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有感
保定军校纪念馆观后感

保定军校纪念馆观后感引言保定军校纪念馆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馆,用以纪念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军事学府——保定军校。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并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沧桑和伟大。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纪念馆外观和布局保定军校纪念馆坐落在保定市定兴南路,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恢宏。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为一座仿古的楼群,整体呈现出古朴庄重的氛围。
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巍峨的门楼,上面镶嵌着“保定军校纪念馆”金色大字,庄重肃穆。
进入纪念馆后,便是宽敞明亮的大厅。
大厅内设有信息咨询台和导览图,使游客能够更方便地了解纪念馆的布局和参观路线。
陈列内容和展示方式纪念馆内的陈列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图片、文字材料等。
陈列的文物主要展示了保定军校的办学历程、师生风采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件学员们的制服、兵器和日常用品等。
这些文物真实再现了当时保定军校的严谨学风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纪念馆还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材料的展示,生动地讲述了保定军校的发展历程和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重要作用。
这些展品以年代先后的方式展示,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保定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览区的氛围和互动体验保定军校纪念馆将展览区划分为多个主题展区,每个展区都有独特的氛围,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
比如,战争时期的展区通过逼真的战场场景和音效,让人仿佛回到那个英勇抗战的年代;学员生活区的展示则通过真实的宿舍和教室模型,让观众感受到当时学员们的朴素生活。
纪念馆还通过VR技术和交互展品,为观众创造了更多的互动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参观历史场景,亲身体验当时的军事训练;触摸屏幕上的展品介绍,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细节。
参观心得和感受通过参观保定军校纪念馆,我对保定军校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风云变幻,也对那些曾经在这里学习、战斗的学员们充满了敬意。
在保定军校纪念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也被学员们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拼搏所震撼。
参观陆军部队观后感

参观陆军部队观后感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支陆军部队,对其训练和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陆军部队的艰辛训练和无私牺牲的精神。
首先,进入军营,我首先看到的是整齐划一的训练场地。
军人们正在进行严格的训练,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任务。
他们训练的内容包括枪械射击、战术演练等,每个动作都要精确到位。
在訓練过程中,他们发扬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不怕困难和压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深深震撼。
其次,我参观了军营的居住条件。
军人们住的是简洁而整洁的宿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床铺和储物柜。
军营里的卫生条件非常好,每天都会进行详细的清洁工作。
在与部队的交谈交流中,我得知军人们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五点就要起床集合,按时参加各项训练和任务,他们的日程安排十分紧凑而有条不紊。
这严格的军营生活让我深感到军人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而日夜坚守,为了使自己更加强大而努力奋斗。
除此之外,我还参观了军营里的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
这些地方为军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和知识学习的场所。
图书馆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军人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
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许多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丰富了军人们的业余生活。
这些设施的存在表明军队非常重视军人的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这种关爱温暖着每一个军人的心。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军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国家、为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价值和担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参观陆军部队使我更加明白了军人的艰辛和牺牲,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他们的付出。
陆军部队观后感总结起来就是:中国的陆军部队在我国的军事历史上有着光荣的传统,优秀的传统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更是需要我们人们关注和支持。
在现代化军队建设的背景下,陆军部队以其独特的作战方式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保护着我们的领土安全和国家利益。
参观陆军部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军人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人民的利益,付出的辛勤努力,使我更加爱国、自豪和自信。
全面解析保定军校的成功

初步解析保定军校的成功摘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作为蜚声海内外的正规军事学府,它开创了我国近代军事科学教育的先河,对中国现代军事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我国培养各方面的军事人才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而对于保定军校所取得的成功,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方面硬性设备、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的先进方面,我们也应注意到学校取得成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在校学生的改造与学校管理政策师资力量互动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转变其行为的一个过程,并非简单的直线模式。
关键词:保定军校军校学生互动过程(一)军校创办历程1901年,袁世凯继任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后,在保定继续边练新军,并迅速建成北洋六镇。
1903年10月,袁世凯在保定东郊修建校舍,开办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隶属北洋军政司练兵处,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学堂。
1906年8月更名为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为陆军部管辖。
1910年改名为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陆军大学,迁往北京。
同年夏,陆军部决定在原保定军官学堂校址上开办陆军军官学校。
于是,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称的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于1912年10月20日正式开学到1923年结束,历时11年,共9期。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其性质为中央之军官学”,“它的主要目的在培养陆军初级军官”。
(郑志廷张秋山等《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史略》)214页(二)办学特色军校的成功离不开其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保定军校的成功也不例外。
它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雄厚、严格的递进招生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学校机构设置方面,保定军官学校以校长为最高负责人,统辖教育长,个兵科科长,各科教员,学生连长、学生排长及其教职员。
校长为军校最高负责人,其教育思想与办学风格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保定军校校长共8任。
第一第四第七任校长赵理泰、王汝贤、张鸿绪均出自北洋武备学堂,为旧式军人,教育经验欠佳,尤其在赵理泰任上,还发生了学生反对他的第一次学生风潮。
去陆军学院的心得

