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降糖作用之外的作用

合集下载

试述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试述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作用时间 (小时 ) 达峰时间 1- 2 1- 3 2- 4 2- 4 1- 3 4 - 12 4 - 12 12 - 24 8 - 10 无峰 无峰 2- 8 2- 8 2- 8 1- 4 1- 4
持续时间 3. 5 - 4 3- 5 5- 7 5- 8 5- 8 18 - 24 18 - 24 25 - 36 36 > 30 > 24 24 24 16 - 24 14 - 24 14 - 24
王波, 正确认识胰岛素、糖尿病之友, 2009. 7: 44。
( 1)速效胰岛 素, 皮下注 射后, 迅速发 挥作用, 达峰 时间
和作用时间均较短, 是用于解决餐后高血 糖状态的 一类胰岛
素。
( 2)短效胰岛素 : 生物 合成人 胰岛素 (诺 和灵 R、优 泌林
R、甘舒霖 R 等 ), 该类药 起效 时间 较速效 胰岛 素慢, 作 用时 间稍长, 也适合餐后血糖稍高的患者。
国外进行糖尿病患 者胰岛细胞功能研究, 发现患 者胰岛 细胞功能, 随病程延长 进行性下降, 在诊断前可能 10年就已 经存在细胞功能的 衰退, 只 是下降 的相 对较 缓慢, 而在 诊断 后不到 5年的时 间内, 细胞 功能 的衰退 呈现 快速下 降趋 势, 以每年 18. 2% 速度进 行减退。 型糖尿 病是一 种缓慢 进展 性疾病, 胰岛 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 型糖 尿病两 个主要因素, 在糖尿病发 生以后 细胞 功能 是进行 性下 降, 其下降速度决定了糖尿病进展的 速度 [ 4]。高血糖存在 代谢 记忆 效应, 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后期强化控制血糖 对于减 少心血管事件则于事无补, 因此, 尽 早使用胰 岛素干预, 实现 并保持良好 的血 糖控 制, 减 少微 血 管和 大 血管 并发 症 的发 生, 国内糖尿病专家最新的糖尿病防治指 南与强调了 胰岛素 治疗的尽早原则, 既然选择胰岛素就要选 择安全达标 率高的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胰岛素(insulin,INS)自1921年由加拿大Toranto大学的Banting发现后,使得糖尿病的治疗成为可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1923年开始临床使用,该研究也因此于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5年我国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牛结晶胰岛素。

从牛、猪胰岛素到人胰岛素,取得了重大进步,到目前应用胰岛素类似物,给临床带来了更多的益处。

在其问世的最初50年里,临床普遍应用的胰岛素提取自猪和牛的胰腺。

20世纪70年代,人们出于对胰岛素纯度的关注,生产出了高纯度的,即单组分胰岛素;而80年代初,普通人胰岛素又成为医药商品;数年之后,即80年代末,人们又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生物合成了普通人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生产工艺:1.胰岛素的分类1.1 按生产来源分动物胰岛素,半合成胰岛素和DNA重组生物合成胰岛素。

1.2 在临床上,根据各种胰岛素作用时间特点,将品种繁多的胰岛素制剂分为六类。

1.2.1 速效(超短效)胰岛素如赖脯胰岛素(IL),门冬胰岛素(IA)。

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的主要特点是:①起效快,皮下注射后15分钟起效,可以在餐前即刻甚至餐后立即注射,不需提前半小时,提高了病人用药的依从性;②达峰快,注射后15分钟起效,30~60分钟达到药效高峰,恰好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相匹配,控制餐后血糖效果好;③药效维持时间短,大约在3小时左右(2~4小时)。

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与进餐后人体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十分相似,能够很好地控制当餐后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正是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它非常适合于胰岛素泵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两种:①Insulin Lispro由Lilly公司1996年研制,它是将原来胰岛素B链上28位的脯氨酸与29位上的赖氨酸互换位置而得到的。

