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田地质概况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

中国煤田资源简介中国煤田资源简介——准格尔煤田作者:黑龙江省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日期:2009-9-18 18:54:07点击:228准格尔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煤田内地势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地表被黄土层覆盖,由于受水流风蚀等影响,沟谷纵横交错,植被极不发育,具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准格尔煤田属黄河水系,黄河流经其东缘,两岸支流很多,均为黄河的支沟,属季节性沟溪,雨季水流汇入黄河。
准格尔煤田属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且时间长,夏季炎热且时间短,温差变化大,无霜期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风大沙多。
1 准格尔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准格尔煤田地层沉积序列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各煤田基本相似,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准格尔地层小区。
煤田处于华北聚煤坳陷的北部,成煤古地理环境接近内蒙古陆边缘,属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1.1 石炭系(C)1.1.1 中统本溪组(C2b):上部为灰黑色泥岩夹两层薄层泥灰岩,偶含有薄煤线及砂岩。
底部为铁锈色铁质砂泥岩,夹鸡窝状铁质结核,相当于山西式铁矿层位;其上为铝土岩,相当于华北G层铝土矿。
本组在煤田南部含有黄铁矿,含丰富的动物化石。
本组地层厚度5~50m,平均25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出露于煤田大沟谷沟口及南部老赵山梁一带。
1.1.2 上统太原组(C2t):该组地层为准格尔煤田最主要的含煤地层。
上岩段:由灰白色粗砂岩,粘土岩及6号煤层组成,6号煤层顶部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 2砂岩)为标志层。
下岩段: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及黑色砂质泥岩和7、8、9、10号煤层组成,煤田南部夹1~2层厚1~2m的薄层灰岩。
底部为灰白色石英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层位稳定(K1砂岩)为标志层。
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本组地层厚度12~115m,平均6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出露于黑岱沟、龙王沟、焦稍沟等各大沟谷下游。
本组的6号、9号煤层是煤田内最重要的可采煤层。
3 推荐 我国70个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煤田概况

【推荐】我国70个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煤田概况来源:56选煤服务中心1.大同煤田:双纪煤田(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位于山西最北端,探明地质储量373亿吨,其中石炭二叠纪煤308亿吨,侏罗纪煤65亿吨.过去开发的都是侏罗纪矿区,煤种为弱粘煤,低硫低灰,发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大同侏罗纪矿区已充分开发,今后无增产潜力.最近开发了石炭二叠纪矿区,煤种为气煤,同样作为动力煤使用。
2.宁武煤田:双纪煤田(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位于山西北部,以石炭二叠纪煤为主,仅在中部有少量侏罗纪煤,且未进行开发.宁武煤田探明地质储量412亿吨,其中气煤395亿吨,主要作为动力煤使用.宁武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平朔,轩岗,岚县,朔南。
3.西山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太原西侧,探明地质储量193亿吨,其中焦煤80亿吨,贫煤62亿吨,瘦煤25亿吨,肥煤20亿吨,无烟煤6亿吨.西山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古交,西山,清交,东社.其中古交矿区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焦煤矿区。
4.霍西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309亿吨,其中焦煤102亿吨,肥煤98亿吨,瘦煤69亿吨,气煤20亿吨,无烟煤13亿吨,贫煤7亿吨.霍西煤田是一个典型的炼焦煤田,也是我国肥煤储量最多的煤田。
5.沁水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843亿吨,其中无烟煤436亿吨,贫煤287亿吨,瘦煤83亿吨,焦煤37亿吨.沁水煤田是山西最大的煤田,也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
