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教案3 Microsoft Word 文档

难点: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内容: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晶体管高频微变等效电路2)单调谐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3)多级单调谐放大器4)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例分析
2.集中选频放大器
1)集中选频放大器的组成框图和原理2)几种集中滤波器
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在低频电路中学过低频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那么在高频电路中放大电路的计算会有什么区别呢?从而有晶体管的低频微变等效电路过渡到晶体管的高频微变等效电路,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
2.回路部分接入式阻抗变换电路
1)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
2)电感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3)电容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上次所学的信号源和负载对LC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减小信号源及负载对LC并联谐振回路选择性的影响,其中阻抗变换电路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通过对电路基础中学过的变压器的作用进行复习,变压器具有变压、变流、变阻抗的作用以及阻抗的等效变换概念进行加深。引入阻抗变换电路的概念。
作业:习题3-9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3-3
课题:第三章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3.5阻抗变换电路
课时
3
教学目的:熟悉串并联阻抗变换电路
掌握几种部分接入式阻抗变换电路
重点:掌握几种部分接入式阻抗变换电路
难点:阻抗变换电路的推导
教学内容:
1.串并联阻抗变换电路
对LC串联电路和并联联电路进行阻抗变换的推导
2.比较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和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在性能指标上有什么异同,加深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选频和放大两个作用的理解。
3.回顾第二章中LC振荡器的学习,了解了LC并联谐振回路具有选聘的作用,熟悉其阻抗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LC并联谐振回路在后面要学的哪些高频电路中还要用到?
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的功能及特点。
2)、掌握ICL8038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预习要求参阅相关资料中有关ICL8038的内容介绍。
三、实验原理(一)、ICL8038内部框图介绍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2-1所示。
它由 恒流源I 2和I 1、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外接电容C 可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阀值分别为总电 源电压(指U CC +U EE )的2/3 和1/3。
恒流源I 2和I 1的大 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 必须I 2>I 1。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 图2-1 ICL8038原理框图,恒流源I 1给C 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达到电源电压的确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外接电容E E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I 2将加到C 上进行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放电,C 两端的电压u C 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 输出电压便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再给C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 2=2I 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引脚9输出方波信号。
C 上的电压u c ,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呈三角形),经电压跟随器从引脚3输出三角波信号。
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的两端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引脚2输出。
1、ICL8038引脚功能图图2-2 ICL8038引脚图供电电压为单电源或双电源: 单电源10V ~30V 双电源±5V ~±15V2、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2-3 所示。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DOC)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班级:通信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8日成绩: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摘要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功能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所谓外差,是指天线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超外差收音机在检波之前,先进行变频和中频放大,然后检波,音频信号经过低频放大送到扬声器。
由于其中的中频放大器对固定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所以该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课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会附带中频干扰。
关键词:收音机、组装、调试1.设计任务及目的1.1设计任务完成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1.2目的通过这次实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仪器仪表检测元器件的能力以及焊接、布局、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能力,培养及锻炼我们测试排查实际电子线路中故障的能力,加强对电子工艺流程的理解熟悉。
2.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原理及电路图2.1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电路原理图如图2-1为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电原理图:图2-12.2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分析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2.2.1输入调谐电路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A和T1的初级线圈Lab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l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l/2πLabCA,当改变C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2.2.2变频电路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