②Insulin Aspart(诺和锐)由Novo Nordisk公司研制,它是将胰岛素B链上28位脯氨酸替换成天冬氨酸而成。

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

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

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文章目录*一、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二、胰岛素降血糖会产生依赖吗*三、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1、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1.1、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在人体内许多组织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首先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开始发挥其生物效应,这是胰岛素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的先决条件。

1.2、安排糖分的贮藏和使用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和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以“命令”从食物中吸收进血液的糖分加速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并以糖原的形式贮藏起来备用;同时又约束贮存在这些组织里的糖原不能轻易溜回血液里,免得引起血糖过高。

1.3、帮助脂肪的合成和贮存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使三酰甘油合成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快。

它还可以抑制脂解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

在这一作用下,胰岛素可以把体内一部分多余的糖分赶入到脂肪组织里,并将这些糖分转化成脂肪贮藏起来。

同时,胰岛素也不让脂肪组织随便分解成葡萄糖。

2、胰岛素的药理作用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

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3、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

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胰岛素降血糖会产生依赖吗胰岛素确实是激素,激素也确实有存在依赖的问题。

但是,之所以发生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的本身分泌功能已经不足甚至衰竭了,这个时候即便不补充胰岛素,胰岛也很难恢复胰岛素的分泌,甚至会加重耗竭。

不同胰岛素分类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可迅速降低血糖长效作用型胰岛素可持续维持血糖稳定

不同胰岛素分类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可迅速降低血糖长效作用型胰岛素可持续维持血糖稳定

不同胰岛素分类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可迅速降低血糖长效作用型胰岛素可持续维持血糖稳定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重要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胰岛素的作用时效,胰岛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如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和长效作用型胰岛素。

不同胰岛素分类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是不同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对血糖的影响。

一、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也被称为短效胰岛素,其主要特点是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这类胰岛素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就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对血糖产生效应。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的胰岛素分子结构与人体自然分泌的胰岛素非常相似,因此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等方式调节血糖。

它在进餐前注射,能够较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当餐食进入体内后,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能够迅速将血糖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使血糖浓度保持在理想水平,并维持血糖稳定。

二、长效作用型胰岛素长效作用型胰岛素,也被称为基础胰岛素或缓释胰岛素,其主要特点是起效时间较长,能够持续维持血糖稳定。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在注射后会逐渐释放,提供持续而稳定的胰岛素效应。

这类胰岛素的持续时间较长,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内的胰岛素需求,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通过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模式,逐渐释放胰岛素,以满足人体全天候的胰岛素需求。

它主要对肝脏进行作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的生成,减少肝脏释放新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的升高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维持血糖水平的平稳。

综上所述,不同胰岛素分类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是不同的。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能够迅速降低血糖,适用于餐前注射,能够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的发生;而长效作用型胰岛素能够持续维持血糖稳定,适用于全天候的胰岛素需求,可以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升高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降糖药与以下药物合用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降糖药与以下药物合用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降糖药根据其特点可分为胰岛素类、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及格列苯脲等)、双胍类(二甲双胍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奈等)及其他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等)。

降血糖药可与多种药发生相互作用,如联用合理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联用不当则可引起相反的结果,应引起注意。

( 1 )胰岛素①与磺酰脲类或双胍类口服降糖药联用,能加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

胰岛素制剂可补充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磺酰脲类可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双胍类可促进周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并抑制肝糖原异生。

三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故其中两类联用都可增强疗效。

②与可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联用,可降低或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应注意调整其剂量。

③与葡萄糖和氯化钾联用,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小量胰岛素可加强组织对葡萄糖和钾的利用,增加钾的贮藏,而钾有利于葡萄糖进人缺氧的心肌细胞,三者联用可稳定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为心肌提供能源,促进钾进人受损的极化不足的心肌细胞,使心肌功能恢复,故称极化液(GIK )。

④与维生素C 混合静脉滴注可使胰岛素失活。

⑤与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及抗癌药甲氨蝶吟等联用可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中游离胰岛素增多,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或低血糖休克。

