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经典作文素材(新)
建筑行业的伟人作文素材

建筑行业的伟人作文素材《建筑行业的伟人作文素材》素材一《梁思成:建筑历史的执着守护者》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对古建筑那痴迷的劲儿就像小孩对糖果一样。
有一回啊,他跟林徽因去考察山西的应县木塔。
那时候交通可不比现在方便,一路颠簸得人骨头都快散架了,可他眼睛里倒是满是兴奋劲儿。
到了木塔下面,梁思成就像是看到稀世珍宝一样,围着木塔转了一圈又一圈。
他拿出他的那些测量工具,什么皮尺啦、本子啦,就开始认真测量记录每一个细节。
那木塔有些地方特别高,得爬梯子上去,那梯子看起来晃晃悠悠的,感觉随时都会散架,可梁思成根本顾不上害怕,就爬了上去。
他一边量一边嘴里还嘟囔着这木塔的结构可真是精妙。
不放过一个斗拱,一块榫卯。
在回去的路上,他就不停地跟林徽因讨论这木塔的构造,哪里独特,和其他建筑对比起来有啥不一样。
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找当地的老百姓问这木塔的历史,有时候那方言他都半懂不懂的,还拉着人家比划着问,像个好奇宝宝。
这一次考察的成果对他研究中国古代木建筑那可是重要得很,他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收集资料,像个建筑历史的拾荒者,最终写就了好多对建筑历史研究极为重要的著作,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素材二《贝聿铭:建筑界的外交家》贝聿铭那可是建筑界的大师级人物,他设计的建筑就像一颗一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世界各地。
就说卢浮宫金字塔吧。
在修建这金字塔之前啊,法国人那是争议大得很。
好多人觉得在卢浮宫这么个充满古典气息的地儿弄个现代风格的金字塔,简直是大不敬。
贝聿铭为了能让这个项目进行下去,就像个老谋深算的外交家一样开展工作。
他经常到卢浮宫附近溜达,观察来往的法国人,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对卢浮宫周围环境的态度。
还找不同阶层的法国人聊天,从街头卖艺的到政界高官。
他去咖啡馆里听那些老巴黎们的想法。
不过最让人觉得他厉害的还是他亲自做方案展示那次。
他站在讲台上,像个演讲大师一样,拿着模型,用他那还不太熟练的法语耐心地解释金字塔的设计理念。
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作文

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作文《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梁思成吗?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让我们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梁思成先生特别喜欢研究古代的建筑。
他不怕辛苦,走遍了好多好多的地方,去看那些古老的房子、寺庙和宫殿。
比如说,他去研究了北京的故宫,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屋檐、每一根柱子,想要弄清楚古人是怎么建造出这么美丽又坚固的房子的。
他还把这些古代建筑画下来,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珍贵。
就好像我们有一个很喜欢的玩具,想要告诉全世界它有多好一样。
而且呀,梁思成先生特别爱护这些老建筑。
当有人想要拆掉它们的时候,他会努力地去保护,说这些是我们的宝贝,不能随便丢掉。
正是因为梁思成先生对古代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我们才能看到那么多美丽的古老建筑,了解到过去的故事。
所以,我们一直都记得他,感激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对古代的房子特别感兴趣。
他走过很多的路,去看那些古老的建筑。
有一次,他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子里发现了一座快要倒掉的古庙。
那座庙虽然破旧,但是梁思成先生一眼就看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他觉得那里面藏着好多好多古人的智慧。
他还努力学习,学会了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古老的宝贝。
而且,梁思成先生很勇敢。
当有人不珍惜这些古建筑,想要把它们破坏掉的时候,他会站出来大声说“不可以”。
就像保护自己最喜欢的糖果一样,坚决不让别人抢走。
因为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那些漂亮的古建筑,还能想象到古代的人们在里面生活的样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对梁思成先生念念不忘啦。
关于梁思成作文

关于梁思成作文你知道梁思成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又特别有趣的人物呢!梁思成啊,就像是建筑界的大明星。
他对建筑的热爱,那简直就像吃货对美食的执着一样。
他可不是随便看看建筑,而是深入到建筑的灵魂里去了。
他满世界地跑,去探寻那些古老建筑的秘密。
在他眼里,那些古建筑就像是一群不会说话的老朋友,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故事。