观陆军学院感想军队是一个国家最坚固的外壳,是守卫国家的铜墙铁壁,国家的长治久安缺少不了军队,而军队就是由一个个铁血的军人组成,他们的职责就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就是军人虽然是流动的,但是军队的精神灵魂一直流传。
当初的黄埔军校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输出了无数军事人才,而今祖国大地上,有各式学院部队在培养着现代军人,今日我有幸来到陆军学院参观。
进门两“静”——安静、干净。
雨后的绿荫小道没有一片落叶,只有车滚动的声音与那风吹的“沙沙”声呼应,可以想象出操时,这条道上回响着整齐的口号和脚步声。
参观的第一项就是升旗仪式,作为学校国旗班的一员,看着他们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动作,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齐步换正步、正步换齐步,立定,国歌响起,红旗飘扬缓缓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
接下来跟着引导员,我们观看了各个团队的演练,听引导员说,这次的参观是临时决定,表演也是临时组织的,但是表演非常完美精彩,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平常训练的项目。
格斗表演力量感十足又不缺美感,最后的断棍更是引的全场一阵欢呼;七人协作三米高台,战士们相互协作在短短1分47秒的时间内成功登上高台;4米高台跳水是勇气的挑战,克服心中恐惧奋力一跃,表现的就是中国军人那不畏惧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圆木表演更是经典中的经典,令行禁止是军队严明的纪律。
与我们一齐观看的还有其他学校的国防生,穿着正装安静的站在一旁,一动不动,纪律是铭刻在他们心中与骨子里的东西,中国军人在世界的维和军事演习中,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以超强的执行能力、维护能力和应急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南昌陆军学院只是“铁打营盘”的小小缩影,但是却告诉我们墨绿军装如参天大树为我们承载风雨。
两千多年前我们就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观后感:陆军指挥学院观后感600字

陆军指挥学院观后感
在军训的第三天下午,我们坐校车来到陆军指挥学院进行参观。
来到陆指,我们先走进了学院中心的一个博物馆。
在博物馆门口的路边有许多坦克和大炮。
这些都是真正的上过战场的武器,让人看得不禁赞叹起来。
走进博物馆,右侧便是一副巨大的立体图画,画上有许多站得笔直的军人整齐地站着面向国旗,还有长城等其他标志性景物。
往里走便是许多的武器、名人笔记和各种坦克的模型。
我在武器展示厅中看到了两把毛瑟手枪。
一把手枪很像现代手枪,它把手的两边都是木制的;把手前是一块方扁的弹夹;枪管又长又细,枪口直径大约有1厘米的样子。
另外还有一把老式手枪,枪的把手是一块扳弯的铁片;把手前面除了枪管看得清,其他就变得很模糊。
不过我敢保证,当年的红军就是用这种枪来对抗日本侵略者的。
想到这儿,我不禁对军人感到一种敬意。
接着我们又来到陆军学院的宿舍。
我们排队走进宿舍时,我感到十分佩服住在这边的军人们。
这地板被擦得十分干净,毛巾和洗漱用品都整齐地摆放着,特别是被子,他们是真正的“方正”,我都能清晰地看出那90度的角。
他们如果没有多次练习哪能那么“方正”!他们这么多的好习惯是怎么练成的呢?我认为绝对不是一天练成的!
在回去的路上,我懂得了两个道理:1、好习惯不是一天就可养成的,只有坚持才有效果。
2、面对困难要怀着必胜的信心,坚持不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因此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考上好的大学,还有一个就是成为一名军人!。
参观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有感

