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育_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合集下载

浅谈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就指出,幼儿教育必须从学校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必须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

我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幼儿园,是一所开放式的幼儿园,小区9608平方米的绿地是孩子们活动玩耍的乐园,绿荫下、花草旁是孩子们探索自然世界的空间。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作为幼儿生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空间,我们应该让幼儿融入到社区这个大环境中去,与社区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触。

因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拓宽了学前教育的空间和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开展家长助教活动社区人力资源是社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社区内的居民和各种职业的人群以及这些人群为社区创造出的特殊的文化氛围。

我园位于铜锣湾社区的中心位置,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医生、工程师、大学教授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其中有的是社区居民,有的是幼儿家长,也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团体、企业机关。

我们根据志愿者们的职业和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请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审议,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如,琦琦的妈妈是口腔医生,我们请她到园里来为孩子们检查牙齿,给孩子们讲解牙齿的结构、如何保护牙齿,让幼儿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轩轩的爸爸是建筑设计师,我们请他来为孩子讲解各国的特色建筑,轩轩爸爸还带来了很多照片,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之后随机生成了“我心目中的各国建筑”美术活动。

浅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本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

本文从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了本土资源的定义及分类、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开发和利用方法、以及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影响和可持续利用策略。

本土资源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文章最后总结了本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农村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本土资源、开发、利用、定义、分类、教学活动、影响、可持续利用、策略、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总结。

1. 引言1.1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农村地区,幼儿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起点。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还是他们接触自然、体验生活的重要场所。

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参与区域活动,幼儿能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社交能力。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1.2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价值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充满了丰富的本地资源,包括土地、植物、动物、民俗文化等等。

这些本土资源不仅可以提供给幼儿们直接的感官体验和学习机会,还能够激发幼儿们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通过接触本土资源,幼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尊重周围的环境与生态,培养出对土地、人文的情感联系和认同感。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增加幼儿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文化。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豆玉霞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实验幼儿园 466300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本土资源也逐渐作为教学内容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本土资源的融入使孩子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得到了更新以及补充,弥补了之前学习的漏洞。

良好的本土资源教学会使幼儿感受到家乡的美,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本土资源,教学活动,开发与利用《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当地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空间,促进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只有开发实施本土化园本课程,进一步丰富除了五大领域课程之外的课程体系,才能将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景组成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影响给幼儿,才能使《纲要》精神得以落实。

我县地处中原,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可以挖掘这些优质资源的教育价值进行合理运用,引导幼儿了解沈丘的乡土文化、地方特产,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和发展变化,使其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下面便从五个层面讨论进行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本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教育存在的根本价值是推动人的全面成长,而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利用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调动和积极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一)能够显著增强幼儿归属感本土资源是地区独特环境与历史形成的,涵盖着历史层面上的多元化思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风景等。

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并且了解本地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让他们对家乡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这将大大推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幼儿在了解家乡资源的过程当中,会逐步深化体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这是过去幼儿教育实施当中比较欠缺的内容,也是今后幼儿园教学活动需要着重关注的要点。

(二)增进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幼儿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只有让他们在成长过程当中多吸收文化营养,接受多元熏陶,才能够成长和绽放。

遇见绘本 邂逅生长——浅谈幼儿园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遇见绘本 邂逅生长——浅谈幼儿园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绘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内涵丰富,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

绘本资源包括教师对阅读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多元化投放、绘本教育生长点的挖掘、亲子绘本启发式阅读以及综合性阅读等方面。

教师要重视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其丰富的教育价值,以适宜的幼儿绘本为载体,将相对静态的阅读与多元动态的区域游戏有机融合,培养幼儿倾听、理解、表述、交流、欣赏等能力,让幼儿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立足幼儿,呈现阅读区多元环境样态(一)关注幼儿需要,创设阅读区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我园在了解幼儿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阅读区域。

起初,教师将阅读区与其他区域游戏互通,机械融合,发现幼儿在吵闹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安心阅读。

于是,教师在与幼儿讨论后,决定将阅读区搬至安静、独立的午睡房区域,为幼儿创设一个宁静、舒适、有趣的阅读环境。

(二)投放多元材料,激发阅读兴趣如果在阅读区投放单一的绘本,就难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纸和笔,鼓励幼儿随时“涂鸦”阅读中觉得有意思的内容和情景;教师可以提供适宜的手偶、头饰、图片、蓝牙音响等多元化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自信、大方地展现出来,进而实现由静态阅读转为动态阅读。

