. 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

A. 民族居住混杂状况C. 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E 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D.民族间通婚情况1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16. 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

A. 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D. 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E. 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17. 少数民族干部是( )。

A. 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 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 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E. 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18. 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传递和演变中( )。

A. 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和模式B. 构成了各种独特的民族社会文化结构和制度形式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D.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功能E.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19. 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A. 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B. 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c. 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 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20.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A. 文化原因B. 自然原因D. 历史原因c.经济原因E. 宗教原因三、填充题{写错别字不给分。

每空1 分,共15 分}2 1.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和主观上的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颤别确定的。

22. 民族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23. 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并存。

24. 民族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关系上。

25.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运动的一个原则。

26.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和制度、大形式。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27. 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28. 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思想体系与|得分|评卷人|| 四、辨析题{29. 中国的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3 1.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3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3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34. 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五、论述题(25 分)35.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1. B6. C2.D7. 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供参考)3. C8.A4. D9. C11. ABCD16. ABC12. ABCD 13. ABCDE 14. ABCD17. ABCDE 18. ABC 19. BCDE三、填充题{每空1 分,共15 分)2 1.民族特征民族意愿22. 消亡23.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24. 经济文化经济文化发展25. 民主5. A10. B2015 年1 月15. ABCDE20. ABCDE26. 民珠区域自治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27. 科学技术干部和理论干部28.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四、解桥题{每题5 分,共30 分}29. 对。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事关每个公民。

30. 错。

竞争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和作用。

3 1.对。

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早形成的民族与最早出现的国家大体上是同时产生的,在民族形成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存在和发展密切相关。

32. 错。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

159833. 对。

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决定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34. 错。

宗教教义的宣传即有神论的宣传,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应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如同无神论的宣传不应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一样,宗教宣传品也应该在规定的场所出售发放。

五、论述题(25 分)35.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答:民族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5 分〉(1)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

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

(5 分)(2) 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

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

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5 分) (3)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民族问题影响社会发展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5 分)(4) 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5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壤写在题中的捂号肉。

每小题1分,共1 0分}1.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λA. 马克思C. 列宁2.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B. 自由c.自然D.自愿3. 2005 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λA. 平等B.团结C. 互助D.和谐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 不同发展水平B. 不同历史传统c.政治利益D.经济利益5. 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 24 个B. 31 个C. 36个D.41 个6.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 中央集权制B. 民主集中制c.地方自主制D.政治协商制B. 封建主义民族D. 社会主义民族〉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B. 民族素质D. 自然环境7. 1979 年以来,国家己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A. 西部开发B.手拉手行动C. 阳光工程D.对口支援8.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B. 民族语言的发展C. 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D. 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9. 我国55 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 满、回B. 回、壮C. 满、壮D.满、蒙10.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