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去机理

合集下载

消除反应机理

消除反应机理

CH2 CH2 H2O
H3O
实例 E2
CH3
H
H
C2H5OH
NaOH
H
CH3
CC
CH3
H3C
Br
实例 霍夫曼消除反应 E2
[RCHN+(CH3)3]OH-
CH3
100~200o C
RCH=CH2 + (CH3)3N + H2O
季铵碱在加热条件下(100~200C)发生热分解 生成烯烃旳反应称为霍夫曼消除反应。霍夫曼消除反 应遵照霍夫曼规则。
反应分子旳共轭碱
B- + H C C A -BH
CCA
+ A-
单分子共轭碱消除反应用E1cb表达。E表达消除反应, 1代表单分子过程,cb表达反应物分子旳共轭碱。E1cb反 应是反式共平面旳消除反应。
CH3CHCH2CH2CH3
F
CH3O CH3OH
CH2 CHCH2CH2CH3
70%
CH3CH CHCH2CH3
(CH3)3N CH3 OH
(CH3)3N CH3OH
反应:
CH3 CH3CHCH2
H N
CH3I CH2CH3
CH3 CH3CHCH2
CH3 N CH2CH3
I
彻底甲基化
CH3
Ag2O
CH3
CH3
湿
CH3CHCH2 N CH2CH3 OH
CH3
CH2
CH2
CH3
CH3
CH3CHCH2N
CH3
E1cb 反应机理
因为反应速率只与第一步有关,第一步是单分子过程,所以反应动力学上 是一级反应。
E1反应机理
• 消除反应旳决速环节是卤烷旳离解,生成碳正离子 • 卤烷消除反应活性顺序为:

醇的消去和氧化反应原理

醇的消去和氧化反应原理

醇的消去和氧化反应原理
醇的消去反应是一种脱水反应,将醇中的氢和羟基去除,形成双键。

反应机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质子转移:醇中的氢离子和一个具有酸性的物质(例如酸性催化剂)发生质子转移,形成醉的正离子。

2. 失去水分子:醇中的羟基与质子化的醇发生内聚反应,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含有双键的中间物。

3. 质子解离:中间物发生质子解离,生成烯烃。

4. 终止反应:可能存在其他进一步反应,但最终反应会停止,生成消去产物。

醇的氧化反应是指醇中的羟基的转化成羰基(醛或酮)。

氧化反应一般需要氧气或氧化剂作为反应条件。

反应机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氧化剂得到活性氧:氧化剂(例如高价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等)首先得到活性氧(例如金属氧离子或过氧根离子)。

2. 活性氧发生质子转移:活性氧与醇中的氢离子发生质子转移,形成醇的正离子和水。

3. 脱氢步骤:醇的正离子与活性氧发生电子转移,脱氢生成羰基。

4. 脱去步骤:羰基发生电子转移,形成醛或酮。

因此,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可以分别通过消去羟基和转化羟基为羰基的方式实现。

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化学反应路径和产物。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物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物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物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该反应通常是通过溴化钠(NaBr)和氢氧化钾(KOH)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进行的。

反应的产物包括烯烃、溴化铵
和水。

卤代烃是一种含有卤素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在消去反应中,卤素原子被取代为烯烃中
的双键,因此这种反应可以看作是鉴别卤素原子的方法之一。

消去反应的机理是通过亲核取代和β-消去两个步骤来完成的。

在第一步亲核取代中,氢氧化钾从乙醇/水溶液中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它附着在卤代烃中的α碳上,并使其成为一个更好的离去基团。

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中间体,它是一个由碱性水解反应产生
的负离子。

在第二步β-消去中,负离子通过攻击相邻的α碳从而释放出双键。

这个过程产生了另一个中间体,它是一种烯烃。

最后,水和溴化铵被释放,产生了反应的最终产物。

消去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可以通过反应条件控制来调节。

例如,在水/乙醇混合溶剂
中加入K2CO3(碳酸钾)可以提高反应的产率。

此外,消去反应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剂来控制其选择性。

例如,使用次氯酸钠(NaOCl)可以选择性地消除从甲基弯曲的α位
上的卤素原子。

总之,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是一种有用的有机合成反应,可以用于制备烯烃。

通过控制
反应条件和选择适当的反应剂,可以控制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有机化学中的消去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消去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消去反应12031426-吕灵芝消去反应指分子内失去两个小基团,形成新结构的反应。

