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 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播放课件】: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之间发生物态变化,把它掺在水泥中,制成墙壁和地板,可以使房间“冬暖夏凉”。

例如北京奥运会著名场馆水立北京水立方方,你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调节温度的奥秘吗?2(设计意图: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物态变化【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水都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之间能否转化呢?生1:水、雨、雾、露水---液态冰、冰雹、雪、霜---固态水蒸气--------气态生2: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融化成水。

生3:扫地时,我们往地面撒一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形成云,又会形成雨降落下来,或形成雪飘落下来生4:……(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播放视频】: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和固态氮燃烧的蜡烛 钢铁熔化 固态氮【师生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温度不变。

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④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⑤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③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④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二、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融化的规律晶体 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达到熔点,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融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融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凝固的规律晶体 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 达到凝固点,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晶体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凝固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凝固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A . 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 . 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C .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D . 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解析:(1)水的凝固点为0℃,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要继续放热;(2)向有冰雪的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3)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4)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后,水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讨论熔化、凝固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涵盖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点。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熔化的概念及其特点2. 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其意义5.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及其过程中热量变化。

2.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热量变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水、温度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冰块熔化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熔化和凝固过程。

2. 知识点讲解:(1) 熔化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凝固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3)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在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

(4)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引力,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固态变为液态;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的热量用于使分子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液态变为固态。

(5)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称为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的阶段称为熔点。

同理,凝固点也是同理。

(6)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4.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2.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其意义4.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熔化和凝固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本节注意讲物态变化中的融化和凝固,第一次涉及到探究实验的步骤,内容就多,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五.预习提纲,液体变固体是。

2.实验探究的七个过程是?3.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4. 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是什么?我们的探究结论是什么?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七.巩固练习1、教材P57的练习1、2、3、4.2、《同步解析与测评》P24-25基础训练闯关。

3.2熔化和凝固(讲义)学生版+解析

3.2熔化和凝固(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7 722二凝固★ 4 4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变成叫。

2.特点:热量;(或者:低温物体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②。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例题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 B.铝、冰、海波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变式2】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A.铁块、冰块、海波 B.松香、玻璃、海波C.石蜡、沥青、橡胶 D.松香、沥青、食盐【例题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变式3】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B.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例题4】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

下列可以检测黄金中是否存在铱颗粒的是()A.加热至1063℃ B.加热至1065℃C.加热至2444℃ D.加热至3507℃【变式4】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例题5】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在BC段是固液共存态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18min【变式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

由于C(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解析:在我国北方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的寒冷地区,冬天 气温常常要到达-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40℃以下,水银在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此温度下会凝固.
目标导学四:融化和凝固的基本规律
晶体融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并能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并能继续放热。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在融化和凝固时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温度不变。
熔点(或 凝固点)

没有
温度变化
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 不变
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凝固 过程中温度下降
不同 点
熔化 图像
图 像
晶体熔化图像
凝固 图像
晶体凝固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凝固图像
物质
金刚石 钨
纯铁 各种钢 各种铸铁

几种晶体的熔点/ ℃ (在标准大气压下)
熔点
3550 3410 1535 1300-1400 1200左右 1083
62
D
60
56
52
C
B
48
44
40
A
36
0 2 4 6 8 10 12 14
晶体凝固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 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到达一定 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 硫代硫酸钠的融化图像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62
62
60
D
D

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
融化温度的固体。

3、2 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21-22学年上学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21-22学年上学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海波温度/℃ 石蜡温度/℃
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点击按钮观看视频
温度/℃ 55 50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时间/分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48 48 48 49 52 56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48 54 60
表二: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in
温度
45.
54.
40 42 44
47 48 51
59 62 66 71 73
/℃
6
5
(3)对比图像,可以发现: ①海波在熔化前是__固______态,吸收热量,温度__升__高____;熔化过 程中,由___固_____态逐渐变成__液______态,__吸__收____热量,温度 ___不_变____;熔化完全后变成___液_____态,继续加热,温度___升_高____。
分析:AB, BC ,CD段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BC段物质是否吸热,物质 温度如何变化?B点、C点及BC之间各处于什么状态?(相同点、不同点)
得出结论
相同点: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1.海波达到一定的熔化温度开始熔化,熔化时温度保持不 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 固液共存状态。
4.如图甲所示为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为 完 成 该 实 验 , 除 图 中 器 材 外 , 还 要 用 到 的 测 量 工 具 是 __停__表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