6.河东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黄河以东,吕梁山以西.探明地质储量515亿吨,其中气煤169亿吨,焦煤123亿吨,瘦煤95亿吨,贫煤61亿吨,肥煤41亿吨,长焰煤26亿吨.河东煤田是我国焦煤储量最多的煤田。
7.焦作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探明地质储量24亿吨,煤种为无烟煤。
8.新密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河南嵩山东边,探明地质储量27亿吨,煤种为贫煤和无烟煤。
9.禹州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探明地质储量17亿吨,煤种以贫煤和瘦煤为主。
我国主要煤田及其煤种经典版

我国主要煤田及其含煤种类我国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的煤田简介(注:煤田探明储量数据截止时间并不一致,仅供参考)(注:不包括那些过去探明地质储量曾超过10亿吨,但目前已衰减到10亿吨以下的煤田)1.大同煤田:双纪煤田(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位于山西最北端,探明地质储量373亿吨,其中石炭二叠纪煤308亿吨,侏罗纪煤65亿吨.过去开发的都是侏罗纪矿区,煤种为弱粘煤,低硫低灰,发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大同侏罗纪矿区已充分开发,今后无增产潜力.最近开发了石炭二叠纪矿区,煤种为气煤,同样作为动力煤使用2.宁武煤田:双纪煤田(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位于山西北部,以石炭二叠纪煤为主,仅在中部有少量侏罗纪煤,且未进行开发.宁武煤田探明地质储量412亿吨,其中气煤395亿吨,主要作为动力煤使用.宁武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平朔,轩岗,岚县,朔南.其中平朔矿区112亿吨的储量中有60亿吨适合露天开采,规划建三座大型露天矿:安太堡,安家岭,东露天.其中安太堡和安家领两座露天矿已经建成投产,正在建设东露天矿3.西山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太原西侧,探明地质储量193亿吨,其中焦煤80亿吨,贫煤62亿吨,瘦煤25亿吨,肥煤20亿吨,无烟煤6亿吨.西山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古交,西山,清交,东社.其中古交矿区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焦煤矿区4.霍西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309亿吨,其中焦煤102亿吨,肥煤98亿吨,瘦煤69亿吨,气煤20亿吨,无烟煤13亿吨,贫煤7亿吨.霍西煤田是一个典型的炼焦煤田,也是我国肥煤储量最多的煤田.霍西煤田划分为汾西矿区和霍州矿区5.沁水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843亿吨,其中无烟煤436亿吨,贫煤287亿吨,瘦煤83亿吨,焦煤37亿吨.沁水煤田是山西最大的煤田,也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沁水煤田划分为六个矿区:霍东,阳泉,潞安,晋城,武夏,东山6.河东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黄河以东,吕梁山以西.探明地质储量515亿吨,其中气煤169亿吨,焦煤123亿吨,瘦煤95亿吨,贫煤61亿吨,肥煤41亿吨,长焰煤26亿吨.河东煤田是我国焦煤储量最多的煤田.河东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河保偏,离柳,乡宁,石隰含煤面积15285.5KM²,资源量2335.2亿吨,区内产量为2600万吨,除国家投资的华晋焦煤公司生产50余万吨外,全部为地方煤矿生产,产品以主焦煤为主。
第一章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2
g
当测得的G<18时,煤样和标准无烟煤配比为3g:3g,测定方
法同前,则 7.含矸率
30g 70g
G 10 1
2
5g
含矸率:矿井所产煤炭中大于50mm的矸石重量占全部煤
量的百分率。
三、中国煤的分类
我国实行的煤炭分类,如表1-3所示。 共分14大类,17小类
表1-3 中国煤炭分类和用途
第三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图1-13 钻孔柱状图
2. 地质剖面图
把同一条勘探线所有钻孔柱状图,按一定比例并按其标 高和间距画出来,然后把对应的煤层、岩层及地质构造连起 来。就得到该勘探线的地质剖面图,如图1-14所示。
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煤层底板相同高程各点的连线。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假想用一定间距的水平面切割煤层底面, 得出一组走向线,把它们投影到水平面上,所得到的图 等高距:相邻两个水平面的高程差。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的 等高距相同。
图1-18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之一
在煤层底板等线图上应标明坐标网格及方位,如图1-19所示。 图1-19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之二
4.地形地质图 煤田地形地质图:以地形图为底图,反映地层、煤层、
构造、岩层等煤田基本地质特征的图件。
图1-20 山岭与湖泊等高线