消去反应有三种:α-消去,β-消去和γ-消去1、定义与分类α-消去指分子内同一个原子上失去两个基团,形成卡宾或氮烯的反应。

β-消去指分子内两个相邻的原子上各失去一个基团,形成新的双键或叄键的反应。

这也是最为普遍认识的消去反应。

γ-消去指分子内两个不相邻的原子上各失去一个基团,最终形成环状化合物1的反应。

2、反应速率在离子型1,2-消除反应中,带着成键电子对一起从反应物分子的1位或a碳原子上断裂下来的基团称为离去基团(L),另一个失去基团往往是连在2位或β碳原子上的氢,称为β氢原子。

例如,1-溴丁烷与氢氧化钾在乙醇中共热,溴带着键合电子对断裂下来成为溴负离子,β氢原子以质子形式断裂下来与碱中和,同时在1和2位之间形成烯键:这类消除反应的速率与卤代烷结构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以三级卤代烷最快,二级卤代烷次之,一级卤代烷最慢。

以碱为试剂的消除反应常伴有亲核取代2反应,也可能发生重排反应,这三种反应之间的竞争与卤代烷结构、试剂性能和反应条件等因素有关。

强碱和高温增加发生消除反应的机会。

编辑本段反应机理。

在离子型消除反应中,按有关价键发生变化的先后顺序不同,可分三种反应机理:?单分子消除反应(E1)。

反应物先电离,L断裂下来,同时生成一个正碳离子,然后失去β氢原子并生成π键。

反应分两步进行,决定速率的电离这一步只有反应物分子参加。

故E1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与碱的浓度无关。

?共轭碱单分子消除反应(E1CB)。

反应物先与碱作用,失去β氢原子,生成反应物的共轭碱负碳离子,然后从这个负碳离子失去L并生成π键。

在生成π键的步骤中只有共轭碱负碳离子参加。

E1CB也分两步进行,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也与碱的浓度有关。

一般,只有β碳原子上连有硝基、羰基或氰基等的反应物,才能按E1CB机理进行反应。

?双分子消除反应(E2)。

乙醇消去反应机理

乙醇消去反应机理

乙醇消去反应机理
乙醇消去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它可以将乙醇分子转化为烯烃或炔烃。

这种反应的机理比较复杂,但是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揭示其本质。

首先,乙醇消去反应的基本步骤是质子转移和碳碳键断裂。

在质子转移的过程中,乙醇分子中的羟基离子会从一个碳原子上脱离,并转移到另一个碳原子上。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个酸性催化剂来促进。

接下来,在碳碳键断裂的过程中,C-O键会被打断,并形成一个双键或三键。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高温和高压来促进。

最终产物的类型取决于反应条件和底物结构。

在理论计算方面,量子化学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乙醇消去反应的机理。

例如,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可以计算出各个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能量和振动频率等信息,从而揭示反应路径和可能存在的副反应。

总之,乙醇消去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其机理涉及质子转移和碳碳键断裂等步骤。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可以揭示其本质和优化反应条件。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
1、消去反应
a.简介:消去反应是一种含有氢原子的卤代烃的反应,它通过结构上的
键合断裂实现反应。

消去反应一般会消耗反应物内的两个氢原子,将
其相互消除,形成没有氢原子的碳烃产物,即去三氢化物或一元烷烃。

b.反应机理:消去反应是一种混合式反应,由两种原子(氢和氯)相互消去形成去三氢化物或一元烷烃,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只需要一定的
bg=温度或加催化剂就可以进行。

该反应的基本步骤是由于过渡态的形成,该过渡态的结构为4π-自由基(4π-radical),即在原始碳元素旁边缔合一个氯原子,同时另一个氢原子
在位置处做出弛豫,形成活态中间体。

2、水解反应
a.简介:水解反应是一种指将一种物质丙醇或一种之上的分子,以水或
者水的催化剂作用下,实现化学反应而分解成两个简单分子或多个简
单分子的过程。

通常,在水解反应中,水将分子中的碳氢键打断成一
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它们以水的形式释放出去。

b.反应机理:水解反应是一种由碳氢键断裂而形成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的反应,它是一种由碱性离子,如碳酸根,乙醇根和氢离子,在
水中结合形成碳─氢卤键引起的反应。

碱性离子可以激活碳─氢原子键,形成双价键,随后,碱性离子被水分解,在这个过程中,碳─氢原子键
断裂,释放出碳原子和氢原子,从而实现了水解反应。

双分子消去机理(e2)

双分子消去机理(e2)

双分子消去机理(e2)
双分子消去机理(E2)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反应机理,它描述了一个碱性条件下,碱性试剂和底物之间发生双分子消去反应的机理。

在这种反应中,碱性试剂攻击底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同时底物分子上的一个相邻碳原子上的一个亲电性部分与底物分子中的一个离开基团结合,从而形成双键。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底物分子的离子化,生成双键产物。

双分子消去机理(E2)反应是有机合成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它常常用于合成烯烃类化合物。

