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12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12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doc12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叶妙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有感情地读文。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叶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2、看你们诧异的眼神,你们特想说些什么?

3、预设:你看的真认真;你真是说出了所有生活在战争中人们的心声。

4、是啊,战争,使晴朗的天空不再阳光普照,而是一片昏暗,那弥漫着战火硝

烟的地区,有多少孩子失去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丈夫,有多少母亲失去儿子!同学们在这样残酷的战争面前,让我们一起呼吁——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5、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呼吁和平的同时,有一个中国孩子也发出了

同样的呼声,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呼声,学习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听这个孩子的呼声,走进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读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认读词语

听呼声之前,我们先来认一认词语。

出示词语: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女充满蓝盔(自由读——抽读——纠正读——开火车读——齐读)

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谁来解释一下?(预设: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图片理解:蓝盔

3、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提示,请同学们完成填空,让我们更容易的了解课文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是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是对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忆,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在信中,失去爸爸的雷利先回忆了两年前那一段痛苦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

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读3—5自然段,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讨论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2、谁来说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

(一)句子: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生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②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为什么?

④是啊,我们如约的来了,可是爸爸不会回来了,永远不会回来了,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读这句话。

⑤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⑥能将这句背下来吗?

先听老师来读这一句话。

⑦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含答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连一连。 协胁 威商助迫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蓝盔一()硕士 一()鲜花一()呼唤 一()国旗一()战争 四、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维护爱护保护 1、为了()国家的尊严,晏子与楚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你要用法律武器()它。 3、我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家人。 五、模仿例子,写片段。 1、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 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啊!这个孩子的呼声,听见了, 听见了,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2、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 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为了,为了,为了,全世界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六、句子理解。 1、“爸爸的嘴张着,仿佛是呼唤什么。”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爸爸是在呼唤孩子,呼唤祖国。

B 、爸爸死不瞑目,他的目的还未实现。 C 、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唤人们捍卫和平。 2、“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还存在战争和死亡。 B 、让人们认识到和平之神永驻人间是不可能的。 C 、51年前和平之神存在于人间,但现在并不存在。 3、“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能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是指说21世纪不宁静、充满脚步声,太喧闹。 B 、“为战争敲响丧钟”的“丧”的读音是“s ān ɡ”。 C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的渴望和真挚感情。 七、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1)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2)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2、“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娇嫩”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 、温室的花朵经不起打击,是娇嫩的。 B 、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受到摧残。 C 、战争把那些娇嫩的花朵都摧残了。 3、你知道当今世界哪些地区或国家正在发生流血战争吗?试着写一写。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共15套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1 1.从1写到10。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1+8= 5+2= 3+6= 2+2= 7+3= 2+2= 3+7= 4+1= 4+3= 3+7= 1+1= 4+4= 6+3= 3+5=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2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9 6 3 3.、看图写数 4、按顺序写数。 5.数一数,填一填。 2 3 9 7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3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 、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 种少,在 少的那 种图形 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4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 )个( )个( )个( )个 △△△△△△△ () ○○○○○ () □□□□□ () ☆☆☆☆☆☆ ()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 10-2= 2+3= 8-4= 6-4= 3-1= 1+1= 6-5= 1+8= 4-3= 4+4= 4+2= 7-2= 2-1= 5+3= 6+3= 1+5= 7-5= 7-3= 10-6=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5 1. 2. 按数的顺序填空. 3. 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a、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b、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战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大家想看吗?(出示幸福的一家人漫步街头的图片)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一家人漫步在街头,一路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出示战争图片)再看,炮火连天,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年轻的生命转瞬即逝。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A、和平多美好啊!B、战争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C、战争太可怕了!D、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谈话引题。 大家说的真好!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生命的孩子,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聆听他的呼声。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是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大家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吗? 1、要求: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并思考雷利在信中写了些什么? 2、检查生字读音。 师:课文读完了,你能读准字音吗?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威胁征衣圣坛罪恶 鲜血凝固的血永驻人间健康丧钟给予 (关注:平翘舌音,以及血、丧、给的读音)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导语: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读完了课文,你知道雷利在信中写了什么吗? 预设:A、雷利的爸爸牺牲了。B、雷利在信中呼吁和平C、雷利非常怀念自己的爸爸。D、雷利希望明天充满阳光。…… 小结:同学们的读书收获真不少!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雷利在信中深切缅怀自己的父亲,