他看到一座古建筑,就像探险家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
比如说吧,他看到那些古老庙宇的飞檐斗拱,就会眼睛放光,心里可能在想:“你们可真是太美啦,我得好好研究研究你们是怎么被造出来的。
”梁思成不仅爱研究,还特别想把咱们中国传统建筑的好东西保存下来。
当时的社会,好多人都觉得老建筑又破又旧,不如拆了盖新的。
梁思成可急了,他就像一个守护宝贝的卫士,到处奔走呼吁。
他肯定在心里呐喊:“你们这些家伙,不懂这些建筑的价值,可不能乱拆啊!”他试图跟大家解释,这些古建筑就像历史的活化石,拆了就再也没有了。
就像你把一本记载着无数精彩故事的古书给撕了,那多可惜啊。
他和林徽因一起,在建筑研究的道路上那也是一对超酷的搭档。
两个人就像武林中的侠侣,在建筑的江湖里闯荡。
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启发。
有时候可能为了一个建筑上的小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是争论完了又和好如初,继续并肩前行。
梁思成在建筑教育上也是个大功臣。
他就像一个特别耐心的老师傅,把自己的一身本事都传给了徒弟们。
他的课堂肯定特别有意思,不会是那种干巴巴的讲学。
他可能会眉飞色舞地给学生们讲自己在各地考察建筑的奇遇,然后再把那些深奥的建筑知识巧妙地穿插进去。
他的学生们就像一群小粉丝,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在他的影响下也深深爱上了建筑。
而且啊,梁思成在建筑设计上也是独具匠心。
他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现代的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就像厨师把传统的食材用新的烹饪方法做出独特的菜肴一样。
他设计的建筑既有中国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总的来说,梁思成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热情、执着、才华横溢的人。
梁思成建筑作文

梁思成建筑作文你知道梁思成吗?如果建筑界有超级明星的话,他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超闪亮的巨星呢!梁思成,他就像是一个建筑的魔法师。
每次我想到他,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朴素却浑身透着儒雅气质的人,在那些古老建筑或者建筑图纸前,眼睛里闪烁着痴迷的光。
梁思成的一生啊,那可跟建筑死死地绑在一起了。
他和建筑的缘分,就像是两个分不开的小伙伴。
他对古建筑那可是真爱,就像我们现在追星族疯狂喜欢自己的偶像一样。
你看那些古老的庙宇、宫殿、亭台楼阁啥的,在我们眼里可能就是些老旧的房子,但在梁思成眼里,那可都是宝贝,是历史的宝藏,是艺术的结晶。
他为了这些建筑到处奔波。
那时候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他就靠着自己的两条腿和一颗炽热的心,走遍了大江南北。
他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角落里、差点被人们遗忘的古建筑。
比如说像山西的佛光寺,这个地方可不容易找啊。
他就像一个探险家一样,在那些偏僻的地方翻山越岭,终于发现了佛光寺这个唐代建筑的瑰宝。
这一发现,就像是在一片荒芜的沙漠里发现了一颗巨大的钻石,震惊了整个建筑界。
梁思成的工作可不只是到处看看建筑这么简单,他还要把这些建筑研究透,然后把它们画下来。
他画的那些建筑图纸啊,精美得不像话。
每一条线都像是有生命一样,准确无误地勾勒出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我有时候就在想,他手里的那支笔是不是也被施了魔法呢?他画的不只是建筑的外观,还有建筑的结构、里面的装饰,就好像他能透过墙壁看到建筑的灵魂,然后把这个灵魂呈现在图纸上。
他还为保护古建筑操碎了心呢。
在那个很多人还不懂得古建筑价值的年代,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为保护古建筑和那些想要破坏它们的力量作斗争。
他会苦口婆心地跟别人解释这些古建筑有多重要,它们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历史的记忆。
就像我们家祖传的宝贝一样,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毁掉呢?梁思成心中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和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他不想让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他借鉴传统建筑的元素,想把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
申论作文素材梁思成

申论作文素材梁思成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学者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先驱者之一,致力于城市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早年留学法国,师从著名建筑师勒柯
布西耶。
他深入研究欧洲建筑风格,并在回国后开始从事教育和实践工作。
他的作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传统文化的保护,追求功利和美学的统一。