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后,会与同伴合作讨论、分工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一些障碍。

教师可启发幼儿播放蓝牙音响,引导幼儿模仿对话,自主发挥创意,以此激发幼儿的绘本阅读兴趣。

二、支持幼儿,绘本在区域活动中多元应用(一)“原色”——绘本阅读绘本本身是一个图画书,阅读是一件个性化的事情。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气质、个性、能力、兴趣,都有其独特的喜好与特点。

绘本不仅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因此,在选择绘本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绘本读物,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课程3000字论文

幼儿园课程3000字论文

幼儿园课程3000字论文篇一:幼儿园课程开发策略[论文]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谈为推进幼儿园更好的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笔者通过对国内幼儿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和了解。

由于可鉴资料和水平有限,有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1园本课程的概念与课程详细1.1概念202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一时间,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掀起了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的浪潮。

1973年非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的一次国际课程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园本课程之说也随之应运而生。

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课程纲要中,从未正式提及“园本课程”这一名词,但其内容却从字里行间渗透出“园本课程”的旨意。

如在202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为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实施方案”;又如“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课程,如当时流行的蒙养院的日式课程;蒙台梭利的玩具教学和福禄培尔的“恩物”教学;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和后来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

基于对这一现状的不满,爱国教育家陈鹤琴和陶行知进行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可行性探索之路。

陈鹤琴在自家客厅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陶行知开办了第一所乡村幼稚园。

虽然二人初衷并非建立园本课程,但是他们的实践过程却恰恰是对园本课程的一种无意识地开发。

“园本课程“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较新,可是体现这一概念的行为却由来已久。

所谓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为基础,以本园幼儿发展状况,现实需要和生长环境为核心,并且通过整合幼儿园社区内外各种资源而设计的课程。

它之所以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价值取向的不同,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更关注儿童的个性差异,考虑到儿童成长发展的社区、环境的硬件设施和软文化,同时也非常注重激发教师的积极参与。

浅谈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社会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一种主要手段,社会课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幼儿的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发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教师动手制作教师具有一定的手工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如制作社会情境模型、社会实景模型、社会童话及故事情境材料等。

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更好地满足幼儿园社会课程的需求。

二、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学设备是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例如社会情境模型、映像设备等,这些设备在社会认知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教师要掌握这些设备的功能及操作方法,并善于利用其进行幼儿社会认知教育。

三、结合生活实际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结合幼儿园的生活实际,例如园内环境、教室布置、家长的参与等方面。

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场景等来开发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如餐具、家具、图书等,并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实现幼儿的社会认知教育。

四、与社会资源结合教师可以与社会资源结合,如附近的文化场所、公立图书馆等,将其作为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实践,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利用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教育目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教育目的,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及文化素养。

二、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严格掌握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及其使用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同时,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团体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习氛围。

三、注重安全环保在开发和利用幼儿园社会课程资源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安全环保,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与实践一、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教育教学资源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种类繁多,如游戏玩具、教学工具、音像资料等。

在选择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比如,对于3-5岁的幼儿,可以提供一些拼图、积木等启发思维和操作能力的玩具;对于5-6岁的幼儿,可以提供一些绘本、故事卡片等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资源。

二、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幼儿园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

通过布置角色扮演区、自然观察区、实验探究区等不同的学习区域,提供各类教具和游戏材料等资源供幼儿使用,让学习变得有趣且自主。

三、教师的引导与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与支持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前期准备,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资源。

四、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大大丰富,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具等。

教师可以将这些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提供直观、生动的展示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但同时应确保科技手段的使用能够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学习,避免过度依赖科技。

五、家园合作共同利用资源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共同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师共同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例如,幼儿的家中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玩具和书籍,教师也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切实设计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活动。

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宝贵财富。

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参观社区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等,开展社区主题教育活动。

同时,可以邀请社区内的医生、警察、消防员等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从生活中的例子中进行学习。

总之,有效利用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发挥科技手段的辅助作用,与家长和社区共同合作,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浅谈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摘要:随着《指南》的颁布与运用,幼儿园对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园本课程的开发尤其重要。