变频电路是以VT l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VTl、T2、Cb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电路,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 KHz的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V2[1][1].4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V2[1][1].4](https://img.taocdn.com/s3/m/dfbe7dc48bd63186bcebbc78.png)
高频电子线路C4型实验箱总体介绍一、概述本高频电子线路C4型实验箱的实验内容及实验顺序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频电子线路〉〉(作者为张肃文)一书而设计的。
本实验箱设置了十个实验,分别是: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二极管开关混频器实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正弦波振荡器实验、集电极调幅及大信号检波实验、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集成电路模拟乘法器应用实验、模拟锁相环应用实验、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设计和调频接收机设计。
其中前八个实验是为配合课程而设计的,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的内容。
后两个实验是系统实验,能让学生了解每个复杂的无线收发系统都是由一个个单元电路组成的。
实验板配有有机玻璃罩,以保护实验板上的元件。
可调电阻如果用手调节不方便,可用实验箱配置的无感批调节。
二、整机介绍本实验箱为整板式结构,实验板的右侧至上而下分别为实验所需的频率计、低频信号源和高频信号源。
它们不作为实验内容,属于实验工具。
频率计、低频信号源和高频信号源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1、频率计使用方法本实验箱提供的频率计是基于本实验箱实验的需要而设计的。
它只适用于频率低于15MHz,信号幅度Vp-p=100mV~5V的信号。
KG1是频率计的电源开关,ING1为频率计的输入端,JG2、JG3和JG4为输入信号通道选择跳线。
当所测信号频率低于100KHz时,连接JG3、JG4(此时JG2断开)。
当所测信号频率高于100KHz时连接JG2(此时JG3、JG4断开),一般情况下都连接JG2,断开JG3、JG4。
所测信号的频率通过8个数码管显示,其中前6个数码管显示有效数字,第8个数码管显示10的幂,单位为Hz(如显示10.7000-6,则频率为10.7MHz)。
频率计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首先按下开关KG1,然后用实验箱附带的连接线将所要测量的信号与频率计的输入端ING1相连,按要求确定JG2、JG3和JG4的连接方式,则数码管显示所测信号的频率。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南昌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前言本高频电子试验箱共包含十个标配实验单元模块和三个选配实验单元模块.其中标配模块包含有信号源模块、频率计模块、小信号选频放大模块、正弦波振荡及VCO模块、AM调制及检波模块、FM鉴频1模块、收音机模块、混频及变频模块、高频功放模块、综合实验模块。
选配模块包含有FM鉴频2、码型变换模块和谐振回路及滤波模块。
本实验系统的实验内容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频电子线路》一书而设计的。
本试验箱共设置了二十个重要实验和四个选做实验:其中有十五个单元实验,是为配合课程而设计的,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内容;五个系统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每个复杂的无线收发系统都是由一个个单元电路组成的。
此外,还有选做实验,学生也可以根据我们所提供的单元电路自行设计系统实验。
本实验系统力求电路原理清楚,重点突出,实验内容丰富。
其电路设计构思新颖、技术先进、波形测量点选择准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注重理论分析与实际动手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基本原理,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及动手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系统接通电源前,请确保电源插座接地良好。
2、每次安装实验模块之前,应确保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为保险起见,建议拔下电源线后再安装实验模块。
3、安装实验模块时,模块右边的电源开关要拨置上方,将模块四角的螺孔和母板上的铜支柱对齐,然后用螺钉固定。
确保四个螺钉拧紧,以免造成实验模块与电源或者地接触不良。
经仔细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4、各实验模块上的电源开关、拨码开关、复位开关、自锁开关、手调电位器和旋转编码器均为磨损件,请不要频繁按动或旋转。
5、请勿直接用手触摸芯片、电解电容等元件,以免造成损坏。
6、各模块中的贴片可调电容是出厂前调试使用的。
出厂后的各实验模块功能已调至最佳状态,无需另行调节这些电位器,否则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路设计与仿真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 计和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这一阶 段通常需要2-3周的时间。
撰写报告与答辩
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根据 指导教师的要求准备答辩。这一阶段通常需要1-2 周的时间。
02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
信号频率
图表绘制
根据实际需要,绘制相应的图表,如电路原理图、波形图等,使报告 更加直观易懂。
文字表述
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设计过程和结果,避免出现技术性错误和 歧义。
报告提交
按照学校或课程要求,将设计报告提交给指导老师或相关部门进行评 审。
05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的收获和不足
01
收获
02
深入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03
电容
在高频电路中,电容的作 用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对高频信号呈现较小的阻 抗。
电感
电感在高频电路中的作用 主要是阻止高频信号通过, 对直流呈现较小的阻抗。
电阻
在高频电路中,电阻的作 用与低频电路相似,用于 限制电流。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电路
调谐电路
调谐电路是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基本电路之一,用 于选择特定频率的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 计
目录
CONTENTS
• 课程设计概述 •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 课程设计题目解析 • 课程设计实践 •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的目标
01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
输、放大、滤波等,并能够掌握其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应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弯点 V0 定义为放大器动态范围),讨论 IC 对动态范围的影响。
五、预习要求、思考题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
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
2.谐振放大器的工作频率与哪些参数有关? 3.实验电路中, 若电感量 L=1μH,回路总电容 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0 。
-1-
表 1.1
实测
VB
VE
实测计算
根据 VCE 判断 V 是否工作在 放大区
IC
VCE
是
否
原因