2020最新幼小衔接语文试卷

幼小衔接语文试卷一 一填空 (1) j—()→jūn l—ǘ→()q—()→qún t—()→tún x—ǚn→()sh—ùn→()b---ō→( ) p---ō→( ) d---à→( ) x---ǘ→( ) d---u→( ) n---ǎi→( ) n—ǚ→()zh — u→( ) q—ǜ→( ) x—ǜ→() x—ǚ→( ) d—ú→()zh—ong→( ) ch —ún →( ) h—ǎn→ ( ) p —íng →( ) s—u—o→ ( ) j— i—à→( ) j ( ) → jùn ( ) ( ) → shǎng q ( ) → qū j ( ) ( ) → jiǎo m ( ) → mao ( ) ( ) ( ) → liǎng (2) b—ɑ→(bɑ) di→d—()p—u→()fo→f—()j—üe→() lun→l—() zh—e→() xue→x—() l —u—ɑn→() huo→h→()—()j-ǘ→﹙﹚ qū→q—﹙﹚ x—ǚ→() xù→x—()(3)我能行 qǘn-()-()xüǎn-()-()-() juǎn- j-()-()l-()-lún

chuǎng-()-()-()h-()-huì l — ü→ ( ) g— u —a→() j — i — ( ) → ji a zh — u — ( ) → zhu a n d — ( ) —a n → di a n z — ( ) —o → zuo ( ) — i —an → mian p — eng →() ()-()-xǐng 幼小衔接语文试卷二 (1)我给韵母找个家。 ing an a en ai ang ao u eng er ie ue o un ue 单韵母()前鼻韵母()复韵母()后鼻韵母()(2)找出下列拼音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eng yin ao zhi ou yue ing ong wu yuan 整体认读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圈出整体认读音节。 shün yū ch?n shì yūn jūn yìng chun rì xiǎo cí (4)读一读,找出哪些是整体认读音节。 Yue z yan ci sh zi c yun r yi ch Yang y wu ying ri zh si 整体认读音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面字的声母写在横线上 看________ 写________ 羊_________ 书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句子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句子赏析 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维和部队士兵均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 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这里看出爸爸对这次去执行 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与向往。 ⑵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从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同时 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⑶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联系上下文便可清楚地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 唤人们捍卫和平。英雄牺牲时仍不忘和平,这一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爸爸以及我们 对和平充满渴望。 ⑷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素质。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加利对“我”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所有这些都说明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 弃一切,他是个很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⑹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 ‘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 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⑺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 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 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 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 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 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案)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 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指导学生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5.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

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看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入情 三、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共15套(A4打印版)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1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1+8= 5+2= 3+6= 2+2= 7+3= 2+2= 3+7= 4+1= 4+3= 3+7= 1+1= 4+4= 6+3= 3+5=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9 6 3 3.、看图写数 4、按顺序写数。 5.数一数,填一填。 ( )个( )个( )个( )个 2 3 9 7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6. 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 ○○○○○() □□□□□() ☆☆☆☆☆☆()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 10-2= 2+3= 8-4= 6-4= 3-1= 1+1= 6-5= 1+8= 4-3= 4+4= 4+2= 7-2= 2-1= 5+3= 6+3= 1+5= 7-5= 7-3= 10-6=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解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解析【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维和部队士兵均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这里看出爸爸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与向往。 ⑵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从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同时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⑶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联系上下文便可清楚地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唤人们捍卫和平。英雄牺牲时仍不忘和平,这一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爸爸以及我们对和平充满渴望。 ⑷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素质。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加利对“我”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所有这些都说明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他是个很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