图1-21为一简单的地形地质图。 图1-21 地形地质图
4.发热量(Q) 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其单位常用 KJ/g或 MJ/kg。
5.胶质层厚度(Y)
胶质层厚度是反映煤的粘结性的指标。凡是有粘结性的 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350°C以上),其 有机质开始分解、软化成胶质体,然后随温度继续升高 (510°C以上)胶质体又固结成多孔的半焦,最后形成焦炭。 在此过程中,煤的粘结性越强,其胶质层厚度越大。
厉害!中国7大煤田都在这了

厉害!中国7大煤田都在这了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中国主要煤田1、神府-东胜煤田内蒙古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全区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10246亿吨,居全国首位。
大部分的煤炭资源储量集中分布于鄂尔多斯市的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煤田和白音华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巴虎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
内蒙古的神府-东胜煤田是中国已探明的最大煤田,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预测储量约6690亿吨,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
按照中国每年约30亿吨的煤炭消费量计算,神府东胜煤田可满足中国煤炭消费223年。
神府-东胜煤田的煤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尤以煤田南部为最佳,其硫分小于0.5%,灰分小于8%,发热量达30兆焦/千克,由于开采条件优越,煤炭生产成本也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神华神东集团主要负责神府-东胜矿区的煤炭开发与建设,目前,神东拥有生产矿井15个,其中内蒙古境内9个,陕西境内5个,山西境内1个。
在矿井规模上,有2 个达到了2000 万吨/ 年以上,8 个达到1000 万吨/ 年,形成了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格局,整体产能超过2亿吨。
2、大同煤田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煤炭矿区之一,煤炭资源量约369.10亿吨,其中侏罗系煤田工业储量60.80亿吨,石炭二叠系煤田地质储量303.30亿吨。
煤田煤种为弱粘煤,灰分、硫分含量低,系中国著名的优质动力用煤,目前,大同煤田基本上为一个国有大矿为主(同煤)、集体个体共同开发的生产布局。
大同煤田地下开采条件较好,但也存在下述问题。
3、沁水煤田沁水煤田介于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中条山之间,跨太原、阳泉、沁县、长治、晋城、沁水等20余市县,面积近30000平方公里,沁水煤田煤炭资源量约3000亿吨,1989年底已探明煤炭储量860亿吨,占全国9.58%。
煤种以无烟煤为主,阳泉煤是优等高炉喷粉、烧结用煤;晋城煤是合成氨,氮肥的优质原料;潞安的主焦煤和瘦煤则是优质炼焦配煤。
煤矿地质概况介绍

煤矿地质概况介绍煤矿地质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煤矿地质包括煤田地质、煤层地质、煤岩学等方面。
在煤矿勘探、设计、开采、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研究。
煤田地质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煤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厚度和煤储量的煤层组合。
煤田地质研究煤田的地质构造、煤层的分布规律、储量分布、成因及演化等方面。
对于煤田的勘探、开采、管理等都需要进行煤田地质研究。
煤层地质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
煤层地质研究煤层的厚度、赋存条件、物理力学性质、煤质、煤层顶底板状况、构造变形特征等方面。
对于煤层的采矿方法选择、采煤顺序、煤层顶底板支护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煤岩学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学科之一。
煤岩学研究煤的组成、结构、特性、形成及演化等方面。
对于煤质的评价、煤的利用、煤的转化等都需要进行煤岩学研究。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面广、储量大、品种齐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西北等地区。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主要的煤种为无烟煤和烟煤,储量丰富。
其中,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区。
华中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主要的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煤种品质较高。
西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
