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日常生活中的防治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可以采取一些防 治措施。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链中 有累积性,因此食物链的高端生物体内比低 端生物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要高。因此人们应该多吃 水果和蔬菜,而少食肉类食物。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是大 众能接触到最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们在洗蔬果时,可以 用淘米水浸泡一段时间,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水果则最好削 皮后再吃。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脂溶性物质而不是水溶性 的,因此它被人摄入体内后会溶于身体脂肪中较难排出体外。 而研究表明,运动则有助于它的排出,虽然非常缓慢。因而, 多进行有氧运动并保持一个乐观平和的心态,对于避免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也有很大帮助。“当然,人们很难从消费环 节来避免受其危害,因此,从生产环节等源头进 行削减和替代才是防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根 本之道。”
•
五:我国现状
为了推动POPs的淘汰和削减、 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害, 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 尔摩127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 员代表各自政府签署《关于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 《公约》),从而正式启动了人类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
– – – – 2001年5月23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公约。 2004年5月17日,公约正式生效。 2004年6月25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公约。 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对我国生效。
三、生产中的副产品
二恶英和呋喃,其来源: ⑴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 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 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 等工业及释放PCBs的事故。 ⑵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农 药和菌螨酚。 ⑶氯碱工业。 ⑷纸浆漂白。 ⑸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 和内积累到万分 之五时就会引起肝细胞 坏死并损害神经系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 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生物处理方法
总结词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达到 净化水质的目的。
通过在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微生物膜,使污染物在膜上被吸附和 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和发展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技术,包括吸附 、催化燃烧、生物降解等。
综合治理技术
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全面控制和治理。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污染物的发现与鉴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出现和 鉴定将成为研究重点。
应急监测
在发生突发事件或污染事故时 ,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污染状 况和影响。
研究监测
针对特定研究目的,进行长期 或周期性的监测,以深入了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变 化规律。
0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物理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总结词
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污染物的方 法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 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监测与治理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研 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与补偿机制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探索生态修复和补 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 灭蚁灵:现有5家生产厂,年产量为31吨, 累计产量为151吨。主要用于白蚁灭治。
24
溧阳市光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丹和灭蚁灵简易场所
25
仍在生产或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
六氯苯
2004年5月17日,公约正式生效。 2004年6月25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了公约。 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对我国生效。
14
我国参与情况
环保总局组织外交部、发改委、农业 部、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组成的中 国代表团参加了《公约》的历次谈判。
《公约》最终案文反映了我国的立场 和关切。
➢ 1983年,滴滴涕被禁止在农业领域使用。
➢ 现仅保留天津大沽化工厂和扬州农药厂2个合 法企业,平均每年产量为5000-6000吨。
现保留的厂主要考虑:三氯杀螨醇农药需以 此为中间体;并为防治大规模疟疾爆发而保存 生产能力。
