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监测现状论文

合集下载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发布时间:2021-09-03T15:54:57.8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1期作者:周玲玲沈春丽[导读] 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说,其不易分解和处理,且该类污染物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周玲玲沈春丽余姚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浙江宁波 315400摘要: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说,其不易分解和处理,且该类污染物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扩散能力等,会对空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对动植物的生长及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加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以及其特征,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进一步制定更为有效的环境监测措施。

本文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环境监测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分析稳定的生态环境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

但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数量日益增多,对土壤、空气等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降低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影响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1]。

所以为了有效防控和解决该类污染物的产生、传播及扩散,还需要分析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现状,掌握与该类污染物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对现有的环境监测对策进行优化制定,保证环境的健康稳定。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分析针对该类污染物的来源来说,主要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①农药。

农业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防治病虫害侵害,这种情况下会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预防处理。

但很多农药的成分中都含有该类污染物,在喷洒过程中农药会进入土壤,而该类污染物则会长期留在土壤中,无法被分解。

②工业。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等。

但如果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发生泄漏等问题的情况下,就容易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播和扩散。

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与研究对策

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与研究对策

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与研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问题。

这些污染物具有长期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POPs问题的现状、挑战及研究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概述了POPs的定义、特性和来源,阐述了POP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POPs污染的现状,包括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主要来源等。

接着,文章探讨了我国在POPs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如法规政策不完善、监测技术落后、公众认知度不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对策。

建议加强POPs 污染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POPs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影响。

推动POPs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污染物的治理效率。

加强法规政策建设,完善POPs污染控制的法律体系。

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POPs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探讨,期望能够为我国的POPs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的现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合物。

在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也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目前,我国面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排放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的有机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并不断累积,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也成为POPs的重要来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但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监测手段不足目前,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主要依靠定点站和环境监测车的实地采样分析。

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覆盖范围有限、监测数据容易出现串样、重复等问题。

无法满足大范围、持续监测需求。

2.监测网络不完善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站点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环境治理相对西部更加完善,一些偏远地区缺乏监测站点,使其状况难以得知。

同时,监测数据及时性也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够迅速反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趋势。

3.监测缺乏标准与规范在监测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单位和地区的监测结果往往不可比性,影响了数据准确性和整体监测效果。

4.监测资源过度浪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常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其监测结果通常并不具有高度普适性。

同时,监测结果不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使得决策者对降低污染的深度和程度仍然存在困惑。

二、对策分析1. 制定科学的监测体系国家应适时建立和完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监测效果和服务目标的有效关联。

2. 建立公共监测信息共享平台针对监测站点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可建立公共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将各地监测点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平台中,以便更好地了解全国污染状态情况。

应该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数据管理标准等监测规范,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要建立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提高环境质量。

4. 加强信息公开和决策支持应该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发挥监测数据的重要作用。

同时,决策者也应该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制定出实施性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总之,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中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
近几十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已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较高毒性,能穿越生物界隔,并具有持久性或几乎不可降解性并且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污染物。

为了控制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强化环境监测,以更好地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形态、分布、浓度以及来源。

中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和检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国家核心区域实行了宏观规划,对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期监测。

另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通过现场测量仪器、实验室分析技术和过程控制等监测系统进行监测。

根据中国环保部发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环境质量报告》,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105个地区对 BFR、PCB 和PBCDD/F 进行了环境监测,数据表明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近几年显著下降。

中国还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通过出台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值标准、排放标准和监督抽查措施等,严格管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正加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力度,在可能的地方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站,同时继续采取更多措施,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随着政府的不断努力,中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国各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为保护我们宝贵的环境生态提供了保障。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高鹏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高鹏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高鹏园发布时间:2021-09-13T18:29:24.02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高鹏园[导读] 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污染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污染类型中,最常见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在生物传播的过程中,导致食物链会大量积累,这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庆市让胡路生态环境局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污染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污染类型中,最常见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在生物传播的过程中,导致食物链会大量积累,这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鉴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测量现状,有必要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详细分析,从根本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现状;治理方法前言在新的经济形态下,中国工业和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分不开的。

有机污染物的连续处理是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提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点和具体处理方法,希望帮助国家完善环境监测系统。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基本概述现在社会有各式各样的污染。