利用家乡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环境的优势,传承教育文化,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园开发利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海丝的起点和著名的侨乡,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具风情的人情风俗,这里有像郑成功、李贽等的名人;有棕子、面线糊、海蛎煎、润饼菜等多种好吃的名小吃;有木偶、南音、高甲、拍胸舞等享誉海外的泉州戏曲民间文化;有清源山、开元寺等有名的名胜古迹;有出砖入石、燕尾脊、小洋楼的特色建筑;还有属于泉州特色的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巷……如何挖掘并将祖先留下的璀璨艺术文化引进幼儿的课程,传播优秀健康民俗文化,让幼儿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激发幼儿的本土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尤其重要。

一、提高幼儿园老师的本土意识是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

教师的本土意识直接关系到本土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

因此开展本土教学时,老师在查阅和学习各种资料的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深入学习本土知识,做好搜集、归纳、整理工作。

如探寻泉州中山路,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结伴“走出去”开展中山路研学活动,走遍中山路的大小街巷,探寻美食、特色建筑及蕴藏在街巷中历史文化。

为了了解闽南的本土语言文化,通过“请进来”的形式,邀请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发音人谢永健老师,言传身教给老师们讲解闽南语言文化的魅力。

老师在各种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和在不断的研学与学习中,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更全面,从而更加深入认识、理解本土文化的内在实质。

二、挖掘适合幼儿园课程的本土资源是本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证。

我们选择的本土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如何确定目标,成为我们开发本土资源上的一大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园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080403020 张文兰【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和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

幼儿教育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

幼儿教育阶段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很多,除了幼儿园内部及社区的教育资源外,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历史名胜资源、民间艺术等各种园外教育资源等。

本文就从以上几种园外教育资源,探讨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园外资源一、问题提出幼儿教育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 但是笔者在幼儿园的见习中,认真观察有关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之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的最多的是幼儿园园内、社区、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2、自然资源、历史名胜资源、民间艺术资源已经有纳入到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中并做了不少实践与尝试,但在具体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普遍存在诸如开发与利用园外资源流于形式,资源开发不够全面与比较零散,缺乏科学的整合模式等问题。

本文就针对如何有效地把以上几种源整合到现有的幼儿园课程资源之中,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做一探讨。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老师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很少将幼儿带出幼儿园的大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中、体验自然、亲近自然。

因此,幼儿很难在大自然中获得有意的生活经验。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要扩大儿童眼界,丰富儿童,要指导儿童向大自然、大社会取教在这广阔里,有着内容极其丰富、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的活,这对于儿童认识自然、了社会具有无法替代的用。

”[2] 可见,大自然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资源。

我国的幼儿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

[ 俄国著名教育家卡普捷列夫曾提出:“儿童需要亲眼观看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

”[3]确实,大自然为儿童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环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源泉。

(一)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亲近自然并融人自然1、从根据季节的变化充分挖掘这一自然资源。

如在泉州,春天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观赏森林公园五彩缤纷的桃花、泉州的市花“刺桐花”等等有代表性的花卉或只植物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黯然生机。

夏天,可以带孩子们到东湖公园、或是西湖观赏亭亭玉立的荷花或是在绿荫地下畅想、讲故事、听故事。

同时泉州也是一个沿海城市,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海边、筑沙堡、玩泥巴、捡贝壳石子、看海浪渔船。

秋天,天高云淡,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色彩最丰富的时候,看漫天飞舞的各色树叶,听一地金黄的落叶踩在脚下的沙沙声,还可以带孩子们到果园参观,到田间秋收,感受秋天的沉甸甸、喜洋洋。

冬天,雪花翩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可以让孩子们到户外堆雪人、打雪仗。

体验下雪的快乐。

2、利用自然中的天然材料自然界中的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以成为激发儿童创作灵感的有用材料,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一把细沙,一颗石子,是儿认识、探索世界的凭借,也是他们进行操作和创造的绝材料。

不同的天然材料具有不同属性、质感,以及不同肌理效果。

能给儿童带来不同启示。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天然材料:石头、树叶、贝壳、蔬菜瓜果……让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创造。

如,秋天的树叶,在语言活动中,是儿童发挥想象力创故事、儿歌的素材。

在科学活动中,树叶可以用来排序分类、比较。

各种各样的树叶,在美工活动中可以作为种图案的创作材料,制作出形象生动的图案。

同样,石头种子、贝壳等都是孩子们探索、创作活动的材料。

儿童操作天然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物质的特性,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二)在自然角和种植区中创设富有自然气息教育环境首先,在幼儿园中种植各种植物,供幼儿观察、认识、游戏。

