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过程
四、艺术创作的过程复习过程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香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中对人生百态、凄风苦雨、悲欢离合的体验是以 数十年的亲身经历为代价的。
1、自发艺术体验
自发艺术体验是指无意识中形成的艺术体验。它是在生活中自
四、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既包括艺 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观察、体验以及审美过程,
也包括运用物质媒介将审美认识物化的过程。
郑板桥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
↓
↓
艺术体验 → 艺术构思→ 艺术表达
(一)、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造活动中的准备阶段,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
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对特 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的心理经验,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童年生活往往构成艺术家自发艺术体验的源泉。许多艺术家并不是
为了成为艺术家才去进行艺术体验,而是因为艺术体验太丰富、太 深刻了,以致于他不得不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
朱耷—八大山人
2、自觉艺术体验
自觉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为了艺术创作而进行的艺术体验。
《日出》
莫奈
2、成功艺术表达的基 本要素
(1)艺术作品的表达要 求艺术家必须具有熟练的 基本功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戏剧-跷功
(2)艺术作品的表达要求艺术家必须具 有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简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简述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通过艺术家的努力和灵感,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灵感的获得、构思、实施和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不断地进行思考、实验和创新,以达到实现他们的艺术目标的目的。
首先,艺术创作的过程始于艺术家的灵感的获得。
灵感可以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自然景观、情感体验或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等。
艺术家通过观察、感受和沉思,从中获得灵感的火花。
这个创意的来源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隐晦的,艺术家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和经验来理解和诠释。
其次,艺术家在获得灵感之后,开始对创意进行构思和策划。
他们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选择合适的媒介和形式来传递信息。
艺术家可能会进行素描、草图或其他形式的预备工作,以便更好地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现实。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需要思考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因素,以将他们的想法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然后,艺术家将开始实施创意,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这个过程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技巧的运用和实践。
艺术家可能会使用画笔、相机、雕刻刀或其他工具来创作他们的作品。
他们会使用颜料、布料、石料或其他材料,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在实施的过程中,艺术家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以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最后,艺术家将完成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等方式进行。
艺术家会精心策划和准备展览或演出的场地,以确保观众能够充分地欣赏到他们的作品。
在呈现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考虑如何最好地展示他们的作品,以及如何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总的来说,艺术创作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艺术家通过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反思,从灵感到创作再到呈现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有创造力、技巧和耐心,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灵感,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观众能够感知和欣赏的艺术作品。
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家能够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激发观众对美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通常分为三个过程:生活累积、艺术构思和艺术展现。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生活累积阶段:艺术家深入观察、感受和思考生活,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观察力和灵感。
例如,作家会通过观察人们的生活、语言和行为来积累写作素材。
2. 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在长期积累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并萌发创作的欲望和动机。
例如,画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时,可能会灵感涌现,构思出画作的主题和风格。
3. 艺术展现阶段:艺术家通过特定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将构思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例如,作家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描绘人物,画家通过色彩和线条展现画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什么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什么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的过程。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联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环节,是艺术生产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
艺术创作过程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遵循着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
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
艺术创作过程一般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三个阶段相互交织。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生活是创作的起点,我们要获得好的灵感,必须深入生活,不断观察和体验。
所以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早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
艺术构思的过程就是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
艺术形象不是生活的陈列和照搬,而是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
艺术构思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
(3)艺术传达。
艺术传达活动是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艺术的传达活动是艺术家经过一番构思活动,在头脑中形成了审美意象,接下来就必须借助艺术语言和艺术媒介等将其物态化,成为可供人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从而完成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艺术传达活动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同时还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把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项充满创意、独特而富有表达力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艺术家都经历着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他们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经历灵感的激发、构思创作主题、选择艺术形式、实施创作和最终呈现作品的过程。
首先,艺术创作的过程始于灵感的激发。
灵感可以来自于艺术家个人的经历、观察和感悟,也可以来自于外部的刺激。
它是艺术家思绪的起点,是艺术作品的源泉。
灵感的激发常常是意外的,艺术家需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便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接下来,艺术家需要构思创作主题。
创作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它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批判的表达。
艺术家需要沉思和反思,从中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确定一个能够完整展现这个思想的主题。
创作主题的选取需要深入的思考和透彻的洞察力,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给予观众真正有厚度和深度的作品。
第三个阶段是选择适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创作主题。
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和语言。
艺术家需要根据创作主题和自身的特长,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通过选择合适的形式,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将内心世界和观众连接起来,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