22
天津化工厂-DDT生产车间
23
仍在生产或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
氯丹和灭蚁灵
➢ 六氯苯主要用于生产五氯酚钠,大部分用于杀灭 钉螺内的血吸虫,少量用于木材处理和防腐。
➢ 现有天津大沽化工厂一家生产厂。至今总产量为 79278吨,其中78323吨用于生产五氯酚钠。
➢ 在公约谈判期间,除中国外,还有6个国家提出申 请六氯苯作为中间体的豁免。
26
天津大沽化工厂-含六氯苯废弃物
27
37
我国已采取的行动
成立相应机构,在组织上保证
➢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环保总局牵 头,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履约 工作协调组。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七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定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二、特性:1.能够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
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
4.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影响。
三、POPs判定基准:判定一种物质是否是POPs应当建立科学的判定基准,化学品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所推荐的判定基准包括:1.持久性基准:用半衰期来判断,在水体中为180 d,在底泥中为360 d,在土壤中为360 d;2.生物蓄积性基准:用生物富集系数来判断,BCF〉5000;3.关于远距离迁移并返回到地球上的基准:半衰期2d(空气中)以及蒸气压在0.01~1 kPa;4.判定在偏远的极地地区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基准:该物质在水体中质量浓度〉10 ng/L。
四、POPs的基本性质:1.持久性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等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环境中不宜被分解,能够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多介质环境中残留数年或更长时间。
半衰期:污染物挥发到其浓度减少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2.半挥发性半挥发性使POPs能发生远距离迁移,但不能永久停留在大气中,最终沉降到地面。
饱和蒸气压和亨利常数。
3.生物富积性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它们在水生生物内浓度升高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因子(BCF):指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或生物组织内的浓度与水中浓度之比。
它是估算水生生物富集化学物质能力的一个量度。
鱼作为有效的标准测试物。
KOW、SW、KOC、Kd。
4.高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等。
POPs进入生物体后,其毒性作用大致分为两种:⑴来自POPs本身特定的化学结构的毒性,其毒性作用相当于物质所具有的生理作用。
欧盟pops管控物质清单 -回复

欧盟pops管控物质清单-回复标题:欧盟Pops管控物质清单:深度解析与影响一、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积累性和远距离迁移能力的有毒化学物质。
由于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全球范围内的POPs管控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欧盟作为全球环保行动的领导者,对其境内POPs的管控尤为严格。
本文将详细解读欧盟POPs管控物质清单,并探讨其对环保工作的影响。
二、欧盟POPs管控物质清单概述欧盟POPs管控物质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斯德哥尔摩公约列管物质: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欧盟对包括多氯联苯(PCBs)、滴滴涕(DDT)、六氯苯(HCB)、灭蚁灵(Mirex)等在内的23种物质进行严格管控。
2. 限制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有害物质指令(RoHS):该指令限制了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其中包括一些POPs,如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
3. 关于报废车辆指令(ELV):该指令要求减少报废车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排放,其中也包括一些POPs。
4. 其他欧盟法规:例如,欧盟reach法规中也对一些POPs进行了管控。
三、欧盟POPs管控物质清单的具体内容1. 斯德哥尔摩公约列管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农药、工业化学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并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徙等方式远距离传输。
2. RoHS指令中的POPs:该指令主要针对电气和电子设备中的有害物质,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等。
这些物质在设备废弃后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ELV指令中的POPs:该指令关注的是汽车报废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包括汽油中的含铅化合物、制动液中的多氯联苯、轮胎磨损产生的纳米颗粒物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UNEP规定:12种《关于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物公约》
从下列来源无意生成或排放
(a) 在露天场地焚化废物,包括填埋场地的焚化;
POPs的危害
z对生殖和发育的危害:自70年代以来,加拿大男婴的出率下
降了0.22%,美国下降了0.1%。
z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动物雌性化现象严重。
英国的一项调
查报告说,在诺福克郡的艾尔河观测点,接受调查的雄性石斑
鱼60%出现了雌性化的特征,不少石斑鱼的生殖器开始具有排
卵功能,并出现了两性鱼
z致癌、致畸、致突变
2004年3月初在英国西南部发现的三头六腿青蛙
日本卡内米油事件海豹:人类未来的命运?
