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
植物保护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植物保护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植物保护学的定义和目的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和控制植物疾病、害虫和杂草的科学,其目的是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学通过对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开发,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疾病:植物受到病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侵害而引起的生理、形态和功能异常的病害。
2. 害虫:对植物生长和产量造成危害的昆虫、螨虫、蠕虫等。
3. 杂草:指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影响田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植物。
4. 防治:指对植物疾病、害虫和杂草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三、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1. 植物病原微生物:病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理生态特性、传播途径等。
2. 害虫生物学:害虫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和传播规律。
3. 杂草生物学:杂草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态适应性和生长特性。
4.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对植物病虫草害的预防、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和方法。
四、植物保护学的重要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植物保护学通过预防和控制病虫草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粮食生产和供应。
2. 保护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和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保障了农业的稳定和增产。
五、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植物保护:古代人类在农业实践中开始注意到植物疾病、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开展了一些简单的防治措施。
2. 近代植物保护:18世纪以后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植物病虫害,提出了一些关于植物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了一些农业化学药剂。
3. 现代植物保护:20世纪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植物保护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植物保护学家和专家,成功地控制了一些严重的病虫害,推动了植物保护学的发展。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
(实用版)
目录
一、植物保护学科简介
二、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涵盖范围
四、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
五、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植物保护学科简介
植物保护学科是一门研究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生理等知识的学科,旨在保护植物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二、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颗粒无收,植物保护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植物保护可以防止植物疫情的传播,维护植物检疫安全。
最后,植物保护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涵盖范围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涵盖了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检疫学、农药学、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相互交叉,共同为植物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四、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学、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昆虫生物学与害虫防治、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植物检疫与疫情管理等。
五、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在保障农业生产、维护植物检疫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包括: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绿色化、植物检疫的国际化等。
(完整版)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第一章绪论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
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3R: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章植物病害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
(观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2.植物病害三角:在自然情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它们之间呈三角关系,即“病三角”。
(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4.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
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
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病变过程。
7.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
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LC50/EC50/LD50/ED50表示。
致病性:是指一指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和植物保护学是三个相互关联且重要的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植物,但侧重点和目的有所不同。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等基础科学,作物学是研究农业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的应用科学,植物保护学是研究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及其理论的应用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所有生命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从分子水平到生态系统水平的各个层面。
生物学家们通过对生物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进步,为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作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专注于研究农业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问题。
作物学家们通过研究作物的栽培技术、育种方法、种植管理等,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作物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纤维和能源等需求。
植物保护学是研究植物病虫害的科学,旨在发展预防、监测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植物病虫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植物保护学家们通过研究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生物学、作物学和植物保护学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作物学和植物保护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作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的实践应用也为生物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三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生物学、作物学和植物保护学是研究植物的重要学科,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略有不同,但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通过这三个学科的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这三个学科能够继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保护学通论董汉林

植物保护学通论董汉林
(一)名词解释
1.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
2.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3.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4.植物生物灾害: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人类目标植物,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而形成的灾害
5.农业有害生物:危害农作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作物
(二)简答
1.植物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答: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避免造成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植物保护学的内容是什么?