工程和交通造成的粉尘和废水污染没有限制,在生物发展过程中,它们似乎是可持续的有机污染物。

用于治疗昆虫疾病和寄生虫等的相应药物。

这些药物一般都是人工合成的,也有很强的持久性,而且在我们的社会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广泛涉及农作物种植、食品加工、食品加工等领域。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永久性有机污染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为研究结果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氯丹、多氯二苯等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是合成污染物。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活动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导致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负荷的增加。

在这些废弃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特别危险的物质,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为了监测和控制POPs的排放和传播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持续的监测工作。

目前在监测POPs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监测手段不足、监测数据不准确等。

有必要对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1.2 问题引出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

监测手段滞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监测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我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面还存在技术装备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监测数据不准确。

现有的监测网络覆盖范围不足,监测站点布局不合理,监测频次不足等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时效性受到质疑。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监测现状分析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主要包括两方面:监测对象和监测手段。

在监测对象方面,我国目前主要监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等。

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残留时间和生物富集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监测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对环境保护和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监测手段方面,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主要通过环境监测站、定点监测网络、移动监测车等方式进行。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国内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国内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国内环境监测现状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不仅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还得不到有效分解,甚至会经由不同渠道扩散到全球范围内。

当下POPs在我国的危害已经表现得非常严重,急需尽快采取监测与治理措施。

本文主要就POPs的来源与危害、POP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简单概述,并且从POPs环境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治理对策。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境监测;监测现状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度在逐渐提升,环境保护也开始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

POPs是对多种污染物的一个统称,基本上可以将其砍尝试人工合成的产物,在自然界之中分解后,如果未经过及时有效处理,将会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POPs在生物体、水与大气等介质长期存在,并且在长距离前一的情况下,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的一种有机污染物。

该物质体现为持久性、高毒性以及长距离传输性等特征,当前已演变为世界性环境焦点问题之一。

在我国,其危害已经非常严重,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角度来看,对POPs进行监测与控制将会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内容。

1.POPs的来源与危害1.1POPs的来源前言提到,POPs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将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监测力度。

从来源来看,POPs主要产生于在生产、使用杀虫剂的过程之中。

比如,在对城市垃圾、对木材等物体进行燃烧时,在对医院废弃物品进行应用时,都可能会产生POPs。

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对POPs进行有效治理,将会在大气环境中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在POPs持续产生的背后,还会有更多POPs数量产生。

因此,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手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POPs的来源开始着手开展工作。

1.2POPs的危害众所周知,POPs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具体来说,它的危害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会危害人类的生育和生殖,如果长期受到POPs的危害,极易造成畸形问题的发生;第二,会危害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假如污染物雌雄激素得到了融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的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进而严重影响受体活动,在基因组成中形成明显的阻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发布时间:2021-11-03T01:01:26.82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月21期作者:姚宇[导读] 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姚宇黑河市嫩江生态环境局黑龙江黑河 161499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污染物类型,这种污染物不仅传播方式较多,而且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分解,经过长期积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展开分析。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视,全面了解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的现状。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污染物。

通常情况下,有机氯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经常会引发农药残留问题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此种污染物不仅自身含有较高的毒性,而且还具备降解难度高、生物积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等特征,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且在我们平时吃的多种食品中也能检测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成分。

另外,在工业化学行业中,多氯联苯在电容器、油漆和复印纸中也经常使用,从而导致排放物中也含有有机合成污染物。

2、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分析2.1大气污染监测状况在大气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持久有机污染物,它们通常呈现出气体状态。

这部分污染物会和空气中的粒子或分子相互融合,也可以相互依附,然后随着空气的流动扩散到其他地方,从而对整个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由于此类污染物的体积微小,并且随着空气四处流动,所以为监测工作和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会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农村地区的农作物造成危害,它们存在于空气和水流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监测现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难以分解,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以通过各种传输途径而进行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放大,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并不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而是人类工业革命带来的产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特性
十二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别是:艾氏剂(aldrin)、氯丹(chlordans)、滴滴涕(ddt)、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七氯(heptachlor)、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灭蚁灵(mirex)、多氯联苯(pcbs)、毒杀芬(toxaphene)、二噁英(dioxin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人工合成,对于农业来说,有机氯农药难降解,高残留,在食品和环境中仍可检出残留,苯氧酸型除草剂、杀虫剂的使用,使二噁英在土壤中残留增加。