全球分布
z全球蒸馏效应:
解释POPs从热、温带地区向寒冷地区迁移的现象。
z蚂蚱跳效应:时间尺度:天。
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多氯联苯 1 附件 B 限制 附件 C 非故意生 产
无意排放
滴滴涕 多氯代二苯并-二 恶英 多氯代二苯并-呋 喃 六氯代苯 1 多氯联苯 1
1
六氯代苯和多氯联苯同时也是非故意副产物,同时列在附件 A 和附件 C 中;
• 滴滴涕
DDT (ClC6H4)2CH(CCl3 )
双对氯苯基三 氯乙烷
• 你们已经和你们的先辈们不一样了,因为你们 体内存在大量的人工合成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小组成员:唐幸宇 曹晟 肖钊成 彭杨波 刘小乐 张洪海
问题背景
• 1930’s 以来 人工化学品急剧增长,现已达1000万 种以上,有10万余种进入环境。 自60-70年代,在南极和北极检测到了DDT,PCBs 等POPs类有毒污染物
化学品管理: 风险” 利益” 化学品管理: “风险”与 “利益”之间的平衡
环境健康风 境健康风 险 (高? 低?) 高
社会经济价值 社会经济价 经济 (高? 低?) 高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
Transitional Page
目前POPs污染已遍及全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健康和生态环境,成为重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 一
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缩写,中文名称 是英文( 是英文 )的缩写,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 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 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 生物等) 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 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 机污染物。 机污染物。 • • 根据POPs的定义,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下列四个重要的特性: (1)能够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由于POPs物质对生物降解、 1 POPs 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一旦被排放到环境中,它 们难于被分解。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 由于POPs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导致POPs从周围媒 介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浓度。 (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低地区。POPs所具 有的半挥发性使得它们能够以蒸汽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上, 便于在大气环境中做远距离的迁移,同时这一适度挥发性又使得它 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中,能够重新沉降到地球上。 (4)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 影响。POPs大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性和危害

谢绍东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
1
持久有机污染物 What are POPs
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 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 学物质。 学物质
POPs在水生物种中的生物浓缩系数或生物 积累系数大于5000,如无生物浓缩系数和 生物积累系数数据,则logKow值大于5。
6
7
8
9
DDT在体内积累到万分之五时就会 引起肝细胞坏死并损害神经系统
人吃动物
吃虾的动物体内又 把浓度提高10倍
虾体内则为 0.44*10-6
淤泥中的DDT含量 浓度为0.016*10-6
14
POPs公约禁用的十二种POPs物质
POPs Treaty Identifies 12 POPs Slated for Elimination
杀虫剂类 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 七氯、DDT、六氯苯、氯丹和灭蚁灵 工业化学品 多氯联苯 六氯苯 副产物 二噁英、(多氯二代苯并)呋喃
15
17
滴滴涕(DDT)
是一种无色的、经接触传递的杀虫 药剂,当被吞食或被表皮吸收时对 人类和动物有毒; 对人类和动物有毒; 在土壤中残留10至15年 ; 全球累积消费量大约30万吨; 65国家禁止,26国家限制生产和使 用; 二战期间曾广泛在部队与平民中用 于防止疟疾、伤寒及其它由昆虫传 染的疾病 ,并在多种农业作物中广泛 使用 。
10
⌦远距离环境迁移性
(Potential for long-range environmental transpor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Ps 全球归趋机制探讨
POPs 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和循环
全球蒸馏
全球蒸馏( Global distillation) 。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 Goldber g , 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 DDT通过大气传播从陆地迁移到海洋的现象。
蚱蜢效应( Grasshopper effect)
Wania认为化合物的配的影响可能甚至比 POPs的排放地和传播途径更重要
在大气中,POPs 或者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或者吸附在悬浮颗粒 物上, 发生扩散和迁移, 导致 POPs 的全球性污染。
大气PCBs浓度
农村(台南) 2.5ng/m³
城市(台南) 4.51ng/m³
工业区(台南) 5.91ng/m³
水体/ 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水和沉积物是 POPs 聚集的主要场所之一, 世界绝大多数的城市污水, 水库、 江河和湖海都不同程度地受到 POPs的污染。
来源
农药,施用于土壤和作物中(666) 金属冶炼、垃圾焚烧以及五氯苯酚和多氯联苯的生产
危害
