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氯气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氯气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到田鼠洞中用于消灭田鼠,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溶于水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⑤2.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A.澄清石灰水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饱和食盐水D.苛性钠溶液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大B.加入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是氧气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4.在pH 试纸上滴一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B.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C.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也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D.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5.向新制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产生的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 .AB .BC .CD .D6.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氯气至过量,溶液颜色可能出现无色、浅黄绿色、红色等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I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HB .过程II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试管②中溶液不再呈酸性C .过程III 溶液由无色变成浅黄绿色,证明溶液中有HClOD .若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加入22Na O 粉末,也会出现相同的颜色变化7.下列变化过程不能直接实现的是HCl −−→①Cl 2−−→②Ca(ClO)2−−→③HClO −−→④CO 2A .①B .②C .③D .④8.2Cl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生产盐酸、漂白粉及制氯仿等有机溶剂。
2Cl 的制备可用下列反应:NaClO+2HCl(浓)=NaCl+Cl 2↑+H 2O,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2Cl 易液化,可用于生产盐酸B .NaCl 熔点较高,可用作防腐剂C .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D .Na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9.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2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将( )。
A.减少B.不变C.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2.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
A.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C.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D.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3.均衡价格随着( )。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4.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5.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6.所有下列因素中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本身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7.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果该种商品的一种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则会引起( )。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8.根据供求定理,供给的变动引起(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9.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上限( )。
A.尽管现在供给短缺。
但生产者正在迅速增加供给B.供给短缺。
但生产者不愿意增加生产C.供求平衡D.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完全满足10.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下限( )。
A.尽管现在供给过剩,但生产者仍在增加供给B.由于供给过剩,消费者巳不愿意购买C.供求平衡D.生产者的产品全卖了出去参考答案:1.C;2.B;3.D;4.C;5.B;6.B;7.D;8.C;9.B;10.A二、判断题1.需求就是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购买的商品量。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SNA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绿色GDP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5.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9.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
10.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
11.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
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
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消费支出:3000亿;总投资:2000亿;政府支出:900亿;进口:300亿;出口:150亿;工资:4200亿;间接税未知;利息:200亿,租金:250亿;利润:400亿;折旧:100亿;非企业收入:400亿‘根据所给资料进行:(1)用支出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2)该国间接税为多少?(3)该国国内生产净值为多少?1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1.名词解释(1)SNA: 即国民账户体系。
第二章 习题及练习答案

第2章第二章习题及练习答案2.1 选择题A,B,C,C,A2.2 填空题1.在Python中,字典和集合都是用一对__大括号___作为定界符,字典的每个元素有两部分组成,即_键_和值,其中__键___不允许重复。
2.假设有列表a = ['name','age','sex']和b = ['Dong',38,'Male'],请使用一个语句将这两个列表的内容转换为字典,并且以列表a中的元素为键,以列表b中的元素为值,这个语句可以写为__c = dict(zip(a,b))__。
3.假设有一个列表a,现要求从列表a中每3个元素取1个,并且将取到的元素组成新的列表b,可以使用语句___b = a[::3]__。
4.使用列表推导式生成包含10个数字5的列表,语句可以写为__[5 for i in range(10)]_。
5. ___不可以________(可以、不可以)使用del命令来删除元组中的部分元素。
2.3 简答题1.为什么应尽量从列表的尾部进行元素的增加与删除操作?答:当列表增加或删除元素时,列表对象自动进行内存扩展或收缩,从而保证元素之间没有缝隙,但这涉及到列表元素的移动,效率较低,应尽量从列表尾部进行元素的增加与删除操作以提高处理速度。
2.简单解释Python的字符串驻留机制。
答:Python支持字符串驻留机制,即:对于短字符串,将其赋值给多个不同的对象时,内存中只有一个副本,多个对象共享该副本。
这一点不适用于长字符串,即长字符串不遵守驻留机制。
2.4 编程题1.编写程序,生成包含1000个0到100之间的随机整数,并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
(提示:使用集合。
)答:import randomx = [random.randint(0,100) for i in range(1000)]d = set(x)for v in d:print(v, ':', x.count(v))2.假设有一段英文,其中有单独的字母“I”误写为“i”,请编写程序进行纠正。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气体摩尔体积》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气体摩尔体积》练习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molH的质量是1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molB.1mol2C.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1L mol-⋅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18O2中含有中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22.4 L CH4含有电子数为10N AC.标准状况下,2.24 L环己烷的分子数为0.1N AD.标况下22.4 L溴单质含有2N A个原子3.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2O和1mol2N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CH的体积约为22.4L,则一定处于标准状况B.若1mol4CCl的体积约为22.4LC.在标准状况下,1mol4D.在标准状况下,11.2L2N中含有1mol N原子4.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 g,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 B.71 C.28.4 g·mol-1D.71 g·mol-15.