⑥使用胰岛素时,若饮酒或注射含乙醇的药物,可引起低血糖或脑损害。

( 2 )磺酰脲类①与可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联用,可减弱或增强其降血糖作用,应注意调整其剂量。

②与磺胺类、水杨酸类、丙磺舒、保泰松、叫噪美辛、甲氨蝶吟、土霉素、氯霉素、青霉素类联用,可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③与镇静催眠药联用,磺酰脲类可延缓其体内清除,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④与甲氨蝶吟联用,甲苯磺丁脉可增强甲氨蝶吟的毒性。

⑤与利福平联用可使甲苯磺丁脲半衰期缩短,降血糖作用减弱。

⑥与口服抗凝血药联用可使甲苯磺丁脉半衰期延长,降血糖作用增强。

⑦与别嗦吟醇联用可使氯磺丙脲半衰期延长,降血糖作用增强。

GLP-1RA的10大降糖外作用

GLP-1RA的10大降糖外作用

GLP-1RA的10大降糖外作用概述1964年,研究者发现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静脉输注葡萄糖诱发的胰岛素分泌,随着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样多肽(GIP)的发现,这种效应被定义为“肠促胰岛素效应”。

1987年,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被发现,GLP-1相较GIP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峰浓度。

自2005年,首款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上市以来,其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强效的降糖作用——短效GLP-1RA 主要影响餐后血糖,长效GLP-1RA对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有影响。

降糖之外,GLP-1RAs同样带来了诸多惊喜,结合最新专家共识,本文对GLP-1RAs的降糖外作用进行梳理。

图1 GLP-1对代谢的影响减重研究显示,1.0mg司美格鲁肽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0周时患者体重较基线下降4.0kg;度拉糖肽1.5mg单药治疗26周,体重较基线下降1.5kg。

另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同样显示,应用利拉鲁肽5年,可显著降低平均体重达5.3 kg,BMI指数平均下降1.98。

在肥胖和超重且无糖尿病的成年人中,不同GLP-1RA的平均减重为2.49~17.36kg。

GLP-1RAs减重机制主要源于对摄食行为、能量代谢两方面的影响。

具体包括:➤抑制食欲,减少摄食,显著增加下丘脑弓状核饱食信号的水平,并抑制弓状核饥饿信号的增加,从而增加饱食感,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内脏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并促进棕色脂肪产热;➤作用于胃肠道,延缓胃排空和胃肠蠕动,并减少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

心血管保护作用目前证据表明,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均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中利拉鲁肽是首个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

荟萃分析显示,GLP-1RA可使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9%,卒中相对风险降低14%,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2%。

GLP-1RA不会增加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并且不同GLP-1RA的心血管获益并不一致。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及小鼠解剖,医学实验报告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及小鼠解剖,医学实验报告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及小鼠解剖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鼠的抓取和固定方法2. 掌握小鼠的解剖方法3. 了解胰岛素的降血糖原理二.实验原理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状态分泌和餐时爆发分泌。

基础状态的胰岛素全天持续分泌,餐时爆发分泌在每次进餐后出现,一个正常人每天的胰岛素分泌量共计50单位左右。

胰岛素主要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调节糖、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和贮存,它是主要的合成代谢激素,在肝脏胰岛素与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促进糖原合成和脂肪酸的合成,使葡萄糖变成糖原储存起来,抑制糖原分解和酮体生成,抑制其他物质转化成糖,从而降低了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此外,胰岛素还可以刺激某些外周组织,特别是骨骼肌和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在肌肉组织它可以使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储存起来,以备肌肉活动利用,在脂肪组织它可以帮助合成脂肪酸储存能量。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小鼠一只,蛙板一块,固定针2根 ,手术剪,眼科剪,玻璃分针两根,注射器及消毒棉, 50%的葡萄糖溶液、胰岛素溶液、麻醉剂,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 小鼠的抓取与固定2. 探究胰岛素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将小鼠分为2组,一组注射0.3ml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观察两组小鼠的变化情况,分别标记为一号和二号。

