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图案之一
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

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摘要】岫岩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特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岫岩玉雕的历史沿革,探讨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析了岫岩玉雕的工艺特点和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结了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加强传承与发展的措施,并展望了未来岫岩玉雕文化的发展前景。
岫岩玉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共同努力,加强传承与发展,推动岫岩玉雕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岫岩玉雕、文化传承、发展、历史沿革、工艺特点、作用、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意义、措施、发展前景1. 引言1.1 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岫岩玉雕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岫岩玉雕以岫岩独特的玉石资源为原料,经过精湛的工艺加工而成,被誉为“中国翡翠”。
自古以来,岫岩玉雕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成为人们推崇和传承的文化symbol。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岫岩玉雕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吸收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岫岩玉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岫岩玉雕的传承与发展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回应和贡献。
通过对岫岩玉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也可以为推动岫岩玉雕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促进岫岩玉雕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蓬勃发展。
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希望的事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为其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岫岩玉雕的历史沿革岫岩玉雕源自中国辽宁省岫岩县,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岫岩就有玉雕工艺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岫岩玉雕工艺逐渐成熟。
在清代乾隆年间,岫岩玉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玉雕工艺的代表之一。
岫岩玉雕的发展得益于当地丰富的玉石资源和深厚的玉雕传统。
玉雕课件PPT

玉雕的主要材料是玉石,不同品种的玉石质地、颜色、纹理都有所不同,价格 也相差很大。了解和掌握各种玉石的特点是进行玉雕创的设计与构图
玉雕设计
根据玉料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性,进行巧妙的构思和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展 现玉料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构图原则
遵循平衡、和谐、统一等构图原则,合理安排主题、陪体、背景等各元素的位置 和比例,以营造出完美的视觉效果。
打磨
对玉雕表面进行细致的打磨和修整,使其呈现出更加完美的 形态和细节。
03
玉雕鉴赏
玉雕的审美标准
01
02
03
04
造型美
玉雕作品的造型要优美、典雅 ,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符合
形式美法则。
材质美
玉雕作品要充分利用玉石的天 然美感,发挥材质的特色和纹 理,展现出玉石的自然之美。
工艺美
玉雕作品的工艺要精湛,雕刻 技艺高超,细节处理到位,展
05
玉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玉雕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雕设计理念也在 不断更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 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先进工艺技术
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如激光雕刻、 3D打印等,提高了玉雕的精细度和创 作效率。
多元化材料运用
除了传统的玉石材料,现代玉雕还尝 试运用各种新型材料,如人造宝石、 合成玉石等,丰富了玉雕的艺术表现 形式。
详细描述
古代玉雕名家如明代陆子冈、清代乾 隆工等,他们的作品以精湛的雕刻技 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如陆子冈 的"子冈牌"和乾隆工的"乾隆御玺", 都是古代玉雕的珍品。
现代玉雕名家与作品
总结词
现代玉雕名家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了现代审美和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 藏价值。
玉雕界的四大雕工,个个雕工精湛,你更欣赏谁的雕工

