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综合测验题库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测试题

《大学语文》测试题

《大学语文》测试题《大学语文》综合测试题(共12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5分)1、《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

”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2、《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例证法C.对比法D.类比法3、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B.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C.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追求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4、《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罗素认为:“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是()A.坚持亲自验证和注重证据的认知方法B.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乃至相反的意见C.克服种种自我的或者群体的中心主义D.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5、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A.民何以才能够加多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6、《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倡“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校风是()A.求学为升官发财B.读书为混取文凭C.不正当娱乐泛滥D.不敬爱师长学友7、《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满招损,谦得益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8、《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的论据是()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不违农也,谷不可胜食也9、《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理念的例证是( )A.胡适引《王制》条律痛骂《西游记》B.“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杀少正卯”C.高尔文烧死塞维图斯等多名科学家D.陈独秀提倡白话文而“不容讨论”10、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 )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B.顺应自然,清静无为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D.多元并立,和而不同11、《吃饭》中运用的联想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 )A.对比性B.时间统一性C.相似性D.地点统一性12、《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 )A.礨空之在大泽B.稊米之在大仓C.毫末之在于马体D.尔向之自多于水13、下列对比词语中,三次出现、贯穿《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的一组是( )A.盛与衰B.得与失 C.成与败D.兴与亡1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5、《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锱铢必较”这个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是( )A.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C.文学的语言更注重文字的联想意义D.运用文字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16、下列《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被作者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的是()A.孔子B.老子C.伊尹D.孟子17、梁启超《论毅力》反驳“旁观者”说:“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大学语文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综合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1.向子堙传世的词集名为:( )。

A《东山词》B《酒边词》C《梦窗词》D《龙洲词》2.号芗林居士的词人是:()A宋祁B向子堙C李之仪D王观3.张炎以咏物词著称于世,下面哪首词是他的咏物词代表作( )。

A《疏影·黄昏片月》B《孤雁·楚江空晚》C《湘月·行行且止》D《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4.备受清代朱彝尊推崇的南宋词人是( )。

A辛弃疾B朱敦儒C张孝祥D张炎5. 张炎凭吊吴文英的词作是下列哪首( )。

A《浪淘沙·玉立水云乡》B《满江红·近日衰迟》C《声声慢·烟堤小舫》D《探春慢·列屋烘鈩》6."苏门四学士"出自谁的门下( )。

A苏洵B苏轼C苏辙D苏舜钦7."湖山信是东南美"出自苏轼的一首赠别词,其词的词牌名是( )。

A水龙吟B虞美人C南乡子D南歌子8.《八声甘州·有情风》中哪一句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A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B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C愿谢公雅致莫相违D耳根洗尽功名话9.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自诩"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小词"是指哪首词( )。

A《江城子·密州出猎》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念奴娇·赤壁怀古》D《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10.《将进酒》中,和"与尔同销万古愁"一句相连的是()A莫使金樽空对月B会须一饮三百杯C径须沽取对君酌D呼儿将出换美酒11.前人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初唐诗人是()A张若虚B张旭C张九龄D张继12.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春江花月夜》B《江南春》C《迢迢牵牛星》D《登金陵凤凰台》13.清人沈德潜谓"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大学语文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D5.B6.B7.D8.C9.C 10.A11.A12.A13.C 14.A15.C 16.C 17.A18.A19.B 20.B 21.A22.D 23.D 24.C 25.C 26.C 27.B 28.A29.A 30.D 31.A32.A33.B 34.C 35.B 36.D 37.A38.B 39.C 40.D 41.A42C 43.D 44.A45.D 46.A47.C 48.D 49.A50.D 51.A52.A53.C 54.B 55.C二、填充题1.《诗经》305 诗或诗三百风雅颂2.舒婷《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爱国情怀3.历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5.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7.1918 新青年《狂人日记》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贺知章包融张旭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轻视权贵鄙弃尘俗向往名山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10.子美《杜少陵集》诗史11.赋比兴12.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13.戴望舒14.《史记》15.主客问答16.罗贯中元末明初17.关汉卿18.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关汉卿19.《诗经》周初至春秋中叶民谣、土乐周王朝贵族的作品宫廷祭祀的歌词20.孟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文学2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2.王昌龄七绝圣手23.象征24.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生活环境25.苏洵苏轼苏辙26.《文化苦旅》27.张飞曲折翻腾法28.五本二十折第四本第三折29.《茶馆》30.《三国志通俗演义》31.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32.美好理想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33.柳三变柳七慢词三、简答题1.本诗描述的主人公是一位保卫边疆抵御敌人的战士,主要表现的是士兵生活艰苦,居无定所,乡音隔绝等种种内心的痛楚,然而诗中也表现了士兵坚决抵抗敌人的入侵,表达了他热爱国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大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

