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女子)综述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女子)

高考作文素材(女子)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高三叙事作文《女子》1200字

高三叙事作文《女子》1200字
景象,女子,趣味,相伴,存在,得出, 轻重,缓急,疏密。 词语:春雨 拼音:chūn yǔ 解释:春天的雨。《庄子·外物》: “春雨日时,草木怒生。”唐方 干《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 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明 刘基《春雨》诗:“春雨和风细 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用以 比喻恩泽。明无名氏《鸣凤记·林 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 最...
关键词:声声,雨点,琵琶,急雨,
暴雨,夹带,天生,丝竹,人数,时节, 开窗,雨丝,天籁,想起,还有,实在, 得让,下雨,静听,观望,拨弄,铿然。 词语:雨点 拼音:yǔdiǎn 解释:形成雨的小水滴。唐李益 《江南曲》:“长乐花枝雨点销, 江城日暮好相邀。”元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风雨相催, 雨点儿何时住。”清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画屏无睡,雨 点惊风碎。”...
高三叙事作文《女子》
女子的眼睛,在水里恐怕永远
也只能是一潭秋水,永远那么宁静, 永远那么清澈。而女子的眼睛不是这
流泪 样的,她们的眼睛会
,她们
的眼睛还会说话。谈到说话,除了涓
涓的溪流而外,水能讲的大都
男儿 是些
的豪言壮语,所以这水
也不尽能把女儿说完。
关键词:女子,眼睛,流泪,溪流,
水能,男儿,女儿,只能,说话,谈到, 说完,清澈。 词语:女子 拼音:nǚzǐ 解释:喜好;喜爱好憎者,心之暴 也。——《淮南子·精神》人之好 我。——《诗·小雅·鹿鸣》好治不 病。——《韩非子·喻老》敏而好 学。——《论语》黔无驴,有好事 者船载以入。——唐·柳宗元《三 戒》自幼好武术。——清·徐珂 《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好表 现;...
高三叙事作文《女子》
为你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的人未必是你的敌 人,把你从困境里拉出来的人未必是你的朋 友。不要用眼前的利益得失看人,要看长远,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高考作文】女子应如水

【高考作文】女子应如水

【高考作文】女子应如水水,是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存在。

它随着地球的广袤洋海而流动,从山川湖泊流转而来,也激起了无数的风浪和涟漪。

女子,应如水般千变万化,温婉而又坚毅。

女子应如水,首先要有细腻温柔的品质。

水的细腻温柔给人以安宁与滋养,如春天的微风般温暖人心。

女子的细腻多情使得她们在感情上敏感,擅长察言观色。

她们像水一样能留住每一滴泪水,感动每一个灵魂。

她们用心灵和柔情温暖家庭,传递关爱与温暖。

女子应如水,同时也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虽然水柔软,却能浩渺无边地绵延,从此处留给的都是岁月的深品。

女子的坚韧不拔表现在追求理想、克服困难和处理种种压力的能力上。

她们像水一样能够坚持到底,面对挑战不言放弃。

无论是家庭中的困境还是职场中的压力,女子都能够宛如顽强的水流一样,冲破束缚、奋勇向前。

女子应如水,更要有智慧与悟性。

水能滋润万物,不仅给予生命以养分,也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女子的智慧和悟性使她们能够理智地面对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她们不仅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也能够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影响并改变着周围的人和事。

女子应如水,更要有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勇气。

水飘动不定,处处留痕,却不被任何东西束缚。

女子的追求自由和独立表现在她们拒绝婚姻、负担责任和追求事业等方面。

她们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理念,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不为外界的质疑和压力所动摇。

女子应如水,还应该有包容与善良的品格。

水能包容大海的广阔,涵容万物的繁华与喧嚣。

女子的包容与善良使她们宽容他人的过错和缺点,用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心灵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化解纷争,营造和谐。

女子应如水,如此多元的品质使她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女子的固有的温柔和强大的能力装点了生活的舞台,展现了女子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尊重并珍视女子,她们如水一般美丽、聪慧又坚韧。

