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课程论文引文格式例子
sci的引用格式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一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学术文献引用数据库,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资源。
在SCI中,引用格式遵循国际通用的引文风格,通常使用的是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引文风格。
以下是SCI中常见的引用格式示例:
1. 期刊文章引用格式:
[作者姓氏, 作者名字缩写.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示例:Smith, J. L.; Johnson, A. B. Novel approaches for drug discovery. J. Med. Chem. 2021, 64(7), 1234-1256.
2. 会议论文引用格式:
[作者姓氏, 作者名字缩写. 文章标题. 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会议年份, 页面范围.]
示例:Lee, H. K.; Wang, Q. Z. Novel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Proc. Int. Conf. Mater. Sci., Beijing, China, 2022, 102-110.
3. 图书引用格式:
[作者姓氏, 作者名字缩写. 书名. 版本号, 出版地: 出版商, 出版年份.]
示例:Johnson, R. L. Organic 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New York: Wiley, 2019.。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记录和历史性文件,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论文格式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科学论文格式范文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
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
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3 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主要内容包括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words )。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模板3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模板附件其他注意事项:1.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在正文中被引用之处的右上角按其被引用的顺序标注编号,在正文最后按此编号顺序列出参考文献,编号两侧加中括号“[ ]”,设为上标,颜色设为蓝色,以便于读者直接看到。
⑴编著者和译者姓名写法: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欧美作者的姓全部大写,名用缩写但不加缩写点(下圆点),如果用中译名则可以只写其姓,不便区分时,可在姓后再加名的缩写。
示例如下:原姓名写法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示例1:李时珍李时珍示例2:伏尔特·韦杰伏尔特示例3:P.S. Anwen ANWEN P S示例4:Albert Einstein EINSTEIN A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应写出;若超过3人,则只写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后加“,等(et al).”,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用大写,姓全称写出,名只写第1字母,其后不加实心圆点“.”,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为实心圆点“.”。
示例如下:示例1:马克思,恩格斯.示例2:张山,李斯,王吉,等.示例3:YELLAND R L, JONES S C, EASTON K S, et al.⑵非英文文献写法:除英文外其他语种的参考文献要列出其相应的英文;作者姓名均“姓前名后”;多位作者时,请在第三作者后再写等。
[1] 曹雪菲,寇卫东,党岚君,等. 基于身份公钥的后三代UMTS安全漫游方案[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1):1~5.CAO X F, KOU W D, DANG L J, et al. B3G UMTS secure roaming scheme based on ID-based cryptography[J]. Sciencepaper online,2008, 3(1): 1~5. (in Chinese)[2] ……⑶各类参考文献的写法:研究类论文(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的引文不少于6条。
论文中引用文献

论文中引用文献
在论文中引用文献是为了支持和证实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和论证的有效性。
引用文献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通常包括作者的姓名、文献的标题、出版日期、出版者等信息。
以下是一些示例,说明如何在论文中引用文献:
1. 当引用一本书时,可以使用如下格式:
- APA格式:作者姓氏,名字缩写(出版年份)。
书名。
出
版地点:出版者。
- 例如:Smith, J. D. (2005).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2. 当引用一篇论文或期刊文章时,可以使用如下格式:
- APA格式:作者姓氏,名字缩写(出版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卷(期),页码。
- 例如:Johnson, A. L. (2010).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5(2), 123-145.
3. 当引用一篇网页或在线资源时,可以使用如下格式:
- APA格式:作者姓氏,名字缩写(发表年份)。
文章标题(如果有)。
检索日期,来源网址。
- 例如:Doe, J. (2018).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society. Retrieved May 10, 2021, from .
无论使用哪种引用格式,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在参考文献
章节中列出,并按照特定的格式排版。
这样读者就能够追溯并阅读引用文献,验证论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科学技术史论文[优秀范文5篇]
![科学技术史论文[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6c4c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9.png)
科学技术史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科学技术史论文从中国哲学对中国科学史的影响看“李约瑟难题” 虽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了26项发明,可纵观这些发明,有多少是世界性的发明呢。
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时,他站在世界科学史、比较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的高度,把中国科学文明置于世界史中应有的地位,从而纠正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各种错误看法、误解和严重低估。
但一直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李约瑟博士的脑海中: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注重伦理中国人的道德关爱天地万物,关心个人社会国家的命运,而且非常强调个人修身,因而在对技术活动的约束机制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道驭术思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被滥用与曲解。
以道驭术的含义是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驾驭和制约,这里的科学技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而“奇技淫巧”不在其中,“奇技淫巧”指的是容易使帝王“玩物丧志”,或使百姓耽于享乐而不做“正事”的技艺,所以以道驭术思想并不是鄙薄科学技术,而是在近代被滥用,由于重重阻挠,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步履艰难,直接导致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缓慢。
2、强调实用性与西方特别是古希腊相比较,我国古代哲学家们更重视实践,关注现象,面向现实。
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强调实用性,首先表现为对于实践优越价值的认识。
这也影响了中国哲学,使得它倾向于实用性,中国哲学的思考只是源于以前的经验而不理论的创新。
这就是说中国的哲学更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的建立与创新。
科学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把重心放在实践经验上显然是不对的。
没有理论做基础,科学是不可能蓬勃发展的。
实用性强这一特点并不排除中国古代在自然观的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性,也并不排除各门科学技术中都有的理论性的探讨。
但从总体上、从主导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基本上属于经验科学。
其实用性主要是同经验性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同理论性相联系的。
科技论文的格式范例