3. 小鼠被毛去除4.小鼠的麻醉:左手提起并固定小鼠,使小鼠腹部朝上,鼠头略低于尾部,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在下腹部靠近腹腔白线的两侧进行穿刺,针头刺入皮肤后进针3mm左右,接着使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45度角刺入腹肌,穿过腹肌进入腹膜腔。

当针尖穿过腹肌进入腹膜腔后抵抗感消失。

固定针头,保持针尖不动,回抽针栓,如无回血、肠液和尿液后即可注射药液。

5. 解剖: 从腹部开始,查看腹部脏器,以肝脏胃脾肾输尿管姨小肠大肠膀胱前列腺性腺顺序。

然后再看胸部,看到肺脏心脏胸腺等器官,并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了心脏的采血。

糖尿病药物,您知道多少?

糖尿病药物,您知道多少?
维普资讯
R b n g
蒋尿 病药 物 您 知道 多少?
文◎ 易罗英 本 刊编辑
要 想 满 意 地 控 制 糖 尿 病 ,您
您 往 往还 要 服 用 阿 司 匹林 , 需要
有 当 B细胞 出现 功能 障碍 ,引起胰
就 得 在 治 疗 方 面 多 费 点 , LU。 除 对 高血 压 和高血 脂 进行 积极 治 疗 。 了控制饮食 、加强锻炼之外 ,了解
您 所 吃 的药 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一个
岛素 水 平 降低 或 者 当 A 细 胞 和 B 传 统 1 降 糖 药 根 据 作 用 机 细 胞 的 功能 障碍 使 得 肝 糖 原 分 解 : 3服
制的不 同可 分 为 以下几类 :1 )可 增 加 时 ,西 他 列 汀 才 能 通 过 对
血糖素 类似物 ,每天注射 2 ,在 次 降 糖 的 同时 它 还 可 以产 生 减 轻 体
重 的 效应 。
间 、血 药峰值 、持续 时间 、降低糖
最 近 ,一 种 新 型 的 口服 降糖
V DP 4 化血红蛋 白的能 力 、副作用 、价 格 药二肽基 肽酶 l ( P - )抑 制剂
以及 耐 受 性等 等 诸 多 方面 都 会 有

西他 列 汀 已获得 F DA ( 国食 品 美 与药 品监督 管理局 )批 准 ,这种 口
还 有一种 降糖 药 普兰 林肽 , 这 种 药 可 以让使 用胰 岛 素 的患 者 胰 淀 素 水 平得 到恢 复 ,从 而 帮 助 降 低血 糖 。 这种 药在 每 次 进 餐 前
注 射 ,现 在 已有 相 应 的笔 型 注 射
定 的区别。
不 仅 如 此 ,降 糖 药经 常 一起 服 药 能 增 强被 称 为 肠 促 胰 岛 素 合 用 ,甚 至还 经 常和 一 些 调 节 血 脂 、降低血 压 的药物联 用。要知道 糖 尿 病 在 某种 意 义 上 讲 等 同于 心 脏 病 ,因此 除 了要 吃 降糖 药之外 , 系统 ”的生理 作用 ,通 过影响胰腺 中的 B细 胞 ( 泌胰 岛 素 ,降低血 分 糖 ) A 细 胞 ( 泌胰 高血 糖 素 , 和 分 升高血糖 )来 调节葡萄糖 水平 。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降糖作用之外的作用作者:王梅杰李臣鸿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6年第02期[摘要] 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已为治疗糖尿病患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胰岛素的非降糖作用却还未能为大家所熟知。

基于动物及体外实验的研究均多次证实胰岛素除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外,还有抗炎症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及降低血钾等一系列非降糖作用。

这些作用虽不像其降糖作用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关键词] 胰岛素;非降糖作用;心血管;血清钾[中图分类号] Q578;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1(b)-0196-03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合成和分泌,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

胰岛素主要作用靶位为肝脏、脂肪、肌肉等组织,其主要功能包括: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糖原的合成和储存,抑制糖异生;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酸合成和储存,促进蛋白质合成等。