玉雕界的四大雕工,个个雕工精湛,你更欣赏谁的雕工在古代,玉雕有南北之分,北派恢弘大气,南派精致小巧。
但随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不断探索与积累,形成了“北、扬、海、南”四大派,成为了构成我国玉文化的主力。
今天就来跟大家简单讲讲玉雕界的“四大门派”。
一、北派“北派玉雕”指京、津、辽宁一带玉雕工艺大师形成的雕琢风格,其中以“京派玉雕”为北派玉雕的代表。
京派玉雕受皇家文化的传统影响,以宫廷风格为主,散发着大气、华贵、雄浑、稳重的气息,擅长雕琢人物群像、立体圆雕花卉、佛道、仕女和薄胎工艺等,雕刻手法多以圆雕和浮雕为主,且玉雕师多以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等制作来发挥出其优势,其中尤以俏色见长。
其中以北京的“四怪一魔”最具代表性。
“四怪一魔”即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艺著称的潘秉衡,以立体圆雕花卉称奇的刘德瀛,以圆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荣,以“花片”类玉件清雅秀气而为人推崇的王树森“鸟儿张”和张云和。
北派:恢弘大气,造型简洁,文化底蕴深,传承皇家文化,简单来说气势足,力量感强。
不过也有“三太”,工价太贵,工时太长,鲜明代表人物太少。
二、南派南派主要位于广东、福建等地,其玉雕风格也极为鲜明,主要是受到东南亚各邻国艺术风格的影响。
风格以复杂的多变的镂空雕技艺为主,用料也多以翡翠为主要玉种,辅以本地广东信宜玉,极具地方特色。
在镂空工艺上,南派的多层玉球和首饰雕刻也独树一帜,造型丰满,呼应传神,工艺玲珑,是玉雕中的精品。
此外,南派玉雕原料多用缅甸翡翠,清代时,翡翠还是比较小众的玉石,较少人关注,而南派开先河精雕翡翠,得到了慈禧的赞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翡翠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开创了百年来崇绿逐翠的文化心理。
南派工的翡翠较多,和田玉雕件相对较少,貔貅就更少了,玉雕主要是做镂空的人物风水大摆件为主。
南工的镂空雕都做的很好。
三、扬派扬派,顾名思义就是活跃在扬州地区的玉雕风格。
“天下玉,扬州工”从这几个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扬州玉雕派系的过人之处!这也体现出扬州在我国古代工美文化中的地位,只一地就能自成一派,繁荣的经济是必不可少的。
玉雕画中的四君子

逸云玉雕
菊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菊花是我 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 多年栽培的历史。菊花清雅高洁, 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 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
逸云玉雕
蘭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 的花卉。它与菊花、水仙、菖蒲, 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 名花之一。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 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 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 沁人肺腑。
逸云玉雕
▲ 简介 ▲ 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 ▲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是传统寓
意纹样。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 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逸云玉雕
玉雕画中的“四君子”欣雕
梅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 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 友。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 顺利、和平。
逸云玉雕
竹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 竹,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 的弹力、长寿,竹子与松树、梅树 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
逸云玉雕四君子欣赏
介绍一种文物100字

介绍一种文物100字
介绍一种文物:古代玉雕
古代玉雕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自古以来,玉就一直被人们视为珍藏品,而玉雕是其中的精髓。
古代玉雕品种繁多,从玉佩、玉璜到玉琮、玉玦,无不精美绝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玉雕作品是“和田玉龙”、“神话东方”、“玉雕琵琶”等。
和田玉龙是中国最有名的玉雕作品之一,它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吉祥图案和龙的形象。
这件龙雕若摆放在日光下,会呈现出瑰丽的色彩,令人惊艳不已。
神话东方是一组玉佛像,由5米高的主佛像和16个小佛像组成,以龙
纹头饰为特点。
通过雕刻者精妙的技艺,佛像的五官、神态等细节处
都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玉雕琵琶则是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玉雕
艺术相结合。
这件琵琶雕刻非常细腻,琴面、琴弦等细节处都处理的
非常出色。
古代玉雕由于其材质稀有、雕工精湛、历史悠久而成为文物收藏的热
门选择,真正的古代玉雕很难被购得,也很难被伪造。
它们传承着中
国千年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国宝中的极品,值得我们珍藏和传承。
最近,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一批罕见的古代玉雕作品,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古代玉雕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保护和珍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玉雕