A. 指桑骂槐B. 杯弓蛇影C. 掩耳盗铃D. 明日复明日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礼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孤帆远影碧空尽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文学理论家的观点?()A. 刘勰B. 钟嵘C. 韩愈D. 柳宗元6.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作者是曹雪芹B.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C. 王熙凤是贾母的侄女D. 该书共有一百二十回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哪首诗?()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赤壁赋》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修远”的意思是()。

A. 遥远B. 长久C. 艰难D. 曲折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言?()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___。

1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_________》。

1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其中“泪”指的是_________。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孙悟空答案:A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什么?A. 民间歌谣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史诗答案:A3.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悲愤B. 豪放C. 哀怨D. 忧愁答案:B4.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汉语散文之父”?A. 鲁迅B. 茅盾C. 巴金D. 朱自清答案:D5.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左丘明答案:A6.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张若虚C. 杜甫D. 李白答案:B7.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哪部作品?A. 《归园田居》B. 《饮酒》C. 《桃花源记》D. 《五柳先生传》答案:A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江城子·密州出猎》D.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答案:A10.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四个字?A. 莫失莫忘B. 不离不弃C. 金玉良缘D. 木石前盟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呐喊》?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药》答案:A、B、C2. 《诗经》中的“风”包括哪些部分?A. 周南B. 郑风C. 卫风D. 秦风答案:A、B、C、D3. 下列哪些作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A. 《春望》B. 《登高》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 《琵琶行》答案:A、B、C4. 下列哪些作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A. 《青玉案·元夕》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B、C5. 下列哪些作品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A. 《西厢记》B. 《赵氏孤儿》D. 《汉宫秋》答案: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中的“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大学语文》测试题

《大学语文》测试题

《大学语文》测试题大学语文测试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回答。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年轻人常被告诫要知行合一。

这里的“知”指代对知识的掌握,而“行”则指代对实践的运用。

语文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核心学科,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继续发扬着这种传统,帮助学生在知与行之间找到有效的结合点。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中文基本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方面的提高。

通过学习文学、诗词、散文等文本,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其次,大学语文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名著、分析文本,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这种思辨性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此外,大学语文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本,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跨文化的认知。

这种跨文化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通过对语言知识和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思辨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跨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写作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作文。

1.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和意义2.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特点3. 让你感受最深的一堂大学语文课参考范文: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金瓶梅》答案:D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A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创作?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边城》D. 《呐喊》答案:C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离骚》B. 《九歌》C. 《天问》D. 《九章算术》答案:A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范仲淹B. 王安石C. 苏轼D. 欧阳修答案:A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谁的文学观点?A. 白居易B. 杜甫C. 李白D. 高适答案:A8.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的意思最接近?A. 多此一举B. 恰到好处C. 恰如其分D. 画龙点睛答案:A9.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柳永D. 秦观答案:C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周易》B. 《道德经》C. 《庄子》D. 《列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______”、“颂”三部分。

答案:雅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答案:春晓13.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上佩戴的玉叫做“______”。

答案:通灵宝玉14.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这里的“君”指的是______。

答案:友人1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指过于______的环境或人,将不会有生物或朋友。

(word完整版)《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 B 《饮酒》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B 对比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C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A 夸张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B )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A 陆游B唐婉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B、张珙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A )A汤显祖B王实甫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A 《死水》B《蛇》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B )A鲁迅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B )A《道士塔》B《蛇》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 )A刘以鬯B余秋雨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ABC )A王雄B喜妹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 )A黄州B永州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 )A又 B 存在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BC )A 鲁迅B 眉间尺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A )A很B指“孔子”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 )A陶渊明B汤显祖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AB )A崔莺莺B张珙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C )A 《对酒》B 《滕王阁序》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AB )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C )A王雄B丽儿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AB )A《听听那冷雨》B《乡愁》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A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B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C )A散文B神话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B )A《紫钗记》B《邯郸记》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B )A鄜州月B长安月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B神话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综合测验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

A.象征法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先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里使用的写作手法是()。

A.烘托铺垫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3.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

A.研究高深学问B.教育青年志士C.研究西方学问D.做官致富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和类比B.演绎和类比C.归纳和演绎D.类比和对比5.《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

A.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区别C.梁惠王的治国方法D.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6.《秋水》中先说明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得出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7.“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A.《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8.《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9.《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满招损,谦得益10.从整体上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1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庄宗得失天下、先盛后衰来证明论点属于()。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12.《论毅力》一文中列举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有无毅力的重要意义C.显示毅力大小结果的差异D.突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事业成功13.《论毅力》的核心观点是()。

A.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B.小逆之后必有小顺C.人生历程顺境亦居十三四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14.《论毅力》中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说理方法是()。

B.正反对举C.层递D.演绎15.在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学生们大多数就读()。

A.文科B.理科C.法科D.医科16.《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明确提出大学性质是()。

A.为做官提供方便B.研究高深学问C.有利于学生得到毕业文凭D.为发财提供方便17.蔡元培教育当时北大的青年学生不要()。

A.以诚相待B.敬礼有加C.不敬师友D.互相亲爱18.《容忍与自由》中陈独秀的例子证明的观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年龄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批判“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19.《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20.《容忍与自由》中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证明观点的方法属于()。

