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doc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doc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4—21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制萄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 5. 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I员I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施[、生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都指示东四方向: b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c长度不相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

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匚,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吐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宜纬(用字母丄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是90° N,南极的纬度是90° S。

③从赤道向两级,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

6、低纬度范围是0° —30°;中纬度范围是30° —60°;高纬度范围是60° —90°。

7、经线的特征:a都指示南北方向; b形状都是生凰c长度都相等,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乂叫本初子午线线, 其经度为2度。

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丞经(用字母匚表示),以西的180°称为匹经(用字母世表示)。

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

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9、一个经线圈由乙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和对的。

如50° E和130° W、140° W和_______ 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个经线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东西半球的划分:20° W, 160° E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2-25页)1、全球的海洋面枳占0%,陆地^29%,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土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大归纳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大归纳
赤道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秋分 9.23
赤道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专题四:世界海陆分布
• 七大洲 • 四大洋 • 主要州界
练习
专题五 等高线地形图
1. 2. 3. 4. 5. 6. 7. 图上的数字代表:海拔 山谷、山脊判别 等高线疏密判断 山地5种不同部位: 河流流向:自 向 流。 山地走向: 走向。 爬山线路?
• 在右图上找出重要 的纬线和经线:
专题三 地球的运动
中心 自传 公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现象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 升西落 四季冷暖差 异、昼夜长 短变化
补充练习p80
• 说出地球公转的四个节气 的名称、时间、太阳直射点。
名称 时间 太阳直射 点
春分 3.21Leabharlann 练习(1)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 (2)图中标示的②、③两河, 不存在的是? (3)图中A、C两地段中,适合 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 谢谢
• 注意0度经线两侧的东西经、180度经线两侧的东西经。
3. 判别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 注意20oW两侧的东西半球、160oE两侧的东西半球。
练习
• 写出A点的经纬度坐标: • 写出C点的经纬度坐标:
• C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 • A点位于低中高纬度的什么纬度地区?
练习
第二章大归纳
专题一:经纬线、经纬度
纬线 经线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 方向 度数变化规律
专题一:经纬线、经纬度
纬度 经度 0o-180o 东经 西经 东西半球:
起点 度数 划分 表示符号 半球划分 度数变化规律
0o-90o 北纬 南纬 南北半球:赤道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赤道略鼓的椭球体2、经纬线3、图示注:记住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的纬度以及它们用虚线表示,注意赤道即0°纬线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纬度为0°~30°,中纬度为30°~60°,高纬度为60°~90°。

北半球南半球0°30304、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图上面,相同的海洋和陆地的形状不一样?答:因为用了不同的制图方法。

5、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0.8%,陆地29.2%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3、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由大到小)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由大到小)4、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亚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 最大的大洲——亚洲160°E180° 20°W160°E180°西 半 球东 半 球最小的大洲——大洋洲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北冰洋——最小的大洋,最浅,海冰覆盖,全在北半球5、6、(注:黑海、死海不是海,它们是内陆湖。

)7、大洲分界线:欧、亚——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或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亚、北美——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五大地形——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2、地形的区分:3、两大山脉分布带:(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4、中国的地形: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五岳——北岳嵩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恒山5、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6、能一目了然辨认地形分布和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水域绿色——平原黄色——陆地棕色——高原、山地白色——雪与雪线7、山地的五个地形部位——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海拔由中间向四周降低或由四周向中间升高山谷——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海高低处凸出(河流多流经此处)山脊——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鞍部——两对山谷或山脊或山顶之间的等高线的空白处陡崖——等高线重合处[注:陡崖的相对高度的算法:设高度为H,等高距为h,有n条等高线重合,那么陡崖的高度为(n-1)h<H<(n+1)h]第四节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2、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运动、(2)、海平面的变迁、(3)、人类的活动3、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泛大洋”、“泛大陆”——两亿年前大陆破裂——两三百年前形成现在的样子(七大洲、四大洋)4、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在不断运动(3)、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地壳活跃。

2、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总结)