这些植物应该是发芽周期短、生长迅速、变化显著的花卉、树木,这样有利于儿童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其次,开辟种植园,让儿童参加种植蔬菜、瓜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此外,还应在幼儿园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蝌蚪、小金鱼、乌龟,供幼儿观察、探究。

三、历史名胜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幼儿园的见习中,幼儿园因为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对历史名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不是很多,而这些历史名胜生动形象,是幼儿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的丰富资源。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讲过:“幼稚园的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儿童的环境不外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

[4]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

社会的环境就人、家庭、集社、市廛等类的交往。

”历史名胜多历史、自然、人文、社交等综合特点,充分利用史名胜的这一综合特点对于幼儿的德育、智力、育、体育的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名胜来开发教育资源如,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而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名胜资源。

如,开元寺、关帝庙、天后宫、东西塔、闽台缘博物馆、郑和下西洋的雕塑等等都是历史文物建筑。

还有泉州著名的山川如,清源山、大坪山等都是幼儿园很好的教育资源。

这些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首先他具有节约教育成本的功能。

其次有实物展示的功能和美学教育的功能。

最后有文明社交教育和锻炼幼儿体能技术的功能[]。

因而幼儿的德育、智力、育、体育的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直接体验的。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体验这些历史名胜建筑,老师可以静心策划一些历史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也可以作为孩子们的导游,向孩子们进行介绍文物建筑、名人的故事。

这样孩子不仅有情感上的体验、还有知识上的收获。

(二)利用历史名胜资源进行幼儿教育是需要的问题组织幼儿去历史名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虽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但也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

一是由于历史名胜大多是旅游胜地,风光虽好但地形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危险;二是历史名胜游客众多,人员成份复杂,组织不好容易发生幼儿走失情况;三是历史名胜大多是文物保护重地和自然保护区,儿年龄小,控能力差,管不好容易发生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在自然园林中游玩时,生摘花、折草的现象。

为此,组幼儿去历史名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实践教学前老师要对每次幼儿行走的路线进行精心的设计。

确定出每个教学重点区域和重点引导幼儿实践科目的内容、时间和目标。

尽可能得做到“幼儿在无意中学”,“我在有意中教”。

2、每次实践教学时最好有保健医生与同行。

带游玩,证幼儿的安全。

3、在游人较多的地方组织幼儿活动时,尽能地组织幼儿手拉手排成路纵队行走,以防止幼儿走失。

4、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事先找好厕所的位置,幼儿需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一名老师引导、跟随。

不能让幼儿乱拉乱尿,又不能让幼儿在解手时发意外。

5、要注意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公共道德意识。

教育幼四、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美术等。

民间艺术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能带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5]因而民间艺术资源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有很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民间艺术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开展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努力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的环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充分挖掘、精心创设与民间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资源。

例如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试图探索如何使幼儿对戏剧、工艺、腰鼓、木偶剪纸、染纸、中国结、泥塑、蜡染、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促进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民间艺术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

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开发各种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资源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发展?(一)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

优美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可以通过参观古迹或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如民间剪纸、风筝、民族绣品、各地面塑、民间布玩具展览等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民间艺术有直观的感受,让幼儿感知民间艺术的存在形式,让民间艺术的客观历史、造型和色彩直观地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产生对民间艺术初步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民间艺术的感觉和情感。

(二)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其实要充分的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如,泉州本地有名的“南音”,惠安的“惠安女文化”、“石雕、影调”,德化的“陶瓷”,人们代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戏剧如,梨园戏、高甲戏、皮影戏等等。

例如,在利用戏剧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设计个主题活动,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开展,如,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演、绘画的创作,游戏、区域活动、歌唱表演等等。

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民间艺术带来的乐趣。

同时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获取对本土民间艺术的认识,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三)从幼儿的兴趣切入开展民间艺术教育。

教师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兴趣倾向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民间艺术作品。

这样有助于幼儿把感知经验系统化,有助于幼儿把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总之,幼儿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关键是幼儿园要善于巧妙的利用各种资源,同时要对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吸纳进来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模式,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2.[2][3] 边霞.园外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田.幼儿教育,2004,(9):42.[4] 王美云.历史名胜是幼儿教育生动形象的丰富资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5] 赵玉兰,张赤华,李芹.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J].前教育研究,20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