导致动植物以及人类的死亡、畸形儿、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 伤、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伤害等
定义、来源、危害、特性
特性
持久性
在环境中对正常的生物降解、光解和化学分解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因此排放在环境中,可以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长久存在,参与全 球的物质能量循环。
远距离迁移性
半挥发性,在大气中以蒸汽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在大气 环境中不断地挥发、沉降、再挥发,进行远距离迁移,全球范围的污染。
生物蓄积性
亲脂疏水性物质,污染物浓度在生物体内随着食物链延长而升高。
POPs种类
种类及污染现状
2001 年 5 月 23 日,在瑞典首都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简称《公约》) ,最初规 定消减和淘汰12种(类)物质,包括三大类:杀虫剂、工业化学品、生产中的副产品
POPs 全球归趋的其它影响因素
大气的稀释作用 物理去除作用 POPs 的化学反应 生物降解 空气- 界面交换过程
沿食物链传递
食用
土壤中的持续性 有机污染物
挥发
生物中的持续性有机 污染物
饮用
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持 续性有机污染物
挥发
沉积
大气中的持续性有机 污染物
夏季温度高,易挥发 中纬度(季节变化明
杀虫剂
农药是 P0Ps 的一个非常重要来源
工业化学品
包括多氯联苯( PCBs) 和六氯苯( H CB) 。PCBs 用作电器设备如变压器、充液高压电缆 等及油漆和,塑料中,是一种热交流介质,工业生产中非故意生产的副产品。
生产中的副产品
括二噁英( PCDDs) 和呋喃( PC-DFs)二噁英类物质的来源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 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 ,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 瓷、玻璃等工业。
无论是在地区水平上, 还是在全球范围内, 对于 POPs 是否已达到稳态缺少 足够的证据。
POPs 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和循环
POPs 的环境再循环
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到 70 年代, POPs 在环境介质中的交换转移主要表现为, 从大气 以干沉降或湿沉降的方式转移到水体和土壤介质中, 而从水体和土壤中挥发出来进入大 气的过程是相对次要的。
关于POPs 在过去和现在地区性或全球性的使用和排放的资料很少
对 POPs 的循环机制以及在深海中的迁移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对于不同高度,不同纬度大气中不同 POPs 的化学反应速率还没有确定 缺少各地区大气、水、土壤、沉积物中 POPs 残留量的数据 在环境介质中生物降解速度的不确定
POPs进入到环境中, 需要多长时间能在各媒介中达到平衡状态的问题还有待 解决
大气中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中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中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沿食物链传递
食用
土壤中的持续性 有机污染物
挥发
生物中的持续性有机 污染物
饮用
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持 续性有机污染物
挥发
沉积
大气中的持续性有机 污染物
POPs污染现状
种类及污染现状
大气中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
定义、来源、危害、特性 种类及污染现状 POPs 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和循环
POPs 预测模型 控制 POPs 的研究对策 建议
定义、来源、危害、特性
定义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有 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难降解、可发生长距离迁徙, 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但在近 30年, 情况正好相反, POPs 从水体和土壤中挥发出来进入大气的过程是相 对主要的。
POPs污染现状
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 土壤中的 POPs 无疑会导致POPs 在食物链上发生传递和迁 移。 已经在世界各国土壤中都发现了 POPs 。
对天津市郊污灌区农田土壤的检测表明, 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均为 100%, 其中污灌菜地的污染 状况最为严重, 六六六残留量达 4. 04g/ kg, DDT 达2. 70g/ kg, 普遍高于其它地块, 表现出污灌的显 著影响, 无污水灌溉的旱地污染较轻。
生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对我国生产的各类食品中调查表明, 蛋、乳制品及植物油等脂类农产 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仍很高 ; 目前无论海洋生物还是陆地物种, 无论是低等的浮游生物或动物, 还是 人类自身, 都遭受到 POPs 的污染和威胁 。
2000 年对广州和香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研究表明 , 母乳中六六六、DDT 残留量仍显著高于 美国、德国、瑞典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 。
显) 冬季温度高,易沉降
较短的 迁移
高纬度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POPs 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和循环
POPs 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迁移循环的模型研究
通过建立模型对于研究 POPs 在全球的迁移、循环是很有帮助的。在地区 范围内, 对于易于定性的POPs 可通过质量守衡模型预测它们在各环境介 质中的浓度, 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但在建模方面也面对着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