答: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植保器材和推广技术等,主要是弄明白不同有害生物的生物特性,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发生和成灾规律,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及科学,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放与合理的防治策略,并将其顺利实施填空植物保护对象是(目标植物)
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两类方式是(防与治)
化学农药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我国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方式)二植物虫害名词解释
昆虫的形态特征
答: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头部着生有1个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1-3个单眼,因此,头部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
胸部由3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腹部一般由10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是昆虫形成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口式及代表性昆虫
答:下口式,蝗虫及鳞翅目的幼虫前口式,虎甲,步行草,草蛉后口式,椿象,蚜虫,蝉,叶蝉昆虫角的构成。
植物保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植物保护学的定义是:A) 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学科B) 研究植物病害防治的学科C) 研究植物遗传与育种的学科D) 研究植物生理与生化的学科答案:B2. 植物病害是指:A) 植物遭受的损伤B) 植物发育受到的限制C)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困难D) 植物细胞发生的异常改变答案:A3. 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A) 病害预防、控制和治疗B) 发现、监测和诊断C) 病害防护、管理和回收D) 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理答案:A4. 下列哪项不属于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A) 空气传播B) 水传播C) 土壤传播D) 日光传播答案:D5. 植物保护方法中的“化学防治”指的是利用:A) 化学物质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B) 化合物改善土壤质量C) 化学反应促进植物生长发育D) 化学元素滋养植物答案:A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请在括号内写出“对”,错误请在括号内写出“错”。
1. (对/错)植物保护学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对/错)植物病害主要由病原菌引起,与环境因素无关。
3. (对/错)病害预防是植物保护的首要任务。
4. (对/错)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虫媒传播等。
5. (对/错)植物保护方法中的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化学物质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答案:1. 对2. 错3. 对4. 对5. 错第三部分: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述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答:植物保护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传播、防治和管理。
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病原机理的研究、病害的诊断与监测、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等。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答: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3. 请简述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
答: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土壤传播、虫媒传播、种子传播等。
4. 请说明生物防治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答: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拮抗细菌等天然生物或微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植物保护学教学计划

植物保护学教学计划植物保护学是农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和应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植物病害和害虫的侵袭,保护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作物的产量。
为了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认识和方法的理解,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主题植物保护学的教学主题主要包括植物病害和害虫的分类与鉴定、病害和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内外因素对植物健康的影响以及植物保护技术与方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主题的探讨,学生将了解到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安排活动一: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将安排充分的课堂讨论时间。
学生可以在此环节中分享自己对植物保护学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加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
活动二:实验探究植物保护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设置一系列实验项目,如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害虫的生命周期观察等。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将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提高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活动三:田间调研田间调研是植物保护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学生将有机会亲身走进农田,观察和调查植物病害和害虫的发生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掌握田间植物保护技术和管理措施,加深对植物保护的理解。
三、教材使用为了全面覆盖植物保护学的知识点,我们选用多种教材进行教学。
主要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以及相关的期刊和研究报告。
这些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多样化的教材使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植物保护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植物保护学教学计划以教学主题的合理安排、多种活动的开展和教材的科学使用为基础,力求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学的全面认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探究和田间调研等方式,学生将能够理解植物保护学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指南(最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二、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的对象就是人类的目标植物。