让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像水一样流淌,给予世界以美丽与力量。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人物素材:奥黛丽 赫本:优雅是永不褪色的美。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人物素材:奥黛丽 赫本:优雅是永不褪色的美。

人物素材:奥黛丽赫本:优雅是永不褪色的美。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

她有着清水出芙蓉般的清纯气质,甜美优雅的笑容,出尘脱俗的容貌。

曾被称作“误落凡间的天使”、“荧幕上最美丽的公主”,被誉为“20世纪最完美女性”。

著名导演比利·威尔德曾说:“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

但赫本对自己有相当清醒的认知:“从心理学角度说,我的坚定信念来自内心的不安和自卑感。

既然我无法克服表演时的紧张,就只能脚踏实地、全神贯注,付出最大的努力。

”相较于她的美貌,她有着更为美丽的心灵,晚年的赫本主要投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活动,救灾济贫不遗余力,赫本以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种别样的美丽,那是一种永不褪色的美。

01、优雅是永不褪色的美。

02、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一天抚摸一次你的头发;若要优雅的姿势,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

03、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从挫折当中去奋进,从怀念中向往未来,从疾病当中恢复健康,从无知当中变得文明,从极度苦恼当中勇敢救赎,不停的自我救赎,并尽可能的帮助他人。

04、优美的姿态,来源于与知识同行而不是独行。

05、选择一天,好好地享受——直到极致。

我认为过去的经历能帮助我享受现在,我不愿浪费当下的任何一点去为未来苦恼。

06、记住,当你需要帮手时,那只手就长在你身上,当你长大后,记得你还有另一只手:一只手是为了帮助自己,另一只手是为了帮助别人。

07、生活就像匆匆在博物馆绕一圈,要过一阵子你才开始吸收你的所见,然后思考它们,看书了解它们,再记住它们——因为你不能一下子全部消化。

08、女人的魅力不在于外表,真正美丽的折射于一个女人灵魂深处,在于亲切的给予和热情。

一个女人的美丽随着岁月而增长。

09、我一直都很幸运,机会并不如影相随,所以当它们到来时,你最好抓住它们。

女性作文(精选21篇)

女性作文(精选21篇)

女性作文(精选21篇)女性作文篇1她勤劳,她勇敢,她粗糙的双手装点出生活的美丽与甜蜜,却只能远观后羿的弓箭;她沉着,她冷静,她凄恻的舞姿安慰着死亡的悲壮与惨烈,却只能飞歌在乌江的岸边;她用惊世的容颜独守着乱世的美丽,却只能守候在吕布的营帐,成全阴谋;她拿世人的嘲笑换得了一个苹果的智慧,却只能躲藏进亚当的肋骨,成为铺垫。

当历史的空间浓缩到只能容纳下一个人的时候,她不可选择地走到了男性的身后,成为一条窄窄的暗影。

这就是历史赋予女性的角色,这就是世人赋予女性的定位:软弱,愚昧,哭哭啼啼,自私自利,是天上的月亮,是易碎的水晶。

最多,她们只是男人的一半而已这公平吗?那个养育过你的女人,那个陪伴过你的女人,那个给过你崭新生命的女人,那个搀扶着你走过飘摇岁月的女人,她勤劳持家,无怨无悔;她相夫教子,终其一生;她在你困顿的时候安慰过你;她在你疲备的时候鼓励过你。

她以为她也能拥有一段崭新的生命,她觉得她也会得到一个完整的舞台,然而她不知道,从一开始她的角色就不重要,她的舞台就很残缺。

她要做的就仅仅是以佳人的红袖来陪衬书生的才情,以奴婢的身份去伺候千古的男权。

这不公平!因为,她就是你的母亲,你的妻子,你的姊妹,你的女儿,甚至就是你自己!曾经,一份罗列了上千人的名单被提交到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委面前,全球有一千名妇女要参加和平奖的角逐,在长卷的末尾,那第一千个人的名字赫然在目——无名氏。