现将胰岛素的一系列非降糖作用总结如下。

1 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证实,胰岛素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其在不依赖于降低血糖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激活心血管内源性PI3K-Akt-eNOS系统,激活细胞生存信号保护缺血心脏,促进心肌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抑制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进而增加NO产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灌注,发挥硝基酯样作用[1]。

2 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卒中及其他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不过近年来一些动物实验有了新的发现,胰岛素能够通过Akt-eNOS信号通路增加NO的产生,在不改变动脉血压的情况下增加血流量[2],尽量减少冠状内皮细胞的凋亡,抑制内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减少血管内皮的损伤,保护可行的冠状内皮细胞来应对自身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舒张调节因子,乙酰胆碱(ACH),缓激肽,前列腺素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3]。

3 抗炎症作用3.1 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与释放核因子NF-KB是体内的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能够调控机体防御、炎症反应、细胞分化、组织损伤、细胞凋亡所必需的200多个基因转录[4],当NF-KB活性升高的情况下,与炎症相关的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C型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等都会表达增加。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体内,CRP,SAA的浓度都会增加,但是当体内注射按2.5 U/h的量注射胰岛素时,体内CRP,SAA的浓度的浓度会降低40%~50%[5],从而达到治疗病人的效果。

3.2 增加抗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Jeschke[6]通过烧伤的动物模型所做实验表明:胰岛素不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自身的代谢而间接地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能够通过自身直接和一些信号转录因子(SOCS,RANTES)结合,增加SOCS和RANTES等信号转录因子的表达,减少STAT-5和C/EBP-β等与促炎性细胞因子转录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升高白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的目的。

3.3 促进eNOS表达,抑制iNOS表达胰岛素能够通过与自身受体结合,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调节eNOS的活性及其表达。

Gao等[7]对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给予INS治疗,发现其蛋白激酶B(PKB)和磷酸化eNOS 的浓度明显升高,研究者认为INS 通过磷脂酞肌醇-3肌酶(PIK-3)途径激活Akt,从而增加了eNOS的合成。

而iNOS在机体内大量表达是有害的,Langouche[8]的最新研究表明:给ICU的危重病人输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结果如预期那样,血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e-选择素等分子的浓度降低了,同时血液中NO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除血液中NO浓度显著升高外,死亡病人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扭曲、内膜分离和电子传递酶链异常;而且肝脏枯否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大量iNOS,而eNOS的表达不变;推测血液中高浓度NO是iNOS过度表达的结果,而胰岛素的输注抑制了iNOS过度表达,预防了肝细胞损害。

4 抗氧化应激作用2004年美国Ceriello教授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上提出共同土壤学说(Common soil hypothesis),即氧化应激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基础,这一学说至今几乎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

在生物体内,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能够导致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能够直接使DNA、蛋白质、脂类氧化和损伤,还可作为功能性分子信号,使细胞内多种应激敏感信号通路激活[9-10]。

而胰岛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抑制NADPH氧化酶的亚基(p47phox)的表达,p47phox与超氧化自由基的生成有关。

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STEMI)的病人注射胰岛素葡萄糖(GIK),发现相比对照组,p47phox的含量降低了49%左右[5]。

这样就阻止了一系列的氧化应激的级联反应。

5 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病变所导致的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足部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的疾病状态,足部溃疡面愈合较慢。

患有糖尿病足的病人在溃疡处进入注射胰岛素,治疗7 d,相对于对照组,创面下浸润注射胰岛素可以加速其创面的再上皮化作用,有利于创面的愈合,肉芽组织生长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对全身血糖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11]。

6 胰岛素对β细胞的作用β细胞是胰岛细胞内分泌胰岛素的一种细胞,与其他组织相比,胰岛β细胞可以合成少量过氧化物解毒酶,例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分解H2O2的能力有限,因此β细胞容易受到ROS的损伤,但是胰岛素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经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T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降低,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M)含量增加,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减少,所以能够很好的阻止ROS对β细胞造成的损害[12]。

