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其与食品品质和安全关系的科学。
()A. 正确B. 错误2.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微生物的来源?()A. 原料B. 包装材料C. 食品添加剂D. 空气3.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是()。
A. 土壤B. 水C. 空气D. 以上都是4.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下列哪种微生物是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A. 细菌B. 霉菌C. 酵母D. 病毒5.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是()。
A. 大肠杆菌B. 乳酸菌C. 醋酸杆菌D. 枯草杆菌6. 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菌落计数方法是()。
A. 稀释倒平板法B. 直接涂布法C. 滤膜法D. 以上都是7. 下列哪种微生物能在厌氧条件下生长?()A. 乳酸菌B. 醋酸杆菌C. 枯草杆菌D. 以上都是8.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微生物分离方法是()。
A. 稀释倒平板法B. 选择性培养C. 鉴别培养D. 以上都是9. 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pH值C. 水分活度D. 以上都是10. 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包括()。
A. 热处理B. 化学处理C. 辐射处理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 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菌落计数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微生物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 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因素影响。
7. 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食品微生物的试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关系的科学,下列哪项不是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A. 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B.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C.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D. 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的应用答案:D2. 食品中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包括哪些?A. 细菌、酵母和霉菌B. 病毒、细菌和寄生虫C. 细菌、病毒和霉菌D. 细菌、酵母和寄生虫答案:C3. 下列哪种微生物不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A. 细菌B. 酵母C. 霉菌D. 原生动物答案:D4. 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计数方法是?A. 稀释倒平板法B.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 比浊法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5. 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冷藏B. 热处理C. 辐射D. 增加食品的pH值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食品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 食品的发酵B. 食品的防腐C. 食品的检测D. 食品的包装答案:ABC2. 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目的是?A. 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B. 确定食品的安全性C. 监控食品的保质期D. 以上都是答案:D3.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可能包括?A. 原料B. 环境C. 人员D. 包装材料答案:ABCD4. 食品微生物控制的方法有哪些?A. 物理方法B. 化学方法C. 生物方法D. 以上都是答案:D5.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微生物类型包括?A. 细菌B. 酵母C. 霉菌D. 病毒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所有微生物都会导致食品变质。
(错误)2. 食品微生物学不涉及食品的发酵过程。
(错误)3. 食品微生物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
(正确)4. 微生物在食品保存中没有应用。
(错误)5. 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包括冷藏和热处理。
(正确)6.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不包括原料。
(错误)7. 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目的之一是确定食品的安全性。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细菌)。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___)。
3.微生物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___和___)奠定了基础。
4.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7.培养酵母所需的培养基是(麦芽糖琼脂)。
8.一般培养基灭菌的条件是(121°C,15分钟)。
9.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是(干燥、多皱)。
10.酵母的无性繁殖主要是(芽殖)。
11.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12.曲霉孢子是(外生孢子)。
13.霉菌的菌落比酵母的要(大)。
14.哪些关于病毒的描述是错误的(对抗生素敏感)。
15.病毒具有(一种核酸)。
16.噬菌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17.能够使细菌和放线菌裂解的是(裂解性噬菌体)。
18.可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的是(噬菌体)。
19.细菌总数测定的是(全部活细菌数)。
20.大肠杆菌群数量测定的最接近的值是(每100毫升或克食品检样的大肠杆菌群数量)。
21.测定大肠杆菌群数量的方法,选用的是(37°C)。
22.培养酵母菌的温度常选(28°C)。
23.配制固体培养基所需的琼脂量是(2%)。
24.完整测定大肠杆菌群所需的时间是(72小时)。
25.肉毒杆菌释放的是(外毒素)。
26.对面包黏丝病有抑制作用的是(丙酸钙)。
27.果汁和果酒一般可用(亚硫酸钠)作为防腐剂。
28.饮料常用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
29.最常用的食品杀菌方法是(巴氏杀菌)。
30.同样浓度下,蔗糖的渗透性比食盐(低10%)。
31.GMP是(良好生产规范)。
32.属于厌氧微生物的是(肉毒杆菌)。
33.酒精消毒的最佳浓度是(75%)。
34.下列属于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病毒)。
35.第一个使用固体培养基的人是(___)。
36.芽孢抗热的主要成分是(DPA)。
37.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2017年7月江苏食品微生物学(二)真题(含答案)