主要的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煤种品质较高。
总的来说,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但同时也存在着煤炭资源的低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等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治理和技术创新,推动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煤炭概况

中国煤炭概况中国煤炭概况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中华民族赖以牛息繁衍、发展壮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质基础。
在已发现的142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量,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严煤国家之前列。
中国聚煤期的地质时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生代的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早白垩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纪。
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四个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强。
中国含煤地层遍布全国,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区)都有大小小一、经济价值不等的煤田。
中国聚煤期及含煤地层的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滇、藏)、东北和台湾六个聚煤区而各有不向。
在华北聚煤区的主要聚煤期为石炭二叠纪.其次为侏罗纪,第三纪也有煤聚集,震旦—寒武纪石煤也有零星分布。
石炭二叠纪的含煤地层分布最广,储量最多,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和二叠统的山西组、石盒子组;主要煤田有山西的沁水、霍西、河东、大同、宁武,山东的淄博、肥城、新汶、枣滕、眼、兖州、济宁,陕西的渭北,内蒙古的准格尔,宁夏的贺兰山—桌子山、为、韦州,辽宁的本溪、沈南,吉林的通化,河北的开滦、兴隆、井陉、峰峰、邯郸,北京的京西,河南的鹤壁、焦作、平顶山,江苏的徐洲—贾汪.安徽的淮南、淮北等;侏罗纪的含煤地区主要集中在本区的西部和东部,主要有京西门头沟群,山西大同群,内蒙古石拐子群等;主要煤田有京西、大同、宁武、大青山(石拐子)、鄂尔多斯及坊子等;第三纪的含煤地层丰要分布于山东的临朐、昌乐、黄县—带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震旦—寒武纪石煤主要分布在山西五台山,河南内乡、淅川及河北燕辽等地。
在华南聚煤区,聚煤期多、时间延续长、分布广泛.有震旦纪到早古生代的石煤,晚古生代、中生代与第三纪都有煤的集聚积,另外还有第四纪泥炭沉积;主要聚煤期有早石碳世,早、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株罗世及第三纪,其中以晚二叠世为主;古生代的主要含煤地层为早石炭统大圹阶,广泛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在上、下二叠统含煤;主要煤田主要行宣威、富源、六枝、盘县、水城、南桐、中梁山、天府、合山,扶绥、涟邵、彬耒、兴梅、天湖山、龙永、长广、苏南、皖南、萍乐等;中生代主要含煤地层晚三叠统的安源组及早侏罗统的金鸡组;主要的煤田有一平浪、渡口、西湾、浙西、萍乐、资宣、秭归、荆当等.新生代早第三系含煤地层在南岭以南,滇西也有分布;新第三系含煤地层主要集中于南方,尤其是云南,典型地层是小龙潭组;第三纪的煤田主要有小龙潭、宜良、昭通、百色、长昌、茂名等。
我国主要煤田介绍

我国主要煤田介绍神府-东胜煤田该煤田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优质的煤田、世界大型的煤田之一。
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面积22860km2,含煤地层属侏罗系。
预测储量669Gt(109t),探明储量223.6Gt。
该煤田的煤质优良,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
尤其以煤田南部为最佳,硫分小于0.5%,灰分小于8%,发热量达30MJ/Kg.煤类以不黏煤、长焰煤为主,其次为弱黏结煤、气煤。
同时,由于开采优越,煤炭生产成本比较低、1984年开始开发。
鄂尔多斯煤田该煤田是世界特大型煤田之一。
跨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个行政区,东西宽400km,南北长600km。
该煤田成煤期有石炭二叠纪、晚三叠纪、中侏罗世。
按含煤岩系统分布,该煤田可划分为三个含煤带:1东带。
石炭二叠纪煤产地,包括准格尔、河北、渭北等。
2西带。
石炭二叠纪煤产地为主,包括桌子山、贺兰山、韦洲等,另有汝箕沟等零星中侏罗世煤产地。
3中带。
其东侧有东胜、神木等中侏罗世及子长、牛武晚三叠世煤产地;西侧灵武、固原中件罗世煤产地;南部有黄陵、彬县、陇县、华亭等中侏罗世煤产地。
大同煤田大同煤田是我国最古老的煤炭矿区之一。
位于山西省北部,跨大同、怀仁、山阴、左云、右玉等五市县,平面呈椭圆形,面积1826km2,主要产优质动力煤。