然后,艺术家开始实施创作。
这个过程通常是艰苦而充满挑战的。
艺术家需要将自己的创意和意图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它需要耐心、毅力和技巧的结合。
艺术家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试验各种材料和技巧,甚至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和调整。
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艺术家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
最后,艺术作品通过展览、表演或出版等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作品,艺术家与观众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对话。
观众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解读与作品进行互动。
观众的欣赏和理解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它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浅谈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浅谈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活在⼼灵的积淀。
是⼀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理活动。
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活素材进⾏加⼯、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活到真实的转化。
具体的⽅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
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
艺术家借助⼀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运⽤艺术⽅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题画”的⼀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烟光⽇影露⽓,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并不是眼中之⽵也。
因⽽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中之⽵⼜不是胸中之⽵也。
”这段话⾮常形象、⽣动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重要阶段,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
任何⼀个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创作出⽣动、凝炼具有感染⼒的艺术形象。
⼀是从园中之⽵,眼中之⽵看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创作的第⼀阶段“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接触⽣活后,被⽣活所感动,从⽽产⽣饱含感情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郑板桥的园中之⽵,是现实中的⽵⼦“眼中之⽵”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为⽣活所扣击⼼弦的时候,往往会产⽣强烈的⼼潮起伏,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主题产⽣的根源。
⼆是从胸中之⽵看艺术的想象和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思成独特⽽⼜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它是艺术创作的中⼼环节,是将现实⽣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度融合的典型化过程。
在园中之⽵、眼中之⽵的激发下,作者情不⾃禁地产⽣出要创作出⼀个以此为素材的作品,这就是艺术胚胎,最后在进⾏反复地推敲、艰⾟探索和想象的基础上,使艺术胚胎越来越发育成熟,在⼼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地表现出来。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达方式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包括灵感的获得、构建主题、素材收集、创作表达和审美体验等环节。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环节。
一、灵感的获得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获得灵感。
灵感可能来自于生活、自然、思考等各个方面。
艺术家会通过观察、思考、感受等方式来寻找灵感的源泉。
例如,画家可能会在大自然中寻找到美丽的景色或者感受到某种情绪,而音乐家可能会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所启发。
二、构建主题在获得灵感之后,艺术家需要构建一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的核心思想,是艺术家要通过作品来表达的概念。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灵感的深度思考和探索,逐渐明确自己的主题,并为后续的创作做好准备。
三、素材收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素材可以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艺术家会通过各种媒介(如摄影、绘画、音乐等)采集和收集相关的素材。
素材的收集可以是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感受、情感的记录。
收集丰富多样的素材可以丰富创作的内涵和表达的层次。
四、创作表达一旦艺术家获得了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素材,他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创作表达。
创作表达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通过选取合适的媒介和技巧,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还会进行反复的实验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五、审美体验艺术创作完成后,观众开始接触到这些作品,进行审美体验。
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往往需要通过观众的理解和欣赏来实现。
观众从作品中获取美的享受、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每个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能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总结:艺术创作是一个由灵感到表达再到观众审美体验的过程。
艺术家通过获得灵感、构建主题、素材收集和创作表达等环节,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观众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从中获取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创造性劳动,也是艺术与观众之间形成对话和共鸣的过程。
简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简述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和情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和展现的过程。
它是一个充满灵感、思考和实践的过程,通过艺术家的努力和创造力,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深层意义。
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灵感与构思阶段: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获取灵感和构思。
艺术家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地方获得灵感,如自然风景、文学作品、社会事件等。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会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确保他们对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 素材收集与准备阶段:在获得灵感和构思后,艺术家会开始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他们可能会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收集文献资料等,以便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创意和主题。
此外,他们还可能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选择合适的画布、调制颜料、准备工具等。
3. 创作与实践阶段:创作与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阶段。
艺术家会运用各种技巧和艺术语言,将自己的创意和主题转化为可视化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可能会使用各种媒介和工具,如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等,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会不断调整和修改,直到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
4. 反思与完善阶段:艺术创作完成后,艺术家会进行反思和评估。
他们会回顾自己的作品,思考它们是否成功地传达了他们的创意和主题。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可能会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5. 展示与分享阶段: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与观众分享和展示作品。
艺术家可以选择将作品展示在画廊、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场所,以便更多人欣赏和理解他们的作品。
此外,艺术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将作品分享给更广大的观众。
艺术创作是一个个体化和独特的过程,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创作方式。
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它都需要艺术家的才华、创造力和专注力。
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传递思想和情感,与观众建立起一种独特的沟通和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构思艺术意象和意象物化都要运用一定艺 术语言,否则便难以进行艺术构思和意象 物化。
艺术语言符号的运用要遵循的规律
• • • • 1、特定艺术语言和特定艺术类别互制。 2、艺术语言和艺术思维的互彰。 3、内部艺术语言和外部艺术语言转化。 4、自觉运用艺术语言与非自觉运用艺术语 言的同一律。 • 5、诸种艺术语言交替运用。
课外探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如何运 用各种艺术语言的?
