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车险被揭四大陷阱
购买车险时的四大陷阱

购买车险时的四大陷阱
全险并非全保:一般来说,全险包括有十五六个险种,但是通常汽车4S店给的全险,只有八个险种;电话车险不靠谱;二手车有"身世"问题;出险记录影响续保费用。
在买车时很多销售人员都会向我们推荐购买车险,小编提醒大家重视购买车险时的四大陷阱,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陷阱一:是看似优惠,其实在蒙蔽消费者
一些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利用保险条款的漏洞,给本该上私家车险的个人家庭用汽车上公车险,从而为消费者降低保险费用,殊不知由于公车险和私车险出险索赔规定不同,真正出险时消费者才能最终发现利益受到侵害。
更有甚者,一些保险人员在做这种单子时不给消费者明示,从中赚取保险费用差额。
▲陷阱二:保险人员和修理厂捆绑一体,赚取利润
一般业务人员既是定损员,又是修理厂的合伙人,消费者通过这类人员上保险,往往看似服务很好,其实在保险期满后会发现利益受损。
▲陷阱三:强行搭售其他商业险
其实在汽车保险中,只有第三者险属于必上保险,其他保险是否要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是在实际的业务
中,一些保险业务人员对各种保险进行捆绑销售,从而谋取利益。
▲陷阱四:扣单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些保险代理人员拉到业务后,会根据这位消费者及车的情况,决定这个保单是否上交保险公司,如果没有出险或者索赔额较少,会给消费者出险,否则将对出险推脱,甚至找不到人。
其实车主购买车险只是为防万一,在车辆出事故的时候能有个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柱。
但是某些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似乎忘记了为车主服务的宗旨,为一些蝇头小利而伤害车主的感情,骗取钱财,如此没有职业素养道德败坏实属不应该。
▲:
车险续保手续有哪些
交通事故负全责情形。
车险反欺诈三大典型案例

车险反欺诈三大典型案例车险反欺诈是一项关键的保险行业工作,旨在减少欺诈行为对车险市场的不良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车险反欺诈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探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通过了解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欺诈者的手法,并为反欺诈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伪造事故案例在车险行业中,伪造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法。
欺诈者通过故意制造车祸并捏造事故双方的伤亡情况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偿。
他们可能伪造证据,弄虚作假,引导目击证人作证等。
一旦成功,欺诈者可以获得高额赔偿金。
近年来,有一起典型的伪造事故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某车祸发生后,涉案车辆的司机声称被另一方的车辆撞击,导致车辆严重损坏并受伤。
然而,经过调查,保险公司发现该司机先前购买了一份高额的保险,并且与另一方存在密切的经济关系。
由此可见,该事故很可能是伪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赔偿金。
二、假保单案例假保单是另一种常见的车险欺诈案例。
欺诈者通过伪造或购买无效的保单来欺骗保险公司和其他交通参与者。
在这种案例中,保险公司付出了赔偿金,但最终发现被骗,因为所述保单并不存在。
举一个真实例子,一名欺诈者伪造了车主的身份信息并与一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车险保单。
在几个月后,该车子遭受了一次意外事故,并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
然而,保险公司在审核过程中发现该保单的信息与其它记录不符,并联络到真正的车主,后者完全不知道有关此事。
这起案例揭示了假保单的危害性,同时也表明了保险公司在反欺诈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排查虚报案例虚报车险案例也是车险欺诈中的常见情况之一。