而有意生产的工业化学品中,例如多氯联苯(pcbs)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容器、充液高压电缆、油漆、复印纸的生产和塑料工业,而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中也含有二恶英和呋喃等,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的pops污染现状
1、大气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大气中pops一般以气体的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悬浮颗粒物
上,发生扩散和迁移,导致pops的全球性污染。

农村和城市空气中pops的污染状况不同,天气和pops的长距离迁移导致了农村pops浓度的增加。

2 、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土壤中存在pops无疑会导致pops在食物链上发生传递和迁移。

中国农业土壤在禁用ddt和六六六20年后,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 kg以上。

1988年调查的中国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呈现南方>中原>北方空间格局,南北差距较为显著,平均残留水平南方相当于北方的3.3倍。

南方和中原地区菜地中残留量均高于农田,南方尤为突出。

对滇池流域农田土壤的检测,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为95.9%,其中ddt是主要残留物。

有机氯农药检出率高达100%,ddts含量最高达到79.61μg·kg-1,对鲁西粮食产区土壤进行检测,其中ddts的检出率达到92.7%,含量高达128.75μg·kg-1。

3、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残留及富集近年来已逐渐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有机氯类污染物在华南地区地下水中普遍检出;淮河黄浦江等水体中多氯有机物浓度高于国外相应的浓度,沉积物中多氯有机物浓度与国外部分水体沉积物中的多氯有机物浓度基本相当;中国东海岸的出海口和海湾都检测出了pops;广州河段和澳门内港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域已受到此类物质污染;而对西藏错鄂湖和羊卓雍湖的有机氯农药研究结果表明,这2
个高原湖泊均已受到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其有机氯农药可能由孟加拉湾海洋暖流带入。

三、 pops的治理研究
1、生物修复方法
一直以来,生物法是治理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将土壤、地下水或海洋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co2和h2o或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

植物修复的原理是利用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环境中污染物的能力,通过植物的生长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种经济、有效、非破坏型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但到目前为止,植物修复还不能达到完全修复pops污染环境的目的[15]。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把pops 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甚至矿化,微生物修复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就地处理等优点,但选择性较高,且耗时较长,并且许多微生物体内缺乏有效的生物降解酶。

动物修复是指土壤中的一些大型土生动物和小型动物种群,能吸收或富集土壤中残留pops,并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把部分pops分解为低毒或无毒产物,此方法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

2 、热技术
焚烧是处置pops中多氯联苯(pcbs)的基本方式,这类技术主要包括:高温过燃烧技术、等离子体高温分解技术、红外脱毒技术、熔盐脱毒技术、原位玻璃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等。

200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对pcbs污
染物的焚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炉温≥1200℃,停留时间≥2.0 s,燃烧效率≥99.9%,焚毁去除率≥99.999 9%。

所有这些措施,保证了pcbs废物的有效环境管理和处理,减少了pcbs的环境风险。

焚烧法适用于处理大量高浓度的持久性有机物,但如果管理操作不善,可能会产生比原物质毒性更大的毒物如二噁英等。

垃圾焚烧技术目前是中国处理城市固体垃圾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在对城市垃圾和固体废物焚烧后的飞灰和烟道气的检测中发现,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等剧毒有机污染物[17]。

所以,对于含pops的废物的焚烧技术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通常有吸收法、洗脱法、萃取法、蒸馏法和汽提法等。

物理法可对pops起到浓缩富集并部分处理的作用,常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与其他处理方法联合使用[18]。

物理方法操作相对简便,适用于高浓度pops工业废水或废液及事故性污染的处理。

但它只能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变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pops的污染问题。

物理法可对污染物起到浓缩富集并部分处理的作用,常用做一种预处理手段与其它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4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在pops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较多,主要有湿式、声化学、超临界水氧化法、超声波氧化法、紫外光解技术、光催化法等。

此外,人们还尝试了电化学法、微波、放射性射线等高新技术,发现它们对多氯联苯、六氯苯、五氯苯酚以及二噁英都有很好的去除作
用。

总的来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而且具有污染源广、难以降解、易于积蓄的特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其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要彻底解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我们应当努力禁止pops的生产和使用,寻找替代品,严格管理和控制垃圾废物的焚烧,加强pops 在环境中的降解、迁移转化和归宿的研究力度,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同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理方法,建立良好的pops预测模型,进行生物效应研究和生态风险的评价,做好新产品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谨防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出现和累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