考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 众考生: 一片绿叶丛中的一朵红花 • 创新者: 一抹红衣的女子探身凉亭赏满眼绿景
齐 白 石 《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
这是齐老九十一岁高龄时, 作家老舍来拜访,引用清 人查初白的一句诗“蛙声 十里出山泉”作为画题, 请老人作画。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艺术构思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
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 特征:在创作欲望驱使下,产生出创作初 衷。
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特征:艺术胚胎——艺术意象越来越成熟, 越来越清晰,最后仿佛“胸有成竹”。
郑燮-墨竹
郑 燮 墨 竹
-
• 眼中之竹----审美意象的雏形
• 胸中之竹----审美意象的完整显现 • 手中之竹----画面的意象
• 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 经过一番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 • 这就是说,这个意象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 具体物象有了感受,产生情感联想,结合 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
艺术构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艺术意象的典型化
• 关于自觉艺术体验,中国绘画史上流传着 一个美丽的故事。据宋人郭若虚在《图画 见闻志》中的记载,唐代画家吴道子在裴 将军的剑舞中得到一次深刻的艺术体验, 从而完成了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作品。
吴道子
• 关于自觉艺术体 验,中国绘画史 上流传着一个美 丽的故事。据宋 人郭若虚在《图 画见闻志》中的 记载,唐代画家 吴道子在裴将军 的剑舞中得到一 次深刻的艺术体 验,从而完成了 一生中最为得意 的作品。
• 艺术构思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有的艺 术构思完成于刹那之间,如诗、绘画、音 乐中的一些即兴之作;有的艺术构思则需 要漫长的一生。如歌德的《浮士德》,从 1770年到1831年,他耗费了长达60年的时 间才完成这部巨著。
• 竹锁桥边卖酒家:南宋画院考题 • 万绿丛中一点红:南宋画院考题 •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九十一岁高龄时,老舍来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 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 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 权的后裔。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 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 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 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 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 以保存自己。
2、自觉艺术体验 • 自觉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为了艺术创作而进行的艺术体验。 • 中国古代艺术家特别强调自觉艺术体验,提出“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道家师法自然 的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家的一贯主张。中国诗人画家特别 喜爱旅游,正如李白所说“一生爱入名山游”。这正是自 觉艺术体验。
第二节 艺术创作活动
•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 术创造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 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 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 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 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 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一 艺术创作过程
• 艺术创作过程,实际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 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的过程。 • 沙画的创作过程.avi • 一般说来,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生活体验—艺 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阶段。当然,在具体的创 作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又常常相互交织,融为一 体。
《天王送子图》
• 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阶段,实际上就是艺术 创作的准备阶段,即充分准备创作材料的 阶段。 • 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无法进行艺 术构思和艺术创作。
• 艺术创作准备包括两个方面:
• 第一,创作材料的准备; • 第二,创作精神的准备:由生活引发的创 作初衷。
父亲
• 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阶段,实际上就是艺术 创作的准备阶段,即充分准备创作材料的 阶段。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无法 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 • 艺术创作准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创作 材料的准备;第二,创作精神的准备:由 生活引发的创作初衷。
访,引用清人查初白“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作为画题, 请他作画。
题目:“竹锁桥边卖酒家”
• 众多考生 正面刻画酒家,使之占据画幅中心,借小 溪细流、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以为烘托。
• 李唐 画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 是一片枝叶疏落的竹林,唯有那郁郁葱葱 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 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 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 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 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 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 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 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坎。当她在祝 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大加责 骂并把她赶走。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 在了漫天风雪中。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 劳动妇女的典型。
积累生活表象的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二)艺术构思
•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 势和创作目的的制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 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 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 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 艺术意象。简言之,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 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 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 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 认识活动。
(一)生活体验
• 生活体验是指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 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Fra bibliotek生活体验
自发体验 自觉体验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1、自发艺术体验 • 自发艺术体验是指无意识中形成的艺术体验。它是在生活 中自然积淀下来的心理经验,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童年生活往往构成艺术家自发艺术体验的源泉。许多艺术 家并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才去进行艺术体验,而是因为艺 术体验太丰富、太深刻了,以致于他不得不用艺术来表达 自己的心灵感受。
• 典型,又称典型形象,是指塑造得非常成 功的艺术形象。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 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 鲁迅曾说:“所写的事 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 者听过的缘由,但决不 会用这事实,只是采取 一端,加以改造,或者 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 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 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 嘴在浙江,脸在北京, 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 凑起来的角色。”
典型化的三种类型:
1.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作为 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 想化; 2.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 3.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但创 造生活中没有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三)意象物化
•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 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 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 现活动。 这是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也 是艺术创作的最后完成阶段.没有艺术意象 的物化,不将头脑中已经构思出来的艺术意 象物化成艺术形象(作品),也就谈不上是真 正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