从微观角度看,影响一定质量某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A.气体分子数B.气体分子的体积C.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气体分子的质量6.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H3和CH4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所含分子数目相同B.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C.质量之比为16:17D.密度之比为17:167.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下列气体中,质量最小的是( )A .4CHB .2NC .2COD .2H8.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 .196g 24H SOB .2mol 2COC .44.8L HClD .6g 2H9.常温常压下,取四支完全一样的针筒,分别充入等质量的CH 4、O 2、CO 2、SO 2四种气体,其中充装SO 2的是A .B . C. D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 mol H 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 gB .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体积是22.4 L ,则可认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约是1 molC .在20 ℃时,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总比22.4 L 大D .1 mol H 2和O 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大于22.4 L1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标准状况下,某种O 2和N 2的混合气体mg 含有b 个分子,则ng 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 )A .A 22.4nb m N LB .A 22.4mb n N LC .A 22.4mb n N LD .A nb 22.4mN L 12.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所含原子数相等B .气体密度相等C .气体质量相等D .摩尔质量相等13.关于2mol 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积为44.8LB .含有4mol 原子C .分子数为6.02×1023D .质量为88g二、填空题14.(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
最新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属于企业负债类账户的是()。
A.应收账款B.预付账款C.预收账款D.所得税费用参考答案: C2.引起负债内部两个项目此增彼减而负债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A.用短期借款偿还应付账款B.收到投资者货币投资C.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D.用银行存款支付投资者利润参考答案:A3.会计科目是()。
A.会计报表的名称B.会计报表的项目C.会计档案的名称D.会计要素的名称参考答案:D4.下列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是()。
A.以存款购买一批材料B.以存款支付前欠货款C.收回应收账款存入银行D.购买设备一台,货款未付参考答案:D5.“坏账准备”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属于( )账户。
A.资产类B.负债类C.所有者权益类D.费用类参考答案:A6.下列哪个项目是资产()?A.应付职工薪酬B.预收账款C.应付利息D.预付账款参考答案:D7.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一项负债减少,而另一项负债增加的是()。
A.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B.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C.向银行借款偿还应付账款D.将银行借款存入银行参考答案:C8.如果某项经济业务只引起资产类内部项目或负债类内部项目之间增减变动的,其结果是()。
A.不影响资产或负债总额B.使资产或负债总额发生等额变动C.只影响资产总额变动D.只影响负债总额变动参考答案:A9.下列费用中,不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是()。
A.车间办公费B.生产设备的折旧费C.行政管理人员工资D.生产设备的修理费参考答案:C10.会计科目是对()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经济业务 B.会计账户 C.会计分录 D.会计对象参考答案:D11.账户是根据()开设的,用来连续、系统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A.资金运动 B.会计对象 C.会计科目 D.财务状况参考答案:C1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未分配利润 B.权益 C.流动负债 D.长期负债参考答案:B13.下列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是()。
财务管理第二章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估价一、单项选择题1、某公司拟于5年后一次还清所欠债务100000元,假定银行利息率为10%,5年10%的年金终值系数为6.1051,5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3.7908,则应从现在起每年末等额存入银行的偿债基金为(A )。
A.16379.75B.26379.66C.379080D.610510[解析]本题属于已知终值求年金,故答案为:A=S/(S/A,10%,5)=100000/6.1051=16379.75(元)2、某公司向银行借入23000元,借款期为9年,每年的还本付息额为4600元,则借款利率为(B )A.16.53%B.13.72%C.17.68%D.18.25%[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利用插补法求利息率。
3、一项1000万元的借款,借款期3年,年利率为5%,若每年半年复利一次,年有效年利率会高出名义利率(C )。
A.0.16%B.0.25% C. 0.06% D. 0.05%[解析]已知:M = 2,r = 5%根据有效年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关系式:=(1+5%/2)2-1= 5.06 %有效年利率高出名义利率0.06%(5.06%-5%)。
4、某企业于年初存入银行10000元,假定年利息率为12%,每年复利两次.已知(F/P,6%,5)=1.3382,(F/P,6%,10)=1.7908,(F/P,12%,5)=1.7623,(F/P,12%,10)=3.1058,则第5年末的本利和为(C )元。
A. 13382B. 17623C. 17908D. 31058[解析]第5年末的本利和=10000×(S/P,6%,10)=17908(元)。
5、下列因素引起的风险中,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投资组合予以消减的是(D)。
A.宏观经济状况变化B.世界能源状况变化C.发生经济危机D.被投资企业出现经营失误6、下列各项中,不能通过证券组合分散的风险是(D )。
A.非系统性风险B.公司特别风险C.可分散风险D.市场风险7、假定某企业的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为60:40,据此可断定该企业(D )A.只存在经营风险B.经营风险大于财务风险C.经营风险小于财务风险D.同时存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8、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纯利率是指(T )。
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在账户贷方的是()。
AA.费用的增加B.收入的增加C.负债的减少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记借,减少记贷;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企业会计制度》将的会计科目分为()。
BA.六类B.五类C.七类D.三类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3、借贷记帐法中资产类帐户的余额一般在()。
BA.无余额B.借方C.贷方D.借方或贷方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AA.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B.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C.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D.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5、下列错误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
DA.重记经济业务B.借贷方向相反C.漏记经济业务D.借贷金额不等试算平衡的具体内容就是检查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平衡。
6、“待摊费用”账户本期期初余额3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1500元,本期摊销500元,则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B A.借方4500元 B.贷方4500元C.借方3500元 D.贷方1000元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按照资产类账户计算期末余额。
7、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是根据()的基本原理。
CA.账户结构B.会计要素划分的类别C.会计等式D.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8、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DA.一个账户B.两个账户C.三个账户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DA.同增、同减、有增、有减B.同收、同付、有收、有付C.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10、会计账户的开设依据是()。