C027·03281绝密★启用前2017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复核人 03281 食品微生物学(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是( )A.内质网B.间体(中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2.核酸是病毒 ( )A.壳体的主要成份B.核心的主要成份C.包膜的主要成份D.尾钉的主要成份3.用蜗牛酶处理后可以得到原生质体的微生物是( )A.啤酒酵母B.灰色链霉菌C.沙门氏菌D.枯草芽孢杆菌4.在营养物质的过膜运送中,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是( )A.单纯扩散B.基团移位C.促进扩散D.主动运输5.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2%左右B.0.5%左右C.1%左右D.2%左右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中以干物质计( )A.氮素最多B.碳素最多C.氧最多D.氢最多7.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A.灼烧灭菌B.湿热火菌C.高压蒸汽灭菌D.间歇灭菌8.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是( )A.链球菌B.蓝细菌C.紫硫细菌D.大肠杆菌9.转化现象不包括( )A.DNA的吸收B.感受态细胞C.核酸酶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10.在土壤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类群是( )A.霉菌B.酵母菌C.细菌D.放线菌11.污水处理中测定的COD值的表示单位是( )A.mg/mL.B.mg/LC.mL/gD.mg/Kg12.空气中有不少微生物,原因是( )A.氧气充足B.背养条件好C.环境污染D.温度适宜1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B.干热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14.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B.生来就有C.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D.功能相对稳定15.在生物界分类中,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B.真菌界C.原核生物界D.原生生物界二、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在题下空处进行改正)16.在微生物细胞中,诱导酶的种类比组成酶的种类多。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B. 食品中的微生物与食品品质的关系C. 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D. 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答案:D2. 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B. 食品的物理性质变化C. 食品的化学性质变化D. 食品的生物化学变化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A. 细菌B. 酵母C. 病毒D. 酶答案:D4.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哪些?A. 大肠杆菌B. 沙门氏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总菌落数测定,主要反映的是?A. 食品的新鲜度B. 食品的卫生状况C. 食品的营养价值D. 食品的加工质量答案: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食品微生物学中的“HACCP”是指_______。
答案: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7.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原料污染、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加工污染;储存污染8.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培养基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营养琼脂;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9. 食品微生物学中,_______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最适状态的温度。
答案:最适生长温度10.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答案:细菌;真菌;病毒####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食品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答案:食品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帮助我们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优化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最后,食品微生物学还涉及到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和食品质量的监控,对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试题1.请简述微生物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2.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肉类和鱼类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并简述其特点。
3.请简述食品中的乳酸菌的作用和种类。
4.请简述嗜热菌的特点和常见分类。
5.请说明霉菌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答案1.微生物在食品中可以起到促进、改善、加工和腐败等作用。
例如,酵母菌和乳酸菌能够促进面包、奶酪等食品的发酵和加工;某些嗜热菌能够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而一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则会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2.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有产生肉毒杆菌毒素的肉毒杆菌、产生单胞菌肠毒素的单胞杆菌、产生沙门氏菌素的沙门氏菌、产生耶尔森氏菌毒素的耶尔森氏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肉类和鱼类食品中广泛存在,其特点是适宜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繁殖,能够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等问题。
3.食品中的乳酸菌通常具有产酸、抑菌、保鲜、调味等作用;常见的种类有嗜酸乳杆菌、乳酸杆菌、嗜热乳杆菌、异形菌等。
它们都可以通过发酵作用来改善食品的口感、品质和营养价值,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4.嗜热菌是一类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生存的细菌,常见分类有芽孢杆菌、蓝绿菌和嗜热假单胞菌等。
它们大多数都喜欢在80℃以上的环境中繁殖,有些甚至可以在100℃的环境下生存,因此在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
5.霉菌在食品中常被用于酿造或制作一些特定的食品和调味品,具有促进发酵、提高营养和改善口感的作用。
然而,某些霉菌如黄曲霉、青霉菌等则会产生强烈的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毒素会导致肝脏损害、免疫系统下降、视力受损等问题,因此食品中镜像霉菌的安全性需要引起关注。
以上就是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和答案,希望能对大家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1、细菌根据其形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革兰氏染色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造成的3、所有细菌细胞壁都含有肽聚糖,其由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糖胺(NAG)氨基酸短肽组成。
4、细菌鞭毛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鞭毛丝.鞭毛钩.基体。
鞭毛的基体在结构上,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不同,G+菌只有S环,M环,无L环、P环。
G-菌都有。
5、螺旋细菌的形态又分为可分为两种,即弧菌和螺菌。
6、肽聚糖是G+、G-菌共有的成分,而磷壁酸是G(+)菌特有成分,脂多糖是G-菌特有的成分。
7、放线菌个体为分枝丝状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8、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芽殖和裂殖。
9、真菌菌丝有两种类型,低等真菌的菌丝是无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是有隔菌丝。
10、病毒是一种无_细胞_结构,能通过_细菌滤器_,严格寄生于活细胞_的超显微生物。
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侵入与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五个阶段。