参观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有感第一篇:参观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有感小组成员:边老师带领参观地点:参观时间:参观流程:军校广场——保定军校纪念馆。
参观目的:保定市陆军广场 2009年12月27日领略保定历史文化之久远感悟古城文化与现代文明树立起为“中华腾飞而读书”的信念肩负起现代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观保定军校广场有感0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李亮44号我在星期天参观了保定军校广场,虽然是在冬季,花草枯萎,但也领略到了它大气、宏伟和饱含着文化、历史的深厚。
保定军校广场位于保定市区东部,因为它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上,故定名为军校广场。
按其总体规划,整个广场由主入口广场、市民广场、历史文化广场、休闲娱乐广场、西侧风景林带和军校纪念馆、检阅台七个部分组成。
在市民广场下面建有地下商城。
整个广场是一座集休闲、观览、集会、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现代化城市广场。
军校广场夜景在主入口广场上的五彩世纪门,宛若彩虹飞至,象征新世纪的曙光。
市民广场以硬质景观为主,便于人们集会、休憩、交往,好似是保定的城市客厅。
市民广场上建有大型水旱组合型彩色音乐喷泉。
东西两侧水泉对称布置,为观赏喷泉。
两侧旱泉为游戏喷泉,以满足人们的亲水愿望,东侧有奥运五环、时空隧道、欢快跳泉,西侧有戏水踏泉、游戏迷宫。
在历史文化广场上建有十面文化墙,共四十面浮雕,它反映的是保定军校历史和保定古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科技、体育名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以及地方名产等。
充分展现了保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山川,体现了保定这座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休闲娱乐广场上建有一圆形音乐旱喷泉,兼有表演和游戏功能。
广场西南角为军校纪念馆。
陈列了保定军校文物、图片等,真实展现了自1902—1923年这座“将军摇篮”的办学过程、历届毕业生特别是一些重要将领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在参观的过程中做吸引我的是那十面墙上的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参观军校纪念馆有感,参观军校纪念馆体会

参观军校纪念馆有感,参观军校纪念馆体会篇一:黄埔军校展览馆心得体会黄埔之行2013-11-22中午,阳光明媚,我们小组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黄埔军校,我们早先十分疲惫,但是随着我们慢慢的了解了黄埔渐渐的成长历史,我们的疲劳慢慢被忘却了。
带着一份丰功伟绩,最先步入的是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
步入庭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面向珠江,风景美丽。
一棵白兰树矗立庭中,黄兴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高层建筑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故居”牌匾。
也许人能很多人都在深思与回味,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在这平凡的小楼里面创造出有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可见其极其重要历史意义。
走出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位于上海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的创办下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业务合作时期的产物。
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局"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正式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剑桥军官学校、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有望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
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国际上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数十种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
他们在东征、身先士卒北伐和抗日战争中所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劳给予高度评价。
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学生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为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按照游览顺序参观保定军校纪念馆的作文600字以上