城元渎 北山 京大 市玉 团海
青玉人物山子 宋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五)明、清时代——玉雕鼎盛期
• 明清两代,继承元代的做法,宫廷设有玉器造办处,同时民间 玉器制作也颇为盛行,北京、苏州、扬州成为三大玉雕中心, 因而玉雕艺术达到鼎盛。大型山子层出不穷,小型玉件更是不 胜枚举。 • 明清时代,玉雕艺术达到鼎盛时期,并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流 派。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城,工巧 则推苏州”。北方以京城为代表,玉雕作品气势恢弘,黄钟大 吕;南方以苏州为代表,作品精雕细琢、玲珑剔透。 • 1.雕刻技法: 明代苏州著名艺人陆子冈有重要贡献,发展了“刀刻
玉 兽 形 玦 红 山 文 化
化绿 松 石 饰 龙 山 文
玉 璜 良 渚 文 化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商、周、春秋、战国——玉石工艺时期
•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青铜器到铁器发展时期,青铜器 和铁器的出现,带来碾玉工艺和磨玉工具的改进。这些为玉雕的繁荣 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 1.造型上,虽仍以中小型玉器为主,但已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发展到 复杂的象形轮廓,摆脱了以前的图案化倾向。象形玉器,风格更趋写 实。玉马、玉人、玉鸟、玉兽等各部位都刻划得十分逼真。构图从静 态化向动态变化,写实作品极富动感。如翩翩起舞的玉人、弯曲身体 作游动或挣扎状的玉龙等都体现了这种强烈的动感。
中国玉雕发展简介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玉雕的雕刻技法
三、我国玉雕的艺术特色
四、我国玉雕的图案、题材 五、与玉雕相关的中国建筑—马步芳公馆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 玉雕作为中国独有的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 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玉雕PPT课件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四)宋、元时代——玉雕飞跃发展期
1.造型方面:宋元时代,玉雕工艺已达到质的飞跃,宫廷中设有“玉 院”,已经可以制作大型玉件,表现复杂的内容,代表作如元代的“渎 山大玉海”,就是一件巨型玉雕品。用新疆和田整块大玉经15年雕琢而 成,重1750kg,可储酒30余担。玉瓮厚重古朴,气势雄浑,实为中国大 型玉雕之滥觞。并且开始出现中小型山子。 • 2.宋代纹饰丰富多彩,以龙凤吉祥为多,龙纹有穿花龙、坐龙、行龙, 还有繁多的鸟虫花草纹,如孔雀、大雁、麒麟、葵花、石榴、牡丹;人 物、家畜纹饰有孩童、牛、羊、鱼、马等。几何形图案有罗文、方胜、 银铤、曲水、柿蒂、龟文、香印。 • 3.宋元的巧雕技艺也表现不俗,玉工常利用玉材外皮、色斑、玉璞,巧 妙搭配组合,琢制出多层次的色彩变化,器物更富立体感。各种雕刻技 法更加成熟,浅磨深琢,浮雕圆刻,应有尽有。镂雕出现了前所未见的 多层次镂空雕。多种雕刻技法的成熟是制作山子的重要条件。
(一)新石器时代——简单玉雕时期 (二)商、周、春秋、战国——玉石工艺时期 (三)汉、唐时代——玉雕装饰盛行期 (四)宋、元时代——玉雕飞跃发展期 (五)明、清时代——玉雕鼎盛期 (六)近代——玉雕最盛时期
6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新石器时代——简单玉雕时期
• 我国玉器使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达到一个高峰,以北方红山文化 和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代表。但是无论是从造型和纹饰方 面,还都只能算做简单的玉雕时期。
7
玉
化绿
兽
松
形
石
玦
饰
红
龙
山
山
文
文
化
玉 璜 良 渚 文 化
8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玉雕“龙凤”图案的吉祥寓意