梁思成曾多次参与中国重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如北京、上海等。
他提出了“四合院”式的住宅设计,倡导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化要求的结合。
他主张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综合因素,尊重每个城市的独特性和特点。
除了城市规划和设计,梁思成还致力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他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相互渗透,以及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
梁思成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实践上,还体现在他的教育工作中。
他在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担任教授,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梁思成是中国建筑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的理念和成果对中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多的贡献。
写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作文

写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作文你知道梁思成吗?那可是建筑界的超级大神啊!梁思成就像是一个建筑界的探险家,在那些古老建筑的神秘世界里穿梭。
他就像拥有一双透视眼,一眼就能看穿建筑的前世今生。
你想啊,那些老房子、老寺庙、老城墙,在咱们普通人眼里可能就是一堆砖头瓦块,但是在梁思成眼里,那可都是活生生的历史书,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他呀,满脑子都是那些奇奇怪怪又超级厉害的建筑知识。
就像一个行走的建筑百科全书,不管是中国传统的古建筑,像故宫那种大气磅礴的宫殿,还是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在梦里都在跟那些建筑对话呢。
梁思成对于古建筑的热爱,就像是一个孩子对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一样。
他可不忍心看着这些宝贝被破坏。
在那个很多人都还没意识到古建筑价值的年代,他就像一个孤独的守护者。
到处奔走,大喊着:“这些建筑可不能拆啊,它们都是宝啊!”感觉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只不过他的战场是在那些面临危险的古建筑之间。
他和林徽因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呢。
这俩人就像是建筑界的神雕侠侣,一起到处考察古建筑。
他们背着行囊,走在那些偏僻的山路上,寻找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古老建筑。
我都能想象到他们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而且啊,他们俩之间的爱情也和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一起研究建筑的日子,就像是他们爱情的调味料,让他们的感情更加醇厚。
梁思成做的建筑研究,那可真是细致到让人惊叹。
他画的那些建筑图纸,就像是艺术品一样。
每一条线都像是有生命的,精准地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和细节。
感觉他不是在画图,而是在给建筑拍X光片,把建筑内部的结构都清晰地展现出来。
他还特别有前瞻性。
在大家都在忙着建高楼大厦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思考如何把传统建筑的精华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了。
就像是一个大厨,想着怎么把古老的菜谱和现代的口味结合起来,做出一道既传统又时尚的大餐。
梁思成,在我心里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
梁思成建筑作文

梁思成建筑作文您知道梁思成吗?那可是建筑界的一位超级大佬啊。
梁思成这一辈子啊,就和建筑死死地绑在了一块儿。
他就像一个建筑界的探险家,在中国大地甚至是世界的建筑丛林里穿梭着。
先说他在中国的那些事儿吧。
咱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建筑那可都是宝啊,什么故宫啊,天坛啊,那都是建筑艺术的结晶。
可在以前,大家对这些古建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梁思成就像一个古建筑的守护者,他到处去考察、研究这些老建筑。
他可不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而是拿着尺子、本子,一点一点地测量、记录,就像给这些古建筑做一个超级详细的体检报告。
他爬过房梁,钻过墙角,哪怕那些地方脏得要命,他也毫不在乎。
他心里想的肯定是:“我得把你们这些老家伙的秘密都搞清楚,然后让全世界都知道你们有多厉害!”他对古建筑的爱那是深入骨髓的。
他看到古建筑被破坏,估计就像自己心爱的玩具被人砸了一样心疼。