在这种反应中,碱性试剂通常是一种强碱,比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底物通常是一种含有醇、卤代烷或硫醚等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双分子消去反应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溶剂条件下进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双分子消去机理(E2)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底物的结构、碱性试剂的性质、溶剂的选择等。

因此,有机化学家需要深入了解双分子消去机理(E2)反应的原理和条件,以便在有机合成中灵活应用这一反应类型,实现高效合成目标产物。

总之,双分子消去机理(E2)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反应
机理,它为合成烯烃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合成途径。

通过深入理解双分子消去机理(E2)反应的原理和条件,有机化学家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反应类型,实现有机合成中的各种合成目标。

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

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

卤代烷烃消去反应:性质、影响因素、机理与工业应用卤代烷烃的消去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通过这种反应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在制药、染料、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性质、影响因素、机理和工业应用等方面。

一、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性质卤代烷烃消去反应通常是在碱性环境下,通过与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生反应,消除卤素原子,生成不饱和键。

这种反应也被称为消除反应或脱卤反应。

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产物是不饱和键化合物,如烯烃、炔烃等。

二、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影响因素碱性环境:卤代烷烃消去反应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这是因为碱能够与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结合,形成卤化物,从而促进消去反应的进行。

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醇钠等。

温度:温度是影响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重要因素。

高温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速率。

但温度过高也可能导致副反应发生,影响产物纯度和产率。

因此,选择适当的温度对卤代烷烃消去反应至关重要。

溶剂:溶剂对卤代烷烃消去反应也有影响。

常用的溶剂有醇、醚、苯等。

选择适当的溶剂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物收率。

底物结构:底物结构对卤代烷烃消去反应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与卤素相连的C-H键的极性越强,越容易发生消去反应。

此外,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也会影响消去反应的进行。

三、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机理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碱与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结合形成卤化物,第二步是消除卤素原子,形成不饱和键。

具体来说,第一步是碱中的负离子与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结合,形成带有负电荷的中间体(碳-卤键)。

第二步是中间体发生异裂,消除一个带有正电荷的氢离子,形成不饱和键化合物和卤化钠(或卤化钾)等产物。

整个反应过程中,氢离子被取代基团所取代,生成新的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四、卤代烷烃消去反应的工业应用合成烯烃:通过卤代烷烃消去反应可以合成烯烃。