2、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面貌(一)认识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大地球形说”1、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大小:赤道长度(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地球仪: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是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经纬度变化:赤道——0°纬线,由赤道向两极增加到90°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分别增加到180°西经20°和东经160°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便于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二)海陆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大西洋:S形1、“七分海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面积最小“三分陆地”:亚、非、北、南、南、欧、大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2、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五里大黑土)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三)海陆变迁1、“沧海桑田”——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泛大陆破裂成碎块,漂在海洋上向不同方向移动3、“板块构造”学说: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4、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有时碰撞、挤压,有时张裂、拉伸,地壳活动剧烈,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5、地震火山的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亚欧大陆南部与非洲东北部山脉带(四)世界地形1、地势:地表高低变化的趋势地形:地表的具体形态3、山脉的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亚欧大陆南部与非洲东北部山脉带(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4、A、等高线:高度相同的点投影到平面上连接成线B、等高线地形图:不同的等高线组成的图形C、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5、山脊:等高线弯曲处指向最低处山谷:等高线弯曲处指向最高处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悬崖:等高线重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陆地分布比例? 2.各大洲的名称?洲界线? (亚欧、亚非、亚北美、 欧非、南北美、南美南极) 3.赤道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 主要在北半球的大洲?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 4.指读四大洋;最大、最深的大洋? 最小的大洋?呈“S”形大洋? 5.找出世界之最: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 半岛?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的大洋?
第一节 认识地球
6.地球运动:
运动形 式 方向 中 心 周 期 产生现象
自转
公转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地 轴
太 阳
一 天
一 年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不 同区时
四季产生;五带形成;昼夜长短变 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子长短 变化。
7.地球五带:A、B、C、 D、E的名称、划分依据、 范围、太:海拔?相对高度? 2.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类型?各自特点?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海拔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地面起伏小
<200米 >500米
>500米 200-500米

小 边缘陡峻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坡度和缓
地面崎岖不平
四周高,中间低 中间起伏小,坡度陡
海沟
第四节: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内容?提出者?证据? 2.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六大板块ABCDEF名称?板块内部与交界处的特点? 板块两种运动形式?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红海不断扩大? 地中海不断缩小? 喜马拉雅山是成因?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四个阶段?最先证明地球 是球体的事件? 说出几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三个数据: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3.比较经线和纬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1
面积及分界线。太 平 洋。大 洋 洲。3、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伊 斯 坦 布 尔
Image
12/9/2021
第四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2021/12/9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山地
(shāndì)
五种基本的地形
盆地
(péndì)
丘陵(qiūlíng)
2021/12/9
高原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平原
海拔与相对高度 有什么不 (xiāngduì gāodù)
同?
地面某一个(yī ɡè)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叫海拔
地面(dìmiàn)某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 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二、七大洲
七大洲的位置(wèi zhi)、名称、面积及分界线
赤道
2021/12/9
4
北美洲
5南美 洲
2 亚1洲
3非

