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
园林设计与艺术原理重点总结

园林设计与艺术原理重点总结第一篇:园林设计与艺术原理重点总结园林设计与艺术原理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环境。
2、园林美: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概括而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式的向机统一。
3、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设创作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原理,园林中运用等。
功能分区:休憩游乐区,政治文化,科学,服务设施,园务管理……4、园林学: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物境域的学科,通俗的说就是研究园林的学科。
5、地形:地表面的外观,是指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的起伏变化。
微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成为微地形。
一、地形的类型与特征1、平坦地形:1)开阔空旷暴露,缺少私密性,因此要应用其他空间限制因素(植被、墙体)加以改造,满足各种需求。
2)平坦地形属于外向型空间,具有多方向特征,空旷、宁静,空间单调,无视线交点,视线开阔。
2、凸地形1)特点:比周围环境地区高,则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
2)造景应用:A、可组织成为观景之地B、凸地形形成作为景观的焦点,形成选景之地C、当高处的景物到达一个体量时,还能产生一种控制感(颐和园的万寿山、佛香阁)3、凹地形1)特点:比周围的地形低,视线封闭 2)造景应用:A、凹地形的低凹处能汇集视线可精心布置景物B、凹地形坡面既可观景也可布置景物二、地形的功能作用(一)生产功能1、改变小气候2、改善种植条件,增加绿化面积(二)使用功能1、丰富活动界面2、控制游览速度和游览路线3、组织排水1)地表的排水由地面决定,在地形设计中应考虑地形与排水的关系,地形和排水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
2)合理安排排水和汇水线。
3)若地形起伏过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面延伸过长时,则会引起地表径流,产生滑坡,因此,地形起伏变化应适度,坡度应适中。
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

六、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1、借景 2、对景与分景 3、框景与夹景 4、漏景与添景 5、点景与题景
七、园林艺术鉴赏
1、赏景的视觉规律 2、赏景方式(俯视、平视、仰视) 3、园林艺术鉴赏方式
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颜兵文 2014.8
一、园林艺术布局基本原则
1、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2、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3、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4、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5、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6、道路系统,顺势通常 7、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二、园林设计手法 1、轴线法 2、山水法 3、综合法 三、园林布局基本形式 1、规则式 2、自然式 3、混合式
四、园林艺术布局的步骤
1、相地与立意 2、布局形式与功能分区 3、景点与游赏线的布置 突出主景的手法:中轴对称
主景升高 环拱水平视觉四 合空间交汇点 构图重心位能 渐变法
4、借景及布局艺术美的升华
五、园林布局的艺术法则
1、变化与统一 2、对比与协调 3、韵律与节奏 4、均衡与稳定 5、比例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园林空间艺术

水景
利用水体进行造景,如喷泉、水池 、水榭等,使园林空间更富有生动 性和趣味性。
园林建筑与小品的维护与管理
01
定期检查
对园林建筑和小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损坏或安全隐患及时修复。
02
清洁和维护
保持园林建筑和小品的清洁,防止积尘、鸟巢等污损建筑表面和结构
。同时也要注意防潮、防水等措施。
03
更新和改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园林发展的需要,园林建筑和小品也需要进行更新
园林空间设计方法
园林空间的设计方法包括空间分析、空间规划、空间设计、空间营造等环节,各环节之间 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包括借景、障景、隔景、对景等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 式和作用。
04
园林植物与景观艺术
园林植物的分类与选择
自然分类法
按照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生理特征进行分类,如乔木、 灌木、藤本、花卉等。
园林艺术的内涵
园林艺术的内涵包括对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建筑与环境的 协调融合、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布局、色彩与光影的巧妙搭配 、道路与流线的优化设计等方面。
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从周朝的囿、台、园,到秦汉的宫苑,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皇家园林、江南园 林和寺庙园林等,中国的园林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
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
灌溉与排水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确保植 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设置排水 系统,防止水分积聚。
施肥与修剪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适 时施肥,提供营养;定期修剪,保 持植物形态美观。
病虫害防治
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减少对植 物的损害。
维护措施
园林艺术原理及设计