贪婪的车主可能故意夸大车辆损坏程度或者声明自己的车辆上搭载了较贵重的物品,以获取更高的赔偿额度。
这种行为不仅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一个典型的虚报案例涉及一位车主声称车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遭受了重大损坏,需要大量赔偿。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保险公司发现车主事先曾经对车辆进行翻新,并故意在保险理赔时夸大了车辆的损伤情况。
平安车险四大陷阱

平安车险四大陷阱
一次事故被算作两次,车主难享无赔款优待;低价诱保,高价续保央视曝光了平安车险的种种陷阱。
此外,不少保险公司拒保老旧车辆,专家认为,这违反了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拒保某类车辆的保险业务的规定。
陷阱1:拒改信息无赔款优待泡汤
重庆铜梁的车主代女士买了新车三年,只出了一次事故,却被保险公司算成两次,因此多花了保费钱。
2010 年3 月,代女士的车出了个小事故,当年10 月,她获得人保公司315 元的正常理赔。
2010 年保险到期前,她听说平安保险打85 折,于是转投平安电话车险。
由于之前有一次事故,当时她没有享受到无赔款优待。
无赔款优待指的是保险条款中上一保险年度无赔款记录保费优惠10%的规定。
2011 年代女士在平安续保,工作人员告诉她,她有一次事故,还是不能享受无赔款优待。
为何一次赔案连续两年影响享受优惠?保险实务专家潘浩称,这种失误是由于2011 年3 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理赔统计信息的口径调整所导致。
原来中保协是以报案时间为理赔的统计口径,后来调整为以理赔结案时间为统计口径。
假如消费者的理赔正好在这个时段,就可能被重复计算。
专家指出,保险公司只要提交一份简单的修改申请,中保协就可以很容易地在车险的后台进行数据调整。
然而,平安保险却以送小礼物等方法了结此事。
潘浩称,假如消费者连续三年不出险,能享受七折的优惠。
假如这个信息没修改,消费者就难以享受这个优惠。
陷阱2:先哄再宰客户感觉遭算计。
「车险骗保的三种手段大曝光」

车险骗保的三种手段大曝光业内人士总结出车险骗保的三种类型:车主个人骗保、汽修厂骗保、专业犯罪团伙骗保。
第一种情况涉及的金额较小,但数量并不少。
有些故障不属于保险范围,但车主想把经济损失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就造假骗保。
不过,经过保险公司的教育劝导,很多车主都愿意撤赔。
后两种情况中以汽修厂骗保居多,专业骗保团伙与汽修厂通常有勾结,如果没有汽修厂的配合,骗保团伙很难得逞。
几位保险公司负责人都认为,汽修厂是他们监管工作的重点。
但是,保险公司通常只能约束几家有业务往来的汽修厂,不熟悉的汽修厂仍然很容易被骗保团伙钻空子。
骗保案之所以频繁发生在修理厂,主要原因是修车利润增多的诱惑。
一位4S店的修理工告诉记者:“两辆车轻轻蹭了一下,到了那些不正规的修理厂就有可能被加大损伤部位,相应的修理费用也增加了,比如工时、配件等。
对于修理厂来说,车辆损伤的部位越大,在工时或配件方面获得的利润也越大。
修一个小伤,可能只用几十元或者上百元,利润不过十几块钱,但把损伤部位扩大,修理费用就可能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利润自然比修理小伤多得多。
”此外,记者从一些私家车主的亲身经历得知,交通事故“私了”也可能会引发骗保行为。
他们向记者反映都曾遇到过交通事故私了的情况,“有的时候事故责任比较明确,双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便是私了。
可保险公司不承认,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让修理厂帮忙解决。
”他们说的让“修理厂帮忙解决”,其实就是让修理厂帮忙再撞一次,向保险公司报案时谎称是车主不小心撞的。
近年来昆明增加了不少保险公司,由于汽修厂可以代办保险业务,各大公司为了保证客户群,有些时候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上就更有难度了。
维修骗保动了谁的奶酪从表面上看,遭遇骗保,车主既修好了车,又获得了赔偿,有的甚至还拿到差价“奖金”,获益不少。
但据调查显示,汽修单位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因汽车骗保滋生诸多问题,并不像车主表面看到的省心省事。
既然汽修单位能从专业的汽车保险制度中获利,也就同样有能力耍花招坑骗不懂汽车维修的普通消费者。
保险理赔中的六大陷阱你了解吗