科技论文的格式范例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技论文的格式范例,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科技论文的格式范例1 题目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
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
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
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 署名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
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
合写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
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
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 文摘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
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
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
sci引用文献格式

sci引用文献格式SCI引用文献格式是科学引用文献的一种标准格式,其主要特点是简洁明了、规范统一。
SCI引用文献格式适用于各类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各类科技文献的引用和参考。
SCI引用文献格式的基本要求如下:1. 文章题目:使用斜体字体,放在文章标题下方,与文章标题之间空一行。
2. 作者名字:使用缩写形式,姓名后面加上逗号。
3. 文章来源:包括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和页码。
4. 发表年份:放在文章来源后面,以括号包围。
5. DOI编号:如果有DOI编号,则应该在发表年份后面加上“doi:”和DOI编号。
6. 参考文献列表: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并按字母顺序排列。
每个参考文献单元格之间应空一行。
7. 期刊名称缩写:期刊名称应使用标准缩写形式,并以斜体字体书写。
8. 页码格式:如果是连续页码,则使用“-”表示;如果不连续,则使用“,”分隔开来。
9. 出版地点和出版社信息:只有对于书籍等不同类型的文献才需要提供。
下面是一个SCI引用文献格式的示例:[1] Wang, J., Zhang, Y., Liu, X., et al. (2019).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oxide–silver nanoparticle 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ntibacterial coating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537, 82-92.doi:10.1016/j.jcis.2018.11.067[2] Chen, S., Wu, W., Liang, Y., et al. (2018).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magnetic chitosan/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for the removal of hexavalent chrom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41, 424-433.[3] Liang, Y., Wu, W., Chen, S., et al. (2017).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magnetic chitosan/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5(2), 1720-1729.[4] Zhang, J., Huang, L., Lv, X., et al. (2016). A facile preparation method for graphene oxide–iron oxide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performance in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83(1), 1155-1164.[5] Wang, X., Sun, G., Wang Gaoqiang , et al.(2015).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raphene oxide–polyvinyl alcohol composite films with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32(7)。
sci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sci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一、引言SCI(科学引文索引)是全球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其收录的文献涉及各个学科领域。
为了规范SCI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本文将介绍一种通用的引用格式,即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
二、引用格式示例以下是一个SCI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示例:1. 王某某. 实验研究方法[J]. 科学实验,2020,(1):23-27.2. 李某某,张某某.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 刘某某,王某某,郑某某等. 某项技术的研究进展[J]. 科技与教育,2020,(2):58-62.三、引用步骤1. 将论文中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标注和引用。
2. 每个引用文献必须注明作者、出版物名称、出版时间、卷期号、页码等信息。
3.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编辑和审核问题。
四、注意事项1. 引用文献必须为正式出版物,如期刊论文、书籍、会议论文等。
2. 引用时必须注明参考文献的来源,以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3. 引用格式可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期刊要求进行调整,请参考相关期刊的引用格式指南。
五、参考文献格式定义(APA格式)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是一种常用的引用格式,适用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等领域。
其基本格式如下:1. 作者姓名. 文章标题[J]. 出版物名称,出版年,卷期号.2. 作者姓名.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 作者姓名. 会议论文标题[P]. 会议日期-会议日期.六、总结SCI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是SCI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的引用格式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还可以提高论文的评审和编辑效率。
本篇文章详细介绍了SCI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的规范和示例,以及引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SCI论文作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史课程论文引文格式例子
水泥秘史
覃韬
(广西大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学院2009级)
摘要本文介绍水泥的发展简史,包括罗马水泥、波特兰水泥、英国水泥以及凝石的发明。
关键词水泥,建筑,混凝土,发展,石灰,
一、罗马水泥的发明
古罗马时期在道路、建筑方面有许多成果,前150年发现优质水泥,发明混凝土。
二、波特兰水泥的发明
英国一位叫亚斯普丁的石匠,又摸索出石灰、粘土、铁渣等原料的最合适比例,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这种混合料的方法。
1824年,亚斯普丁的这一项发明取得了专利。
由于这种胶质材料硬化后的颜色和强度,同波特兰地方出产的石材十分相近,故他取名为“波特兰水泥”。
三、英国水泥的发明
英国人福斯特(J.Foster)是一位致力于水泥的研究者。
他将两份重量白垩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和后加水湿磨成泥浆,送入料槽进行沉淀,置沉淀物于大气中干燥,然后放入石灰窑中煅烧,温度以料子中碳酸气完全挥发为准,烧成产品呈浅黄色,冷却后细磨成水泥。
福斯特称该水泥为“英国水泥”(BritishCement),于1822年10月22日获得英国第4679号专利。
四、凝石的发明
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仿地成岩的新型建筑胶凝材料—“凝石”。
这种将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各种工业废弃物磨细后再“凝聚”而成的“石头”,与寻常水泥相比,在强度、密度、耐腐蚀性、生产成本和清洁生产等许多方面表现十分突出。
“凝石”技术是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一项研究成果。
由清华大学孙恒虎教授发明的
[参考文献]
[1] 董炎明,张海良.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2008.
[2] 王燕谋.中国水泥发展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