05601园林艺术原理及设计1.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要搞好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
3.继承与创新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2.什么是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园林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3.什么是绿化?绿化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广义绿化园林范畴。
4.什么是园林四要素?园林四要素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
5.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6.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园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绘画原则创造的,一类是按建筑原则建造的。
7.什么是园林艺术?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景创造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的各种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
8.园林美的内容(简答)园林美的内容括规则与不规则的形式。
9.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拨高。
10.园林美是什么?园林美是艺术美和自然美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11.西方园林代表及特点?西方园林代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或景致式园林. 法国:几何规则图案或园林12.园林风格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风格——山水造景。
13.园林风格类型分规则式与自然式,规则不对称式和混合式。
1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1、力求神似;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15.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及时特征?现代园林的特征:1、把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个城市环境。
从城市中的花园转变为花园城市,就是现代园林的特点之一。
2、园林中建筑密度减少了,以植物为主组织的景观取代以建筑为主的景观。
3、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的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和增加环境容量。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第一节园林艺术布局基本原则按照《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的解释: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园林布局——确定园林各种构成要素的位置和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因此,在园林创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便有不同的布局原则。
从创作的过程看(时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功能合理、分区明确;构思与立意(或称意在笔先);空间有序;景观丰富(多样性)。
从创作的结果看(空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综合性与统一性;因地制宜,巧于因借;主题鲜明,主景突出;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
第二节园林布局一、园林布局形式园林布局形式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不开的。
概括地讲,可以把园林布局的形式分为3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当然,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园林布局形式层出不穷,其中的代表形式就是自由式园林(抽象式园林)。
1、规则式园林这类园林又可以称之为“几何式”、“整形式”、“对称式”和“建筑式”园林(图2-6、图2-7)。
埃及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的造园也独树一帜。
从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这类规则式园林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依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3)水休: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三章 园林布局形式

深圳抽象式园林
三、决定园林形式的因素
(一)园林性质和内容 (二)地区的自然条件 (三)所处的环境条件 (四)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纪念碑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雕塑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排雷兵雕塑群
• 纪念性园林布局形式特点——多采用中轴对称、
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4、建筑
强调建筑控制轴线。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 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 制全园的总格局。
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5、道路广场
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 主轴和副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 明的空间;
道路均为直线形、 折线形或几 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 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 不对称的几何布局,它的曲线部 分有圆心,是一段圆弧。
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1、地形、地貌
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 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
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2、水体
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 形式多样,人可接近。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 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
规则严整和逐步升高的地形处理,从而创造出雄伟崇 高、庄严肃穆的气氛。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 案例2:动物园——主要属于生物科学的展示范
畴,要求公园给游人以知识和美感,所以,从规划 形式上,要求自然、活泼,创造寓教于游的环境。
动物园
动物园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士兵雕塑
二、新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风景艺术

