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1. 明朝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他派手下得力干将郑牢去北京解银,差事办完后,北京分司的司长是个大贪官,见郑牢手提沉重甸甸的银箱,就起了贪心,企图收买郑牢,结果郑牢不受贿赂,坚决把银箱带回。

杨继宗见北京分司送来的银箱十分沉重,就对郑牢产生了怀疑,在检查银箱时发现里面装着是两锭原色丝银,于是杨继宗对郑牢产生了误解,以为郑牢从中舞弊,遂将郑牢关入大牢。

通过拷问,郑牢拒不招认,最后在杨继宗亲自审问时,郑牢仍理直气壮地说:“大人你日日夜夜勤政爱民,难道就不清楚郑某的为人吗?难道不知道郑某是块铁石心肠?不管什么歹徒淫威也不能使郑某改变操守!”。

2. 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杨继宗“不受将军不受钱,清风高节领风骚”。

在正统年间杨继宗先后任过九年知府,其中就有七年任嘉兴知府。

他一生清廉为政,不事权贵。

他常说“禄以代耕,没粟违心”,为了不使百姓负担过重,他宁可自己赔补,决不侵扰百姓。

他常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衙门的用费,“私室常寄蔬粟”,而“与妻子薪储一舟一被”。

3.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名人叫李汰,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官,却一直两袖清风。

一天晚上来了个自称姓贾的中年人。

这人一进门就拍着袖子说:“李公久旱逢雨露,今晚特来奉送程仪千两。

”李汰听了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

”贾某忙说:“李公清廉,人所共知。

我早已备好白银五百两,只怕李公不敢收。

”李汰听了拂袖而起说:“我李汰非贪财之人。

”说着从贾某手中夺过银子就要走。

这时贾某露出了真面目说:“好吧!你这个愚腐的东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汰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说着就大声呼喊起人来。

贾某见势不好,只好狼狈而逃。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1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几个关于清正廉洁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正廉洁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一:陶渊明拒受贿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任县令一职。

有一天,一个富商为了获得陶渊明的关照,送给他一份厚礼。

陶渊明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请您拿回去。

”富商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于是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故事二:杨震拒收礼金
杨震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份礼金。

杨震拒绝了这份礼金,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收受贿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下属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于是收回了礼金。

故事三:包拯拒收贿赂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誉为“包青天”。

有一天,一个贪官为了获得包拯的关照,送给他一份
厚礼。

包拯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绝不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任何人。

”贪官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
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那
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健康。

廉洁有关的故事

廉洁有关的故事

廉洁有关的故事以下是十条关于廉洁的故事:1. 从前有个官员,面对各种诱惑从不动摇,就像那屹立不倒的青松。

有一次,有人偷偷给他送了一箱金子,他直接让人给送了回去,还严厉地说:“这东西不该出现在我这里!”这官员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2. 记得有个村长,在村子发展项目中,坚决不接受任何好处,一心只为村民谋福利。

别人都说他傻,可他却笑着说:“我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他这种精神不正是廉洁的体现吗?3. 小镇上有个老师,哪怕生活再困难,也绝不收家长的任何礼物。

有家长不理解,他就耐心解释:“教育是纯粹的,不能被这些东西玷污!”这老师多令人尊敬啊!4. 曾经有个企业领导,在采购中坚决抵制回扣,哪怕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他常说:“我要让企业干干净净地发展!”这样的领导能不让人佩服吗?5. 有个年轻的公务员,同事都笑他太古板,不会趁机捞好处。

但他毫不在意,说:“我有自己的原则,廉洁就是我的底线!”他的坚持难道不难得吗?6. 村里的会计,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从不多拿一分钱。

有人劝他别那么较真,他瞪大眼睛说:“这是大家的钱,我可不能乱来!”这会计多正直啊!7. 一位警察,面对犯罪分子的贿赂,严词拒绝并将其绳之以法。

他说:“我是警察,廉洁是我的使命!”这样的警察不伟大吗?8. 医院里有个医生,坚决不收病人的红包,还总是尽心尽力地治疗每一个病人。

病人家属很感激,他却只是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医生真是好样的!9. 某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分配资源时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

有人说他不懂变通,他却说:“廉洁就是我的准则!”他的行为多值得赞扬呀!10. 有个普通的上班族,在工作中发现有人贪污,他毅然决然地举报了。

别人说他多管闲事,他反驳道:“这是不对的,我必须站出来!”他的勇气是不是很可嘉呢?我的观点结论: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廉洁的意义,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应该坚守廉洁,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廉洁小故事50个.doc

廉洁小故事50个.doc

廉洁小故事50个廉洁小故事(一)姚崇不徇私情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

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

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

”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

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

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廉洁小故事(二)子罕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理解。

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廉洁小故事(三)毛泽东的廉洁故事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

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革命先辈廉洁小故事

革命先辈廉洁小故事

革命先辈廉洁小故事以下是 8 条革命先辈廉洁小故事:1. 方志敏烈士呀,那可是绝对的廉洁楷模。

有一次,方志敏的部队在打仗后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其中有不少金银财宝。

战友们都高兴坏了,说这下可以改善下生活了。

可方志敏却坚决地说:“这些都是人民的东西,我们不能乱动一分一毫!”瞧瞧,这是多么坚定的廉洁信念啊!他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吗?2. 彭德怀元帅大家都知道吧。