她是谁?她象征着什么?她代表着什么?她是怎样一个角色?她,是自从有人类舞台就存在的角色,她的名字叫女性,所有的女性。

在遥远得难以回望的原始社会里,是她的身影守护了母系文明的火种;在绝望而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是她的坚强扫清了战争的瓦砾;在海啸与地震的寒夜,是她的慈爱催眠了儿童惊恐的眼神。

没有含泪刺字的母亲,哪有直捣黄龙的铁骑;没有深明大义的妻子,怎会有望夫石千年的屹立!女性的角色早已被我们误读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可是,她不只是浸淫在诗词中的晓风残月,她也有热血宝刀苌弘化碧的冲天豪情;她不只是待字闺中的娉婷少女,她也有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壮志凌云。

高考作文女性素材范文

高考作文女性素材范文

高考作文女性素材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女性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越来越高。

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然而,在高考作文题目中涉及女性话题的情况并不多见,那么如果遇到了这样的题目,我们该如何展开写作呢?下面是一篇关于女性素材的高考作文示范,以供大家参考。

女性素材范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女性逐渐在社会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无限的魅力。

女性向来是社会的半边天,她们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

然而,虽然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困境。

首先,女性在职业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尽管女性在许多领域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但由于一些传统的观念束缚,女性面临着晋升困难和薪酬差距的问题。

这使得女性在职场上感到有压力和挫折感,也使得她们很难发挥自己的潜力。

其次,女性在家庭角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虽然现代家庭在分工上越来越均衡,但女性仍然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承担照顾子女和家务的重担。

这使得女性的时间和精力被大大压缩,对她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女性家庭角色的承担也限制了她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事业。

此外,女性在一些传统观念方面仍然面临压力。

由于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评判标准,女性往往被要求具备一些传统的女性特质,如温柔、善良和体贴。

这使得女性在追求自己事业的同时,也需要满足社会的期望,增加了她们的压力和负担。

然而,尽管女性面临这些问题和困境,但她们仍然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无限的魅力。

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她们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不仅让人们敬佩,还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为了解决女性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我们需要坚持性别平等的理念。

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和平等对待。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女性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家庭角色平衡的支持。

总之,女性展现了强大的力量和无限的魅力,但她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

2023美育高考作文素材_精选人物事迹素材

2023美育高考作文素材_精选人物事迹素材

2023美育高考作文素材_精选人物事迹素材关于美育精选人物事迹1.“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致力于传播诗词之美“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这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叶嘉莹的颁奖词。

叶嘉莹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

10岁前,她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诵读经典,由此与诗歌结缘。

那时的她也许还不知道,古典诗词将会是她一生耕耘的沃野。

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传播诗词之美,她启发普通人品读古典诗词的方法,告诉他们判断诗词好坏的标准,引领读者体味“兴发感动”的力量……正是不遗余力地做古典诗词的“摆渡人”,叶嘉莹成为无数人通往诗歌国度的路标。

她曾说:“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想必,这也是“美”的意义所在吧。

2.朱光潜:朱光潜先生是中国著名文艺美学家。

他出生于十九世纪末,毕生投身于研究美学中。

朱光潜先生从未把美学圈禁在学术的高塔之内,反而致力其大众化。

除了翻译西方文艺美学家的理论著作、攥写相关*之外,他还以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为普通读者写下了许多有关美学的散文,如《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作为学者,朱光潜先生力图用“美”给国人以精神的开解。

与他而言,“美”不仅仅是研究对象,更是一份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学者责任。

在安定的生活中,美是锦上之花,尽管动人却也是可有可无;在乱世之中,美是内心的花种,人们总无暇顾及,它却孕育了生活的希望。

朱光潜先生虽生长于我国内忧外患的时期,却深知美的分量与意义。

于是,他投身于美学研究,执着于守护美、培育美、传播美,无论时代如何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朱光潜先生对美的执着,是一种学者精神,也是一份关乎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

3.“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在翻译中实现对“美”的执著追求在老一辈翻译家里,许渊冲先生始终是一个异类。