▪ 突出主景的方法:
▪ (1)升高主体
▪ 园林构图中常把主景在高度上加以突出,让 主景升高。主景主体升高,相对地使视点降 低,看主景要仰视。一般可取得以简洁明朗 的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鲜 明地突出,而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影响。例 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山顶,给 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观感受。
▪ 3、 障景(抑景):
▪ 凡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 景物均为障景。障景的设置可达到先抑后 扬,增强主景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可有意 屏挡不美观的物体和区域,在选景和纯化 景色中是必不可少的。
▪ 进得园来,只见迎面一带翠障 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云 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 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置景色。
利 用 树 干 作 景 框
拙政园 卅六鸳鸯馆
▪ 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 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 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 游也。
————《园冶》
入口框景
▪ 2、夹景
▪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 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的景色,常将 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建筑等加以 屏蔽,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 手法称为夹景。
▪ 夹景的作用是突出轴线或端点的主造景作用。
夹景形成的狭长空间
苏 州 小 巷 的 夹 景
▪ 3、漏景
▪ 通过透漏空隙所观赏到的若隐若现的景物。 其是由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是景色清楚、漏 景则是若隐若现。漏景比较含蓄,有“犹抱 琵岜半遮面”的感觉。漏景可以从漏花窗、 花墙、树干、疏林及飘拂的柳丝中取景。
为: 1:3——1:6为宜。
▪ 俯视观赏: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时,观赏 景物超出30°视域,视线必须下俯后才能 看清全景。其感受开阔、惊险,当俯角过 大时会产生孤独感。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用基坐把主景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3、运用动势向心 4、面向朝阳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 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 主景的作用。
凡尔赛宫拉通娜泉池及壮观的中轴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
构图重心
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
和朝夕景象而言。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 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
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 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第一步:首先确定思想主题。 第二步:考虑园林的主景。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
感染力,要体现园林的主题; 第三步:位置安排。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
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 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 第四部:考虑配景。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
突出主景的方法:
• 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 • 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
均衡)上。
英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法国
三、对比与谐调
• 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强而共性弱;
• 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弱而共性强。
• 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谐调是为了达到统一;
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运用主要方法:
1、形 状对比7、色 彩对比源自2、体 量对比对比与 谐调
3、方 向对比
4、开 合对比
6、虚 实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书学与园林艺术
1.2时空艺术-流动的自然形象
• 1.2.1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 •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园风荷,平湖秋
月,断桥残雪、、、、、、
• 1.2.2.1晨旭 • 夕照 • 夜月 • 阴雨雾雪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1.3园林艺术讲究意境
• 1意境 • 中国园林艺术的含蓄性,把绘画和文字意境融
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 用白石铺成。冬山用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 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 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 到表现手法中去。山侧还栽种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
颐和园
1.1综合艺术——集萃式的综合艺术王国
•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郑板桥 • 中国园林是一个大型 繁杂的,以静态景观,动态观赏为主的综合艺术
• 1.1.1中国古典诗文与园林艺术
• 写意山水园,园中诗情画意为尚,以文学 的意境为宗,具有文学内涵的园林命名, 具有文采飞扬的景观提名。
• 散点透视
• 1.1.2.1经营位置,空间构图
• 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以 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 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 三远:平远,深远,高远
• 1.1.2.2默契神会,得意忘象 • 海棠春坞
• 1.1.2.3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强调“虚 、白”意蕴,框景
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
第1章 园林艺术
艺术品必须是有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总体, 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
——丹纳:《艺术哲学》 形成了人的环境的那个世界,不仅仅是自然环境…… 而且是个文化世界 ——皮尔森:《文化战略》
园林艺术是园林设计师运用总体布局,空间 组合,体形、色彩、节奏质感等园林语言, 将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 反映。
• 杜甫,望会岳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以形取胜 • 以神取胜
• 李白,黄鹤楼
• 1.1.1.1中国园林的文心 • 筑圃见文心者。文心见《诗经》发风雅,
庄骚、唐诗、宋词等无所不有。 • 庄出自王维的名诗,行 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曲水流觞,留园的曲溪楼,
• 1.1.1.2园林景观的诗化----文学品题 • (1)匾额 • (2)楹联
• 园林意境的第二层次结构就是指造园家创 造性思维后所构成的虚像,即象外之象, 也称之为园林意象。
园林景象
园林意象
园林意境
实像
虚像 园林意境的结构层次
意境
• 3园林意境的审美机制
• 园林景象
• 园林意象
• 园林意境
园林景象
园林意象
造园 创造想象 意在笔先,由内及外
园林意境
再造想象 欣赏
由中及内 画尽意在
春景艳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枫叶点缀, 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 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 干燥,很有生活情趣。据说夕阳西照的时候,整座山体看上去就像洒上一 层黄金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除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 庐山五老峰
• 小山从桂轩,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 书
• 1.1.2中国画与园林艺术
• 山水审美意识觉醒的南北朝时期,“文章 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中 国山水园林是“立体的画,流动的诗。”
• 1.3.4园林意境的特征 • (1)园林意境的产生源于物境 • (2)园林物境形象多变 • (3)园林是非描写的艺术 • (4)融合多种艺术于一身 • (5)蕴含无限内涵哲理
• 沿秋山腹道攀 援而上,至山 顶拂云亭,顿 觉心胸开朗, 满园佳境,尽 收眼底,正所 谓秋山宜登。
• 1.3.5意境的表现形式 • 以情取胜 • 以理取胜
入到园林中。 • 中国园林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 园林意境,是造园主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
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 意境审美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一种审
美追求,是对人生、历史、宇宙产生的一种富 有哲理的感受和领悟,它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内涵。
• 2园林意境的结构
• 园林意境中的表层结构,建筑、山石,水 体,动植物等称为实像;
• 扬州个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 匠心独具,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
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 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 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 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 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 山宜居"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