他就努力地想办法保护它们,告诉大家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房子,它们是历史,是文化,是咱中国人的骄傲。
比如说吧,要是没有他的坚持和努力,可能有些古建筑早就被拆得干干净净,我们现在就只能对着照片空悲叹了。
梁思成在建筑设计上也特别厉害。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守着老祖宗东西的人,他还能把传统建筑的元素巧妙地用到新的建筑设计里。
就像他设计的建筑,既有咱中国古建筑那种韵味,又有现代建筑的方便实用。
他就像是一个大厨,把传统建筑的风味和现代建筑的营养完美地搭配在了一起,做出来的“建筑大餐”让人看得垂涎欲滴。
再看看他在国际上的影响。
他就像一个建筑文化的使者,把中国的建筑文化带到了全世界。
外国人之前对中国建筑的了解可能就局限于那些歪歪曲曲的小胡同的印象,但是梁思成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建筑背后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他在国外讲学、交流的时候,肯定是滔滔不绝地说着中国建筑的各种妙处,那些外国朋友估计都听得目瞪口呆,心里想着:“原来中国的建筑这么牛啊!”梁思成在建筑领域的贡献就像一颗大树,树根深深地扎在中国古建筑的土壤里,树干撑起了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一片天,而树枝则延伸到了国际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空间。
古建筑 梁思成 高考满分作文

古建筑梁思成高考满分作文“嘿,你们知道梁思成吗?”我一脸兴奋地问小伙伴们。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几个小伙伴聚在我家的院子里。
院子里的大树洒下一片阴凉,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我们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各种有趣的话题。
“梁思成?没听说过呀。
”小明挠挠头说。
“哎呀,他可了不起啦!”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讲,“他是研究古建筑的大师呢!”我想起在书上看到的关于梁思成的故事,心中满是敬佩。
“他为了保护那些珍贵的古建筑,付出了好多努力呢!”我手舞足蹈地形容着。
小伙伴们都被我吸引住了,纷纷围过来。
“真的吗?那古建筑有啥特别的呀?”小红好奇地问。
“古建筑就像是时间的宝藏呀!”我努力想用他们能懂的话解释,“它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呢。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它们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梁思成先生就是那个努力守护这些宝藏的人呀!”我越说越激动。
“哇,那他好厉害呀!”小伙伴们的眼睛都亮了。
“可不是嘛!要是没有他,好多古建筑可能都消失啦!”我感叹道,“我们现在能看到那些美丽的古建筑,都要感谢他呢。
”我们几个小伙伴陷入了沉思,想象着那些古建筑的模样。
“那我们以后也要保护古建筑!”小明坚定地说。
“对!我们也要像梁思成先生一样!”大家纷纷响应。
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小学生,但也可以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出一份力。
古建筑不仅仅是一些房子,它们更是我们民族的记忆和灵魂。
而梁思成先生,就是那个为我们照亮这条守护之路的人。
我们要记住他,也要传承他的精神。
我想,这就是古建筑的魅力,这就是梁思成先生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财富,让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青山着意化为桥——建筑艺术家梁思成“老伙伴”梁思成(黄汇)我们建一一班(1961届)和梁思成先生有着一段深厚的师生情,回顾四十六年前与先生相处的戏剧性的场面,幅幅相连仍如同昨日。
先生在同学们和我的心中不是圣者,甚至不是严师,而是我们成长中亲切的“老伙伴”。
当年他常表示希望成为我们的“母亲”,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
这“小老头”画得真好1955年高高兴兴走入清华园的时候,我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能咋呼,班主任派我暂任文娱干事。
为了使来自全国各地互不相识的同学熟悉起来,我组织全班同学到颐和园玩了一次。
一到谐趣园,我们不由得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小老头水彩画画得真棒!”他又瘦又“小”,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胸前佩戴的清华大学新生的小布章:“呵!了不起!清华大学的学生。
你们也喜欢画画?是哪个系的呀?”我们颇有些得意地表示:“当然,我们是建筑系的学生。
你知道,进了清华大学要上建筑系还得再考一次画画呢!”“噢?建筑系?你们的系主任是谁呀?”“不知道,还没正式开学,怎么会知道系主任是谁呢?不管他是谁都行呗。
”“好,我也累了,不画了。
我请你们上楼去看看吧。
”“上楼?那小楼上是不开放的。
”“没关系,我就住在上面。
”“你是颐和园的干部吧,住在这地方多好玩!”“我是个没事干的小老头,住在这里并不好玩,因为没人跟我玩,你们来了这里,带我玩行吗?”“行!你这人挺好玩。