保险理赔中的六大陷阱你了解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保险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
然而,当不幸遭遇风险需要理赔时,一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这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陷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保险理赔中的六大陷阱,为您的保险之路保驾护航。
陷阱一: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在购买保险时,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或谎报病史、疾病症状等重要信息,在理赔时,保险公司一旦发现,就有可能拒绝赔付。
比如说,李先生在投保重疾险时,没有告知保险公司自己曾经患有某种慢性疾病。
几年后,李先生不幸患上了与该慢性疾病相关的重大疾病,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保险公司经过调查核实,发现李先生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最终拒绝了他的理赔申请。
所以,投保人在填写健康告知时,一定要认真、如实回答,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否则,即使购买了保险,也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陷阱二:保险条款理解不清保险条款通常复杂且专业,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术语和定义。
如果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没有仔细阅读和理解条款,就可能在理赔时产生误解和纠纷。
例如,一份意外险的条款中规定,“意外事故必须是突发的、不可预见的、外来的原因造成的身体伤害”。
然而,投保人可能对“突发”“不可预见”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比如,小王在爬山时因体力不支摔倒受伤,他认为这是意外事故,但保险公司可能会认为这是由于自身身体状况导致的,不属于条款中规定的意外事故,从而拒绝理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应要求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对条款进行详细解释,或者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对保险责任和免责范围有清晰的认识。
陷阱三:等待期内出险很多保险产品都设有等待期,等待期的长短因险种和保险公司而异。
在等待期内,如果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通常是不承担赔付责任的。
比如,张女士购买了一份医疗险,等待期为 30 天。
在投保后的第20 天,张女士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车险理赔”诈骗陷阱防不胜防

可
日发生意外事故或 者 由于不请 当地习 .
・ 维 家
俗 法 规引起 了法 律 纠纷 .只要拨 打 电 话 .就会获得无偿的救助。 住宿旅客人身保险 旅 客冈遭意 外 、
事 故 , 外 来 袭 击 或 随 身 携 带 物 品 遭 盗
修 厂修 车 时发现 李 先十 的乍被撞 得惨 l 不 忍 睹 李免 十 闻汛赶 到维修 』 一.发 现
维 修 T 开 上 路 面 ,开行 了 10多 公 里后 , 0
保 险公 司为 了让车 主到他们 推荐 的 维 修店 去 维 修 ,另 一 个 杀 手 锏 就是 给 “ 回扣” 。所谓 的 “ 回扣”是 :如果 出险 车辆 正 常 的定 损金 额 应该 为 10 0元 . 00
位保 险公 司 内部 人士 并不惊 奇 。 “ 保 险代理 人 、定损员 、汽 修厂甚 至修理
(O )救 援 中心 联 手 推 的旅 游 救 助 保 SS
fnI r o『 d , a
险险种 .将传统保 险公司的一 般事后理
赔向前延伸 .变 为事故 发生 时提供及 时 的有效救助 。f境游 的旅客应 购买这类 1 { 保险 ,游客无论在 吲内外任何地方遭遇
游 前李 先生 告 诉保 险员 ,车子 有点 小刊 小 蹭 ,希 能将 车子 开到 保险公 r 订指定
自己 的车 行 驶 记 录 一 向 良好 ,突 然 多
车险理赔学会应对 四大陷阱
“ 车险理赔 中可 以做文章 的地方 远不 止 这些 ” ,对 于李先生 、谷小 姐的遭 遇 ,
一
应对 陷 阱 四 :“ 回扣 ” 做诱 饵