7 治疗高血钾症临床上常把葡萄糖和胰岛素联合起来使用治疗高血钾,葡萄糖经小肠吸收后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ATP的生成及糖原的合成均需要钾离子的参与,而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糖原,同时抑制糖原分解,能够促进钾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降低血钾浓度,达到治疗高血钾的目的,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高血钾容易出现低血糖,加入的葡萄糖也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出现[13]。

8 胰岛素非降糖作用的意义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尤其重要的,任何的应激反应都会打破机体的平衡状态,引起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

胰岛素作为维持内环境平衡重要的一员,与其他激素协同或拮抗维持内环境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一系列的动物实验证实了胰岛素能够起到保护心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而且临床上已经用胰岛素治疗高血钾,促进创面愈合。

胰岛素治疗剂量不足,就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用量过大,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产生休克。

加之胰岛素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目前市面上的是人工合成或者生物工程提纯的,和自身产生的胰岛素还是不一样,患者对外源性的胰岛素就容易产生抵抗,且无法消除,这样患者只好无耐的长期打胰岛素,造成很多患者误以为会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性,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思考在利用胰岛素的非降糖作用治疗相关疾病的时候,考虑胰岛素的用量和抗原问题,既能很好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也不会带来其他不良反应。

总之,我们在关注胰岛素降糖作用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其非降糖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或许我们也可以说胰岛素的降糖和非降糖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但终究深入探究对以后机体生理以及病理生理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Gao F,Gao E,Yue TL,Ohlstein EH,Lopez BL,Christopher TA,et al. Nitric oxide mediates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insulin i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the roles of PI3-kinase, Akt,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phosphorylation[J].Circulation,2002(105):1497-502.[2] Huo JH, Zhang HX, Su H, Zhang HF, Liang SJ, Wang YM, et al. Effects of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on cardiac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myocardial injury in dog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Chin Heart J,2005(17):397.[3] Zhao ZQ, Morris CD, Budde JM, Wang NP, Muraki S, Sun HY, et al. 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apoptosis reduces infarct size and improves regional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during reperfusion[J].Cardiovasc Res,2003(59):132.[4] Patel S, Santani D. Role of NF-KB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and its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J].Pharmacol Rep, 2009(61):595-603.[5] Chaudhuri A,Janicke D, Wilson MF, Tripathy D, Garg R, Bandyopadhyay A,Calieri J, Hoffmeyer D,Syed T,Ghanim H,Aljada A, andona P: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fibrinolytic Effect of Insulin in Acute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M]. In,2004: 849-854.[6] Jeschke MG, Einspanier R, Klein D, et al. Insulin attenuates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rmal trauma[J].Mol Med,2002(8):443-445.[7] Gao F, Gao E, Yue TL,et al. Nitric oxide mediates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insulin i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The roles of Y13 -Kinase,Akt, 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phosphoylation-Cicculation[J].2002(105): 1497-1502.[8] Langouche L, Vanhorebeek I, Vlasselaers D, et al. Intensive insulin the rapy protects the endothelium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J Clin Invest,2005(115):2277-2286.[9] Reddy VP, Zhu X, Perry G,Smith MA. Oxidative stress in diabetes and Alzheimer’s disease[J].J Alzheimers Dis,2009, 16(4): 763–774.[10] Valko M, Leibfritz D, Moncol J, Cronin MT, Mazur M, Telser J. Free radicals and antioxidants in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human disease[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7,39(1): 44-84.[11] Ma XM(马晓梅). The effect of wound local injections of insulin on systemic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ulcer surface microvascular density[J].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 4434.[12] Wang DF(王德峰), Sun L, Miao GY, G RP, Zhang H, Shi HF.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ic rats oxidative stress and islet B cell apoptosis[J].Medical Review(医学综述),2011,17(1):146.[13] Chen XF, Fang JF. 5 cases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hyperkalemia[J].Harbin Medical Journal(哈尔滨医药),2009,29(5): 97-98.(收稿日期:2015-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