按照游览顺序参观保定军校纪念馆的作文600字以上
军校,顾名思义就是军队中的学校。
保定军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
现存的军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全国最早的军事院校。
1912年以前称作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军校也曾经走出过很多赫赫有名的将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和陈再道上将等都曾在此任职。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气势恢宏的保定军校纪念馆。
一进门便看见了百米多长的大型浮雕“火凤凰”,它仿佛在讲述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年轻时刻苦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接下来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教学楼、操场、宿舍等……参观完这些之后,来到了二层展厅,只见一面巨幅壁画吸引住了我: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一大”代表在秘密开会;李大钊正慷慨激昂地宣传革命主张;恽代英大声疾呼要打倒卖国贼……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起我们的新中国!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边老师带领参观地点:保定市陆军广场参观时间:2009年12月27日参观流程:军校广场——保定军校纪念馆。
参观目的:领略保定历史文化之久远感悟古城文化与现代文明树立起为“中华腾飞而读书”的信念肩负起现代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观保定军校广场有感0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李亮44号我在星期天参观了保定军校广场,虽然是在冬季,花草枯萎,但也领略到了它大气、宏伟和饱含着文化、历史的深厚。
保定军校广场位于保定市区东部,因为它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上,故定名为军校广场。
按其总体规划,整个广场由主入口广场、市民广场、历史文化广场、休闲娱乐广场、西侧风景林带和军校纪念馆、检阅台七个部分组成。
在市民广场下面建有地下商城。
整个广场是一座集休闲、观览、集会、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现代化城市广场。
军校广场夜景在主入口广场上的五彩世纪门,宛若彩虹飞至,象征新世纪的曙光。
市民广场以硬质景观为主,便于人们集会、休憩、交往,好似是保定的城市客厅。
市民广场上建有大型水旱组合型彩色音乐喷泉。
东西两侧水泉对称布置,为观赏喷泉。
两侧旱泉为游戏喷泉,以满足人们的亲水愿望,东侧有奥运五环、时空隧道、欢快跳泉,西侧有戏水踏泉、游戏迷宫。
在历史文化广场上建有十面文化墙,共四十面浮雕,它反映的是保定军校历史和保定古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科技、体育名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以及地方名产等。
充分展现了保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山川,体现了保定这座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休闲娱乐广场上建有一圆形音乐旱喷泉,兼有表演和游戏功能。
广场西南角为军校纪念馆。
陈列了保定军校文物、图片等,真实展现了自1902—1923年这座“将军摇篮”的办学过程、历届毕业生特别是一些重要将领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在参观的过程中做吸引我的是那十面墙上的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军校西部的这5面文化墙。
我们先看第一幅,它雕塑的是保定军校建校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朝政权岌岌可危。
为了维护其统治,朝廷被迫督练新军,广开军事学堂,1902年始,袁世凯陆续在保定创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等,1912年,开办陆军军官学校。
第二幅讲的是保定军校强兵报国。
1912年,被誉为“中国现代兵学开山祖”的保定军校校长蒋方震,改革校务,提出“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的校训。
步、骑、炮、工、辎五科学生勤学苦练,以图强兵报国。
第三幅讲的是保定军校生执教黄埔。
第四幅讲的是铁军北伐。
第五幅讲的是宁都起义。
第六幅讲的是联合抗日。
第七幅讲的是北平解放。
第八幅讲的是将军摇篮。
保定军校从1902年创办至1923年停办,历经21年,培养各类军事人才1万余名,获将军衔的近2万名,一些将领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风云人物,保定军校被称为中国近代军事将领的摇篮。
第九幅讲的是尧帝。
第十幅讲的是荆轲。
第十一幅讲的是燕昭王。
第十二幅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于涿郡“桃园三结义”,肝胆相照,患难与共。
第十三幅讲的是祖逖。
第十四幅讲的是祖冲之。
第十五幅讲的是崔护。
第十六幅讲的是郦道元。
第十七幅讲的是赵匡胤。
第十八幅讲的是王实甫,第十九幅讲的是关汉卿。
第二十幅讲的是留法勤工俭学,1917年,保定育德中学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在此就读,毛泽东、蔡和森曾来保会见学员。
军校广场东部的5面文化墙。
先看这第一幅“七六”学潮。
1932年7月6日,保定师范学校学生因宣传抗日救亡遭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13名学生牺牲,数十人被捕。
我们再看第二幅高蠡暴动。
1932年8月,在中共领导下,高阳、蠡县、博野的革命志士发起了武装暴动,建立了红色政权,谱写了光辉一页。
这第三幅讲的是敌后武工队。
第四幅讲的是雁翎队。
第五幅讲的是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日寇在易县“大扫荡”,五壮士为掩护军民转移,将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殊死搏斗后英勇跳崖。
第六幅讲的是地道战。
抗战时期,清苑县冉庄军民创造性地利用地道工事打击来犯日寇,对平原开展游击战起了重要作用。
第七幅讲的是城南庄革命纪念地。
第八幅讲的是黄土岭战役。
第九幅讲的是黄胄。
第十幅讲的是科技名人。
第十一幅讲的是保定籍世界体育冠军。
乒乓球:郗恩庭、齐宝香、高军、王浩;游泳:钱红;跳水:李艺花、郭晶晶、张晶;体操:范红斌;射击:任洁。
第十二幅讲的是保定作家群。
第十四幅讲的是野三坡。
第十五幅讲的是保定的名优产品。
第十六幅讲的是保定的土特产品。
保定酱菜、安国中草药、阜平大枣、满城草莓、顺平鲜桃、望都辣椒、徐水大白菜、安新苇席。
第十七幅讲的是直隶总督署。
第十八幅讲的是清西陵。
第十九幅讲的是开元寺塔。
在休闲娱乐广场上建有一圆形音乐旱喷泉,兼有表演和游戏功能。
广场西南角为军校纪念馆。
陈列了保定军校文物、图片等,真实展现了自1902-1923年这座“将军摇篮”的办学过程、历届毕业生特别是一些重要将领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西北角是一处文物遗迹—保定军校检阅台,俗称点将台,又称演武厅,是检阅军校学员和驻保军队的场所。
检阅台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有九间带抱厦的青砖瓦房,配有东西厢房各五间,称演武厅;南部为平台,是官员站立检阅军校学员和驻保军队的场所。
检阅台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广场后我又去了军校纪念馆,那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称“ 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後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
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
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
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八国联军焚毁。
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
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
校本部居中心。
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
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
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
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
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的横匾。
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
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
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
校本部分南北两院。
北院是生活区。
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
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
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
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
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
” 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
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
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
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
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
靶场在分校之北。
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
清末, 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
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
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
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
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
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
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
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
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 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
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 人。
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
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深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吴艺五、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周思诚、张文、童保暄、张璧、瓮巨卿、林知渊等, 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
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楚溪春、刘文辉等。
经过这次参观,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历史方面,了解了中国的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军校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军校为军队培养了许多人才,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最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的革命不是很顺利,在其过程中牺牲了许多人。
而现在我们的某些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应反省自己并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发奋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