该煤田中包含石炭二叠纪和早侏罗世两套煤系,其煤炭资源量约42GT,煤炭探明储量达35GT,其中,早侏罗世煤炭探明储量约7GT,煤种为弱粘煤,灰分、硫分含量低,系我国著名的优质动力用煤,石炭二叠纪煤炭探明储量约28GT,在煤田深部尚有近7GT的预测资源量。
煤种为气煤和气肥煤,中一高灰分,代一高硫分,为动力用煤。
沁水煤田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接近30000km2,是我国无烟煤、化工用煤和炼焦煤的最大供应基地。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量约300GT,探明储量86GT,煤种以无烟煤为主,有少量焦煤、瘦煤和贫煤,煤质优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田地质概况
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地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成煤期多,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开发条件较好。
各省区按煤炭资源总储量排序依次为: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均拥有全国资源总量的2%以上。
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3省区约占70%。
(二)煤类
我国的煤种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均有广泛分布,不同煤种在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为:烟煤83%、无烟煤9%、褐煤8%,其中炼焦用煤约占资源总量的1/5。
三)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具不均衡性:
1.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2.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
3.可以露天开采的矿区(或煤田)只有13个,煤炭资源量仅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4% ,并多是褐煤;
4.煤田构造普遍比较复杂;
5.煤矿高沼气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多。
二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构造的基本特点
(一)主要聚煤期及沉积环境
从早古生代腐泥煤类的石煤至第四纪泥炭,共有14个聚煤期,其中最重要的聚煤期是:①南方早石炭世,②华北石炭-二叠纪,③华南二叠纪,④华南晚三叠世,⑤西北早、中侏罗世,⑥东北晚侏罗一早白垩世,⑦东北、西南和沿海第三纪,共7个主要聚煤期。
中国各主要聚煤期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可以按5个时期加以概括:
(1)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华北和华南大型陆表海坳陷盆地的总体古地理格局是:从陆到海依次出现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湖泊、碎屑滨岸带(包括三角洲、有障壁海岸,无障壁海岸)、滨浅海沉积、浅海碳酸盐沉积;(2)晚三叠世华南聚煤古地理环境,在西部川滇前陆坳陷的四川盆地,主要是滨海平原、滨海—湖泊三角洲平原、滨海冲积平原和滨海山间平原;
(3)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类型与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及基底性质密切相关;(4)中国北方晚侏罗—早白垩世内陆断陷盆地、山间坳陷盆地和近海坳陷盆地的沉积环境又别具一格;
(5)古近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和秦岭以北,以及广西西南部。
新近纪含煤盆地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境内。
(二)中国的含煤地层
1、中国含煤地层的分布
中国含煤地层的时间分布与全球主要聚煤期基本一致。
聚煤作用较强的时期是:早寒武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第三纪。
中国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南五大聚煤区。
2、中国含煤地层的沉积类型
中国含煤地层的沉积类型,可以划分为地台区海陆交互相沉积、过渡区海陆交互相沉积,内陆坳陷盆地沉积、断陷盆地沉积四大类。
(三)中国煤盆地构造
1、中国煤盆地分类
⑴按照聚煤期构造稳定程度,可以划分为稳定型盆地、活动型盆地、过渡型盆地3类。
⑵按照聚煤期后煤盆地受到的构造改造程度(成盆后构造挤压、岩浆活动、后期剥蚀)可以划分为强改造型、弱改造型、中间型3类。
2、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
中国煤盆地构造的演化,从板块构造观点来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古生代—中生代初期为板块漂移阶段,中、新生代为板内盆地和板缘盆地阶段,古生代的盆地以巨大型浅海、近海坳陷盆地为主,往往占据了板块的大部分空间;中、新生代的盆地由大型近海盆地转向中小型、群体陆相断陷盆地和山间坳陷盆地为主。
演化的总趋势是:板内盆地较稳定,板缘盆地由活动趋向稳定,东部盆地类型趋向复杂化(先拗后断盆地与先断后坳盆地并存,以后者更为常见;先张后挤与先挤后张现象并存,以前者较常见),大盆地后期趋向解体,小盆地后期多有联合。
3、中国煤盆地的分布