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⑹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⑺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2、对词语的理解: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凯旋:战胜归来。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这里指战火还充满着一些地区。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那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老师感到好幸福好幸福。孩子们,能把你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生:愿意。 生1:能认识刘老师,我感到很幸福。 生2: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 生3:过生日的时候,我感到很幸福。 …… 师:现在,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信,请看(课件出示战争场面及战争带来的后果。) 师:令人心惊胆战的炮声中,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废墟,惊慌失措的人们四处逃窜,躲避着随时可能飞来的炮弹。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大声地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啊? 师:看到这些情况,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战争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痛苦、残忍、憎恨、悲痛…… 师: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质疑读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师: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过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能根据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吗? 生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2:他向谁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 师:孩子们真会提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检测生字。 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先来展示一下你对生字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师:这是本课要会读会写的生字新词,在预习时,发现哪些生字新词容易读错,谁愿来当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醒一下。 生1:“给予”的“给”应读“jǐ”。 生2:“充满”的“充”应读翘舌音。 生3:“沉浸”的“浸”不能读成“qìn”。……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为了避免这些生字写错,谁愿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1:“妻”上下结构,下面是个“女”字。 生2:“凯”的左下部分不能写成“己”。 生3:“予”不能写成“矛”。 ……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四个词语,注意“手腕”的“腕”应读四声“wàn”。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那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老师感到好幸福好幸福。孩子们,能把你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生:愿意。 生1:能认识刘老师,我感到很幸福。 生2: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 生3:过生日的时候,我感到很幸福。 …… 师:现在,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信,请看(课件出示战争场面及战争带来的后果。) 师:令人心惊胆战的炮声中,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废墟,惊慌失措的人们四处逃窜,躲避着随时可能飞来的炮弹。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大声地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啊?师:看到这些情况,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战争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痛苦、残忍、憎恨、悲痛…… 师: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

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质疑读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师: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过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能根据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吗? 生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2:他向谁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 师:孩子们真会提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检测生字。 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先来展示一下你对生字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师:这是本课要会读会写的生字新词,在预习时,发现哪些生字新词容易读错,谁愿来当当小老师,给同学们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敬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准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说课时安排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在第一课时当中,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基础上,第二课时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及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及教学理念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个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经过选择,整和、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接着我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回顾了书信体文章的结构及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了:雷利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相机板书:和平)导入新课。 第二个教学环节,朗读感悟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爱家庭、有知识、爱和平。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朗读、感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这样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骄傲与自豪。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假如爸爸

15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习题及答案解析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习题精选与解析 1、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我爸爸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句中的“宝贵”一词不能换用“珍贵”一词。() A 是 B 否 【答案】是 【解析】“宝贵”和“珍贵”都表示有价值,值得重视,都可以用于形容具体的东西和抽象的事物。区别在于:“宝贵”侧重指把什么当做珍贵的东西来看待,非常重视;“珍贵”强调的是稀有和珍奇。根据文意,句中的“宝贵”一词不能换用“珍贵”一词。 2、句中“名”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我国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 b、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 c、你不应该以读书为名,到处闲逛。 “名”字释意:①著名的,出名的;②名声,名誉;③名义;④量词 A、②①④ B 、①④③ C、②④③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学生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 3、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写文章要注意前后呼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和“我们如

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做到了前后呼应?() A 是 B 否 【答案】是 【解析】写文章注意前后呼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的更加紧密,而且能使读者加深印象,引起共鸣。本文就表达了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4、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 A、比喻 B 、反复 C、夸张 【答案】B 【解析】本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一方面强调了“听见了”的人之多,一方面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5、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句中“和平”用了三个,有些重复,其实,用一个就能表达清楚文意。() A 是 B 否 【答案】否 【解析】文中连用三个“和平”,用来表达对和平极其渴望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6、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 2.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3.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准备: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 课时:1课时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时练及答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óyuèjiàn kānɡkǎi xuán shǒu wàn zuìè ()()()()() mímàn jīnɡ jìāyíxīshēnɡchánɡzhēnɡ ()()()()() 二、选词填空。 维护爱护保护 1、雷利的爸爸倒在了()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2、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你要用法律武器()自己。 3、我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家人。 呼声呼唤呼吁 5、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 6、他()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7、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说说你对画线部分句子的理解。 1、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2、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四、阅读理解。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这段话中都写了哪些物品? 。 2、文中不仅写“我”听见,而且写那么多人听见,写全世界的人都听见爸爸的呼唤声,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参考答案 一、卓越素质凯旋手腕硕士沉浸覆盖凝固 二、维护保护爱护呼声呼唤呼吁 三、1、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四、1、蓝盔、灵柩、鲜花、国旗、征衣、手表 2、说明爸爸以及我们对和平充满渴望。 3、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4. 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新课:最近我们一直在谈论着一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课下同学们又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下面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分类。) 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4.师: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读课文。 要求:(1)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5.学生自由读文。 6.指名朗读课文。朗读中注意进行正音。 二、默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共15套(A4打印版)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1 , 2.. 看数画点。 3.看图写数. — ()()() 4. 按数的顺序填空. 5.算一算。 9+1= 1+8= 5+2= 3+6= 2+2= 7+3= 2+2= 3+7= 4+1= 4+3= 3+7= 1+1= 4+4= 6+3= 3+5=