11、病毒结构有三种基本对称方式,即螺旋状对称型、二十面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12、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
13、微生物的所需的营养素可分成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14、酱油酿造是多种微生物混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米曲霉与酱油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参与了复杂的物质转化过程。
15、根据碳源和能量来源可将微生物分成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和化能有机异养型四种营养类型。
16、固氮酶由铁蛋白和钼蛋白两部分组成。
17、鉴定食品腐败变质一般是从感官鉴定、化学鉴定、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检验四个方面来进行的。
18、在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
19、生产酸奶的主要菌种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江苏2019.04食品微生物学(二)真题(含答案)

江苏2019.04食品微生物学(二)真题(含答案)2019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微生物学(二) (课程代码 0328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A.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沙门氏菌D.假单胞菌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生长的群体称为A.菌落B.凝絮C.菌膜D.菌苔3.大部分放线菌气生菌丝体成熟后,分化成A.基质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4.霉菌细胞壁内层的主要成分是A.甘露糖B.几丁质C.葡聚糖D.太聚糖5.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心,称为核心或A.壳体B.尾钉C.包膜D.基因组6.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是A.较细菌菌落大、厚、较稠、较不透明、有酒香味B.形态大、蛛网状、绒毛状、干燥、不透明、不易挑起C.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并有色鲜艳的干粉、不易挑起D.较小、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起7.不属于生长因子物质的是A.氨基酸B.矿质元素C.瞟冷碱基D.维生素8.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称为A.天然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合成培养基D.半合成培养基9.适宜在微酸性条件下(pH3.8~6.0)生长的微生物是A.放线菌B.细菌C.酵母菌D.病毒10.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新繁殖菌数和衰亡菌数几乎相等的时期是A.稳定期B.对数期C.延滞期D.衰亡期11.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A.破坏细菌细胞壁聚糖结构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C.破坏 DNA 结构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12.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最常用的化学融合剂是A.聚乙二醇B.EDTAC.磷酸盐D.硫酸二乙酯13.F+菌株是A.细胞中没有F因子的菌株B.细胞中存在游离的、但携带整合位点邻近一小段核染色体基因的特殊F、因子的菌株C.细胞中存在F质粒且在细胞表面着生性菌毛的菌株D.细胞中存在与染色体特定位点相整合的F因子的菌株14.湿热灭菌法的种类很多,创造低温维持法的学者是A.荷兰人列文虎克B.法国学者巴斯德C.德国学者柯赫D.德国学者贝哲林克15.导致菌种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发突变B.培养基不适合C.传代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D.保藏方法不当16.利用冰箱保存斜面菌种,一般将温度控制在A.0℃B.4℃C.5~10℃D.10℃17.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相互关系是A.拮抗B.寄生C.共生D.互生18.在同样温度和相同作用时间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这是因为A.湿热蒸汽透射力强,能迅速使蛋白质变性B.湿热灭菌能迅速破坏细菌的酵系统C.湿热灭菌能促进糖类分解D.湿热灭菌能使细菌迅速失活19.再次免疫应答指在初次应答后的抗体下降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进行免疫时,会出现一个潜伏期明显缩短、滴度高、维持时间长的阶段,此阶段抗体主要是A.IgMB.IgDC.IgED.IgG20.外毒素具有的主要特征是A.革兰氏阴性菌产生B.毒性较强C.无抗原性D.性质稳定,耐热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空,每空1分,共9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代时
当微生物处于生长曲线的指数期(对数期)时,细胞分裂一次所需平均时间,也等于群体中的个体数或其生物量增加一倍所需的平均时间。
又称世代时间。
2.生长速率常数
微生物每小时的分裂代数(R),用来表示细胞生长繁殖速率
3.巴氏灭菌
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4. 间歇灭菌
间歇灭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这种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芽孢和孢子萌发成为营养体。
这时再以100℃处理半小时,再放置24小时。
如此连续灭菌3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5.抗生素
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物活动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6.营养缺陷型
对某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或生长因子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的变异菌株或细胞。
必须在基本培养基(如由葡萄糖和无机盐组成的培养基)中补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
7.转化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 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8. 普遍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 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
8.缺陷性转导
指噬菌体只能传递供体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置附近基因的转导过程。
9.溶源转变
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
二、图解
1.细菌和酵母菌的典型生长曲线
2.D值(杀菌温度一定,杀菌数与时间的关系)
3.Z值(杀菌数一定,杀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问答题
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包括哪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可以实现哪些食品加
工与保藏?
2.测定微生物生长量的方法有哪些?
(一)、直接法:
a.测体积:很粗的方法,用于初步比较用。
b.称干重: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
(二)、间接法:
a.比浊法:可用目测观察未知浓度菌的浓度高低,精确度低,方便;
精确测定可用分光度计,方法简单,可随时测出菌体生长情况。
b.生理指标法:
测含氮量,含碳量等,精确度很高,但测定技术要求高。
3.测定微生物繁殖数的方法有哪些?
(一)、直接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所的结果包括死细胞。
①比例计数法:很粗的计算方法
②血球计数板法:可以数出死菌和活菌的数目较精确,但亦有一定
误差。
(二)、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①液体稀释法(MPN):不准确
②平板菌落计数法:不能全面反映样品中的活菌数,技术要求较高。
4.影响微生物延滞期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5.影响微生物对数增长期代时长短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