有一回,供给部的同志给彭德怀送来一件新棉袄,彭德怀一看就不高兴了,说:“我彭德怀穿旧的就行,新的留给更需要的战士!”他呀,心里总是装着战士们,把自己放在最后,这廉洁的品质不就像那闪闪发光的星星吗?3. 还记得陈云同志吗?曾经有人给他送来一些补品,陈云立刻让人退回去,还严肃地说:“我不需要这些特殊待遇,把它们送给有困难的群众吧。

”他总是这样,对自己要求那么严格,这种廉洁自律真的太让人钦佩了!这简直就是我们的榜样啊,不是吗?4. 贺龙元帅也有一段廉洁故事呢。

有次他去视察部队,发现有个干部在搞特殊化,贺龙当场就发火了,斥责道:“你怎么能这样?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享受的!”贺龙元帅就像那怒吼的狮子,坚决捍卫着廉洁的底线,多了不起啊!5. 董必武啊,那可是出了名的廉洁奉公。

有一次他去基层调研,当地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他,董必武一看就皱起眉头,说:“这样可不行,我们要和群众一样吃简单的饭菜。

”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不就是廉洁的最好诠释吗?6. 大家都晓得邓颖超吧。

有一回,有人想通过她走后门办事,邓颖超直接拒绝了,说:“这违反原则的事我可不会做!”她就是这样坚持原则的人,像那洁白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多让人感动啊!7. 黄克诚大将的廉洁故事也很感人呢。

他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占公家一点便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他身上,这种廉洁的力量就如同燃烧的火焰,温暖而又强大,你们说是不是?8. 罗荣桓元帅也值得一说呀。

有一次他的部下给他送了些礼物,他坚决不收,还教育部下要保持廉洁。

以廉洁为主题的小故事

以廉洁为主题的小故事

以廉洁为主题的小故事廉洁是一种价值观,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廉洁不仅仅是对金钱的态度,更是对道德的追求。

在这个喧嚣复杂的社会中,廉洁的力量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故事一:《破窗小贼的改变》从前有一个小偷,他叫小明。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为了谋生,他选择了偷窃这条不归路。

小明每天晚上都穿着黑衣潜入他人家中,偷取财物。

有一天,小明看到一户人家零落凋零,只剩下一扇破窗户。

他偷偷进入,发现屋内几样破旧的家具和一些零七八碎的东西。

他试图寻找一些值钱的东西来偷,但却发现这里已经没有了值钱的东西。

这时,小明看到屋内角落里的一本书,上面写着“廉洁”二字。

他好奇地翻开书,看到里面记载了很多有关廉洁的故事。

他读着读着,渐渐感受到了廉洁的重要性。

小明决定改变自己,他开始帮助邻居修补破窗户,整理屋内的杂物,还主动帮助邻居打扫街道。

通过这些行动,小明受到了社区居民的赞赏和感激,他们为小明提供了工作机会。

小明经过一番奋斗,成为了社区中一名受人尊敬的建筑工人。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换得了幸福的家庭和美满的人生。

故事二:《市长的抉择》在某个城市里,有一位市长,他叫李国安。

市长上任后,他深感腐败和贪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

有一天,市长收到了一位工程商送来的红包。

红包里面装着一大笔钱,是为了让市长方便办理一些建筑项目的手续。

市长面临着一个抉择,他知道如果接受了这个红包,将会被腐败和贪污染了自己的灵魂,也辜负了市民们对他的期待。

市长经过深思熟虑,毅然拒绝了这份红包。

他将此事公之于众,并下令彻查该工程商的违法行为。

这个举动震动了整个城市,市民们对市长的勇气和正直赞不绝口。

市长决定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他发起了一场廉洁运动,对市政府部门进行了全面整顿,加强了监督和审查。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保障了市政工作的廉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座城市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市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关于廉洁小故事300字

关于廉洁小故事300字

关于廉洁的小故事故事一:杨震拒金东汉时期,杨震奉命出任东莱太守,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孙后代也都秉持着廉洁自律的品质。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廉洁奉公的典范。

故事二:子罕辞玉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想把它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已经让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这是一块宝物,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

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宝物。

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 献玉的人听了,叩头礼拜,对他敬佩不已,然后带着玉离开了。

子罕的廉洁品质,不仅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廉洁不仅仅是不贪财,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

故事三:包拯拒礼包拯在端州任职时,端州出产的砚台非常有名。

以前的官员总是在进贡朝廷的数目之外,加征几十倍的砚台送给权贵。

包拯到任后,严格按照进贡的数目征收,不贪一块砚台。

当他离任时,百姓们悄悄送给他一块砚台,包拯坚决不收,说:“我不能收这块砚台,这是贪污受贿的行为。

我为官要清正廉洁,不能给百姓带来不良影响。

” 百姓们被包拯的廉洁所感动,纷纷称赞他是个好官。

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刚正不阿。

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代表。

故事四:羊续悬鱼东汉时期,羊续任南阳太守。

有一次,府丞献给他一条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没有吃,而是将鱼悬挂在院子里。

过了几天,府丞又献鱼给羊续,羊续便把上次悬挂的鱼拿给他看,以表明自己拒收贿赂的决心。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羊续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榜样。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为官者要以身作则,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1.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2.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

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

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
“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

”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

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

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3.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理解。

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4.包拯拒礼为开廉洁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
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