”他请我们上了楼,吃了许多好吃的零食,然后又带我们到对面竹林旁的一块平整的场地上席地而坐,他坐下去很困难,就垫起了一块什么东西。
当时玩的是“叫名字”游戏,他自报的名字就是“小老头”,而且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四五个人的名字。
开学后才知道,那“小老头”竟然就是我们的系主任。
那是在林先生刚去世而且他正遭“复古主义大批判”的时候,总理关照他在谐趣园休养。
有趣味的专题课对于谐趣园时的不逊,我们丝毫没有什么顾虑,因为直觉说明他对我们并没有反感。
幸运的是,特殊的机会使他对我们班多了一份特殊的关心,主动不定时地给我们讲专题课,甚至辅导课程设计。
上他的专题课真有趣味。
一天,他要讲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他提前来教室,在黑板上自左向右一口气画了一串不同时代身着不同服装的妇女,正当同学们对他绘画的功夫赞叹不已时,他开讲了:“大家看,这是妇女服装形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样片,在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可以裙袍拖地。
民国时期,有了职业妇女,要上班,要上街,人力车是主要交通工具,穿旗袍很合宜。
可现在,妇女要劳动,骑自行车,动作幅度很大,再穿那苗条合身的长旗袍就会出笑话了……”先生用图画、比喻、趣谈,生动而轻松地让我们信服了在功能、行为、观念、形象之间存在着“必然”,存在着辩证关系。
一节课接一节课地传授给我们一种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知人一年级结束前,在二校门旁遇见先生,他问我暑假怎么安排,并要给我留一点家庭作业,我求他别再让我放假都玩不成。
梁先生说,这作业不妨碍你又吃又玩,只需要你去和你家周围扫街或摊大饼的那种人交往,交两个朋友,把他家各方面的情况写下来,交卷。
这作业真奇怪,不过梁先生常常会出一些怪题,做起来也会挺有意思,我就照办了。
当时我家前门、后门各处于不同的两条巷中,我主动去和那两位扫地的阿姨搭讪,因为外祖父在当地受尊重,所以她们待我都很好,有时我也去辅导一下她们孩子的功课。
一来二去,开学时就完成了两份“交朋友报告”,将她们家的成员、工作、经济情况、生活规律和不同的特殊困难,一一罗列。
于是,我第一次获得了梁先生的夸奖,说写的很实在、细致,文笔也还可以。
然后他讲,学建筑这行要做设计,而设计的房子要为各行各业的人所用,每一种人和另一种人的需要不同,你不了解他们不行,你不学会了解别人的需要也不行,要养成随时观察和关心各种人的习惯,要“知人”。
人文因素和技术投入难分难解可能就是“建筑设计”的特点——这是“知人”这个题目给我的感觉。
要“会”玩二年级期末考试时,全班2/3的同学材料力学不及格,同时有人向老师反映,说我常聚合七八个同学骑车进城看演出,看球赛,不上晚自习,影响很不好。
老师批评了我,我不服气,就顶嘴,被梁先生传唤了去。
梁先生板起面孔严肃地批评我不守纪律,他说:“刚才是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和你谈话,我的意见你必须执行;下面是小老头梁思成和你讨论‘玩’的问题,你爱听不听都行。
其实,‘玩’是好事,学建筑的人多玩多见识,只是必须会玩,不能傻玩。
”他讲了许多自己年轻时在体育、文艺方面的精彩经历。
“运动队的人设计体育场的跑道就不会忽视跑道的弯道坡度和冲刺后的缓冲道,合唱团的人设计音乐堂就不会忽视后排观众席的音响质量,他们的设计观念和毫无文体兴趣的人的深度不同。
但是你光傻玩,不看,不想,那就叫白玩。
玩的时候要顾及四周,东张西望,想一想,如果让你做这个设计,你怎么处理?要玩,不要当书呆子。
”永远诚恳永远进步我想起四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设计方案受到大家的夸奖,飘飘然地拿去给梁先生看。
看后他什么夸奖的话也没有说,让我下楼去拿一个碟子、一个碗上去,再把书架下的一个小陶土罐子拿出来,让我灌了大半罐子水,然后对我说:“你看,这半罐子水不满,有人会对它在意吗?可是现在你把这水倒在碗和碟子里直到溢出为止,然后人们会惊呼水太多了,水真多。
其实,罐子里还剩很多水,罐子里的水才真多,你可千万别把自己捏成碗,更不要捏成碟子,那就没出息了。
我在回想罐子的事时,先生立刻唤回我的思路,嘱咐我:“每当你做成一件事受夸奖时,一定要冷静地去调查一下还有什么不足,甚至勇敢地问一问有没有错误,认真总结,定出新的目标,这是不断进步的诀窍。
千万要改正你的缺点,不要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甚至跟别人计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
要记住,我今天的话很重要!”“当然,我的画也很重要,现在把曾受你夸奖的那张谐趣园的画送给你。
”他的话我铭记至今,他的画就是梁先生画集的封面。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琐琐碎碎的许多小事,教诲指点终生,却无法回报。
世上最无法弥补的是时空造成的无奈,越是在纪念、追念先生的时候越是难过,真是难过极了。
(摘自《光明日报》2012年6月7日。
作者系清华大学1961届建筑系学生,现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赏析】本文毫无华丽辞藻,但却用诚挚的情感回忆了使自己早年获益的恩师,很多事情都是采用平铺直叙行文的。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学术大师、兴业大师和治国之才。