* VB,VE 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动态研究 (1). 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Vi~V0(在谐振点) 选 R=10K,Re=1K。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 路输出端接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 Vi,调节频率 f 使其为 10.7MHz,调节 CT 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 大。此时调节 Vi 由 0.03 伏变到 0.6 伏,逐点记录VO 电压,并 填入 表 1.2。Vi 的各点测量值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振荡器
实验项目名称: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 实验项目性质:验正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 实验计划学时: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LC 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 LC 电容反馈
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掌握振荡回路 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 IEQ 对振荡器
《高频电子线路》 实验指导书
桂玉屏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0一五年十一月印刷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高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常用的高频元件及其性能、应用和测量方法。
4. 学会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范围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2. 高频信号的产生与传输高频信号的产生原理及装置高频信号的传输介质高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3. 高频电子线路的接收与处理高频接收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调谐器、放大器、滤波器的作用与设计高频信号的处理方法4. 高频元件及其应用电阻、电容、电感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晶体管、集成电路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天线、馈线、变压器等高频元件的应用5. 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流程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与实验高频电子线路的优化与调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电路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频电子线路教材。
2. 实验设备:高频信号产生器、调制器、解调器、放大器、滤波器、天线等。
3. 软件工具:Multisim、Cadence等电路仿真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 实验报告: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课程论文: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某一专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的评估。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解和16次实验操作。
2. 课时的分配:课堂讲解:每次2课时,共计16课时。
实验操作:每次2课时,共计16课时。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核心课程名称(中文)高频电子线路核心课程名称(英文)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设计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编号课程设计类型实物制作
相关辅助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线路(线性部分)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教材《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
课程设计时间:第五学期18 周
面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继《电路理论》、《电子线路(线性部分)》之后必修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通过完成特定电子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资料查阅、电路方案设计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通过设计,加深对调幅的理解,学会电路的调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编号
1调幅收音机设计高频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稳压电源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超外差调幅收音机电路,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进行安装和调试电路;应能接收正常广播,且接收的广播节目不少于3套°
序
号
名称目的方式场所要求
1调幅收音机设计加深对调幅的理解,学会
电路的调整;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物制作
通信学
院
2、要求
1设计电路图;
2供电电压:直流3V
3 接收频段:535kHz ~ 1605kHz;
4输出功率:P o> 1W。
5为满足偷出功率要求,采用两级放大电路;
6采用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作为输出级。
五、考核与报告
考核内容:1实际操作:包括电路设计、安装、焊接及调试
2设计报告:包括原理、电路图、元器件的选择
成绩评定:实际操作和设计报告各占50%o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实用电子电路手册》,孙肖子,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子技术技能训练》,张大彪,电子工业出版社七、课程设计报告
1、报告内容
目的、原理、电路图、安装注意事项、调试过程及结果。
2、版面格式
(1)A4纸打印,上、下、左、右边距为2. 5cm,段落间距0,行间距1. 5倍;
(2)标题使用四号黑体、居中,正文使用小四号宋体;
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如:1、2、3……);
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如:1.1、1.2、……;2.1、2.2、……);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如:1.1.1、1.1.2、……、3.2.4、……);
(样例)
多项式求值问题
1、多项式的零点(小四号黑体)
.......... (小四号宋体字)
1. 1代数基本定理(小四号黑体)
.......... (小四号宋体字)
1.2代数基本定理(小四号黑体)
2、秦九韶方法(小四号黑体)
2.1秦九韶方法(小四号黑体)
.......... (小四号宋体)
(3)参考文献规范
[1]苏建明等,展望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3(1), 2004, 12-16.
作者论文名期刊名卷(期)年引用页码
[2]Josef, Multiple cycles for predator models, math. Biosci. 99 (3), 1998, 51 -64.
作者论文名(全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期刊名(可缩写)卷(期)年引用页码[3]孙博文等,分形算法与程序设计,科学出版社,2004, 201-300.
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引用页码
[4]Sutherl, The Ultimate Display, Springer, 1962, 506-508.
作者书名(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出版社年引用页码
3、报告封面
理学院
Shoole of Sciences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班级:
所在专业: 指导教师: 设计场所: 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成绩
第一项第二项心1十八、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