百花奖银奖新疆和田玉原毛孔皮白玉籽玉
对牌龙凤呈祥此件作品为御府玉雕大师付雪飞
作品,和田玉籽料龙凤呈祥对牌,玉质细腻,脂 白莹润,成色均匀,油润光洁,手感顺滑。两件
玉牌分别于玉面上浮雕龙凤,龙、凤造型极具张
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嘴角都会不自觉地上扬。想要用最温暖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子如龙,生女如凤就是人
生最大的幸福。龙凤呈祥也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的
一种体现。在数千年的中华名族文化发展中,龙 凤图纹也随着在不断的变化。最初简单的图案逐
渐在充实,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
为主,变得更加繁琐而美观,同时也是历史背景
力,巨龙口吐烈日,凤凰嘴衔牡丹,富贵大气。
龙飞凤舞,祥云环绕,气势磅礴。整器雕工严谨 有序,刀法细腻自然,寓意:龙凤呈祥,鸿福绵
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嘴角都会不自觉地上扬。想要用最温暖的
长,平安吉祥。该"龙凤呈祥"作品荣获中国玉石
百花奖银奖。
2fa0f6c7a 美丽说网址之家www.meiliso.so
"龙凤"含义吉祥,龙凤是阴阳的完美结合,
表达寓意美好,因此深为国人所喜爱。在中国传
统图纹中,龙凤图是从简单到复杂,历经了一个 由朴素至华丽的变身。龙的威武霸气,凤的柔美
温和,阴阳和谐,自古以来就有龙凤呈祥,龙飞
凤舞之说。在世人看来,龙凤相结合代表着和谐
美好,玉雕中龙凤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 蕴,它们象征婚姻美满,求吉祈福的寓意。而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玉雕图案之一
(2007-12-20 21:54:47)
转载▼
标签:
知识/探索
——龙生九子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
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
在北方内蒙古的三星他拉于1971年发现了玉雕的猪龙,据专家考证大约距今6000~7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远隔千里之外的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
这说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关于龙的图腾崇拜。
龙的形成起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的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脱离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成为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特殊动物。
到唐代,龙成了天子的专利。
龙纹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龙成为皇权的象征。
宋之后,关于龙的历史与家族有了更多的传说。
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
到后来,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
据徐应秋的《玉芝堂笔荟》与李东阳的《怀麓堂集》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
好。
”传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
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但龙之九子为何物,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淑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
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
只要知道龙生九子的形成过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龙生九子有这么多的说法。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九个。
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
根据一些资料,并结合在各地旅行中所见的民间习俗,按民间影响、出现频率等因素重新列出了龙生九子的名单。
赑屃
赑屃:也称龟趺。
形似龟,好负重,也好文。
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
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
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也有传说,赑屃带龙的另八子私下凡间游玩,后背皇帝得知,皇帝有心要留他们九子在民间,便给他们出了一个题目,将一块巨石碑带走,由于九子中赑屃是老大,且性好负重,于是大家就推荐他来背,怎了石碑上题有皇帝的玉笔亲书,是真龙天子的笔迹,赑屃又怎能背动,所以九子不得不留在人间,并且每位各司其职,为人类造福。
螭吻
螭吻:喜欢东张西望,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
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经常被安排
在建筑物的殿角、殿脊、屋顶之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蒲牢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
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
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
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
后来逐渐演变为其声音洪亮能传千里,专司报时的神兽。
狻猊
狴犴
狴犴:又叫宪章。
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掌管刑狱。
虎是威猛之兽,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
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
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为百兽之王,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
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
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
饕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典型的美食主义者,而且食量大到吞海
吞鲸。
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称作饕餮纹。
但在玉雕图案中出现的饕餮一定是丑而不凶的形象。
蚣蝮
蚣蝮:水性非常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
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
也有传说蚣蝮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
在故宫、天坛等我国古代经典的皇家建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椒图
椒图:形似螺蚌,面目狰狞,性情温顺,好闭口,有点自闭症。
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门上口衔铁环的神兽。
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
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负责看守门户,以求安全,也免得宵小光顾。
睚眦
睚眦:相貌似豺,性情凶残易怒,好腥杀。
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
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民间有成语“睚眦必报”。
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或是尾端的环上就很自然
了,以加强杀气。
也有传说睚眦能吞兵器,负责看护天下兵器,是我们所看到的刀剑的吞口兽。
《升庵外集》也载有龙有九子的事,除与《玉芝堂笔荟》所载蒲牢、狴犴、睚眦三名相同者外,又说:“形似龟好负重,今为碑下龟跃是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脊兽头是也;饕餮,好食,故立于鼎盖;蚣蝮,性好立,故立于桥往,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首。
”按《升庵外集》的记载,恰好为龙王九子。
总之,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以各种形式出现。
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甚至纪念活动,如赛龙舟、舞龙灯等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当然目前还有不少人将貔貅、螭等划作龙九子的成员,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哪个是、哪个不是,本文中列举的九子只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九种,其实作为玉器雕刻图案中的龙,只要能体现人们寓意吉祥的美好祝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