张交警 具 的 《 事故认定书》 。细查才得 知 .原来李 先生 的车 送到 维修厂后 ,被
保险公司的陷阱如何识别

应对保险公司1,对方全责提出私了1500,你死活不干,要求走保险,又是吵又是闹又是折腾,定损2200,修理厂要求2400,自掏200.如果你同意私了,拿1500,报保险自己全责,车照样修好一文不掏白赚1500,第二年保费增加800,赚了7002.撞伤一人,送医院,被家属打骂,垫医药费8000。
回家洗洗脸上的血痕。
回头家属要求加10000私了,否则不给你医药发票,保险公司说没发票不给你报销,哦或。
悲剧。
其实你可以不去医院,现场等待交警出具处理意见。
垫医药费就说炒股亏了,现在还欠起外债,等家属告你,告完保险公司全赔,皆大欢喜,你甚至不用出现。
3.撞车了,后面堵起一排车狂按喇叭,对方说我全责,我们退到路边处理,于是停到路边,结果对方马上变脸,说你丫的全责,这时候才想起应该先手机照相。
4.老公指挥倒车,自己一激动,油门当刹车,把老公双腿撞断,打电话给保险公司老老实实的上报,保险公司告诉你,老公不陪。
其实你可以换个朋友的车撞。
你懂5.车子在4s保养,保养完了,高高兴兴去取车,哦或,倒车时油门又当刹车(为什么是又=。
=!),撞的稀里哗啦,造成损失4000+,你郁闷的找保险公司,人家礼貌的告诉你,在修理厂发生的事故,俺们不陪。
其实你可以换个地方发生事故,比如小区内和某小树发生亲密接触,你懂。
6.大雨天,早上去happy的去车库取车,发现车库被淹了,顿时泪流满面,赶快上车发动,让自己的车车逃离苦海,一点火,哦或,发动机打不燃。
车没逃离苦海,你也进了苦海,4s店告知,发动机进水,报销,损失5w,你兴冲冲的去找保险公司,别个怜悯的看着你,小姐,驾驶员强行打火导致发动机进水,俺们不陪。
————你不点火,发动机是不会进水的哦亲。
7,在车上放了好多好多玩具,什么宝塔啊,香水瓶啊,小熊啊小猪啊。
有一天差点撞到一个老太,一脚急刹车,香水瓶飞起来干到玻璃又弹到俺额头上。
缝8针,玻璃费误工费医药费精神损失费共计3800,保险公司的接线员笑眯眯的告诉你,被车上物品撞坏不赔:如果车辆被车厢内或车顶装载的物品击伤,俺们还是不陪。
避免人财两空!平安人寿保险退保需警惕

网络时代自媒体盛行不止,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衍生出无数新型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帮助客户维权的旗号,不实宣传,鼓吹“保险无用论”、“保险套路深”,诱骗客户通过他们的协助进行全额平安人寿保险退保,让其签订一系列损害利益、泄露隐私的合同。
消费者不仅遭受退保带来的损失,更有甚者,还会被不法分子以再次贩卖、冒办贷款、敲诈勒索等形式遭受财产损失。
近年来,“诱骗、怂恿客户非正常退保”的案件数呈快速增长态势,甚至已经形成隐蔽的黑色产业链,此类“退保黑产”已经成为国家严厉打击的对象。
那么,这种欺诈套路是如何实施的呢?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非法组织或个人先打着“代理维权”的旗号,利用网络论坛、微信朋友圈、等渠道骗取公众信任,打出“全额退保”等一系列利诱的幌子,再加上帮他人代理成功退保的不实案例,以诱骗投保人委托其进行代理维权。
第二步:向投保人收取高额的“代理维权”咨询费、手续费,要求投保人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重要身份信息和敏感金融信息。
第三步:怂恿和唆使投保人无视保险合同约定,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不实信息,并使用固定的投诉模板、千篇一律的投诉话术,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甚至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目的是违规取得全额退保金。
在上述过程中,不法分子假装保险公司内部员工、保险维权律师等身份怂恿代理平安人寿保险退保,他们会切断保险消费者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有效联系,甚至采用诱骗、恐吓等手段阻止正常协商和沟通。
平安客户张阿姨于多年前投保一份重疾保险产品。
近期,张阿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表示自己是法律人士,询问张阿姨是否有平安保险公司的保单,可以为其进行保单检视。
沟通后,对方表示张阿姨投保的保险并不能满足其需求,告知其可以协助张阿姨全额退保,事成之后张阿姨支付其30%的手续费用,张阿姨随即产生质疑表示考虑后再联系。
后期张阿姨致电平安保单服务人员进行询问,被告知此类属于“代理退保”的陷阱,请张阿姨谨防上当受骗,关于保单的事宜一定要向保险公司正规渠道咨询,张阿姨表示自己幸亏留了个心眼,不然听信其言就损失惨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安车险被揭四大陷阱