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的“清华学派”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比如竺可桢、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邓稼先、梁思成……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众多学子重聚清华园,回忆当年的生活,回忆老师们。
本文是清华大学建筑系1961届毕业生黄汇对的回忆。
文章既有浓厚的师生情谊,又展现了梁先生的为师之道,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睹文远思,令人神往……梁思成的“奈良地图”(2012年4月25日《羊城日报》) 1944年夏,盟军在决定轰炸还处于日军占领下的重庆、南京等城市后,一位美军上校给建筑学家梁思成写了一封信,让他在一周内迅速标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误炸。
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个做出标记的地图。
令上校没想到的是,一道寄回的还有一封建言书,一幅同样做了很多不轰炸标志的日本奈良地图。
上校大为不解,直到他看完了那封建言书。
在建言书中,梁思成恳求盟军在轰炸日本本土时,对日本的古都奈良网开一面,因为奈良有众多古建筑。
他写道:“奈良古建筑跟我们各自国家的古建筑一样,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
我图上所标上的地方,保留着东方最古老的建筑,一旦炸毁,那是永远无法补救的,现代人谁也无法见到了,请为全人类,不要轰炸它们!”在短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标出两个地图的不轰炸目标,特别是异国日本奈良的各个古建筑物的具体地理位置,如果不是平日烂熟于心,是绝不能做到的。
上校被梁思成深深打动了。
不久,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城市建筑物被毁严重,有些几乎夷为平地,但奈良却毫发未损。
好几次,飞机飞到奈良上空,没扔炸弹就飞走了。
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众多古代建筑,及其拥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而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梁思成也因此被日本的有识之士誉为“古都的恩人”。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当初决定写建言书时内心是何等地纠结。
他与当时的日本,除了有国恨,还有家仇——他有两个最亲的人死于日军侵略的炮火中,而这却是没有一个日本人知道的事实。
在“一·二八”事件的抗战中,梁思成的弟弟——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牺牲,年仅25岁。
梁思成的小舅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对日作战中,作为空军的他,不幸被日军飞机击落身亡,年仅22岁。
当时他刚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不久。
林徽因曾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流尽了眼泪。
多年后,当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应邀在日本演讲,当他提及自己的叔叔和舅舅都死于日军手中的这段往事时,台下一片寂静,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中,这也是奈良人第一次知道他们的恩人,曾被他们这般深深伤害过。
在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上的保护上,梁思成的意识是超前和人性的,其胸怀更是博大无私的,正是这种博大无私,让他放下了国恨家仇,让奈良躲过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故居之殇此为最(2012年2月5日《南方周刊》)“祥和”是春节的主题词和春晚里说得最多的词,但是龙年春节,假“破五”送年隆隆的鞭炮声,在首都北京却爆出“梁林故居”被彻底拆除的新闻,偏偏这是文化上最不祥和的大事件。
此举不寻常!它让毕生倡导以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的梁思成夫妇身后再次受辱。
两年前,梁思成先生的半身塑像被日本人特地从北京请到奈良,敬在当地,奉若神明。
据说是因为他的主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的前夕,盟军以美国为主的战斗机群对日本本土的地毯式轰炸,才网开一面,保留了以唐代建筑风格闻名于世的文化古城奈良。
新中国诞生后,梁思成夫妇全身心拥护并热情投入新社会的怀抱,但是,后来又实在无法忍受北京城实施工业化方针,要建遍地的烟囱,流泪请求保留首都的老建筑、老城墙和老城门。
他的“皮肉之论”和他的眼泪,类似于屈子行吟式的现代幽怨与忠诚,多年来,在文人一厢情愿的文字和书本里,似乎已经成为共和国记忆的经典之悔。
当前北京已经启动的中轴线“申遗”,部分就是在把当时梁先生苦苦请求保留的古建筑再恢复起来。
当年,眼看着新建设高潮勃兴,老北京的古建筑纷纷被拆,爱古建、爱文化且爱面子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定充满了人生的挫折感和被羞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