烯烃是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生产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CH3CH-CCH3 + RO -
CH3 Br Base
CH3CH2O -
CH3 CH3C=CCH3 +
CH3 More substituted
product
79%
CH3 CH3CHC=CH2
CH3 Less substituted
product
21%
(CH3)3CO -
27%
73%
CH3CH2(CH3)2CO -
三、E1 Reaction
4. Stereochemistry
—— 因为先生成碳正离子,顺、反消去 均能发生,同时得到Z和 E烯烃,但是位 阻大的基团处于双键的两侧是主产物。
CH3 CH3
E1
CH3CH2CH C CH2CH3
Cl
CH3
CH3
H3CH2C
CH2CH3
minor
CH3
CH2CH3
H3CH2C
CH3CH=CHCH3 CH3CH=CHCH3
一、消去反应机制
消去反应的机理 — E1, E2, and E1cB
H
E1
-H
B:
-LG
LG E2
H
H
LG
E1cB B:
-H
LG
-LG
二、E2 Reaction
1. Mechanism
在碱的作用下,C — LG 键的断裂与C — H 键 的断裂同时进行,这是一个协同的双分子反应。
二、E2 Reaction
3. Regiochemistry(区域选择性)
从含氢较少的β-碳上消去得到取代基较多的 烯烃 — Zaitsev’s Rule
CH3CHCH2CH3 - OCH3
Br
CH3CHCH2CH2CH3 - OH
Cl CH3
CH3CCH2CH3
- OH
Cl
CH3CH=CHCH3 + CH2=CHCH2CH3
+
t-BuOH
anti-periplanar elimination (反式共平面消去) -占优
消去
syn -periplanar elimination (顺式共平面消去)
H
XH
X
4. Stereochemistry
anti elimination is favored in an E2 reaction
—— Stereoselectivity, example 1:
碳上取代基多,则消去比率大大增加
四、E2/E1, S/E竞争问题
2. SN2/E2竞争 —— 10 卤代烃
CH3CH2CH2Br CH3O - CH3CH2CH2OCH3
CH3OH
90%
+ CH3CH=CH2 10%
when the primary alkyl halide is sterically hindered
卤代烃的卤素不同,进行E1反应的活性不同: RI > RBr > RCl > RF (与SN1反应相同)
醇的脱水反应往往在酸性条件下,先质子化 后进行,因此醇的脱水反应以E1反应为主。
三、E1 Reaction
3. Regiochemistry
—— 一般遵循Zaitsev’s rule,即与E2相同, 生成多取代烯烃为主(稳定)。
三、E1 Reaction
4. Rearrangements in E1 Reactions
二、E1 Reaction
Summary: Mechanism Reactivity Regiochemistry: Zaitsev’s rule Stereochemistry: non anti-periplanar
CH3 CH3CHCH2Br
CH3O CH3OH
CH3
CH3CHCH2OCH3 40%
CH3
+ CH3C=CH2 60%
when the nucleophile is sterically hindered
t-BuO - CH3CH2CH2CH2CH2OC(CH3)3 15%
CH3CH2CH2CH2CH2Br
10 RX —— E2 only 20 and 30 RX —— E1 and E2
四、E2/E1, S/E竞争问题
2. SN2/E2竞争
(高浓度的好的亲核试剂/强碱条件下) 卤代烃的反应活性: SN2 10 > 20 > 30
E2 30 > 20 > 10 10卤代烃易于取代,较少消去 但是如果进攻试剂体积大或卤代烃的β
HF
3.2
+ B
A
81% 72% 67% 30%
B 19% 28% 33% 70%
离去基团碱性增加,离去倾向减弱,越容易生成少 取代产物;氟代烃E2反应中的主产物为少取代烯烃
对以上事实的解释: 卤负离子中,随着碱性增强,离去基团越不容易离
去,到氟离子的碱性达到最强,当碱进攻氢时,氟离 子难以离去,反应过渡态具有了似E1cB的负离子特征。
五.E1cB Reaction
六.Other Elimination Reactions
一、消去反应机制
消去反应 —— 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中 的一个离去基团和相邻碳上的氢从分子 中离去,从而形成不饱和碳-碳键
离 去 基 团
LG
CH3CH2CHCH3 OH
CH3CH2CHCH3 Cl
LG H
H+ OH -
Cyclic Compounds
三、E1 Reaction
1. Mechanism
三、E1 Reaction
2. E1 reaction activity
不同类型RX的相对反应活性与碳正离子稳
定性顺序相同:
(与SN1反应相同)
3º苄基型 > 3º烯丙型 > 2º苄基型 > 2º烯丙型 > 3º> 1º苄基型 ~ 1º烯丙型 ~ 2º> 1º> 乙烯型
二、E2 Reaction
2. Reaction activity
离去基团越容易离去,则反应活性越高。 如:RI > RBr > RCl (与SN2反应相同)
进攻试剂的碱性越强,则反应活性越高。 如:HO﹣ > CH3COO﹣(与SN2反应有所不同)
反应底物卤代烃的活性为: 3º>2º>1º (与SN2反应相反)
Problem
Please explain the following fact: ① (2S,3S)-2-bromo-3-phenylbutane
gives (E)-2-phenyl-2-butene
② but (2S,3R)-2-bromo-3-phenylbutane gives (Z)-2-phenyl-2-butene
( Z ) 14%
4. Stereochemistry (立体化学)
Example 2:
*
Br
Br
H
CH3 H3C
H
Br
H3C
H
Br
H
CH3
(H3C)3C
CH3 H3C
C(CH3)3 (H3C)3C
CH3 H3C
C(CH3)3
H :B
H :B
H :B
H :B
二、E2 Reaction
4. Stereochemistry (立体化学)
- OEt
CH3CHCH2CH2CH3
CH3CH=CHCH2CH3 + CH2=CHCH2CH2CH3
Br
HOEt
major product
minor product
X
H3CH2C
H
-X
H
CH3
H :B
X
H
CH2CH3
H
CH3
-X
H :B
H
CH2CH3CCFra bibliotekH3CH
( E ) 41%
H
H
CC
H3C
CH2CH3
5. E2 Elimination from Cyclic Compounds Example 1
二、E2 Reaction
5. E2 Elimination from Cyclic Compounds
Example 2
H3C
CH(CH3)2 C2H5O H3C
H CH(CH3)2
200 times faster
CH2=CHCH=CHCHCH3 + CH2=CHCH2CH=CCH3
major product
minor product
HO -
CH3 CH=CHCHCH3 + major product
CH3 CH2CH=CCH3 minor product
当可以形成稳定的共轭烯烃,
则以形成共轭烯烃为主要产物。
Solution:
二、E2 Reaction
5. E2 Elimination from Cyclic Compounds
H
groups to be eliminated must be in axial positions X
That does affect the elimination rate, and the regioselectivity
Cl neomenthyl chloride
稳定构象
CH3
H Cl
CH(CH3)2 较不稳定构象 不发生E2反应
H3C
H ClCH(CH3)2
CH3 Cl H1
CH3 H1
menthyl chloride 较稳定构象
不发生E2反应
H2 CH(CH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