A.例证法B.类比法C.对比法D.演绎法21.《容忍与自由》中“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来证明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观点属于()。

A.类比法C.例证法D.演绎法22.《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字的难处在于()。

A.感情的起伏不定B.所述事物的千变万化C.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古今字的意义不同23.下列《咬文嚼字》的文句中,概括了全文中心论点的是()。

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24.《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25.《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A.吃饭有很多功用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26.作者写《吃饭》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

A.表明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B.说明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C.表达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是最主要的东西D.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27.《吃饭》中,作者展开联想的主要途径是()。

A.时间统一性联想B.地点统一性联想C.相似性联想D.对比性联想28.《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29.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30.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人物是()。

A.冯谖B.孟尝君C.齐王D.梁王31.在《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

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B.无路可逃时冲冠发怒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D.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32.在《垓下之围》中,“虞兮虞兮”的悲歌是下面哪一个场景的典型情节()。

A.自刎乌江B.决战楚汉C.东城快战D.霸王别姬33.在《垓下之围》中,“瞋目而叱”是下面哪一个场景的典型情节()。

A.东城快战B.决战楚汉C.自刎乌江D.霸王别姬3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里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心理描写D.行为描写35.《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B.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C.吾不害其长而已D.不抑耗其实36.《种树郭橐驼传》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以郭橐驼善于种树与他植者不善种树进行对比B.郭橐驼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使“木之性日以离”C.郭橐驼种树“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他植者“根拳而土易”D.他植者“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与“长人者好烦其令”37.下列关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有()。

A.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B.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C.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D.改变了人们的穿衣打扮3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A.行动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39.在《前赤壁赋》中,作者最后肯定的是()。

A.积极乐观的人生观B.消积避世的人生观C.纵情山水的人生观D.随遇而安的人生观40.在《先妣事略》中作者写到了()。

A.母亲生前的众多重大事情B.当时社会的动乱C.母亲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D.父亲对母亲的关爱41.《先妣事略》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多用()。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42.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传记的是()。

A.归有光《先妣事略》B.侯方域《马伶传》C.《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D.韩愈《张中丞传后叙》43.《马伶传》一文的关键情节是()。

A.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B.马伶与李伶的第二次技艺较量C.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D.华林部夜访马伶相与罗拜而去44.在《西湖七月半》中,最能表现作者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一句话是()。

A.装假醉,唱无腔曲B.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C.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D.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45.散文《秋夜》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

A.夸张手法抒情B.比喻手法抒情C.象征手法抒情D.借代手法抒情46.散文诗《秋夜》中,天空象征着()。

A.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B.具有坚韧战斗精神的斗士C.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D.黑暗暴虐势力47.散文诗《秋夜》中,象征“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的是()。

A.枣树B.天空C.小青虫D.小粉红花48.在《香市》一文中,重兴香市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A.因“破除迷信”,香市地盘被侵占B.打拳头卖膏药,武术表演不精彩C.商人不太热心,市场商品不丰富D.农村破产,香市主角农民来得少49.《香市》中,今昔香市主角的转移指的是()。

A.从江湖班变为“南洋武术班”B.从“南洋武术班”变为江湖班C.从小商人变为农民D.从农民变为小商人50.在《香市》中,往昔香市的主角是()。

A.农民B.官吏C.工人D.小商人5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文中出现的“灯光”共有()。

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52.《纪念傅雷》中,因为作者认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而引起了傅雷的()。

A.第一怒B.第二怒C.第三怒D.第四怒53.根据《纪念傅雷》这篇文章,下面有关傅雷“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怒”是在昆明“不知怎么一回事”和滕固吵翻了,竟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B.“一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C.“二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D.“最后一怒”导致轻生54.《哭小弟》中作者抄录了小弟同事的信来表现小弟的忘我工作,这在全文中属于()。

A.事件描写B.行为描写C.直接描写D.侧面描写55.《哭小弟》中“是好党员,是好干部,斗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对偶B.对偶、反诘C.反诘、排比D.对比、反诘56.《都江堰》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这句话所用的手法是()。

A.对比B.夸张C.层递D.排比57.《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金杖玉玺”指代的是()。

A.发动战争B.兴修长城C.积累财富D.追逐权位58.《我与地坛》中描写古园中“那些谁也改变不了”的落日余辉,象征()。

A.“我”倔强心魄B.我对这种幽静生活的喜爱和深深的眷恋C.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D.象征多种体验,多种心情59.《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A.《魏风》B.《秦风》C.《小雅》D.《大雅》60.《蒹葭》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属于()。

A.借典故抒情B.借景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事抒情61.有关汉乐府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乐府”即汉代的乐府诗B.汉乐府表现出现实主义传统C.汉乐府以四言为主D.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题诗62.《饮酒》的作者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