中国煤盆地富煤带的展布和特厚煤层的形成,也受着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厚煤层或特厚煤层的形成,主要是在基底沉降稳定和坳陷速率适当的部位。
最有利于聚煤的盆地是发育在刚性地块上的晚古生代坳陷型盆地及继承性的中生代
坳陷盆地,其次是发育在已经稳定的褶皱带上的中、新生代盆地。
4、中国煤盆地的主要构造特点
(1)克拉通盆地聚煤广泛而强烈。
以华北板块为例,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分布范围与块体近似,聚煤广泛丰富,各时代煤炭资源总量达35600×108t,高于世界其它块体资源总量。
(2)克拉通盆地古生代含煤地层后期构造变形普遍强烈,而世界各主要古生代克拉通煤盆地内,褶皱变形却普遍微弱。
(3)陆间活动带或地槽区,聚煤作用普遍微弱,如天山一兴安地槽的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岩系。
(4)分布于古生代地槽褶皱带上的中生代“地台型”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海拉尔—二连盆地),往往聚煤丰富,后期变形微弱。
(5)成盆后的造山、造盆作用主要是新构造运动,使不步盆地又分别被强烈抬升或下陷。
四)中国聚煤期与地壳演化规律
⑴海西期新的海侵华北地台和华南地台陆表海陆源碎屑盖层发育,沉积和构造稳定,利于大面积稳定煤层的形成。
⑵印支期华北南侧陆缘区与华南扬子北侧陆缘区对接拼合,南方拉丁期大面积海退,中国东部形成一片大陆,盆地以类前陆坳陷型或聚煤坳陷。
⑶早燕山期为中国大陆聚煤作用最强的时期之一,鄂尔多斯早—中侏罗世聚煤坳陷处于相对稳定的河流—浅水湖盆发育时期,成为特大型聚煤盆地。
准噶尔盆地属于前陆挠曲坳陷,聚煤作用一般沿盆地边部发生。
中国北方东部地区也出现了小型的山间聚煤坳陷。
⑷中燕山期中国东部进入裂陷作用为主的构造阶段。
主要的聚煤盆地为半地堑或地堑成群出现,并多以断陷湖盆充填为特征。
⑸喜马拉雅期聚煤盆地总体分布格局明显受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同时又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古近-新近纪含煤盆地具有环太平洋分布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聚煤盆地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总体演化趋势是:大型内陆碎屑陆表海聚煤坳陷——大型内陆湖盆坳陷(古前陆塌陷)——断陷盆地群(湖盆为主)——山间小型坳陷和断陷盆地
三聚煤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变
(一)聚煤古地理环境的演变特征
我国地史时期随着海陆变迁、海面变化和古植物演化,聚煤作用由浅海、滨海向邻海和内陆逐步扩展和迁移,聚煤古地理景观构成一个时空演化系列。
早古生代煤形成于滨海—浅海环境,为菌藻类转化而成的腐泥煤;晚古生代以海滨环境为主;中、新生代则从邻海环境逐步过渡为以内陆盆地环境为主,聚煤作用范围逐步扩大,聚煤古地理环境渐趋多样化。
(二)主要聚煤期的古气候
聚煤期的古气候是影响沉积盆地充填和聚煤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古气候条件对植被的发育和泥炭聚积起了重要作用,分析各聚煤期的古气候状况有助于了解聚煤盆地的时空分布和充填物特征。
晚侏罗世全球气候有较大变化,中亚一带干燥气候区扩大,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基本为红层。
我国境内中生代干旱气候带和潮湿气候带自西南向东北逐步椎移,导致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早白垩世聚煤带有规律的时空分布。
一般来说,潮湿气候带和构
造拗陷、断陷带的叠合决定了聚煤盆地发育的部位。
(三)新生代聚煤期古气候
古近纪我国自北而南跨越了暖温带和亚热带、热带两个植物区,是木本被子植物繁盛阶段。
新近纪气候有缓慢变冷的趋势,亚热带北界南移。
四中国煤质、煤级分布特点
(一)沉积环境对煤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煤中灰分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成煤泥炭沼泽距陆源区及海线的远近。
古生代近海远陆的煤层一般为低灰煤,古陆边缘的煤层一般为高灰煤;在冲积平原上生成的煤灰分的变化还与距分流河道的远近有关。
分布于分流河道或决口扇厚砂岩带一侧的煤,灰分往往较低,发育在分流河道、决口扇、潮汐水道下游的泥炭沼泽生成的煤层灰分一般较高。
煤层下伏为潮道砂体和障壁岛砂体时,煤中灰分较高,坝后泥坪或涨潮三角洲前缘,煤层灰分较低。
在泻湖间湾处,往往形成高灰煤。
(二)华北地区的腐泥煤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
山西的腐泥煤多呈透镜状或薄层夹在腐殖煤中,构成藻煤-烛藻煤-腐殖煤的组合系列,它们是由湖泊中的藻类和漂游生物经过部分腐解生成。
山西河东煤田及霍西煤田,见有腐泥煤出露,厚度为0.5m左右,含油率可达18%~24%。
单独藻煤则产于山西大同、浑源、洪洞、蒲县及山东肥城、兖州等地。
烛煤(腐殖腐泥煤)则产于山西浑源及山东新泰、兖州、枣庄,常与藻煤互层产出,挥发分、含氢量、焦油产率均高。
(三)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煤中瓦斯亦独具特征。
瓦斯煤主要分布于湘、赣、川、黔、滇、粤、皖诸省。
其特征是:腐殖煤多形成高沼气煤矿,残殖煤多形成低沼气煤矿;煤层厚、含煤性好的地区多形成高
沼气煤矿中、低变质煤种多形成低沼气煤矿,高变质煤种多形成高沼气煤矿,超高变质的无烟煤既可以形成低沼煤矿,亦可形成高沼煤矿。
这就是大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