早期狭义的植物保护主要是保护栽培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特种经济作物和储藏期的农产品。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加强,逐步形成了广义的植物保护概念,即保护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包括栽培植物和特定的植被。
三、植物保护的目的植物保护的目的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植物的生物灾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有害生物(pests)是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植物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
包括危害植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以及其他鸟、兽等。
有些生物虽然危害植物,但并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保护学上称其为次要有害生物或潜在的有害生物。
农业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通常会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般将同一地区仅偶尔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偶发性有害生物;将经常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常发性有害生物;而将那些虽然是偶发性的,但一旦发生,就造成严重灾害的,称为爆发性有害生物。
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爆发危害,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五、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学主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防治措施和策略。
第二章植物病害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植物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生长发育受到干扰或破坏而表现的异常状态。
植物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植物保护学上,将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互作关系成为“病害三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o , .2 o 1 0 6、 I1 ,N . 6 0
加到 3 .%,四级土地面积减 少很少 , 71 约为 21%,五级土地面积减 少幅度 最 . 9 大 ,为 5 .%.结论 :秸秆还 田和 施用 0 4 有机肥是有机质含量 普遍上升 的原因, 随着作物产量 的不断提高 ,部 分地 区的 有机质入不敷 出,呈 下降 的趋 势,应注 意土壤 的培肥管理 .图 3表 4参 2 O
s w/ o t l d rl s o o n et- l c n ol e a e c mp u d fr l o r e e i
i r[ , / z 刊 中] 董燕( e 西南大 学资 源与环境 学 院,重庆 4 0 1) 0 7 6 ,王正银, / 中国农业 科学. 2 o ,3 () 9 0 6 —- 6 95. 6  ̄9 7 0 - 目的: 探讨缓/ 控释复合肥料不 同形态氮
研 究 类 ( 农业科 学) 稻. 鸭生态种 养 技术 减排 甲烷 的研 究及 经 济评 价= tde nt h iu f eu - Su i o c nq eo d c s e r
i g meh n ・mi s n i c - u k e o- n t a e e s i n a r ed c c ・ - o i ・ l g c l s se a d t e e a u t n o t o ia y tm n v l ai f is h o
素养分( H + N . UraN、D N 4- N、 O;N、 e- ON 和 T t 在不 同介质 中释放 的动 力学 oa N) l
特性及生物效应 .方 法:采用水 中溶 出 法、 土壤恒温培养法和盆栽生物试验 . 结 果:不同培养介质 中,缓/ 控释 复合肥 5 种形态氮素养分 的累积释放量 随时间的 动 态 变 化 可 用 一 级 动 力 学 方 程 Nt = N (.u、Ev i o1 -) loc e h方程 q -+ lt  ̄ bn、抛物 a 线扩散方程 q -+ t 表征 , 以一级动  ̄ b a  ̄ 并
95 7
缓/ 控释 复合肥 料不 同形 态氮 素释放特 性研 究= td n rlaec aatr t s Su y o ees h rcei c s i
o if r n o mso i o e ure t o fd fe e tf r fn t g n n tin s f r
力 学方程拟 合 效果 最好 (=09 6 * ~ r . 9* 5 0 99* . 9 *), E o i 方 程 次 之 ( 9 lv h c r= 0 75* . 3*) . 0 "  ̄09 3 * .缓 释复 合肥料不 7 9 同形态氮素最大释放 量( 值) 』 与其氮 素
目的:稻一鸭生态种养技术 是中 国传统 农 业的精华 ,研 究其减排 CH 的效果 , 4 为进一 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 农艺提供理 论基础 和实践依据 .方法 :采用 田间试 验 及经济 学 方法研 究稻 . 鸭生态 种养 技 术减排 C 4 H 的效果及 经济效益 .结果 : 稻田C 4 H 排放通量 的 日变化 与气温 日变 化 基本一 致 .稻 田 C 排放 通 量的 高 H 峰 值 出现 在 晚稻 分 蘖盛 期 , 免耕 养 鸭 稻 田、免耕 不养鸭稻 田和翻 耕不养鸭稻 田的 C 排 放通量 分别为 2 .、3 . H4 41 22和 4. O 5mg ・m- 2・h ~ 在 晚稻 分蘖始一 分
累积释放量 的变化规 律一致 ,在水 中以 T t D > r - N- - > 0 ̄N, oa N> ON U e N> I N N - l a I  ̄ 一 在 土壤 中则 以 T t > 4- D oa N NH +N> ON> l U e . N  ̄N.以水为介质 时, raN> 0 - . 缓释 复 合肥料不 同形态氮素释放速率 常数( 七值 和 b值) 的变化序列均 以 T tl D > 0a N> ON N} . 】: I N>NO . ;N;以土壤为介质 时,k 值
对 草业生产 造成 的危害也 日趋 严重 .在 对 苜蓿菟丝 子进行 了多年调 查研究 的基 础 上 ,阐述 了菟丝 子的生物 学特 性 、危 害特 点和发 生规律 等 .并系统 的提出 了 植物检疫 、农业 防治、物理 防治、化学 防治和生物 防治等较 为有效 的菟丝子综 合治理技术体 系.参 2 3 关键 词 :苜蓿菟丝子 ;发生危 害规 律 ; 综合 治理技术体 系
0 10 1 6627 2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1 O
关键词 :耕层 ;土壤有 机质 ;地统计学 ; 时空变异;影响因素
Ol01 6624 2 0 ・5 1 0
eo o cs nf a c 刊, 中] 向平安 c n m i ic e[ i g in / ( 湖南 农业 大学农学院,长沙 4 0 2 ) 1 18 , 黄 璜 ,黄 梅 ,甘 德欣 ,周燕 ,付志 强, / 中 国农 业 科 学. 2 0 ,3 () 6 ~ - 0 6 95. 8 一9
.
基 于正弦 函数 拟合估算新 疆棉铃 虫及棉 蚜 的发生代数= sma o fgnrt n E t t no e ea o s i i i
o l o ep a g r ( in r a d f Hei v r a miea Hi e) n c b
A hsg sy i( lvr i ij gb e p i ospi G o e)nX ni n s a ad o n l s emo e 刊 ,中] 苗伟( 疆 ns ge i d l[ i n / 新 农业 大学农学 院, 鲁木齐 8 0 5 ) 乌 30 2,郭 忠 勇,吕昭智 ,于江南 ,王登剃 新 疆农 业科 学. 2 o ,4 () 16 18 一 0 6 33. 8  ̄ 8 - 以每 年的 1 1日起 为 日度计 算起始 日, 月 以棉 铃虫、棉蚜 的物候 学发育起 点温 度 和 发 育上 限温 度为 基准 ,利 用单 s e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