、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2 1.算一算。 4-2= 5-4= 1-0= 7-2= 7-1= 8-2= 7-5= 8-5= 5-5= 6-1= 6-4= 4-4= 6-3= 3-3= 5-2= 2.、填空。 9~ 63 《 3.、看图写数 4、按顺序写数。 ? 5.数一数,填一填。 > 2 39 7

* ) *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3 1、用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边变的一样多 2、下面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填在()内。 } ( ) ( ) ( ) ( ) ( ) 3.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4.. 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 )个 ( )个 ( )个 ( )个 △△△△△△△ ( ) ○○○○○ ( ) | □□□□□ ( ) ☆☆☆☆☆☆ ( )

5. 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 6. 算一算。 8-1= 10-3= 6+3= 8-3= 10-5= 5-3= 5-1= 5+2= 4+1= 6+1= 10-3= 7+2= 3+1= 1+2= 9+1=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4 1. 把同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 2. 下图中哪些是水果,请把它们圈起来.

3. 小红上学了,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 4.算一算。 10-8= 10-2= 2+3= 8-4= 6-4= 3-1= 1+1= 6-5= 1+8= 4-3= 4+4= 4+2= 7-2= 2-1= 5+3= } 6+3= 1+5= 7-5= 7-3= 10-6= 幼小衔接数学练习题5 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古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全安中心小学古亿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3课。 【教学背景】本文是书信体的课文,呈现了规范的书信形式,所以熟悉书信的格式也应该是本课教学的目标。 【课文分析】本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教案的设计主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必要时点拨,梳理或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威胁、维护、硕士、给予、素质、凯旋、遗体、贡献、圣坛、呼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信的主要内容。 3、联系社会实际,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渴望和平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无比渴望。

教学方法情境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1、教学PPT课件 2.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中国孩子的感人故事。 (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题目中哪个词让你产生想再读的想法呢? (重点引导呼声:呼什么?为什么要呼?) 【设计意图:由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呼什么?为什么要呼?这两个问题是引领起这篇课文核心内容,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个发出呼声的孩子是谁?读他为什么要发出呼声?我们能通过阅读找出答案。自由读课文,老师提两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师:同学们读得怎样呢?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1、检查生字情况 (会写类)牺牲凯旋征衣阿姨经济贡献

四年级语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15、一个中国孩子 的呼声(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 学方案)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渴望和平的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教学目标: 1、了解信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世界不安定画面 2、配乐磁带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在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骄傲的事呀!可是这一切,对于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龄孩子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与痛!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来聆听一位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初读:启疑导入,感知全文 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那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他为什么有呼声? 生:他的呼声是什么? 师:同学们,带着我们想弄明白的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开门见山,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课题为抓手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开课简洁明快。】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这个中国孩子的名字叫雷利。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行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这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所以你在这封信的落款处看到了。 【文体知识的渗透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随时随地地关注。】 师: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生:他发出的呼声是“和平”。 师:说具体点,到书中去找一找。 生:雷利发出的呼声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 师: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生自读交流)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中“两年以前……壮烈牺牲”知道的。 师:你从这儿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所以,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 (生齐读“卓越的观察员,在……”)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读文中句子)“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 师:还有谁和他有相同的体会,也可以来读读这段。 生: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师: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我是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师:好,他读了,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如果再读得自豪、骄傲一点就更好了。 师:你能不能试试? (生读) 师:有点自豪了,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你读出了对爸爸的无比自豪之情!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爸爸还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谁能来读读? (生读) 师:你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还可以,但还缺少依依不舍的味道。 师:那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 生:还是不够突出依依不舍之情。 师:哦,你来试试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