印度洋
6
南7极洲
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南极7洲
2021/12/9
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
练习
1、世界(shìjiè)上最大的大洲------
2、世界(shìjiè)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相等
经度的划分与写法
(西经(xī jīnɡ))1800 (东经)
西经 45 (xī jīnɡ) 0
450W
450
450
300 150 00 150 300
东经 45 (dōngjīng) 0 450E
2021/12/9
第九页,共四十六页。
100 00 100
练习(liànxí):写出各点的经度
:西经 10 A
2021/12/9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他率领船队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实际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有:日月食;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3、地球的表面积约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识记下列重要的经纬线名称和经纬度0°经线:本初子午线,他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23°南北极圈:66°两极90°、空中看北极逆时针旋转,看南极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6、填写有关经纬线的内容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形状圆半圆长度不相等相等指示方向东西南北起点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划分赤道划分南北纬度0°180°划分东西经度半球划分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160°E划分东西半球7、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并在南北两极各汇成一个点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增加,最大到90°经度的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向西经度逐渐增大,最大到180°,并在180°合成一条经线8、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0°经线以东称东经,以西称西经,180°经线以东称西经,以西称东经9、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10、判断经纬线,超过90°的是经线,都不超过90°时,横线是纬线,纵线是经线11、判断南北纬、东西经,就看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加,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12、能够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且一条经线是东经,另一条经线是西经13、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利用它可以很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14、如何根据经纬度找到一个点:找到经纬度所在的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即这个点如何找到一个点的坐标:找到通过这个点的经线与纬线,经线和纬线的经纬度即为这个点的坐标1、地球表面,海洋占总面积的71%,陆地占总面积的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16、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几个岛屿组成群岛,海洋的主体部分叫洋,大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宽度较窄的水道叫海峡17、识记各半球及大洲、大洋的名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18、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即“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19、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0、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大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我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我国所在的大陆是亚欧大陆,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环绕的大洋是北冰洋,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环绕的大洲是南极洲21、位于北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22、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非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23、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低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24、世界的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比较五种基本地形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地表起伏特征共同点平原很低,小于200米平坦广阔地面起伏小高原较高,大于00米起伏不大,边缘陡峻山地较高,大于00米峰峦起伏,坡度较陡地面崎岖不平丘陵较低,小于2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26、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27、填写海底地形及其特征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海沟海洋底布最深的地方大洋中脊大洋中新诞生的地方28、判断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的方法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低,中间高,带有山顶符号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高,中间低,盆地易建设水库,坝址选择开口较小处鞍部:两山之间较低的部分陡崖:数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山谷:一组等高线向高值弯曲,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山脊:一组等高线向低值弯曲29、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疏松,坡度缓;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疏松,温差小30、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山地31、等高线与等高线之间等高距相等,实地距离不相等32、大陆漂移假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33、填写下图中六板块的名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34、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3、全球共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6、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地方,其余均为两两板块交界处37、解释下列现象的形成地中海面积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形成红海面积扩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阿尔卑斯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日本地震频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英国地震较少: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要点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他率领船队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实际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有:日月食;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
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识记下列重要的经纬线名称和经纬度
0°经线:本初子午线,他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纬线:赤道
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两极90°
空中看北极逆时针旋转,看南极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填写有关经纬线的内容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不相等
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起点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纬度
0°180°划分东西经度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0°160°E划分东西半球
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并在南北两极各汇成一个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增加,最大到90°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向西经度逐渐增大,最大到180°,并在180°合成一条经线
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0°经线以东称东经,以西称西经,180°经线以东称西经,以西称东经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0、判断经纬线,超过90°的是经线,都不超过90°时,横线是纬线,纵线是经线
1、判断南北纬、东西经,就看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加,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
能够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且一条经线是东经,另一条经线是西经
3、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利用它可以很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如何根据经纬度找到一个点:找到经纬度所在的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即这个点
如何找到一个点的坐标:找到通过这个点的经线与纬线,经线和纬线的经纬度即为这个点的坐标
地球表面,海洋占总面积的71%,陆地占总面积的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几个岛屿组成群岛,海洋的主体部分叫洋,大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宽度较窄的水道叫海峡
识记各半球及大洲、大洋的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
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即“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0、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大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我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我国所在的大陆是亚欧大陆,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环绕的大洋是北冰洋,被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三大洋环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1、位于北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2、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非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3、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低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世界的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比较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共同点
平原
很低,小于200米
平坦广阔
地面起伏小
高原
较高,大于500米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较高,大于500米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地面崎岖不平
丘陵
较低,小于200米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26、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
脉安第斯山脉、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填写海底地形及其特征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海沟
海洋底布最深的地方
大洋中脊
大洋中新诞生的地方
判断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的方法
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低,中间高,带有山顶符号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高,中间低,盆地易建设水库,坝址选择开口较小处
鞍部:两山之间较低的部分
陡崖:数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谷:一组等高线向高值弯曲,山谷处易形成河流
脊:一组等高线向低值弯曲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疏松,坡度缓;等温线密
集,温差大,等温线疏松,温差小
0、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山地
等高线与等高线之间等高距相等,实地距离不相等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3、填写下图中六板块的名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知识点
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全球共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地方,其余均为两两板块交界处
解释下列现象的形成
地中海面积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形成
红海面积扩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日本地震频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英国地震较少: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