C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C.会计科目 D.会计方法11、收到某单位的预付购货款存入银行,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是() B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得减少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增加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D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借:银行存款(资产)贷:预收账款(负债)1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期末余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A.制造费用B.主要成本C.加工成本D.非生产成本2、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3、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A.半固定成本B.半变动成本C.延期变动成本D.曲线式成本4.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A.成本的目标B.成本的可辨认性C.成本的经济用途D.成本的性态5、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C.回归直线法D.直接分析法6、当相关系数r等于+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正相关B.完全正相关C.完全无关D.基本无关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C.半固定成本D.单位固定成本8、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C.技术性变动成本D.约束性变动成本9、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C.产品成本D.期间成本10、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A.变动成本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D.变动成本率1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A.成本的变动范围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C.时间的变动范围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12、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a,然后才能计算出b的方法时()A.直接分析法B.高低点法C.散布图法D.回归直线法13、某企业在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需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据此可以断定:该企业应用的是()A.高低点法B.回归直线法C.多步分析程序D.同步分析程序14、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A.最高的业务量B.最高的成本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1、D2、A3、A4、D5、C6、B7、B8、C9、D 10、B 11、B 12、C 13、C 14、A四、简答题:1、比较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异同。
答: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的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
前者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后者则仅仅属于定性分析;第二,最终结果不同。
前者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后者只要求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以企业的总成本为对象,成本性态分析需要以成本按性态分类为前提。
五、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习题答案:解:1、高低点法:(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2)计算y=a+bx中的a、b值:b=(10500-8800)/(50-40)=170元将b代入高点:10500=a+170*50a=2000或将b代入低点:8800=a+170*40a=2000(3)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2000+170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元。
2、回归直线法: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b=(n∑xy-∑x∑y)/[n∑x2-(∑x)2]a=(∑y-b∑x)/n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b=(6*2541900-266*57100)/(6*11854-2662)=170.65(元)a=(57100-170.65*266)/6=1951.19(元)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1951.19+170.65x2、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1-8月份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习题答案:解:1、高低点法:(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2)计算y=a+bx中的a、b值:b=(8200-5200)/(28-16)=250(元/件)将b代入高点:8200=a+250*28a=1200或将b代入低点:5200=a+250*16a=1200(3)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1200+250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25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元。
2、回归直线法: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b=(n∑xy-∑x∑y)/[n∑x2-(∑x)2]a=(∑y-b∑x)/n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b=(8×1170600-169×54200)/(8×3675-1692)=244.34(元)a=(3675×54200-169×1170600)/(8×3675-1692)=1613.35(元)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1613.35+244.34x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D.变动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大于13 500元B.必然等于13 500元C.必然小于13 500元D.可能等于13 500元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A.0元B.1 000元C.5 000元D.6 000元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A.14 000元B.10 000元C.6 000元D.4 000元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时()A.不将其作为费用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1、C2、D3、B4、C5、B6、D7、B8、B9、A10、D11、C12、D13、B五、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1、变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元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2、完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2、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 0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25 000元。
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第一、第二年的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解: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传统式利润表单位:元3、已知:某厂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如下表:资料单位:元该厂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第一年为150 000元,第二年为100 000元,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的各年营业利润。
解:1、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差额=0-0=0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50 000+0=150 0002、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差额=(40 000÷10 000)×4000-0=16 000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00 000+16 000=116 0004、已知:某厂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位为10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4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 000元,全部系固定性的,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最近三年的产销量资料如下表:资料单位:件要求:(1)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2)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3)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初存货成本;(4)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各年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5)用差额简算法验证完全成本法下的各年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