调查显示:半数保险公司拒保“大龄车”
一次事故被算作两次,车主难享无赔款优待;低价诱保,高价续保……昨天,央视曝光了平安车险的种种陷阱。
此外,不少保险公司拒保“老旧车辆”,专家认为,这违反了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拒保某类车辆的保险业务”的规定。
陷阱1:拒改信息无赔款优待泡汤
重庆铜梁的车主代女士买了新车三年,只出了一次事故,却被保险公司算成两次,因此多花了保费钱。
2010年3月,代女士的车出了个小事故,当年10月,她获得人保公司315元的正常理赔。
2010年保险到期前,她听说平安保险打85折,于是转投平安电话车险。
由于之前有一次事故,当时她没有享受到无赔款优待。
无赔款优待指的是保险条款中“上一保险年度无赔款记录保费优惠10%”的规定。
2011年代女士在平安续保,工作人员告诉她,她有一次事故,还是不能享受无赔款优待。
为何一次赔案连续两年影响享受优惠?保险实务专家潘浩称,这种失误是由于2011年3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理赔统计信息的口径调整所导致。
原来中保协是以报案时间为理赔的统计口径,后来调整为以理赔结案时间为统计口径。
如果消费者的理赔正好在这个时段,就可能被重复计算。
专家指出,保险公司只要提交一份简单的修改申请,中保协就可以很容易地在车险的后台进行数据调整。
然而,平安保险却以“送小礼物”等方法了结此事。
潘浩称,如果消费者连续三年不出险,能享受七折的优惠。
如果这个信息没修改,消费者就难以享受这个优惠。
陷阱2:先哄再“宰” 客户感觉遭算计
在第二次购买了平安电话车险之后,代女士发现,平安保险给她计算的保费也无法理解。
第一年当她从人保转到平安投保时,她的主要险种都是按0.86的系数计算的,也就是说优惠了14%左右。
而当她第二年在平安保险续保时,保险优惠系数却变成了0.95。
潘浩表示,保险公司在第一年通过较高的优惠把客户拉过来。
但在第二年,又通过较低的优惠从客户身上攫取了较多的保险费。
陷阱3:高保低赔霸王条款惹抗议
专家还指出,针对引起消费者强烈抗议的高保低赔霸王条款,今年3月8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第八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应当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协商确定被保险机动车的实际价值。
但代女士连续两年在平安投保车损险时,都被按照以新车购置价投保,没有按折旧算。
但条款中又单方面约定一旦出了事故,最多只赔代女士车辆的实际价值。
通过专家的计算,两年中代女士分别白白购买了新车价7.2%和14.4%的保险金额,这是永远也无法兑现的不存在的车辆价值。
陷阱4:瞒天过海人身保险塞进车险
代女士登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查到自己的保单信息,发现平安的单据上多了一个价值85元的“驾意险”。
记者查询了解到,全称为《平安驾驶人意外伤害保险(A款)》在保监会报批的类别为意外伤害保险,本身是一种单独的人身保险。
和车险没有任何关系。
保险专业律师张宏雷认为,平安保险通过备案信息造假,对上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对下欺诈消费者,这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
-调查发现
“大龄车”投保屡屡遭拒绝
今年4月,车主张先生拔打电话想要投保平安车损险,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原来,平安保险称其不保八年以上的车。
潘浩称,保监会2004年2月份下发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拒保某类车辆的保险业务,因此平安保险公司拒绝承保八年以上的老旧车辆的行为,明确违反了保监会的监管规定。
央视记者在江苏对2011年我国财产险公司中,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保险公司进行了调查。
针对一辆2000年7月购买的小汽车,五家保险公司同意对其承保车损险,其中包括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国寿财产、安邦保险和永安保险。
太平洋[7.69 2.12% 股吧研报]保险表示可对此车承保,但不承保车龄在12年以上的车辆。
其余四家保险公司不同意承保,包括中国平安[41.41 -2.33% 股吧研报]、大地保险、阳光保险和天安[3.50 -1.69%]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