高中作文女性人物素材

高中作文女性人物素材

高中作文女性人物素材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when I am asked to write an essay about female characters, I think of the strong and independent women who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emale figures in history is Cleopatra, the last active ruler of the Ptolemaic Kingdom of Egypt. She was known for her intelligence, charm, and strategic thinking, and she was able to hold her own in a male-dominated world.作为一名高中生,当被要求写一篇关于女性人物的作文时,我想到了历史和文学中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坚强独立的女性。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人物之一就是埃及托勒密王国最后一位活跃的统治者克利奥帕特拉。

她以其智慧、魅力和战略思维而闻名,她能够在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中立足自己的位置。

In literature, the character of Jane Eyre from Charlotte Bronte's novel "Jane Eyre" is often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female independence and resilience. Despite facing numerous hardships and challenges, Jane Eyre never gives up on her principles and values, and she strives to live a life of dignity and self-respect.在文学作品中,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角色简·爱常常被视为女性独立和坚韧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答:2.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

答:“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

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掦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怀念吕凤子先生张霖我与吕凤子先生同是江苏丹阳人。

他早在1910年就在上海创办“神洲美术社”,是我国兴办现代美术教育的第一人。

1949年10月,我与吕凤子先生同时被选为苏南地区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我们同吃同住同学习,讨论国家大事,吕凤子先生时年63岁,而我只是20多岁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平时他不外出,我将他如父辈一样尊敬和侍奉,潜心学习,聆听教诲。

我向他展示我的一幅梅花,请求指教。

他赞扬我的画趣味性强,但又指出作画要“立意”“为象”“写形”“貌色”“置阵布势”通盘考虑成熟,方可动笔而一气呵成。

谆谆教导之余,吕凤子先生即兴展纸,略加思索,泼墨挥毫,纵横挥洒,立成迎雪怒放艳丽多姿的一幅梅花,题词是“香自苦寒来”。

我把这幅画视为珍宝收藏,但不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劫失,至今未找回,致成终身遗憾。

吕凤子先生爱用长锋羊毫悬腕作画,且腕力过人。

他笔下的线条,厚实有力,雄浑朴茂,轻逸妙深,极具草篆的独特韵味。

他的这种表现技法,达到出神入化之妙,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徐悲鸿是在上海跟吕凤子先生学习素描的学生,后来留学法国。

回国后吕凤子先生又推荐他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那时候的艺术系分两组,一组为中国画,一组为西洋画。

当时,徐悲鸿认为自己的中国画水平不及西洋画,何不乘机向吕凤子先生学习水墨画和书法,以求绘画艺术的全面发展,于是对吕凤子先生说:“以前您教过我素描,现在我再向您学习中国画。

”吕凤子先生抱拳答曰:“你是西洋画大师,怎敢收你为弟子?”徐悲鸿坦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者为师嘛,不必推辞。

”吕凤子先生执意不肯,徐悲鸿转个弯说:“那就做一个亦师亦友的好同道吧!”吕凤子先生这才答应,而后徐悲鸿中国画的画艺大进,他笔下的奔马、人物、花卉,都受到吕凤子先生用笔的影响。

还有一次,徐悲鸿对吕凤子先生说:“不久,在法国巴黎将举办世界博览会美术展览,十个国家的顶级艺术大师参展,您应该寄点作品去试试。

”吕凤子先生谦虚地说:“不行,不行,水平还达不到世界展呢。

”徐悲鸿说:“先生承历史之传统,开当代之新风,三百年来第一人,非先生莫属。

”吕凤子先生连忙插话说:“三百年来第一人之说,实在不妥、不妥,清代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还没有超过二百年哩,我岂敢列其前?”眼看说不服吕凤子先生,徐悲鸿便擅自瞒着他,悄悄地把教授休息室内的《庐山之云》卸下来寄往巴黎,代他报名参展。

评奖时,果然一致投票评中国画《庐山之云》为一等奖。

数月后徐悲鸿对吕凤子先生说明《庐山之云》出国参展获奖经过,并将一枚圆形奖章面交吕凤子先生留作纪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